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少天 - 

[焦点话题(第2期)派系PK]企业管理,要集权还是分权?

[复制链接] 416
回复
6721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1
发表于 2007-1-6 11:20:46 | 只看该作者

几位兄弟挑灯夜战的行动真是让俺感动啊。飞猫兄的文字炸弹真是不可小觑,动辄万字文,着实另兄弟吓了一跳:

所以飞猫说:“天下之乱,在于吏治不修;吏治不修,在于人才不出;人才不出,在于人心不正;人心不正,在于学术不讲;学术不讲,在于诚信之道不立也!”  …………中国从古代直至今天,都没有重视和建立起信用体系,今天的中国,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国家又怎么放心和信任旗下大大小小的企业、个人呢?如此不放心和不信任,岂能不集权?!反观中国的企业,也不是在重复国家的老路吗?!企业家,你可曾真正为企业内的每一个员工,建立起类似于“信用体系”的管理驾驭体系吗?建立起唯一的管理总帐户吗?说之易,行之难。但这却是最有效的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中华文明智慧瑰宝《周易》有云:“一阴一阳谓之道。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兄弟对于我所列示的几种现象如中央集权给了一个终极解释,就是诚信体系的建设。这与郎闲平先生的信托责任其实有异曲同工之谬!

任何事情的起因从来都不会是单因素的,“天下之乱,在于吏治不修(仅仅是吏治?);吏治不修,在于人才不出(制度?);人才不出,在于人心不正(人才培养体系何在?);人心不正,在于学术不讲(学术?心术?道德何在?);学术不讲,在于诚信之道不立也(何处此言?)。”

72
发表于 2007-1-6 11:23:3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7-1-5 23:01:50的发言:

授权不是分权,授权是在集权基础上进行的,承认集权的权威,分权是一种权利主体的分配,乳飞猫所言西方政治分权,是为了彼此制衡。

5000万实在不算大企业,只能算中等,在中国这个群体私营企业越来越多,因此值得关注。

授权和分权其实是有区别的。只是站的角度不同,集权和分权是结果,而授权是分权的实现手段而已。

从一个集团型企业来说,总部对于下属单位、产权代表授权越少,就趋于集权,而授权越多,则趋于分权。

这种理解是不是更为合理些?

73
发表于 2007-1-6 11:27:2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funsin在2007-1-6 11:07:11的发言:

............

采用分权,还是集权,与权利的来源有关。无论天赋民权也好,还是君权神授,都以某种契约的形式存在,证明权利的合法性。依据《大宪章》,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依据《美国宪法》,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当然从契约的达成,到真正被广大民众接受,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也许一两百年。

..........当然,选民的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取而代之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的集体领导制,它的权利来源是组织,本质上说,还是一种集权制。

回到公司的话题,既然公司法保证出资人的权力,那么就形成了股东的权力来源。当然对于私有企业、合资企业、股份企业,国有企业等不同性质的,有不同的规定。至于西方股份企业的分权治理方式,在中国被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虽然我没有读过公司法,我相信集权是必然趋势。

呵呵,看来还真有人混淆权力与权利啊!

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为少数人掌握,代表多数人的权利,权力有大有小,但权利是人人平等的,权力是一个个体概念,权利是一个群体概念.

集权分权指的是权力,即一种支配他人的能力;权利是不能集中到个别人身上的,这样就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权力与责任、利益相对应,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11:48:46编辑过]
74
发表于 2007-1-6 11:38:47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7-1-6 10:55:29的发言:

授权是我委托你去做,分权是我们一起做,一样吗?........《公司法》对99%的公司没用。

授权与分权是小概念与大概念的区别,不能完全异化.

授权是自上而下的分权,您所谓的"分权"是平级之间的分权,您这样分化概念,您觉得您的"分权"概念跟我们的论题有关吗? 我们还有必要在这里辩论吗?

