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少天 - 

[焦点话题(第2期)派系PK]企业管理,要集权还是分权?

[复制链接] 416
回复
697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1
发表于 2007-1-6 14:21:1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早已远远落后于我们中国的古人。中华经济文明比西方经济文明先进了一千多年,可惜今天的许多中国人比较笨,比较无知,还拼命喊着要打倒中华文明,用西方文明指导中国的一切 。难道今人之智慧与古人的差距有几百年、上千年?作古多年的欧阳修会在九泉之下笑说我们:“你们知修不知修?”^O^

  案例一:萧规曹随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历经4任皇帝,70多年,终于成就了后来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如果说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靠有为使其做上了江山,那么在刘邦之后的汉惠帝又是依靠什么来把把汉朝的基业继续发扬下去的呢?公元前193年,萧何在病危时,向汉惠帝推荐曹参继任宰相。这就是历史上“萧规曹随”成语的由来,从此曹参开启了历史上无为而治的先河,然而曹参的工作风格就是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为而治就是无所作为吗?

  在汉高祖刘邦和萧何死了以后,汉朝的皇帝是汉惠帝,汉惠帝汉朝的宰相是曹参,这个曹参他的工作风格和萧何不一样,这个史书记载曹参整天在家里饮酒作乐,好像是无所事事。在任用其他的官员方面,曹参是这样,如果哪个官员办事特别严格,特别较真的话,曹参就不用他,曹参愿意用什么样的人呢,愿意用那些比较粗,比较和缓,大而化之,不那么苛察,不那么细致的人,愿意用那样的人,凡是特别细的特别较真的他不用。那么周围的很多官员看了以后,心理很不安,觉得这样好像他有点怠工,不工作,都感到很不安,很快曹参这些作为就传到汉惠帝的耳朵里,那么汉惠帝也很担心。当时曹参的儿子在朝廷里头做官,汉惠帝就把自己的担忧跟曹参的儿子说了,意思是你看看你父亲现在,先帝去了,我们要靠你的父亲来把朝廷的工作做好,可是你父亲这种态度,这么个作为,希望他的儿子希望曹参的儿子呢,能够劝一劝曹参,劝一劝这位老臣。那么曹参的儿子回去以后,因为曹参的儿子对自己的父亲也有看法,觉得你看这个父亲整天好像不正常工作,不好好工作,消极怠工,他也有看法。所以他就回去开始劝他父亲,把皇帝的忧虑把汉惠帝对他的忧虑,跟他说了,这个曹参不但没有接受儿子的意见,反而对儿子态度非常不好,还打了儿子,说儿子不懂事,那么这个汉惠帝知道以后,决定亲自登门,去劝一下曹参。那么汉惠帝登门了,见到曹参,谈了自己的忧虑,他说你看现在很多工作需要做,可是丞相您却是这么一种态度,这么一种姿态吧,那么这种姿态对工作很不利,希望丞相能够积极地开展工作。这个曹参当时就问这汉惠帝,说陛下您比汉高祖您觉得怎么样?汉惠帝说我哪比得了高祖,我绝对不能跟高祖相比,我达不到高祖那个程度。曹参就问,说陛下您看看我和萧何丞相比又如何呢?那么汉惠帝说那好像也是不如萧丞相,当然不如萧何了。那么曹参这个意思很清楚,让这个汉惠帝跟汉高祖比,然后把他和萧何比,都不如。然后曹参就说,既然我们都不如他们,而他们在去世之前,把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法度都已经给制定下来了,我们后头的人不如他们,我们就守着他们的制度就可以了,照他们既定的制度去做就可以了,我们不必要在他们的制度之外再去有什么其他的作为。所以汉惠帝马上就明白了,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萧规曹随。历史上把这种做法,曹参的这种做法叫无为而治,所以史书记载,汉代的无为而治应该是从曹参开始的。 (飞猫点评:有不少人其实对于萧规曹随、“无为而治”管理理念的真正意义不懂装懂罢了。请问王老师:作为集权管理的汉王朝,萧规曹随难道不是分权管理的最佳演绎吗?)


