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会飞的猫 - 

[转帖]纵论中西全史

[复制链接] 161
回复
1975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1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3:53:30 | 只看该作者

76、孙子兵法(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英雄无用武之地”。当一个人下足苦功,练就一身惊世武艺,或是熟读兵法、精通韬略之后,不让他施展一下,总是不舒服。
  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连战连捷,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实在是件威风的事情。
  然而孙子一句话,就将常胜将军的地位打得一落千丈——百战百胜,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最好的将军,是不用打就能胜的将军。
  
  在一部专门讲打仗的书里面,却将不战奉为最高准则。这样的兵书,举世无双。
  原因在于,别人看上去,战争是战争,孙子看上去,战争却是利益。
  翻遍整个《孙子兵法》,我发现孙子始终在说同一句话: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人类的战争,已经从骑马射箭、舞刀弄剑,发展到了打枪放炮、飞机坦克,进而到了巡航导弹,甚至核武器,但这本两千五百年前所写就的兵书在今天仍然被视为经典,原因就在于孙子已然剥开了战争的外衣,直指战争背后那最本原的目的——利益。
  忘记一城一池的得失,从大的利益出发,计算成本、衡量得失,是每一个为将者永远不应该忘记的准则。千古不变。
  
  正是为了付出最小的代价,孙子提出了那句著名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像小说中诸葛亮那样安居平五路,或是像战国时代经常出现的那样纵横捭阖,震慑对手,当然最好不过。不过有的时候,终究不免一战,那怎么办呢?
  
  同样的,一定要在上战场硬拼之前做足功课。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我读历史上的战争,看到的最多的一种情况,就是仗还没开打,其实就已经打完了。
  真正决于疆场之上的战争,一半都没有。
  孙子的这句话,正是告诉大家,你们千万记住,决定战争胜负的地点,更多的时候不在金戈铁马、刀剑生辉的沙场之中,而在运筹帷幄、以智相拼的庙堂之上。
  这在人类战争的初级阶段,绝对是一次军事理念上的升华。
  
  既然要算,那就要“知彼知己”了。
  怎样才能“知彼知己”呢?两个字——用间。
  “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我们看,孙子将用间提升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当然,孙子的用间不止包括刺探情报。他还发展到诸如散布流言、迷惑对手、动摇军心、离间君臣等等。
  按照孙先生的说法,你要攻一座城,上至守将、谋士、文吏,下至小兵、看门的、做饭的,只要能找到破绽的,都应该下点功夫,看看有没有什么“间”可用。
  真黑啊!
  没办法,谁让孙子这家伙整天想的都是做无本生意呢。
  
  总之,孙子在提醒那些做将军的,在你抄起家伙,身先士卒地往前冲之前,千万不要忘了动动脑子。
  等到上战场才开始打仗的人,你输定了。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在公元前6世纪,脑子能转这么多弯的人,实在不多。
  但孙子绕这么多弯,其实只为了干一件事情,避免硬拼,减小损失。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老子的那句话——“大直若屈”。
  孙子的兵法,离道不远啊。
  
  那么总而言之,要想最大程度地避免损失,就必须“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一千年后李世民麾下的名将李靖也说:“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
  为了做到这一点,“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这也是为什么光抱着一本《孙子兵法》,是没有办法打胜仗的。
  中国的人们喜欢谈论古代战争,正是因为千载之下,一个个“善出奇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条又一条奇谋妙计,导演了一场又一场精彩战役,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但此时,我们不要忘了孙子所说的那个前提——“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没有了“正”的基础,光想着以“奇”取胜,那是不靠谱的。
  
  那么什么才是正呢?
  归根结底还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
  
  人们都知道孙武的战略思想光耀千古,盖世无双。却容易忽视了,孙武是一个罕见的治军天才。正是他对吴国进行的军事改革,再加上他那无与伦比的战略头脑,才使得公元前6世纪末的中国大地上,上演了一场小蛇吞象的惊天大戏。请看下集——双杰破楚。

82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3:54:06 | 只看该作者

77、双杰破楚

 

  孙武一出场,就是那个带着血腥味道的著名故事。他用阖闾两大宠妃的人头,将平日里只知涂脂抹粉、嬉笑打闹的后宫佳丽也变成了一支“赴水火犹无难矣”的铁血军队。
  那两个怕还不知道战争为何物的无辜女子,就这样成了野心和利益的垫脚石。
  与那美丽青春与绝代芳华一同逝去的,是春秋时代最后的一点脉脉温情。中国大地上即将打响的战争,不再只是决定荣誉和威望的仪式,终将演变成关乎生死存亡的绝命搏杀。
  
