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逻辑从一个“问题”开始。 将你们的销量翻一(或几)翻(不考虑降价倾销),请告诉我应该要从哪方面着手?为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博士著名的红线与绿线曲线图。从这入手有以下好处: 1.让各部门(尤其是市场部、销售内勤部、财务部)的人能从公司角度思考,而不是从本部门。在不景气的情况下,销售部门收到的指责最多。 2.既然最终“产出”(销量翻翻)已经确定了,就可一步一步的向回推,销量是如何产生的…一步一步推到源头,我们“投入”是什么?有“投入”才有“产出”,不把销售当成“黑箱”,“流程”概念就形成了。我的经验是大多营销总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能确定对于他们的企业来说,“投入”是什么?“黑箱”观点有相当市场。 3.建立“销售流程”的观点,就可以将博士的TOC -the production way的观点引入了。 用“生产管理”的方法(主要是流程的观点)来研究“销售管理”,就会发现这个领域中,有不少习惯做法是违背了常理的(common sense)。 以下是我列出了这个领域的一些“习惯做法”: a) (招聘时)销售员综合素质要高,因为他要做完成“五大类”的工作(多任务化) b) 销售员每月必须提交一份高水平的市场分析报告,否则扣奖金。(局部指标) c) 销售人员每两个月必须看一本书,本月指定的书是《谁动我的奶酪》(多任务化) d) 只要提高“提成比例”,销售量就会提高,因为销售员积极性被调动了。(局部指标) e) 我们公司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水平高的“营销总监”(指责人) f) 销售员应做好各项售后服务工作。(多任务化) g) 货不走、人走(老板开会时威胁销售人员的话)(指标体系) h) 公司差旅制度有规定,销售员出差不能坐飞机、住三星级宾馆。(政策) i) 市场部负责品牌与广告,销售部负责销售。(局部利益) j) 销售员应该(或不应该)定期区域轮换,这样才能看出问题。(指标体系) k) 销售量上不去要么是销售员不行、要么是产品不行。(指责人) 这些“习惯做法”的背后都有一个核心假设“销售流程就是销售员的工作流程”。挑战这个假设,就能期待有销售突破,并且是立足于“现有产品系列”与“现有的销售人员”的情况下。(未完待续) 备注 以上由AEP15学员 Chris撰写,由于水平有限,加上第一次尝试用TOC解决销售问题,肯定有不少错误之处,恳请得到TOC校友及各位销售专家的指正。 联系号码: 13901597010 电子邮件:sunflowerteam@vip.163.co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5 16:48:2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