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少天 - 

[焦点话题(第2期)派系PK]企业管理,要集权还是分权?

[复制链接] 416
回复
6974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81
发表于 2007-1-8 22:32:53 | 只看该作者

执行经营与管理在企业早期,多是老板说了算。到了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或外部市场和环境发生了众多改变的时候,各种因素的掺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是一人说了能算的,也不是一人能经营、管理得过来,相应的就产生了组织机构,产生企业的内在运行机制,产生了分权,代替老板行使职权或实施思想。

182
发表于 2007-1-9 02:03:38 | 只看该作者

理想与现实的模糊――有感分权派人士的一些发言

集权与分权的争论,其实反映了大家对“追求理想与客观对待现实”两种不同思想的交锋。

社会的组织形态教育了公众,民主的分权比集权要进步。这种认识也影响了我们今天的讨论,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民主意识的产生是建立在对个人利益保护需求下的。对于民营企业,资本所有权属于业主,不属于雇员,公民有权要求参与国家事务,企业的雇员却无权要求参与企业决策,那是老板的事。

主张分权表面上是为企业发展,为老板能赚更多的钱,但是,你有没有考虑,你的私人财产别人有权决定它的用途吗?如果你不愿意,你的老板会愿意吗?主张分权骨子里是什么动机那?飞猫兄说的清楚,钱,利益!为了多得些钱。所以,在企业中,吵吵权利少的人,多是一些认为自己贡献与收入不匹配的人;认为自己睿智,能力强的人;认为自己对企业发展有功,当然要晋职的人。你们知道老板怎么对待这些人,控制、利用、炒掉!如果一些人因此诅咒老板,那么,你真的会在职场难以发展,严格讲,极少有老板会喜欢这样的下属,在多数私营企业老板看来,分他的权和抢劫没什么区别,一文一武而已,都是对私人财产的一种夺取。

集权,是私营企业业主保护私有财产安全的当然权利和第一选择。虽然集权会带来决策风险增加,影响员工充分发挥个人活力……诸多弊端,但是和财产风险相比,这些都是次要问题,都可以通过“自我提高”、“使用外脑”和“授权”等方式解决。

这就是现实!是我们活生生的世界,是我们人的本性。有家人问我,是否认为“存在即是合理”,我告诉你,“存在不一定合理”,但“存在一定有它的环境和理由”,我们要看这个环境和理由是否符合法律,是否符合世俗,是否符合人性。以此判断这个环境和理由可以存在多长时间,然后再决定是否接受或反对这个“存在”。

理想往往是美好的,多数理想也是从符合人性需求角度产生的,但有些理想可能找不到它实现的环境和理由。企业实行分权管理是一种理想,但是可实现它的环境太少,理由也不符合法律、世俗和人性。个别的案例有其特殊性,主要由业主个性特征决定。能够遇到这样的老板要靠运气。

此文算我的观点总结,由于时髦了一把感冒,后面我就不再常跟帖了!欢迎集权派的朋友们继续努力。

最后,祝分权派运气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9 2:20:27编辑过]
183
发表于 2007-1-9 08:44:14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文明智慧瑰宝《易经》说得好:“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王老哥说得有理!

  飞猫随后再表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其实集权与分权的话题,与“德与才”的话题是异曲同工的。飞猫自己内心的真正观点是:“集权为先,分权为后”、“集权是实现分权的手段,分权是集权的最终归宿”。有些类似于先哲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概念了。

  治国之道(企业亦然),在公与平。凡政令措施,不能普及全民利益,则民心散矣;民心既散,政令不通,国必衰疲。……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世事本无十全,故利害权宜之处,所审尤慎,即目今民主原理之真谛,亦以多数民意为依归,此古今政治不二之理也。


  王老师说:“主张分权骨子里是什么动机那?飞猫兄说的清楚,钱,利益!为了多得些钱。”

  王老师说得对,但没有概括完全。要求分权的动机只有三点(还有第四点吗?!):
  
  1、许多人看到高于自己的人欺己太甚,心理就不舒服了,凭什么“你作威作福,我须受苦受欺?” 纵观历史,国家、企业的败亡原因,大都源于此。当前社会的“珠三角民工荒”(二十年工资如一日),难道不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吗?!
  2、一些人看到跟自己一样的人占了一些便宜,心理便不平衡,凭什么“你吃肉、他喝汤”呢? 国家、企业内部的分裂、闹独立,大都源于此。
  3、少数人能力确实高于众人,看到自己与他人享受同等的待遇,心理更不平衡,凭什么“拿他们跟俺相提并论、鱼目混珠,俺真是羞于为伍!” 古之名将韩信和盗国奸雄袁世凯,就是典型的案例,甚至今天的步步高总裁段永平也可以归于此类案例。