  孙武斩杀了阖闾最疼爱的两个妃子,阖闾虽然恼怒,但经伍子胥劝解之后,他毕竟看到了称霸的希望,便启用孙武,开始积极筹划攻楚。
  不久之后,一切就绪,阖闾准备大举进兵。但孙武又开始给阖闾计算成本,得出的结论是“民劳,未可,待之。”
  伍子胥可不想等。但他也知道孙武说的是事实,苦思冥想之下,献上了那条高妙的“三师肄楚”之计。
  
  具体说来,就是我们选出三支军队(三师),派一师去攻打楚国。楚国以为我们要大举来犯,必然举国出战。等他们一出来,我们就跑。等他们找不着敌人回去了,我们再派出第二师去打。“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国人就净在道上跑路了。
  等到他们已经被折腾得不行了,才弄明白我们原来只是小股军队在骚扰,于是决定不管了,这个时候我们再大举三军攻出,必然大胜。
  
  这一折腾,就折腾了楚国六年。
  这六年里,楚国疲于奔命,吴国却在悄悄地进行军事强化。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除了游牧民族之外,主要的作战方式以车兵为主。埃及与赫梯之间的卡叠什之战(参见第13节),商周之间的牧野之战(参见第22节),都是车战的经典范例。
  但发展到后来,骑兵和步兵开始进入正规战场。骑兵由于战马的限制,无法广泛应用,步兵却越来越重要。
  亚述将步兵引入了他们的三排锥体系(参见第31节),而希腊的重甲步兵方阵甚至对政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参见第56节)。而在中国的春秋时期,步兵还只是作为车兵的从属地位存在的。而孙武却训练出了一支能够独立作战的步兵兵团,这一支兵团,很快将要发挥巨大的作用。
  
  伍子胥的预言得到了验证,楚国终于发现吴国只是在持续进行小股骚扰。深觉上当的楚人开始不再把主要精力瞄向吴国,修上几道要塞之后,便开始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了。
  公元前506年,楚国围攻蔡国,蔡国求救晋国未果的情况下,只得求救吴国。旁边跟楚国有仇的唐国也跟着起哄,说吴国如果出兵,它们也愿意助一臂之力。
  
  蔡、唐两国实力极弱,可以说它们那点兵力,有跟没有一样。
  可正当此时,孙武突然向阖闾表示:此乃天赐良机,我们应该立刻发兵攻楚。
  面对着阖闾疑惑的眼神,孙武展开了地图,在图上描绘了那惊天动地的一幕。
  
  是年冬天,阖闾亲率伍子胥、孙武等人,起倾国之兵(三万),秘密绕过大别山区,沿淮水西行千余里,进驻蔡国淮汭地区。而后,弃舟登陆,以孙武训练出来的3500步兵为先锋,在蔡、唐向导的指引下,兵不血刃地迅速通过楚国北部大隧、直辕、冥阨三道险关,直扑汉水而来,已然插入了楚国的腹心之地。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孙武借助蔡、唐位居楚国侧背的地理位置,导演了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场超级战略大迂回。他用卓越的战略指挥,为他的这句兵法做了完美的诠释。
  
  楚国连忙整兵,准备迎战。
  左司马沈尹戌建议统帅子常率主力拖住吴军,由他自己率一支军队绕道敌后,夺回三关,阻住吴军归路,前后夹击。这实在是不错的计策,子常痛快答应。
  但沈尹戌刚刚率部离开,子常却听信手下怂恿,不待沈尹戌包抄到位,便独自渡过汉水,开始向吴军发动总攻。
  双方在柏举相会,春秋时代规模最大的大战(十余万对三万)终于爆发。
  
  虽然是一场规模空前的会战,但过程却极其简单。
  一开打,阖闾的弟弟夫概就积极请战。他说:“楚帅子常不得人心,楚军无死战之志,一击即溃。请王兄立刻击鼓进兵。”阖闾想了想,没答应。
  但夫概立功心切,实在按捺不住,居然领着本部的五千人马独自冲了出去。结果楚军真的立刻被冲得溃不成军。阖闾立刻率领大军掩杀,楚军主力遭受重创,狼狈向西逃窜。
  吴军紧追不舍,五战五胜,长驱直入,竟然一举拿下了春秋超级大国楚国的国都,郢。楚昭王仓皇出逃。
  
