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咨询战略] 转行TOC-一个咨询师的笔记

[复制链接] 144
回复
4700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2-25 17:3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碰撞

-TOC培训的感悟

序言

2006年我参加了 GS(Goldratt School) 的AEP-15培训班, 这为GC(oldratt Consulting) 在大中国区( Great China)全面推广VV(可行远景VIABLE VISION)培训当地的 AE( APPLICATION EXPERT)而专门办的一个培训班.GS中国区校长FSU女士介绍,这个班的对外报价为两万美元.

7周的培训结束了,我能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有一种赶快运用的渴望。正如RAMI讲的那样,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运用。但是如何运作呢?

首先要搞懂它,才会有信心介绍它,才有对机会运用它。

一周很快过去了,我有一种不好的感觉,好像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我总是进不了在上海恒升大酒店课题上的状态(我称为TOC 状态)。于是,我尝试整理照片,尝试建立了与同学联系的Skype,尽可能地与同学联系.....因为我自己知道,回到原来了状态,就等于前功尽弃。

公司的不少同事,并不像我一样喜欢TOC,尽管我安排他们看《目标》、《关键链》、《绝不是运气》、《必要而不是不充分》,我让他们访问台湾LILIAN女士的网站.如果他们不了解TOC,我们就永远成不了一个TOC公司。

我给自己定一个小VV,收心下来,每天写一篇小文章,将自己学习TOC的一些感悟讲出来,一方面是使自己进入TOC状态,同时也是好让他们从我的历程中有所启发,从而皈依TOC

 

常青

南京香格里拉花园

窗外一男孩小孩正在骑童车.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2-25 17:35:05 | 只看该作者

博士是如何主持2 Hours

 2005年,我有幸观摩了高特拉特博士的2 Hours. 2 Hours 目的是为了“点化”(buy-in)企业高层而启动VVViable Vision)项目。

VV项目中,2 Hour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向来是由高特拉特博士亲自主持。近来,由于VV业务突飞猛进,加上博士年岁已高(今年60岁),大中华地区的2 Hours则由博士大弟子罗镇坤先生(William)主持。

2 Hours启动前,Application Expert要对企业进行实地拜访,按博士的模块收集资料。远在以色列的博士与其高级助手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有可行远景(VV)企业并实施2 Hours 2 Hour之后,企业将进入到 1day阶段,博士认可的TOC的专家(TOCE)小组的对企业高层进行“点化”。

这次2 Hours中,除了博士外,TOCE与负责收集资料AEP均在场,另外,博士的秘书则对博士与企业高层间的对话进行记录。

由于保密关系,本文隐藏了企业绝大多信息。该企业是一家制造企业,生产几大类配件,绝大多直接销售给企业,部分配件则销售给经销商。

  以下为博士与企业高级观察层的对话。

1.      你们生产什么的?你能不能给我一个产品名录。Chris 注,通过data collection,通过研究企业的网站,博士对企业生产什么,有多少SKU已有了解,问这些简单的问题在于确认资料的准确性。

2.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们有多少是订单是Repeat Order?客户下订单的流程是什么样?客户多长时间才下一次订单?为什么客户下订单时间有长有短?有多少客户的都是订同一种SKU的货。Chris 注,博士在了解order lead time,了解订单批量,了解“定制”的比例。

3.      你们有多少客户?销售给不同客户的产品有什么样的差别?同一客户的不同订单在配置上有没有差异。这些配置的差异是如何表现在生产工艺上的?Chris 注,博士想核实企业是类型(V型、ATI型),研究从MTFMTOMTS可能性。

4.      你讲的“大客户”与“小客户”究竟是什么意思?你们产品在大客户与小客户之中的份额分别是多大?Chris 注,博士是想核实提高市场份额的机会在什么地方。

5.      你们的交货期一般多长?你们这个行业的交货一般多长?你讲你们的按时交换率达到99%,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99%。Chris 注,博士不相信99%这个数字,他在核实“交货期”有没有不停地修改。通过“穷追猛打”,博士最后发现,所谓的“按时交货”是参照同行行业标准,如果“实在实有困难可与客户协商”后的交货期。

6.      你能不能解释一下“特殊订单”?Chris 注,博士想知道企业高管层有没有尝试对“特殊订单”进行“特殊收费”?正如他预料的一样,企业管理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7.      原材料在销售成本中占多少?运输成本占多少?是不是采取记件工资制?Chris 注,博士在研究企业实现VV的可能性?