  经过秦末战乱加上四年的“楚汉战争”,社会经济一片破败凋敝,当时百姓穷困,国库空虚,人口锐减。曹参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怎么才能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呢?他认识到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让老百姓摆脱战争的苦难,给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清醒地感到,过去是靠在马上用武力夺取了天下,现在天下统一了,不能再凭借武力来治理天下了。所以必须转变政策,发展生产,顺应民心,才能逐步把这样一个烂摊子收拾好。

  曹参到齐国后,立即把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和一批有才识的知识分子召来,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如何来安抚和管理好百姓?如何才能把破败的国家治理好?因为召集来的有好几百人,每个人只是按照自己的认识来谈,所以提出的办法也五花八门,有的竟不着边际。这么大的事,又众说纷纭,搞得曹参也无所适从,一下子很难做出决断。

  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住在胶西的盖公,擅长于研究道家黄老“无为而治”的学说,有治国的才能。曹参听说后,思贤若渴,立即派人带着厚礼恭敬地把胶西盖公请来。盖公来了以后,曹参礼贤下士,亲自拜见,向盖公请教治世安民之道。盖公看曹参一片真心,就向他建议当前治理齐国应该采取清静无为的方法。

  盖公对曹参说:“只要上面的官府清静,不生事,不扰民,那么下面的老百姓自然生活就安定了。百姓安定后,社会经济随之就能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也就能治理好了。”曹参听了他的话以后非常高兴,决定把盖公留在齐国,并把自己住的正房让出来,请盖公住,以便随时为他治国出谋划策。曹参在齐国担任相国的九年中,按照黄老“无为而治”的办法制定各项政策,不准官员去打扰百姓,严惩做坏事祸害百姓的官员,起用一批老成持重又爱护民力的官员,使齐国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原来动荡不安的社会日趋稳定,百姓过上了比较安稳的太平日子,所以齐国人都称颂曹参是贤明的丞相。


  
  案例二:华为集团董事长任正非先生与天津副市长的对话

  天津有位副市长访问华为时曾向任正非讨教:“为了帮助企业发展,你认为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任正非的回答让在座的人大吃一惊:“政府对企业最大的帮助就是什么也不要做,只要将城市的路修好,公园和道路旁边的花草种好,这就是对企业最大的帮助!”

  任正非先生的这个观点就是中国古代贤者们“无为而治”的统治管理思想。同时也印证了飞猫的观点:“人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在他们满足于自己智慧的时候,其实自己无知的范围也随之增加。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足以见证人们无知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是与自己的知识发展同步增加的。尽管多数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无知的范围在逐步缩小,事实上恰恰相反,人类发展史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例如电话、轮船、飞机、人类登上月球、互联网……,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恰恰向我们展现出更加广大更加陌生的无知领域,这一切更是古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方夜谭。”

82
发表于 2007-1-6 14:38:4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会飞的猫在2007-1-6 13:59:04的发言:

  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个大的经济学家,叫亚当·斯密,人们把他称作“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1776年写出一本书,名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分析》,这就是著名的《国富论》。当亚当·斯密写完这本书的时候,他在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他说: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国家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呢?就做一个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你就去敲钟,入夜了看看有没有偷盗行为,这就是国家的任务。只要国家不干预经济,经济自然就会发展起来。(信用体系就能起到惩治奸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从而使国家可以真正有效管理驾驭企业、个人(也可以说是集权统治),从而也能使国家不干预经济,信任和不干预企业经营,这不是最大的分权,是什么?恰好是当今西方“管理越少越好的”、“像小公司般行事”……管理思潮的集中表现!其实许多东东,换一个角度去看,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与立场。