以下引用少天兄在开题中的定义:

"作为管理者,我们在企业中,往往期望得到自己相应的权力,往往不满意老板的疑心,终于,老板为了自己的心血再次辉煌,横下心肠,分权给我们,但是,我们往往从此陷入到内部的权力斗争当中……
    什么更可怕?集权带来的决策盲目,还是分权带来的企业风险?"

王老师说,《公司法》对99%的公司没用。您的意思是"存在就是合理的"?那可能90%的公司都存在偷税漏税,那也能证明《税法》没有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13:35:38编辑过]
75
发表于 2007-1-6 11:50:24 | 只看该作者

王老师其实有把“授权与分权”偷换概念之嫌。有请王老师定义一下,何谓分权?

其实话说回来,集权与分权,与我们前面讨论的德与才的话题,异曲同工。

飞猫再重头看一遍,找找王老师的漏洞。我们的讨论已经进化到一个新的阶段。

76
发表于 2007-1-6 11:54:13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会飞的猫在2007-1-6 11:50:24的发言:

王老师其实有把“授权与分权”偷换概念之嫌。有请王老师定义一下,何谓分权?

其实话说回来,集权与分权,与我们前面讨论的德与才的话题,异曲同工。

飞猫再重头看一遍,找找王老师的漏洞。我们的讨论已经进化到一个新的阶段。

飞猫兄,终于来了!我一直在强调这一点,“偷换概念”!
77
发表于 2007-1-6 13:13:58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ocq1208在2007-1-6 11:11:59的发言:

王老师终于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王老师在开篇中是说授权责任是不转移的,大家可以查查原话:"理解了上述问题,大家应该清楚,集权下的授权是老板把自己一定决策责任临时性托付给你,老板还要承担最终利益和风险,因为这个责任并没有转移。"我可是事先抓了小辨子的.

授权与分权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不同程度的责任、利益、风险一起转移!就拿我上面讲的分公司经理来讲,他承担您所谓的"授权"的责任,他难道就不追求匹配的利益吗?他就一点风险没有吗?

责权利三者一直是匹配的,王老师怎么连这个原则都不顾了呢?

王老师前面讲分权是对应岗位的,授权是临时的,怎么理解?


在台湾的政体中,总统和立法院是分权的,但是总统和行政院长,是授权的关系。陈水扁可以把苏贞昌给撤换了,随时收回权利,但对于立法委员李敖,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授权是临时的。

至于责权利的匹配,在每个人理解中都所有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13:15:39编辑过]
78
发表于 2007-1-6 13:44:18 | 只看该作者

致jsabby:

  郎咸平的信任责任,与信用体系相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不知您是否认真看过飞猫对于信用体系的描述?(当然,中国至今没有建立起信用体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天下之乱,在于吏治不修(仅仅是吏治?);

  试问:还有什么?

  吏治不修,在于人才不出(制度?);

  没有人才,何来优秀的制度?就像办企业一样,企业办什么?办的产供销。这是大家都会说的。实际上错啦!办的是:人!产供销。没有了人,哪来的产供销?没有了人,哪来的老板?这里的人既包括雇员,也包括老板自己。当老板,如果不先把人办好,这个老板早晚是块板儿。怎么办好人?就是要把人的七情六欲给办好。钱不能自各儿独吞,大家都等着那点钱过日子。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要生存发展,第一要有雄厚的资本;第二要有正确且远大的战略目标;第三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化作业;第四要有畅通发达的营销网络;第五要有创新的意识,技术与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迎合市场和顾客需求。而这一切如果离开了“人”去执行,去操作,那无疑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能够使上述一切变为现实的就是“人才”,它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群体的概念。它是最重要、最具可变性力量的财富系数倍增的伟大杠杆。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人才至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论调、共识今天已高唱入云,而知识在哪里呢?知识在人才的大脑里。这才是最根本的谁也拿不走、抢不去、复制不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人才无疑是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催化着经济的繁荣,主导着社会的进步。今天,国与国之间的发展竞争战略,已集中体现在“养贤畜士、任贤使能”的高度上。