  离开老巢,长途奔袭到千里之外,去主动攻打一个兵力数倍于己的国家,最终居然把人家的国都给占了。
  孙武、伍子胥、阖闾、夫概,他们创造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
  
  但吴国占据郢都之后的表现,令人发指。阖闾住进楚王宫,“尽妻其后宫”,甚至按官阶大小安排吴国文武官员依次住进了楚国各级官吏的家中,将其妻室据为己有,甚至连伍子胥、孙武这种千古名将,亦不例外。
  楚国宗庙,尽皆拆毁,历代楚王灵位,尽数砸烂。伍子胥为报家仇,竟将楚平王掘墓鞭尸。这些行为,在当时来讲,阴毒之至,胜于杀人。
  孙武曾在他那极尽精炼的兵法中不厌其烦地说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可面对疯狂的吴人,他已然无能为力。
  
  楚国遭受了灭顶之灾,但天不灭楚,它的救星,即将出现。
  
  当年伍子胥出逃之时,曾指天发誓:“我必令楚国覆亡!”当时陪在他身边助他出逃的,是他的至交好友申包胥。他讲了句很牛的话:“加油吧!你能令楚国覆亡,我必能令楚国复兴。”
  不负友,亦不负国。中国人这种特有的奇异精神给人类的历史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十六年后,伍子胥以不可想象的坚韧完成了一个人对抗一个国家的壮举,申包胥接着就以毫不逊色的意志完成了一个人恢复一个国家的神奇。
  
  在对“倒行逆施”的伍子胥劝阻未果之下,申包胥徒步千余里,跑到了当时楚国最紧密的友邦秦国求助。
  然而吴国破楚之举早已轰动当世,天下还有谁人敢与伍子胥、孙武争锋。何况秦国自穆公死后,偏安一隅已一百多年,让他们去迎击势头正旺的吴军,几乎如痴人说梦。
  但接下来的场面让秦国人张大了嘴巴:申包胥“立于庭,倚墙而哭,日夜不绝声,水不入口”,于秦庭之上,竟然一刻不停地痛哭了七天七夜。
  终于,秦哀公“为之垂涕”,答应出兵相助,还专为申包胥写下了那首慷慨苍凉的《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当秦军悄然向楚国开来的时候,柏举之战立下首功的猛将夫概竟然率部秘密返回吴国,自立为王。
  阖闾火速率兵回国平叛。留下伍子胥、孙武带领剩下的吴兵抵抗骤然而至秦军。但此时的吴人早已在郢都的温柔乡里醉生梦死,战力今非昔比。孙武看出吴军已经不可能再盘踞楚国,对伍子胥说道:“我们以吴国的微弱兵力西破强楚,逐昭王而屠平王墓,割戮其尸,已经够了吧。”
  伍子胥闻言,遂与孙武引兵回吴。
  
  一次轰轰烈烈的破楚远征终究演化成一场有头无尾的闹剧。留下的,只有郢都城内那无边的废墟和眼泪。
  
  这就是春秋末年的中国,一只吞象的小蛇在狂舞。精彩是精彩,但在公元前6世纪末,真正占据世界舞台中心的,其实是东周列国西边,一个远远更为庞大的大象。请看下集——鼎盛波斯。

83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5:25:24 | 只看该作者

78、鼎盛波斯(上)

 

  “我是波斯人。我自波斯起兵,征服埃及。我下令开此运河,它贯通了埃及奔流的尼罗河,与濒临波斯的大海(红海)。此河修成,埃及之船舶可沿止直抵波斯,如我所愿。”
  
  一块3米多高、2米多宽的红色花岗岩巨型石碑上,用古波斯语、阿卡德语、埃兰语和埃及语写下的这段话,记录下了公元前6世纪末,人类交通史上那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古苏伊士运河。
  两千五百年前,运河落成之日,32艘载着贡品的货船沿着这条绵延200公里的运河,平稳地抵达了波斯。它向我们昭示着,在又一个伟大帝王的努力下,伴随着一个庞大帝国的鼎盛,人类交流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这个波斯帝国最辉煌时代的缔造者,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大流士一世。
  
  公元前529年,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二世继位。
  我一直怀疑,当父亲太过伟大的时候,在他的光环下生活太久的儿子是不是经常会心态扭曲,甚至连一个正常人都不如。
  冈比西斯二世就是一个例子。
  