  从远古直至今天,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的行为将无法长期持续下去!这是人类所具有不可磨灭、不可颠覆的天性,因为这些天性,所以古今中外的争端和战斗在不断的产生、演变、进化、轮回。

  ……


  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值得人们认真的去挖掘、还原出来。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在许多地方,都有值得西方文明学习、值得我们中国人自豪的地方。西方文明对于中华文明,亦同理也。然后现实总是提醒两者:为什么中西方文明总是这样格格不入,为什么不能两者交融、和谐相处呢?谁能揭开这个伟大的谜底,哪个国家就是21世纪的领导者。国家如此,企业亦同理也。古之《易经》说得好:“一阴一阳谓之道”。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价值取向,就会对国家、企业将来的发展之路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也会对人民生活、社会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家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推广倡导科学发展观,无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是一种上下级互相沟通的良好表现方式,创造相互信任、相互协助、高效率社会环境的有效方式之一。缺乏沟通,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如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一样,缺乏流通,人岂能不病、不亡?!沟通,沟通,再沟通。

  “堵”,只能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设道墙,拉远了心与心的距离,使彼此的科学发展观相背离,远离了真正的成功大道;
  “疏”,却是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体现了平等、友爱与和谐,树立起了共同的科学发展观,密切了干群关系,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在人与人之间、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在国家与百姓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架起一座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的伟大桥梁!

  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偏向于化繁为简、感性思维,偏向于把书读薄;西方人的思维偏向于化简为繁、理性思维,偏向于把书读厚。两者的思维习惯均有其利亦有其弊。两者综合,则再好不过。
  这就像电脑显示器的发展史一样,它从红、绿、蓝三原色,逐步过渡进化到256色、索引颜色、16位真彩色、24位真彩色、32位真彩色、48位真彩色……显示模式不断进化,实现一个大循环的结束,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进化下去。

  为什么飞猫说既要善于化繁为简,又要善于化简为繁呢?因为化繁为简,意味着升华为大规律、大原则,意味着循规导矩、以不变应万变;而化简为繁,则意味着不断的尝试、经验、创新,意味着承前启后、继来开来,在螺旋式发展过程中向更远大的人文高地进军,意味着一个大循环的结束,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正所谓:“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一阴一阳,无始无终;终者自终,始者自始”。
  这就像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一样,在我们不久的将来,它也必将实现一次新的大轮回,实现一个大循环的结束,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世事沧桑,岁月轮回。
  人们经历了“八年抗战”,从而知道人性的团结奉献;人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从而知道人性的残忍无情;人们经历“经济改革开放”,从而知道人性的贪婪自私……

  古有云:“不知古,焉知今?” 我们也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我们也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历史,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
  每个人对历史、对管理之道的不同见解,将产生不同的行为,从而形成千万种不同的行为结果。
  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能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增长智慧,在人们的心中起到“劝善明恶、记功司过、察往知来、激浊扬清”的良好作用。比如:我们要修一座水坝,就必须了解该河段洪水的历史记录,这样才能确定水坝的各种参数。现在经常提到的建造可以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大坝,有人会想为什么不能设计成能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呢?但是设计提高一个级别,成本就要大幅度增加,所以要在成本和标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设计者凭什么来确定这些标准呢?那就要依靠历史。

  领导管理者在面对许多“同类型事件”的处理时,常会因人、因事、因地、因时而变化,那么,被管理者就会觉得公司缺少公平和规范,天长日久后,管理者就会丧失民心,丧失管理威信,管理上的混乱也会与日俱增。
  一般的管理表明,一个人的最大管理边界是5~12人(这里又分“高层、中层、基层”三层),超越这个边界,管理效率就会下降。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企业可以用“人管人”的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当企业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其市场半径、管理层次、管理幅度、管理的复杂系数也随之增大了,企业此时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分级管理(据说全球知名企业IBM,管理层最多时高达18层。不过,管理层级太多,将增加管理成本,命令执行与上下级信息的反馈也容易失真、失效。分权与集权,永远都是呈一种螺旋式的矛盾两极方向发展),分级管理要规定分级的权责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越级发布指令和管理,以形成规范的管理秩序。使企业从“人管人”的管理模式,上升为“制度化管人、流程化作业”的管理模式。
  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的现有制度和历史,在“规范化的重复——重复中寻求突破——突破后及时地规范”模式中不断循环,对大量“同类型事件”进行公开化、规范化的重复管理并实现科学标准模板化,并在不断重复中寻求渐进式的突破和变革,变革后又及时地形成新的重复规范……从而实现优秀思想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文明的更新,从而可以再一次向更远大的人文高度进军!