8.      你们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有没有淡季与旺季差别?为什么会是这样?能解释一下吗?Chris 注,博士对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这句话不太理解,刨根问底。

9.      你们产能如何?我想了解一下你们是如何进行安排班次,并进行加班的?Chris 注,博士在判断企业是不是要额外投资新设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5 16:29:03编辑过]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2-25 17:35:41 | 只看该作者

Chris从博士身上体会到大师的风范:

1.      要去企业实地考察:我不是魔术师,我要看一下你的队伍,看他们是不是懂业务,看你的中层是不是可以合作,看各层的一致性如何?你不需要为我们的到来准备什么?如果有准备,你就看我的书《GOAL》就可以了,中国有中文版本的。

2.      使用ObstacleNegative Branch的方式征求:我不是建议你们做什么(提出自己的方案),我只是想理解一下……

3.      让对方先理解自己的真实意图,以取得配合。我想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如:这些客户是不是了解他们用了多少?还有多少?

4.      巧妙的让人感受到自己的不满意?难道认为我从以色列来这里,就是为了对你讲一个笑话?不要对我讲什么“中国特色”管理方法。在我看来,每一个企业的运作的背后,都有逻辑关系,有逻辑这就没有什么特别。

5.      让人感到无法拒绝?我们需要这个项目案例,你要是同意我发表这个案例,我才会做这个项目。

 备注: 以上文字Aep15学员 Chris 撰写,由于语言与水平有限,不一定能全部理博士的思想,恳请得到各位TOC校友指正。 联系号码: 13901597010 电子邮件sunflowerteam@vip.163.co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5 16:36:27编辑过]
4
 楼主| 发表于 2007-2-25 18:12:44 | 只看该作者

学会动手编写案例

 

拜访客户(尤其是新客户),在两个工作日后必有一访问记要(见我的访谈系列),这项工作尽管非常简单,但并没有成为我们公司的习惯。访问记要有以下好处:追踪关键人物的思路/理清自己的思路/检讨自己拜访的进程/锻炼自己的文字。snh对海安专卖店的拜访、hfw伟对雨润的拜访纪要都写得很好。

 

写访问纪要以后,又该干什么?如何深入下去?

 

在上海学习了TOC我才知道,写好访问纪要还只是一小步,这个阶段只解决了UDE问题。要写成案例,要画出CRT图。有了CRT图,才知道企业的现状,才知道企业的核心冲突…… 咨询这才开始了。

 

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撰写案例。MBA的特点就是案例教育。人家中欧管理学院有自己的案例中心,配备老师专门到企业访问撰写案例,所以他们的收费就贵。而我们南京大学的老师只教理论,所以他们的MBA收费就便宜。一个老师一学期能写一个好的案例就不错了。

 

我们有机会直接与企业高层沟通,我们比南大老师方便得多,一定要做得比他们快。在前三次拜访后,就可形成案例,哪怕是肤浅得也行。这样得案例只作为公司得内部沟通方式,将拜访纪要作为案例得附件,这些都是我们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每次拜访都要有访谈纪要,访谈纪要按统一的方式存放在公司文库中,案例由项目成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分工进行准备。

 

访谈纪要与案例均是公司是绝密,不能对外开放。我在XX葡萄酒的失败就是将自己的访谈纪要对YWY总监开放,他对我们研究问题的能力产生恐惧(他认为我们在个别细节问题上过于重视)。在丽华快餐项目上,我也犯了这个错误。一个咨询顾问不能呈强好胜,要养成“不主动给人提建议的习惯”,不到万不得已,不给出建议。大多顾问不知道方案、好的顾问主动给方案、优秀顾问让他们自己产生方案。当然这要修练,要控制自己,明明知道也不要讲,要让他们感到方案全部是他们自己产生的。TOC老师也这样讲,powerful solution begins with the right question.