  这本书中有一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他说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为了促进社会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达到自己的利益,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但是当他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好得多得多。这只“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个人利益、是市场机制、是价格机制。
  在斯密思想指引之下,英国的经济首先发展,英国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然后是欧洲经济的发展,之后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斯密的思想统治了资本主义世界150年之久。

谢谢飞猫误炸了自己一下,国王为什么不能干预经济?因为企业的资金不是国王的,国王无权替资本家决定私有财富的分配。同理,员工也无权替老板决定财富要面临什么风险(商业活动都有风险),因此,员工要求分权是不合理的。

老板在认为某一个雇员的道德、才能是可信任的,自己的财富托付给他打理,其风险自己可以接受,老板就可能授权给这个员工部分财富处置权,这个权利老板随时可以收回。

分权阵营发了一些飞弹,诚信问题我想这里不必过分讨论,授权本身就是建立在个人的诚信被认可的基础上的。

“萧规曹随”是工作技巧,如何撤的分权上,典型的授权吗!曹参是履行皇上的丞相授权,曹参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与其改辙更张,不如承继前任,因此他完成任务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些不善表现的官员,保证“萧规”能延续执行。

任正非对天津副市长讲的话,就是国富论前言的翻版,是集权派的有利论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14:53:46编辑过]
83
发表于 2007-1-6 14:47:23 | 只看该作者

  国王是不能干预经济,但他可以不准企业主在某某领域商业经营呀,西方国家有像咱们中国这样吗?今天的中国国营大型企业所在的领域,大都是肥得流油的赚钱领域。换个角度而言,企业主没有下放权力(利益)给下级,下级凭什么不能阳奉阴违呢?凭什么要自己作牛作马任劳任怨呢?或者只要自己得过且过、做到刚好不就行了吗?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难道下属就不需要钱过日子了?老话说得好:“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试问: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何在?这样的企业,难道不是国营企业种种弊病的翻版吗?

  在栖息谷,有很多关于管理的帖子,探讨怎样管理别人,其实说白了就是能按你的要求做事,令行禁止。但不知家人们有没有想一想,别人凭什么心悦诚服的听你的?凭你高人一等的职位?你的才干?你的财富?你的智慧?还是你的道德?一个是“要我做”,一个是“我要做”,动机的不同,动力的不同,其变化的结果自然也就相差甚远。

  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文化。一定的管理模式总是因一定的经营环境而生。
  松下幸之助说过这样一句话:“10个人的时候,你走在最前面;100个人的时候,你走在中间;1000个人的时候,你走在后面;10000人的时候,你就只能祈祷上帝的帮助了。”
  企业规模越大,管理愈困难,管理愈重要,产权维护也愈困难,分享精神则愈重要。
  司马迁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得好:“子产治郑,民不能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


  西方著名的《君主论》一书里有这么一句话:

  “一个领导者在部下畏惧自己的同时,应该努力争取他们对自己的爱戴。只有两者的结合才是良好有效的。如果不能争取他们对自己的爱戴,也至少应该避免遭受部下的憎恨。领导者切忌不要染指部下应有的利益,因为他们容易忘记自己父亲的死,却不容易忘记自己财产所遭受的掠夺。 ”

  “一位君主如果害怕人民更甚于外国人,他就应当建筑堡垒;如果他害怕外国人更甚于人民,他就应当抛弃堡垒。君主最好不过的堡垒就是不要被人民所憎恨。因为即使你拥有堡垒,如果人民憎恨你,任何堡垒也都保护不了你,因为当人民一旦拿起了武器,外国人就会帮助他们,这是少不了的。”

  “依靠管理者的帮助来维护企业的生存发展,比依靠广大员工的帮助更加难以维护。因为领导人发现周围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是同他平等的。因此他无法按自己的旨意随意指挥或管理他们。而领导人如果是在广泛获取一致共识的民意基础上来维护权力,他就会发现自己是鹤立鸡群的人,周围没有人不服从他或者只有极个别不服从者。”