  人才不出,在于人心不正(人才培养体系何在?);

  飞猫的一位网友以前说:“天下之乱,不是人才不出,而是出而无路。现在仍然如此,有效的选吏渠道应该建立了。”
  飞猫说:“您所言及是。但这里面存在一个道与术的问题。曾经有一位地产的老板自负地说,他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是政府关系。如果确是如此,其企业内部的管理之道必为“无间道”。如此经营企业,则“术”盛行起来、“道”反而隐退在“术”之下、中国企业平均寿命短的道理便可知了。今天“平衡”,明天“计分”,后来又来了个“素质模型”,外加“绩效考核”。可是越做越不自信、越做越摸不到头脑。醒醒吧,企业的管理者们。术盛行,就得先学好术呀,向福建的赖昌星学习呀。呵呵。
  企业家们,先回到驾车的道上来,看看交通规则,如无“道”,“术”必当其道,如此昏天黑地,企业就果然要变成武林和江湖了。这么说金庸老爷子一定不干了,认为是给他脸上抹黑,他必定会说咱武林江湖也是“道”为先、“术”为后的。^O^
  在此,飞猫不由想起了中国古人智慧经典的话:“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畏。”
  没有人敢用不信任自己的人,更没有人敢向不信任自己的人效忠。

  请参阅飞猫的《正己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一文。纵观国家和企业兴衰史,大多数的败亡都与领导人己身不正,有很大关联。楚王好细腰,民女多饿死。就像遇到难攻克的山头时,共产党这边的指挥官总这么喊:“同志们,跟我来。”国民党的领导就这么喊:“兄弟们,给我冲。”这就是区别,导致最后的执行效果就是共产党最终夺取了江山,国民党只好退缩到台湾。所以企业要想强化执行力,必须在每个方案出台时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凡是牵扯到管理者的方面一定要率先示范,做出表率才行。

  人心不正,在于学术不讲(学术?心术?道德何在?);

  人心不正,常常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人心不正)的年代。

  纵观历史,每一次大的政治经济变革都伴随着一场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常常是是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先于政治经济变革实践而形成,思想文化的大辩论、大鸣放、大字报,常常是国家政治经济急剧变革的先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迷茫、困惑,一种求是、求志同道合者、求解决之道……外显的强烈需求和表现。

  例如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近代的“五四运动”、“白话文运动”……。那些率先感受到先进的生产方式的先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开来,并逐渐渗入到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当中,形成了新的政治文化,从而成为推动改革社会的巨大力量。在西方,反映早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规律内在要求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和理论广泛地传播并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并经过长期的历史的积淀内化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到后来,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大众心理基础。

  先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如果不坚持以本阶级的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它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统治地位也坚持不住。例如前苏联在思想理论文化建设方面差,形成了西方国家一枪不放就瓦解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之一。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不仅在很短的时间里引进了几乎所有的西方社会科学学科,而且史无前例地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专业研究队伍。今天,在各个领域社会改革飞速进行、各种社会问题纷涌而至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中国社会科学的期望可以说是与日俱增。特别是,经过将近一百年的文化运动和思想革命的洗礼,中国人今天似乎更加意识到制度变革的重要性。比起当初的“维新”、“共和”来,只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制度变革才真正显示出其巨大的建设性力量,只有“改革开放”才开始把中国近代以来千呼万唤的制度变革落到实处。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中国社会今天所经历的巨大变革绝不是某种出色的理论的产物,而是出于多年政治动荡的惨痛教训;在改革从“一波三折”到平稳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似乎也没有提出太多的理论资源来指导它,更加行之有效的原则却是“摸着石子过河”;最有趣的是,在改革带来了一系列思想、道德及制度的问题之后,似乎没有一个社会科学学说能对之作出真正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或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1世纪的今天,中华文明原有的巨大影响力正在日益失落中,西方文化正在日益侵蚀、影响中国人的大脑、思想阵地和行为生活(例如圣诞节、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迪斯尼、好莱坞大片等)。中华文明昔日的辉煌,已成为昨日之黄花,实值得大多数国人深思与警惕。