  他似乎专门要和父亲反着干,居鲁士二世宽厚仁慈的政策到他这里完全变了样。
  史载,冈比西斯是一个极其残暴的君主,甫一上任,就杀害了他认为对他王位构成威胁的弟弟斯梅尔迪斯。曾经上下同心,团结一致的波斯开始出现裂痕。
  肃清政敌之后,冈比西斯开始筹划进攻富庶的埃及。
  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开始远征。埃及的兵力与波斯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根本无法抵挡,法老萨姆提克三世也成了波斯人的阶下囚。冈比西斯轻而易举地席卷了埃及全境。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当冈比西斯坐在孟菲斯的宝座上,得意地派出军队,准备扩大战果的时候,他遭到了一个又一个惨痛的打击。
  向东,他派腓尼基人组成的海军进攻北非第一大商业都市迦太基。结果,一向听话的腓尼基人不愿意同胞相残,竟然集体哗变。
  向西,他派出一支大军挺进利比亚。结果,5万人竟然神秘地消失在茫茫沙漠里,尸骨无存,两千五百年过去了,始终是一道难解的历史之谜。
  向南,他大举进攻努比亚地区的库什王国。结果,因补给跟不上无功而返。
  
  很明显,这让冈比西斯受了刺激。他开始向埃及人报复。
  他亲自举刀屠杀了埃及人的神灵之牛,他将神庙里的神像砸烂、焚毁,他甚至将木乃伊从陵墓里拖了出来。
  对自己丧心病狂的行为,冈比西斯居然还给出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解释——帮埃及人破除迷信。
  
  埃及人当然不会买账,全埃及的人开始拼命地诅咒他。
  不知是因为巧合还是什么,来自埃及的诅咒经常令人难以置信的灵验。
  很快,冈比西斯疯了。
  
  他的妹妹被他杀死,他的皇后被他杀死,他的儿子也被他杀死。他曾经一次活埋了十二个波斯贵族。
  公元前522年,在埃及闹够了之后,冈比西斯决定返回波斯。
  途中,他听说国内已经爆发了起义。他终于彻底崩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起义军首领高墨塔假托冈比西斯死去的弟弟斯梅尔迪斯之名,在人民的拥戴下登上王位。
  但是他一即位,就立刻撕下了自己的伪装,露出了邪教教主的本来面目,开始以摧毁波斯国教拜火教为第一要务。
  波斯人民愤怒了,又一场起义随即爆发。七个贵族首领合力杀死高墨塔。其中一个贵族被推举为王。他,就是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接手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在内,宫廷纠纷不断,贵族矛盾重重,国民人心惶惶;在外,埃及、吕底亚、巴比伦、米底、乌拉尔图等属国纷纷独立,游牧的斯基泰族频频袭扰边界,眼看居鲁士创下的伟业即将化为泡影。
  所幸,即位的是大流士,一个甚至比居鲁士更加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一即位,就以强硬的手段平定了中央的动荡。紧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西亚,将一个一个属国重新划进波斯版图。史载,他一年内出征十九次,处死八个叛变的国王,以一种无法想象的速度将一个完整的波斯帝国重新树立在世界的版图之上。
  此后,他引兵东向,翻越阿富汗高原,跋山涉水,抵达印度,将印度河下游的兴都什收入波斯。这块以盛产黄金闻名的地区将为大流士日后对波斯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地财富支持,才使得向开凿大运河之类伟业的实现成为可能。
  
  这中间唯一的一次失败是对斯基泰族的远征。这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在人类的历史上,游牧民族是文明世界永远的痛。
  为了惩罚斯基泰人对波斯帝国边境到来的骚扰,大流士提兵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欧洲,穿过多瑙河,直抵伏尔加河沿岸,开始进攻黑海西岸和北岸的斯基泰部落。但大流士忘记了,斯基泰人是游牧民族。斯基泰人边打边跑的策略把大流士搞得焦头烂额,最终,大流士为了不被斯基泰人毁掉浮桥、切断归路,毅然抛弃了他的伤病士兵。他谎称率领精锐部队夜袭斯基泰人,却趁机带着这些人逃之夭夭。
  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也是一次可耻的逃跑。可即便如此,这并不能抹杀大流士彪炳史册的功绩。
  人类历史上帝国版图的纪录,在大流士手中再度被打破。在那个时代,面对这样的帝王,连他的敌人都对他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大流士大帝。
  
  更为难能可贵的,与他赫赫武功相映生辉的,是他对波斯帝国的杰出治理。请看下集——鼎盛波斯(下)。

84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5:26:14 | 只看该作者

79、鼎盛波斯(下)