员工也无权替老板决定财富要面临什么风险(商业活动都有风险),因此,员工要求分权是不合理的。

再次请王老师解释一下:何谓授权?何谓分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15:05:51编辑过]
84
发表于 2007-1-6 14:51:43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在企业中,还是国家里,简单用分权或者集权都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既然权力的根源深藏在广大的民众,权力只有集中才能形成力量;但权力的稳固,却需要分权行使。证交所可以利用它的权力帮企业,也可批评和谴责企业,甚至纳令其退市,但他们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分权关系,由法律来保障。

而在企业和政府中,部门的领导都是上级任命的,但部门长都履行一定的责任。这究竟是分权,还是集权呢?老板的权力由公司法保障,没有时间限制;总统的权力由宪法保障,有任期限制。这就形成了很大的不同。

至于分权和集权之间的权力冲突,需要解决机制,或妥协,或仲裁,或进行权力追溯。国会弹劾总统,总统解散国会、重新选举等都是常采用的办法。

85
发表于 2007-1-6 14:54:17 | 只看该作者
请问王老师:何谓分权?!请您定义清楚,免得我们分权派又搞错了。
86
发表于 2007-1-6 15:01:3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会飞的猫在2007-1-6 14:47:23的发言:

国王是不能干预经济,但他可以不准企业主在某某领域商业经营呀,西方国家有像咱们中国这样吗?今天的中国国营大型企业所在的领域,大都是肥得流油的赚钱领域。换个角度而言,企业主没有下放权力(利益)给下级,下级凭什么不能阳奉阴违呢?凭什么要自己作牛作马任劳任怨呢?或者只要自己得过且过、做到刚好不就行了吗?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难道下属就不需要钱过日子了?老话说得好:“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试问: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何在?这样的企业,难道不是国营企业种种弊病的翻版吗?

员工也无权替老板决定财富要面临什么风险(商业活动都有风险),因此,员工要求分权是不合理的。

再次请王老师解释一下:何谓授权?何谓分权?


对于一个企业运作来说,不可能分权,只可能授权。授权和分权区别在于有没有合法性保障。

“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不是权力范畴。

87
发表于 2007-1-6 15:08:5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表明自己的阵营,我是分权派。

看到大家辩论得很热烈,尤其涉及了很多政治、历史方面的内容,令我非常感兴趣。在下面引用自己写的一篇文章,算给分权派增添一些弹药吧。(很抱歉,我不知道如何粘贴图片,所以下面的文章会少了图,不过相信大家可以看懂的)

《大国崛起》观后感

——社会系统论

一、引子

人类社会步入了21世纪的今天,理性和文明已经在大部分人群和国家当中得以认知和传承。在我们不断追求个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不妨停下脚步,回顾历史,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思考和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期寻找和构建出更加完善的观念、方法、制度和环境。

近期收看央视二套的《大国崛起》节目,激发了我这一“业余爱好者”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兴趣。我参阅了一些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包括世界史、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和卢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等),结合自己原先具备的一些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理念,试图运用系统的观点,构建一个即能保证每个人生存发展、又能协调整个社会平稳向前发展的社会系统。

我力图使自己的想法具备历史和现实的基础,希望它不会再次成为某种无法企及的空想。而我之所以竭力规避描绘某种空中楼阁般完美社会的风险,是因为我坚信,人类的文明和智慧是不断进步的,人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我们可以吸取一些历史精英贤能的思想,但实在没有任何人,凭一己之力为人类指明方向。只要我们的文明之火不熄,后人必然优于前人,后人必定会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其实这也是我从历史现实(如苏联的解体、中国现今的改革探索)和前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当中知晓的(如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思想)。