  学术不讲,在于诚信之道不立也(何处此言?)。”

  没有良好的武力与经济就没有良好的法律,哪里有良好的武力与经济,哪里就必然会有良好的法律。没有强权的诚信是软弱的,缺乏忠诚的追随者;没有诚信的强权是暴虐的,必有阴谋的反叛者。我们必须把诚信和强权结合在一起,必须使诚信的成为强有力的,或者使强有力的成为诚信的。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谈金钱很俗气,没金钱很生气,有金钱很神气。你不喜欢金钱吗?
  军无财,则士不来;军无赏,则士不往。人情千古多重金,从古至今谁看到过没钱的领导人,能有效领导大众的呢?孔老夫子三千弟子,最终只剩下七十二贤人,就是历史的见证。
  

  试问:当拜金成为社会风气的时候,不知道这个社会还有什么?社会的明天在哪里?

  诚信之道,代表着财富,融资,授权,规避风险,信息对称化,博奕效率化,交易成本低廉化,它是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的真正灵魂,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14:31:07编辑过]
79
发表于 2007-1-6 13:45:5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funsin在2007-1-6 13:13:58的发言:

在台湾的政体中,总统和立法院是分权的,但是总统和行政院长,是授权的关系。陈水扁可以把苏贞昌给撤换了,随时收回权利,但对于立法委员李敖,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授权是临时的。

至于责权利的匹配,在每个人理解中都所有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


终于讲到台湾问题,台湾如今正从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向三权分立变革!请问“一国两制”是集权还是分权?

陈水扁能撤苏贞昌,他能不要行政院长吗?行政院长这个岗位一点分属的权力(中华民国宪法所规定)都没有?王老师为什么说财务经理有分属的权力?”。王老师的话:“分权”是一种法定形式,分权的对象是“岗位”,谁在这个岗位,谁就拥有这个权利

美国总统也能撤国务卿,但美国总统也能被国会罢免,这应该都是授权或收回权力了。那你觉得这是集权还是分权?

至于责权利的匹配,好像你工作不要老板工资一样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13:47:50编辑过]
80
发表于 2007-1-6 13:59:04 | 只看该作者

  兄弟对于我所列示的几种现象如中央集权给了一个终极解释,就是诚信体系的建设。这与郎闲平先生的信托责任其实有异曲同工之谬!

  人类社会早在几千年之前就有了哲学和社会科学,但经济学产生的历史却很晚,它是两百多年前才产生的,原因是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时期,它是不需要经济学的。
  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个大的经济学家,叫亚当·斯密,人们把他称作“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1776年写出一本书,名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分析》,这就是著名的《国富论》。当亚当·斯密写完这本书的时候,他在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他说: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国家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呢?就做一个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你就去敲钟,入夜了看看有没有偷盗行为,这就是国家的任务。只要国家不干预经济,经济自然就会发展起来。(信用体系就能起到惩治奸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从而使国家可以真正有效管理驾驭企业、个人(也可以说是集权统治),从而也能使国家不干预经济,信任和不干预企业经营,这不是最大的分权,是什么?恰好是当今西方“管理越少越好的”、“像小公司般行事”……管理思潮的集中表现!其实许多东东,换一个角度去看,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与立场。


  这本书中有一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他说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为了促进社会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达到自己的利益,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但是当他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好得多得多。这只“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个人利益、是市场机制、是价格机制。
  在斯密思想指引之下,英国的经济首先发展,英国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然后是欧洲经济的发展,之后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斯密的思想统治了资本主义世界150年之久。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