  毛主席曾说:“我一辈子就是吃总结经验的饭”。陈毅认为,毛主席之所以伟大,就是“不二错”,即同一个错误不犯两次。邓小平也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总结,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可能常走弯路、常遭挫折;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不善于总结,就可能错失机遇、蒙受灾难。要把学习引向深入,就要善于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善于总结,就要把实践中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历史的东西现实化,外面的东西本土化,外国的东西中国化,从中发现带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新的实践。善于总结,我们就能举一反三,就能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中华文明智慧瑰宝《易经》说得好:“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愉悦一点点;没有重复,就没有道!
 

  历史,是今天的过去;今天,是历史真实未来的展现。
  历史,是真理的母亲,是生活的镜子,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我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洞察未来;我们只有拥抱智慧,才能把握未来;我们只有恃贤与民,养贤畜士,任贤使能,才能创造未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9 21:52:56编辑过]
184
发表于 2007-1-9 10:30:45 | 只看该作者

飞猫此文精彩!!!

185
发表于 2007-1-9 10:39:36 | 只看该作者
王老哥的文章同样的精彩![em10][em10][em10]
186
发表于 2007-1-9 10:46:33 | 只看该作者

飞猫拙作:浅论财富分配与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社会责任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47,97864,0,0,0,,0,0

这与我们今天的话题“集权还是分权?”,也是异曲同工的。有请王老师和大家点评指正一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9 10:50:07编辑过]
187
 楼主| 发表于 2007-1-9 11:23:04 | 只看该作者

俺做裁判来了。呵呵。

目前打了平手,不过还有一个叛变者,呵呵,那样,毕竟有奖品,咱们就以1月12日(周五)中午12:00整为本期话题结束时间统计公布结果。

188
发表于 2007-1-9 11:27:50 | 只看该作者

  治国之道(企业亦然),在公与平。凡政令措施,不能普及全民利益,则民心散矣;民心既散,政令不通,国必衰疲。……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世事本无十全,故利害权宜之处,所审尤慎,即目今民主原理之真谛,亦以多数民意为依归,此古今政治不二之理也。(国家如此,企业亦然)

  《黄石公三略》有云:“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百人的利益,民众就会弃城而去;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万人的利益,全国人民都想离散而去。去掉一人而有利于百人,民众就会仰慕他的恩泽;去掉一人而有利于万人,国家的政治就不会混乱。(利一害百、损一利百,是形容企业管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利一害万、损一利万,是形容国家治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 

 

热烈欢迎拥抱真理、财富与成功的家人们,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拿起你们神圣的一票,投向我们分权派吧!

真理在我们招手,成功在向我们点头,财富与我们同在!!!

 [em10][em10][em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9 11:48:37编辑过]
189
发表于 2007-1-9 11:36:15 | 只看该作者
帖子看了很久,受益颇多,但我还是支持以“brainman”为首的集权派系.只是我的见解可能太肤浅,不好意思班门弄斧了.
190
发表于 2007-1-9 11:40:30 | 只看该作者

  在此,飞猫给有5000万资产身价、不想把企业做大的企业家,给不幸追随了“不想把企业做大的企业家”的经理人与员工,转贴飞猫一位良师益友的文章:《我不想把企业做大》,让我们扪心自问,认清真正的是非与成败、财富与真理,神圣的一票该投向何方?! 

我不想把企业做大

文/西伯力(许伯源)

  我还真认识那么几个企业界的朋友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就是不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这在当今可能是有那么点儿“反潮流”的精神了。

  今天为什么谈到这个话题?
 