 

  大流士面前的波斯版图,实在是规模空前。人类的历史上,唯一能和它相提并论的,只有它的前身亚述帝国。然而亚述能控制那么大一片地区,靠得是极端的军国主义。大流士靠什么呢?
  ——他的政治天才。
  
  借用中国的政治术语来说,大流士采取了一种分封制。但波斯的版图远大于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也十分不同。
  大流士将帝国分成了20个行省,每个行省的总督皆出自与大流士一同起义的七大家族。
  我们立刻联想起东边正如火如荼的春秋争霸。小小的西周,分出一百多个诸侯国,尚且有诸侯的力量大得足以架空王室,那偌大的波斯,20个总督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
  总督的权力的确不小,他们掌管了所辖区域内的一切事务。但大流士设计了几个方法,对他们加以限制。
  第一,各地除了总督之外,以下各级官员均由当地人担任,而不像西周的诸侯那样,整个家族掌管了封国的一切。
  第二,大流士派出了很多官员去监督总督的活动,这些人被称为“国王的耳朵”。由于波斯人认为阉人更加可信,因此人类史上最早的完备的宦官制度也在波斯形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流士的中央政府牢牢控制着军权。各地驻军只听从中央的指挥。
  在大流士的精心设计下,庞大的波斯帝国运转良好,直至一百余年后被那个比大流士更加伟大的帝王所消灭。
  
  一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二来为了帝国的发展,与亚述一样,大流士将波斯的交通线修得四通八达。其中,那条著名的“御道”,从波斯首都苏萨直达小亚细亚的萨迪斯,全场2500公里,设有全世界最为发达的驿站系统。沿途共有111个驿站,据说信使从苏萨出发,一个星期就能跑到萨迪斯,这种信息传播速度,在古代社会,令人叹为观止。
  而路上的安全检查也严格之极,许多关卡重兵把守,来往路人都要一一盘问。商旅们的安全有了保障,那些危害国家的活动也得到了明显的抑制。
  曾经有一个流放苏萨的伊奥尼亚人,试图煽动家乡叛乱。为了使他想传递的信息通过御道的检查,便将信息刺在一个奴隶的头皮上,等到他头发长出来之后,再将他派往萨迪斯。足见御道检查的严密程度。
  
  不管怎样,发达的交通给波斯帝国带来了极大的文化交流优势。而利用大帝国的文化交流优势,波斯的商业和农业都高速发展。
  大流士将吕底亚的货币概念推广到整个波斯西部。货币的广泛流通,意味着人们不再需要物物交换,从而使得波斯有了更加完善的社会分工。其发达的商业使得世界各地的商人蜂拥而至。
  巴比伦的作物推广小亚细亚,小亚细亚的作物推广到巴比伦,整个波斯地区的农业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当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的时候,他写道:“我不想说它们长得有多么茂盛,因为我很清楚,那些没到过巴比伦的希腊人根本不会相信这片土地的产量有多高的。”
  
  此外,大流士还为停留在口头上的古波斯语配上了楔形文字,波斯人终于摆脱了文盲的头衔。拜火教圣典《阿维斯塔》也因此被流传下来。
  同时,大流士又将波斯首都从“富比宇宙”(希罗多德语)的苏萨迁到了波斯波利斯。
  当20世纪的考古学家挖掘出波斯波利斯遗址的时候,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一个高出地面十余米的巨大高台,450米长,300米宽,其雄伟壮观,摄人心魄。
  更为夺目的是那通往高台的阶梯,坡度平缓,宽阔异常,足够十人十马并排而行。有人感叹:“这简直世界上最美丽的石阶。”
  
  波斯波利斯,一座平地而起的宏大都市,如大流士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了他不世功绩的永久丰碑。
  坐拥着埃及、巴比伦这样历史悠久、繁荣富庶的宝地,享受着来自吕底亚、兴都什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腓尼基、阿拉米商人往来穿梭,各地农民辛勤劳作,大流士大帝一手缔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帝国——波斯。
  “伟大的王,万王之王”,西亚地区由来已久的吹嘘,到了大流士这里,才真正有些货真价实了。
  
