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志学者
举报
致知者
规模小时,身兼数职是很正常的。这时重要的是把经验资料累积下来,免得每次都要重新编一次!但流程化管理,至少可以理清自己的工作。在精益生产中,也常有一人做数职的事。
交流者
LZ:放一段时间其实反而是件好事。当你深入一件事情很久以后,你会觉得它什么都好(我不是说TOC不好,而是泛泛而指),什么都适用。而停一段时间,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往往可以更客观。
本人不是咨询师,而是在企业里从事类似的工作。平心而论,想要解决所有问题的理论,宣称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理论,其实往往不切实际。
修身者
呼!从昨晚开始看,到今天,终于看完了帖子。
Chirs大哥给我们带来的真实的TOC思维学习过程及个人感受的变化。
我很感谢我的同学给了我TOC的四本书,使我产生了浓厚兴趣,才2、3个星期吧。
然后在《管理学家》杂志上知道了家园的存在,昨晚第一次进去了家园。
看到了常大哥的帖子,还有别人的,很有收获(其实更多的是触动,能够应用才是目的啊)。
希望常大哥可以多帮助我这个“空白的纸张”。
超级版主
一个咨询师的手记
从Objection 与 Concern的差异所想到的
设想一下,老板每提出一个方案,你总是讲“不“,你总是提出“反对”,作为一个下级,你的处境将会非常尴尬。想反,你可从方案的“负面效应消除”与“方案实施条件”从两个方面有技巧地提出自己看法。
“老板的方案地好处是不用置疑,能……;下面,我想谈一下实施过程的之中几个细节问题。第一,我们要建立……;第二,我们要建立……”用这种方法,我让老板知道如果,没有1与2,这个方案的实施将有困难。
“老板的方案的实施之后,将能……,作为一个负责…方面的人员,我关注的是,方案实施会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此我建议采取下面的这样措施加以防范,第一,…..第二…..” 用这种方法,我让老板知道这个方案的副作用,以及我采取了什么行动。
有谁会拒绝这样的下属呢?
“细节”、“专业”与“支点”
(大多)企业目的是持续赢利,老板请你的目的是“如何提高赢利能力“而不是要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顾问公司要能抓住企业老总的心,就必须放弃全面优化这些不现实的幻想,找到杠杆的支点(TOC的U形图的Pivot),让老板眼睛一亮。支点就是企业最薄弱环节。否则,你是很难与老总一起事实上平等交流的。
细节不等于专业,会找支点才算专业。
常青兄的文章不仅对了解TOC理论本身有作用,对平时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也有很多启发。
你的邻座飞机的票价是多少?
TOC的思路是从“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入手!
传统市场营销学的“市场细分”考量的是将市场上“具有同一类市场特征”,例如可口可乐就有“学校渠道”与“社区渠道”这两个细分市场…不过,博士对“市场细分”的理解更直接、更有趣-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知”不一样,属于同一档“认知价值”的客户属于一类,这就是市场细分。这种理解好像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AEP15班上,阿贵老师讲过一个自己的亲身例子。从台北到上海的往返机票16000台币,而台湾的旅行社中台湾苏杭五日游也只有16000台币(门票、吃大餐住星级酒店)。同样飞机、同样座位、同样服务……为什么?为什么你与你邻座的飞机价格不同呢?
民航公司也使用了“市场细分”的方法,利用不同人群对“台北到上海”旅行的不同“价格认知”,使自己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一群人是注重的“台北到上海”时间的商务人事,一群是严格控制费用的旅行社。两个群体,在航空公司区别对待下,互不影响,相安无事。
利用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知”不一样,属于同一档“认知价值”的客户属于一类,来进行市场细分。这段当时看到就过去了,只是注意了一下,现在一想,确实是一个新的市场细分的好思路。《关键链》看来我还没有读明白,继续读。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在组织层面来讲,生产是一个流程,而销售从来就不是一个流程”。如果你对行业了解得透,仔细琢磨这句话的含义,你的答案可能就出来了。
醍醐灌顶。所以像健生产流程一样来建销售流程,并能做好流程控制,从而控制结果。
在我们的培训项目实施管理中,“项目管理者=培训流程”这也是一直让我感到困惑而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触类旁通。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