  就是因为一谈起创业,或办企业的话题,马上跟上来的就是资金问题、项目问题、市场问题、营销问题、管理问题、人才问题…等等。

  其实如果不想把企业做大就什么都不是大问题。资金有多少就从多少做起,自己熟悉什么项目就干什么项目,能凑几块“料”就凑几块“料”,能卖多少产品就卖多少产品,能赚多少钱就赚多少钱。不想一口吃个胖子,吃不好就成了“浑毛猪”,硬吃下去肯定不消化。

  创业者只要一旦想把企业做大,往往紧跟着就是血压升高手冰凉,往往就头昏脑涨,不用说别人,我本人就犯过这毛病。试想近年来,无论是三株、巨人还是沈阳飞龙、亚龙,都是创业者太想把企业做大,太想辉煌所造成的,最近脑黄金又有点犯“毛病”了。

  一旦想把企业做大,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资金短缺,资金短缺就要贷款或引进别人的资金转让自己的股份。而且往往认为贷款越多越好,最后成了给银行打工,但是银行是个最“势利眼”的衙门口,你有钱的时候他就千方百计地讨好你,你一旦没钱时他那张脸比冬瓜还难看,该让你寿终正寝的时候,他是眼皮都不眨。

  第二个问题是项目问题。
 

  一旦想把企业做大,往往容易铤而走险,选择表面上看来利润回报率奇高的项目,年回报五倍的项目我也见过,但是回报高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只是决策者脑瓜子一热常常看不到。

  第三个问题是市场问题。
 

  一旦想把企业做大,当然要想方设法扩大市场占有率,一心想统治全中国、迈向全世界,结果四面楚歌,按住葫芦漂起了瓢,战场的前方耀武扬威,老家后院捉襟见肘,打肿了脸充胖子。

  第四个问题是营销问题。
 

  一旦想把企业做大,就要大量地销售自己的产品,销售的先决条件当然是广告,而广告是什么?就是吆喝!花钱买吆喝。吆喝好了当然来买的人自然就多,吆喝不好就成了赔本赚吆喝,哈尔滨的“盖中盖”就赚了吆喝,可能其它地方的人不知道“盖”是什么意思,以为是“钙”的谐音,其实在哈尔滨语中“盖”是“棒”和“极好”的意思,但是不管怎么“极好的极好”或“棒中的棒”,几个亿的广告费收不回来也够他们喝一壶的。我认识他们的设备供应商,单单口服液灌装机一次定货就是一百台,不知道将来留着灌什么?

  第五个问题是管理问题。
 

  一旦想把企业做大,就会碰到管理问题。
  几个人或几十个人的时候,都在创业者的眼皮子底下,管理再不行,总也出不了大问题,无论理论家们怎么指责私营企业的创业者们如何不会管理,如何不懂MBA,如何臭没水平,但是这些私营的创业者们比理论家们能赚钱,会赚钱,理论家们无非是说你们再发展下去就不行了,其实这都是猜测,让理论家们来就行吗?我看也未必。我有同学教MBA,是教授,我说,你也办个企业试试?他直摇头。如果请个外来的人才管理也是个麻烦,刚开始是你给他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要是凭他自己的能耐,他可能二十年后也爬不上这个平台,但是一旦他发展了,成熟了,你就累了,给你撂个橛子你就得伤筋动骨,保不齐你也许就背过气去。

  再来说说人才问题。
 

  一旦想做大,企业原有的人力就肯定不够使了,当然就需要更多的人手,于是人才难求就成了发展的烦恼。工人的增多并不能把企业做大,做大要靠增多的人才,也就是干部。过去的干部都是一级一级地提起来的,有功劳有苦劳,而且往往都心存对创业者的感谢之情,向心力一般比较强。新来的人才们可就缺少了这个过程,他们会直接和你谈他要做部长主任等等。我不敢说他们做不了,但是我敢说他们随时可以敢说不再做了。一旦他不做了出去还要说我曾经在哪个哪个公司做什么什么,你还要给他当个垫背的,甚至你在公众或行业中的影响力都成了他的资本。

  人才是自己培养还是挖?我看这不是问题。我从来不采用任何手段从认识或不认识的企业中挖人,因为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当然也因为我不想把企业做大,谁来谁走都不会伤我的命脉,这是第一位的原则,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以内发展。
  当然我也控制着企业不要发展得太快,一般每年能够有15-20%的增长我认为是最理想的,这样干部的需求和提拔能够跟得上,否则就成了拔苗助长。

  你们可能不信,我的车间主任和研究所的实验员都是从清洁工提上来的,招聘的时候我就清楚他们将来不会永远是清洁工,但是我指定就招清洁工,愿意来就来,结果几个月或一年后他们都上来了,后面我还招清洁工。如果一个大专的毕业生愿意从清洁工做起,这也是一种魄力和勇气,当然她或他可能急需要钱来生活。雪里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要好,对人才的利用也是一样的道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9 11:53:28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