  看上去一切都那么完美。
  很可惜,只是看上去而已。
  一个地区性的叛乱,就吹响了波斯衰落的前奏。
  
  公元前500年,伊奥尼亚人由于不满总督的残暴统治,自行废黜了总督,宣布独立。
  整个伊奥尼亚地区的人们都见识过,二十年前,大流士是如何指挥他的军队以一年时间席卷整个西亚,所向披靡,无人可当。虽然大流士久已不动刀兵,但反抗可能带来的后果是可怕的。
  可事情已经做了,怎么办呢?他们只得求助于他们的希腊友邦——在他们所知的世界中唯一没有被纳入波斯版图的地方。
  
  起义军的首领,米利都人阿里斯塔哥拉斯来到了希腊诸城邦中以军事闻名的斯巴达,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正在他几近绝望,彷徨无计之时,另一个城邦忽然伸出了援手。
  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城邦——雅典。
  
  此时,距离初梭伦改革已过去近一个世纪了,雅典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呢?请看下集——僭主改革。

85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5:27:32 | 只看该作者

80、僭主改革

 

  九十四年前,梭伦凭借他无以伦比的威望登上雅典首席执政官的位置,顺利地完成了他那震动历史的伟大改革。(参见55、56节)
  在梭伦的治下,曾经斗得不可开交的三个阶级,贵族、商人、农民,竟然相安无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然而,那个奇迹只属于梭伦而已。尽管梭伦以财富为标准将他们重新划分成了四个阶级,可是公元前572年梭伦离任之后,三类人又重新集结成三个政治集团,重新开始了他们的明争暗斗。
  
  商人集团是《梭伦法典》的忠实拥护者,贵族集团是法典理所当然的反对者,而农民们则不大关心梭伦到底都制定了些什么法律,他们脑子里只有两个字——土地。只要给我土地,管你是民主,还是独裁,与我何干?正是农民们的这种思想,被一个人所利用,借助他们的力量当上了雅典最高统治者,并一举结束了三个集团旷日持久的斗争。
  
  这个人就是庇西特拉图,梭伦的远房堂弟,梭伦的同性恋人。
  从出身讲,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贵族,但他更是一个心机深沉的政治家。他看见了农民盯着土地时眼里所发出的绿光,也从中看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纠集400农民武装暴动,占领雅典卫城,宣布了对雅典的独裁统治。
  他的行为,已经完全背离了梭伦的公民选举法,但他并没有遭到群起而攻之,足见当时雅典内部的勾心斗角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直到四年之后,商人集团和贵族集团才暂时结成同盟,联合驱逐了庇西特拉图。
  但公元前550年,庇西特拉图又与商人集团私下谋和,重新掌权。
  第二年,商人集团又与庇西特拉图发生矛盾,第二次将他放逐。
  公元前546年,庇西特拉图再度凭借他的私人武装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终于开始了他对雅典长达十九年的独裁统治。
  
  其实,在当时的希腊各城邦中,像庇西特拉图这种置法律而不顾,凭借武力夺取权力之事,屡见不鲜。
  只不过,后世已经把民主和法制视为常理的希腊学者对这种行为很是不满,他们把这些人称之为僭主,对这种独裁政治猛烈抨击。
  然而事实是,自公元前546年庇西特拉图真正掌权开始,雅典才开始实现真正的腾飞,才由二流城邦一跃成为希腊的领袖之城,才使得四十余年后那个支持伊奥尼亚叛乱的大胆行动成为可能。
  
  “雅典是希腊第一个过上和平、安逸生活的城邦。”
                                     ——修昔底德(古希腊著名史学家)
  
  这句话说的,就是庇西特拉图时期的雅典。
  
  那么,这说明独裁政治优于民主政治么?
  至少庇西特拉图本人不这么看。
  接下来,便是一段极具悖论色彩的历史。独裁者庇西特拉图,成了《梭伦法典》最忠实的支持者和维护者。
  执政官照旧选举,民众大会、公共法院、四百人议会、最高法院照常运行。唯一不同的,只是庇西特拉图说的话总是会被通过。
  一次,一名公民以故意杀人罪控告庇西特拉图。而庇西特拉图竟依法以被告的身份出现在最高法院的法庭上。只不过不久之后,原告就莫名其妙地撤销了控告。
  很明显,庇西特拉图是个极有手腕的人物。他在维持梭伦法的表象下,肆意地进行着自己的独裁。
  
  但结果呢?他的治理得到了全雅典人民的广泛拥护,贵族势力被进一步打击,普通公民地位得到进一步保障,《梭伦法典》得到进一步巩固。
  当三十年后,雅典的独裁被彻底扫除之时,人们猛然发现,梭伦法的精神,经过了庇西特拉图时期之后,在雅典竟然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根深蒂固。
  