 

我有一篇附件为TOC的专家(这是博士助手)准备的马氏巧克力案例,原文是英文,看不懂没有关系,各位研究一下结构就可以了。

 

备注

各位TOC校友,我尝试将CRT引入公司,这是我的一个讲话稿。效果不太好,我分析主要是自己太想将马氏巧克力的案例导入到公司,但这个案例是英文,不少人看不懂。我又花了不少时间翻译案例,结果大家大多巧克力分销有了兴趣,而对我要表达的内容忘记了。所以要做好功课,Eli告诫得非常多。恳请各位TOC校友指正。

Chris联系号码: 13901597010

电子邮件:sunflowerteam@vip.163.com

5
发表于 2007-2-26 00:24:11 | 只看该作者
thx
6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09:40:22 | 只看该作者

转型TOC-一个咨询师的手记

 

好“问题”与“愚蠢”问题

 

台湾阿贵教授(Prof. Lee RongGui)讲课,80%用的是中文,所以互动得效果很好。但我最喜欢的是他的问题,这些问题总能给我以启发。自己虽做7年的顾问,但总感不“功力”不够,但又不知道如何提高。

记不得是什么的场景,将阿贵教授的思路引到“问题”。他突然问,在座的都是做顾问,一定经常讲这是一个好问题(right question),那是个“愚蠢”的问题(silly question)。不知道没有思考过,什么样的问题是“silly question”?

大伙儿都愣住了!

阿贵教授接着谈了自己的看法,对一个顾问来讲,有三种问题应该是silly question

第一:扯东谈西、即兴而问。这类顾问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不会做准备(home work),不做预演(rehearsal)。问得多,但抓不住重点,相当不专业。

第二:明明知道,还是要问(如:你们公司是生产的?你们的主要对手是不是张三?)这类顾问往往是跨行业作业,信心不够,蜻蜓点水,难以深入。

第三:不做功课,现场发问(客户给的资料明明什么都有,但自己还是要问。)这类顾问要么是自己忙,没有时间看,要么是文件看不懂。这其中不泛有咨询高手,但他们的咨询流程有问题,因而作业品质不高。

………

与高手接触的好处是,他就是一把尺,与他一比,你就知道自己什么方面欠缺了。

TOC对“问题”比“答案”更为重视,我找到了博士与他的助手Eli Schragenheim关于“问题”两句话:

1.          Powerful solution begins with the right questionEli Goldratt 问对问题,才有方案(Chris的翻译)

2.          Learning usually passes through three stages. In the beginning you learn the right answer. In the second stage you learn the right questions, and in the third stage, you learn which questions are worth asking. 做学问通常会经过三个时期:第一阶段,你懂得“哪些答案是正确的;第二阶段,你懂得“哪些问题算得上是好问题;第三阶段,你懂得哪些问题值得你问(Chris的翻译)

我太喜欢这两段话了。

TOC 6层障碍( six layers of resistance)中看出以上逻辑,第一层就是对企业得“核心问题”的共识,第二层才是对“解决方案”的共识。当然这里的问题是 “Core Problem” 而不是上面讨论question。但没有question, 就没有UDE; 没有UDE就没有conflict, 也就没有core problem

现在有些顾问,只有一套解决方案,报纸上杂志上大做特做广告,到处兜售那套方案。企业实际情况如何,他并不感兴趣,也搞不清。在酒水行业这特别明显。

不谈人家了,自己以前不就这样做的吗?不管企业情况如何,上来就三板斧-改包装换产品、“直销模式”、“盘中盘”!惭愧,50步笑100步。今天有点小收获,非常高兴!

