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孙子兵法(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英雄无用武之地”。当一个人下足苦功,练就一身惊世武艺,或是熟读兵法、精通韬略之后,不让他施展一下,总是不舒服。 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连战连捷,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实在是件威风的事情。 然而孙子一句话,就将常胜将军的地位打得一落千丈——百战百胜,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最好的将军,是不用打就能胜的将军。 在一部专门讲打仗的书里面,却将不战奉为最高准则。这样的兵书,举世无双。 原因在于,别人看上去,战争是战争,孙子看上去,战争却是利益。 翻遍整个《孙子兵法》,我发现孙子始终在说同一句话: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人类的战争,已经从骑马射箭、舞刀弄剑,发展到了打枪放炮、飞机坦克,进而到了巡航导弹,甚至核武器,但这本两千五百年前所写就的兵书在今天仍然被视为经典,原因就在于孙子已然剥开了战争的外衣,直指战争背后那最本原的目的——利益。 忘记一城一池的得失,从大的利益出发,计算成本、衡量得失,是每一个为将者永远不应该忘记的准则。千古不变。 正是为了付出最小的代价,孙子提出了那句著名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像小说中诸葛亮那样安居平五路,或是像战国时代经常出现的那样纵横捭阖,震慑对手,当然最好不过。不过有的时候,终究不免一战,那怎么办呢? 同样的,一定要在上战场硬拼之前做足功课。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我读历史上的战争,看到的最多的一种情况,就是仗还没开打,其实就已经打完了。 真正决于疆场之上的战争,一半都没有。 孙子的这句话,正是告诉大家,你们千万记住,决定战争胜负的地点,更多的时候不在金戈铁马、刀剑生辉的沙场之中,而在运筹帷幄、以智相拼的庙堂之上。 这在人类战争的初级阶段,绝对是一次军事理念上的升华。 既然要算,那就要“知彼知己”了。 怎样才能“知彼知己”呢?两个字——用间。 “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我们看,孙子将用间提升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当然,孙子的用间不止包括刺探情报。他还发展到诸如散布流言、迷惑对手、动摇军心、离间君臣等等。 按照孙先生的说法,你要攻一座城,上至守将、谋士、文吏,下至小兵、看门的、做饭的,只要能找到破绽的,都应该下点功夫,看看有没有什么“间”可用。 真黑啊! 没办法,谁让孙子这家伙整天想的都是做无本生意呢。 总之,孙子在提醒那些做将军的,在你抄起家伙,身先士卒地往前冲之前,千万不要忘了动动脑子。 等到上战场才开始打仗的人,你输定了。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在公元前6世纪,脑子能转这么多弯的人,实在不多。 但孙子绕这么多弯,其实只为了干一件事情,避免硬拼,减小损失。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老子的那句话——“大直若屈”。 孙子的兵法,离道不远啊。 那么总而言之,要想最大程度地避免损失,就必须“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一千年后李世民麾下的名将李靖也说:“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 为了做到这一点,“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这也是为什么光抱着一本《孙子兵法》,是没有办法打胜仗的。 中国的人们喜欢谈论古代战争,正是因为千载之下,一个个“善出奇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条又一条奇谋妙计,导演了一场又一场精彩战役,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但此时,我们不要忘了孙子所说的那个前提——“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没有了“正”的基础,光想着以“奇”取胜,那是不靠谱的。 那么什么才是正呢? 归根结底还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 人们都知道孙武的战略思想光耀千古,盖世无双。却容易忽视了,孙武是一个罕见的治军天才。正是他对吴国进行的军事改革,再加上他那无与伦比的战略头脑,才使得公元前6世纪末的中国大地上,上演了一场小蛇吞象的惊天大戏。请看下集——双杰破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