  农民拥有了更多的土地,5%的农业税也算得上是轻徭薄赋。雅典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解决了粮荒问题。
  银矿被大规模开采,完备的货币制度得以建立。一个接一个与邻邦的贸易条约被签订,雅典成为希腊又一个商业中心。
  为了加强雅典的海上商业实力,雅典人打造了大批商船。而他们的副产品似乎更加重要,那就是庇西特拉图下令打造的一批战舰。
  正是这批战舰,将在下个世纪初的那场重要战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战后兴起的希腊文明,即将改写整个人类文明史。
  
  庇西特拉图运用他卓越的政治与外交手腕,不但使雅典从濒临内战的危机中解脱出来,而且在希腊各城邦陷入混战的大环境下,使雅典得以独善其身。每一个公民都生活在一个和平、自由的雅典之中。
  人们也开始有了更多的闲暇,去交谈,去思考,去搞艺术。一个世纪后雅典的黄金时代,已现萌芽。
  
  “宗教和法律凭本身不能造福城邦,只有那些能凭自己的意志领导群众的人才能做到这点。好的领导,才使得宗教和法律是有益的。”
  梭伦说过的这番话,在庇西特拉图身上得到了绝妙的应验。
  
  公元前527年,庇西特拉图死去。他很希望他的儿子能继承他对雅典的僭主统治。可是,做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僭主是很难的,他的儿子根本不是那块料,不久之后被人推翻。
  雅典经历了一段时间小的动荡。但经过了庇西特拉图的深化之后,民主思想已经深深地植根在每一个雅典人的头脑中。雅典需要支持民主的执政官,再不可能有人在雅典成功实施真正的独裁。
  公元前508年,斯巴达人支持雅典贵族伊萨格拉斯掌权,但雅典人自发组织军队出击,打败斯巴达军队,成功赶走伊萨格拉斯。
  在人类的历史上,似乎雅典人是第一次向我们昭示,人民的力量可以何等强大。
  终于,倡导民主的克里斯悌尼上台,开始了重要的克里斯悌尼改革。
  
  在希腊著名学者当中,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的民主制主要应当归功于梭伦。希罗多德却认为,最大的功劳应归于克里斯悌尼。足见克里斯悌尼改革对雅典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对议会制度和民众大会制度的改革。
  梭伦时期,进入议会的人选由投票决定。然而克里斯悌尼时代,这种方式竟改成了抽签。也就是说,每个雅典公民都有着完全相同的进入政府的机会,任期一年。
  而民众大会的权力也得到了扩大。所谓民众大会,就是全体雅典公民的会议,差不多有3万人。克里斯悌尼时期的民众大会一项最著名的权力就是“陶片放逐法”。
  这个法律就是说,如果有人被认为会危害国家安全,在民众大会上被点名提出,那么就可以由全体公民表决。表决的方式是把自己的意见写在陶片之上。一旦有6000人以上同意,那么此人无论是谁,都将被逐出雅典,十年之内,不得踏入雅典半步。
  此法一经实施,任何一个执政者若要激起民愤的话,就会被逐出那个当时希腊最自由、最和平、最安宁、最富庶的地方。
  事实证明,没有什么人再敢造次。自此法颁布到废止,历时九十年,前后只有十人被陶片放逐。
  
  最重要的是,经过了这近一个世纪的变革之后,民主的精神,已经在爱琴海边这个小小的半岛扎下根来。所以,当公元前500年伊奥尼亚起义之时,面对世界上最强的强权,雅典人毅然伸出了对友邦的援助之手。
  
  这将是一次帝国与城邦的对决,这将是一次集权与民主的对抗。
  它波澜壮阔,它荡气回肠。
  它如戏剧一般精彩,它如史诗一般悲壮。
  它会影响整个世界的格局,它会把人类的历史完全改写。
  希波战争,即将打响。
  
  我们已然嗅到了战争的气味,让我们先平静一下。我们需要遛达到亚欧大陆的更西边,一块叫做亚平宁的半岛上。在那里,一个奇异的人,正在宣讲着他奇异的思想。
  正是这个奇异的学派,将对人类文明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本世纪最后一座灯塔已经点亮。请看下集——神秘哲学。

86
发表于 2009-9-30 16:30:26 | 只看该作者
 

朋友,如果您是一位经商办企业的企业主,或是一位从事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那么您一定有过困惑,而这种困惑有时是无法求救于师长的,也是无法求证于同道的,更是无法求教于对手的。于是您坐立不宁、寝食不安,百思而不得其解,多想有人能够指点迷津,使自己豁然开朗。你可以登陆http://blog点sina点com点cn/chnljx,或者在谷歌雅虎里输入“思想城堡”找到新浪的博客,然后看商道指路栏目。免费的!