二、社会系统论的根基——人性的价值判断

任何社会科学都离不开对人性的研究,抑或任何社会理论都可溯本追源至对人性的价值判断。结合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到,人性仍然还是善与恶的矛盾体,人性仍然还是具有满足自我需求和利益的趋向。但是,基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和目前所至的程度,“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人性善的成分将越来越遏制人性恶,人性在自我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的基础上,也越来越自觉的超越自我狭小的范围,逐渐体现出一种公益性。这是人类这种地球智慧生物进化的潮流趋势,也是我个人从发展的观点上对人性的价值判断。

三、工程学中负反馈自动控制系统对于社会系统论的借鉴作用

社会即系统——只不过它是一个比应用自然科学而构建的工程系统繁杂庞大许多的综合大系统。明白工程学自动控制原理的人都理解:具备负反馈功能的控制系统是一个稳态的系统。如果直接将工程学的系统概念应用于人类社会,不免有些牵强。在这里,我只是借鉴负反馈对于一个系统发挥的积极作用,描述一种合理的社会结构:即具有自我调整修正和持续发展这一负反馈机制的社会系统。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工程领域中负反馈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在此系统结构中,系统的最终输出环节具有一个测量模块,实时监测系统的输出是否达到要求(即是否满足我们设计这个系统的目的),并且由一个比较反馈模块对该输出量经过比较之后,反馈一个参数回系统,以调整和修正其运作,使其输出无限接近和达到系统设计要求。这个反馈量将对系统输出偏差起到弥补和抵消作用,相对起放大和增强偏差作用的正反馈,我们称其为负反馈,它是使系统达到稳态的关键因素(我们知道,正反馈量会导致一个系统自激并毁损)。负反馈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最终输出量

系统运作模块

测量模块

比较反馈模块

负反馈自动控制系统

88
发表于 2007-1-6 15:10:10 | 只看该作者

funsin兄:

  飞猫现在想询问集权派舵手王老师对于“何谓集权”和“何谓分权”的确切定义,如果王老师同意您的观点代表他的观点,再好不过。这样进行辩论,以免乱套,各说各话,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于辩论无益。

89
发表于 2007-1-6 15:11:56 | 只看该作者

最终输出量

系统运作模块

测量模块

比较反馈模块

负反馈自动控制系统

四、社会系统的运作目标和意义

与一个工程系统的物化价值取向不同,社会系统的主体是其中的所有人,所以这个系统目标应该具备顺应人性善、促使所有人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的文明理性取向。顺应人性善,这是最基本的道德准绳;让所有人都生活美好和幸福,这是人性中最根本、最朴素的需求,以上两点很容易为系统中所有人认同和接受。

就像工程师设计自己的工程系统一样,他关注的仅仅是如何实现其运作目标;如果我们将社会当作一个系统看待,我们就可以理性的从顺应人性善、促进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幸福的动机出发,抛开意识形态层面的诸多顾虑,更多的关注如何构建这么一个具有自我调整修正和持续发展功能的社会系统运行机制。

当然,我们不能脱离现实:当今世界是由许许多多基于不同民族、历史、宗教等因素构建的国家组成的。虽然我相信国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国家的历史角色和作用必然会逐渐淡化和消减(我们不妨可关注西欧发达国家形成的欧盟组织),但是由于国家民族利益的不同、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意识形态的差异等原因,其将会持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国家作为一个居住在某个地域人群的整体代表,无论其价值取向或者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都应秉承以上提及的构建社会系统的目标,这其实也是《大国崛起》节目最后留给我们的启示。由于自己所处的现实,我将更多的关注在国家范围内构建社会系统的问题,即分析国家这个人类社会子系统如何构建负反馈机制,以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并能使其人民生活美好。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在人类经历了充斥着战争、革命、旧国家的消亡、新国家的崛起等种种内容的几千年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认识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而言,由生产力自发的选择生产关系所付出的社会成本,要远远大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良性积极的反作用后所付出的社会成本。所以,在平等、民主、法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成为人类共识的当今世界,如何构建这种能够具有调整修复和持续发展负反馈功能的社会系统机制,意义将会特别重大。对于所有关注这一命题的读者,我也希望它成为我们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重点。