 

备注

以上由AEP15学员 Chris撰写。由于“功力”有限,悟性不高,恳请得到TOC各校友及各咨询大家的指正。

联系号码: 13901597010

电子邮件:sunflowerteam@vip.163.com

7
发表于 2007-2-26 13:58:3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你分享这些,也特别羡慕你可以去系统的学习这些东西。当然,我的本职工作是做技术的,就是公司有人去学习也不会轮到我的头上。更何况国内的中小企业根本就不可能派人去学习那么昂贵的课程。但是,无意之间发现博士的书还是全部买来看了,感触颇多。希望可以借助博士的观点看能不能在我们公司找到突破点。希望可以看到你在你们的公司实际运用TOC的经验和教训、和实际的效果。
8
发表于 2007-2-26 18:32:17 | 只看该作者
搂住 继续阿
9
 楼主| 发表于 2007-2-27 10:01:00 | 只看该作者

转行TOC 一个咨询师的手记

 

我们强调的是流程

看完《目标》一书,我自作聪明地以为TOC理论只是适合于“生产领域”。在课堂上老师举出了它在项目管理、战略管理、市场、销售、财务、人事管理,我总半信半疑。一句话,没有被buy-in。我总认为,一个理论如何能够应用到所有领域,这个理论一定会出问题。

国庆期间没事,我重新思考一下自己从事7年、做得很累的营销咨询,看能不能从TOC的角度找到一条新路,让公司重振起来。看了博士的卫星讲座、研究了Insight、翻了7周的教材……似懂非懂、似是而非、毫不相干

随手翻翻课堂笔记, 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Eli老师讲的。we are the process man, we follow the process……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e personal style of each consultant, but the process is always the same…that is the beauty of TOC……(Chris翻译,我们讲究的是流程,我们严格按流程办……这里只有各位咨询师的个人风格差异,所有的流程都是一样的……这才是TOC的魅力所在。

我愣住了。

自己太愚蠢,学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学到“点”子上,ELI老师早就讲过,我也记录了,并做了特殊标注-“流程”。

对,从流程(process)这个角度来看TOC

有了“流程”这线,我就能够将所学的TOC知识贯串起来。这不正是我要的吗?

阿贵教授口诀中“1234567”,没有一条不与“流程”有关。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博士的助手们,建议在6 layer of consensus前加上layer 0-对“目标-goal”确认。“目标”就是“流程”产出,对“目标”未形成共识,对“指标体系”(measurement)就难成共识,从而对UDE就难有共识,对企业的“核心问题-core conflict”就有难共识。我以前的不少失误不就在此!!

我好像明白了博士创造“poogi”一词的用心良苦,poogiProcess Of On Going Improvement)本身就一流程。在做项目时,判断这家企业是不是相信poogi是非常重要的。我认识的大多企业并不是poogi企业,他们多是“机遇型”的,因为中国发展太快,机遇太多。不少老总将自己宝贵的现金与精力在不同行业之间切换,他们追求的“外部机会”,而不是自身竞争力的持续增加!当然他们做这样无可非议,但我再也不能将时间浪费在这类企业上。

销售上著名的“管道理论”(PIPELINE)如果与博士的TOC如果结合就好了。大多企业在营销方面的核心问题,其实并不在产品与品牌上,(这些都是UDE,而在于他们使用的传统销售方法,他们的营销组织大多没有一个“流程”,他们的“流程”其实只是销售员工作流程(每日、每月)与财务报帐流程。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营销队伍产出与规模不成正比的原因……

挑战传统的销售方法,实现“销售流程化”,这是我的兴趣所在。希望马上能找一家企业实施一下,写一个TOC销售流程的案例。

这个假期没有白过,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感谢ELI老师!

 

备注:

以上由AEP15学员 Chris撰写。由于“功力”有限,悟性不高,恳请得到TOC各校友及各咨询大家的指正。

联系号码: 13901597010

电子邮件:sunflowerteam@vip.163.com

 

10
发表于 2007-2-27 10:53:59 | 只看该作者
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对楼主说的流程很感兴趣,持续关注中,继续!!!!!!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