五、社会系统负反馈功能实现的手段——法制

对于在国家范畴内的社会系统,尽管其相对工程系统庞杂许多,包括人们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科学艺术活动等以及在这各类活动中产生的种种关系,但我们或许能够放弃传统的经济、政治抑或物质、精神等进行分类的思路,将其统一看作是一个系统在运作。同理,为了保证这个系统运作良好并无限接近和达到其终极目标,我们必须建立起相应的测量和比较反馈模块,在系统运作出现偏离目标的时候,产生一个负反馈动作,以弥补和抵消这种偏差。

以这样的思路和视角,我们不妨重新回顾历史和考察现实。英国的“光荣革命”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我认为是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史实,因为其结果正是社会系统负反馈功能的最佳体现。如果说封建割据下的君主专制程度相对较低以及克伦威尔专政的失败,造就了英国具有理性色彩的“光荣革命”,并使其率先实现立宪创举和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么,充分继承人类文明的民主和法制精髓的美国,于上世纪30年代施行的“罗斯福新政”,则是自觉倚仗其社会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能,实现经济领域自我良性突围的必然结果;而面对新一轮的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浪潮,美国又一次站在了前沿,出现此种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吸取和总结世界尤其是近五百年来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我们不难描绘这个具备负反馈机制的社会系统结构。法制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已经深入人心,法治优于人治也已不辨自明。法制必然承担起弥补和修正社会系统运行误差的责任,法制必然是实现社会负反馈机制的唯一链路,法制的两个组成部分——立法和司法,在此链路中也必然分别担当起测量和比较反馈的功能角色。通过立法的过程可以建立起社会运行的测量标准,通过司法的过程可以修正和调整偏离这一标准的社会运行结果,法制无疑成为了社会系统负反馈功能得以实现,进而社会系统运作目标得以实现的唯一手段。
90
发表于 2007-1-6 15:13:23 | 只看该作者

六、社会系统负反馈功能实现的两个要件——立法的民主和司法的独立

我们有幸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描绘这样一个社会系统结构并不困难;可面对如何构建这个法制社会,我们则需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般的努力。目前,同样有着两条前人总结的真理——立法的民主和司法的独立可供我们秉持。我认为只要坚持这两个原则,构建如此的社会系统只需对实现方法和手段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改进。

下面,我将进一步阐述立法的民主和司法的独立,对于构建具备负反馈机能的社会系统,意义是何等重要。

法律是现代社会中社会系统运行的测量基准。为了确保社会系统运作目标的实现,这个测量基准必须与该目标——顺应人性善、促使系统中的所有人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一致,立法的过程因此就无可辩驳的需要民主:即建立的法律必须是表达了社会系统中共同的民意,保障了所有人共同的利益(这里“共同”即为几何里面“交集”的概念)。只有在立法的过程中实现民主,才能保证法律在担当社会系统测量机能的时候,与系统目标相统一,即现实当中我们常说的法律的公正性。所以,立法的民主是社会负反馈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

在现实国家范畴中,由于地域、民族、社会分工、物质财富拥有的多寡等种种因素的存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各种阶层,他们的利益、意志和行为方向很多时候是无法完全统一的。同时,由于人的智力、教育程度、人性恶的残存等因素,并不是所有人的意志都是与社会大系统的目标相一致,即一个社会肯定存在着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精英群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会更多的脱离自己及其所处阶层的私利。但是,因为人性当中还存在恶,即使是精英群体,没有制度的约束它也会蜕变。所以,需要建立一种制度,使得大部分人群的意志与精英群体的意志,在立法过程中取得均衡,以保证系统目标中顺应人性善和促进所有人的福利得到兼顾。这里,我们可以考察美国的国会制度:国会是美国的立法机构,它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上下两院。每州的参议院代表人数规定为两名,由州议会选出;每州的众议院代表人数则与该州的人口成比例,由每州的选民直接选出。从这种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通过参众两院州议员的不用选举方式(参议员多级选举、众议员直接选举),以及两院州议员名额的不同设定方式(每州参议院代表的名额固定、众议院代表名额与该州人口挂钩),来实现国内大部分人群和精英人群立法意志的均衡。

在负反馈社会系统中,司法对偏离系统目标的输出量进行调整和修正,它是系统负反馈的唯一执行机构。对于工程领域的系统来说,要保证该模块公正的依照测量模块的标准执行负反馈动作,是非常易于实现的;可在以人为最基本单位的社会系统中,要完成这个动作必须还得依靠人的活动。而要保证由人组成的司法机构的客观公正性,则绝非易事。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人性是利益变量与环境变量的函数(即人性会随着利益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所以,我们必须从制度上保证司法运作的公正性。

这里面的公正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设立过程的公正性,即要建立一个选拔规范(法律),保证司法机构人群的道德水准、职业操守、业务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以符合司法机构运作公正性的要求。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机构运作的公正性,而要实现这点最根本的就是在制度上保证司法机构的独立性,这也是负反馈社会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保持司法的独立性是避免其偏离社会系统目标、秉持法律公正性的根本保障,是社会负反馈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

欧美发达国家的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参考借鉴。我们看到他们的司法机构是不从属于社会任何一个阶层的,而要做到这点,最关键的因素是保证其经济上的独立。社会系统应该从法律的层面,保障司法机构运作的专项经费,坚决避免其倾向于某个利益阶层或集团。我认为这是与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判断相符的。

 

七、关于政府在社会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的探讨

市场还是计划?这是一个自20世纪以来在很多国家当中,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命题。在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中,政府仿佛一直都在扮演着社会所有问题解决者的角色,我们脑子里面似乎都存在着一种“政府即国家”、“国家为政府所主导”的思维倾向。可是,假如我们按照社会系统论的思路:构建一种社会制度,通过制度来修正和调整系统运行的偏差;那么,解决这个棘手的经济问题的主导,则是社会系统负反馈机制的主角——法制,政府在这里也就成为了依照法律进行经济政策选择和实施的配角。(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罗斯福总统同样是在国会通过的一系列新政立法基础上,对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根基进行了强有力的撼动,进而实现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干预调控)

依靠制度来保证社会系统正常运行,这是法制社会系统的精髓所在。所以,在这个系统中,我们需要重新探讨政府的角色定位和功能。

对于一个社会系统来说,政府除了需要在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以及非和平状态中起代表和主导作用之外,其角色从根本上说与其他社会团体一样,都是社会系统运作的参与者。同样,其所有活动也必须遵从于法律。它与其他社会团体唯一区别的是,其功能职责是在法制的框架下,更加宏观的(中央政府对应于整个国家、地方政府对应于某个地区)协助和管理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相应的它被社会系统中的人们赋予了为实施这些协助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利,而其运行的费用则来自人们的纳税。

对于政府里面的成员群体,由于其工作对于社会系统来说相对重要,所以他们必定是那些具备奉献精神和公益精神以及专长于管理社会系统不同领域运作的精英群体,他们的产生如同司法机构成员的产生一样,同样需要一个选拔规范(法律)。同时,又由于政府成员的产生和政府运作的经济基础来源于民,所以,它对于所有社会系统的成员来说,是具有依赖和倾向性的,它必须要与社会系统的目标相一致。

过去我们在研究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的时候,也许常常会孤立看待“三权分立”中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作用,我们也常常从历史传统等方面看待他们的民主选举制度和活动,而忽略了从全局和系统的高度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假如我们用建立社会负反馈机制这一社会系统论的思路出发,或许对此会得出另一番感悟和结论。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