8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19:12:29 | 只看该作者

81、神秘哲学(上)

 

  “不准吃豆子。
  东西掉了,不准捡起来。
  不准掰开面包,也不准吃整个的面包。
  不准迈过门闩。
  不准用铁拨火。
  不准吃心。
  不准在大路上行走。
  房里不准有燕子。
  不准在光亮的旁边照镜子。
  锅从火上拿下来的时候,不要把锅的印迹留在灰上,要把它抹掉。
  当你脱下睡衣的时候,要把它卷起,把身上的印迹磨平。”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原来这是公元前6世纪末,欧洲一个神秘教派的教规。真是够奇异的。
  此教派的创立者,还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有人,有神,还有一种像毕达哥拉斯这样的生物。”
  
  这个名字你一定听说过。对,他就是西方历史上最为神秘的人物之一——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出生于伊奥尼亚的萨摩斯岛。在他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曾师从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直到后来,毕达哥拉斯过人的聪明才智竟然惊动了他的师祖泰勒斯,泰勒斯建议他走一遍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去埃及寻求最高的智慧。
  公元前535年,毕达哥拉斯前往孟菲斯,在那里花了十年时间研究埃及的科学与神学。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远征埃及,毕达哥拉斯不幸成了俘虏,被捉到了巴比伦。所幸他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后来被放回了故乡萨摩斯。
  公元前518年,他离开萨摩斯,来到了意大利。
  
  意大利这个名字,在本书中是第一次被正式提及。鉴于在整个人类历史中,这块靴子形的小小半岛将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介绍一下这块地区的现状。
  罗马城早在两百多年前就建起来了,但距离它真正登上历史舞台还要等上一阵,那里还很贫穷,很落后。此时的意大利的重要地区集中在南部沿海,在历史上,被称作希腊人的商业殖民地。
  土地贫瘠的希腊人不得不将眼光投到海上。他们曾经到了爱琴海对面的伊奥尼亚。伊奥尼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也迅速发达起来。可那块地方实在太小,于是他们又重新冲到海里,四处游荡,寻找新的落脚点。很自然的,靠近地中海的意大利就成了不错的选择。这里连接着东边的希腊本土、伊奥尼亚和西边的西班牙、法国,是地中海商人的重要中转站,因而很快就繁荣起来。
  就跟大航海时代的美洲和亚洲一样,当时的意大利也成了各式各样的探险家的乐园。
  
  毕达哥拉斯也算一个吧。
  他来到了当时意大利最大的两个城市之一,克罗托内。他在这里开宗立派,开始将他对世界的感悟宣讲出来。
  
  与泰勒斯极具实践精神的科学哲学不同的是,毕达哥拉斯的哲学体系充满了神秘性。他主要探讨的东西,是灵魂。
  而令人有些惊讶的是,毕达哥拉斯关于灵魂的思想,与远在万里之外的释迦牟尼,竟然有些极其相似的地方。我们猜想,这大概与他们共同的印欧祖先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凡是存在的事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没有什么是绝对新的。”这像极了佛教中轮回转世的学说。
  “一切生来具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认为是亲属。”这像极了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据说,毕达哥拉斯还曾经对着动物传了半天的道。
  
  然而,毕达哥拉斯和佛陀所提出的净化灵魂的方式,却决定了这两种宗教哲学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各自对后世的人类精神世界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
  原始佛教讲究八正道的修行,通过印证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从而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参见第67节)。它渐渐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
  而毕达哥拉斯则提出了一种奇异的方式。它完全脱离了诸如欲望之类和人类本能息息相关的角度,而使得毕达哥拉斯的哲学体系踏上了一条特别的轨道。
  这种奇异方式的名字,叫做数学。
  
  在当时的世界上,埃及有数学,巴比伦有数学,印度有数学,中国也有数学,泰勒斯已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何证明,今天的几何学还有一条以泰勒斯命名的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把数学提升到了如此高度——净化灵魂。
  人是很现实的。我们现在重视科学,是因为科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东西。而在文明之初,科学在人类的眼中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泰勒斯就曾经遭受过人们的嘲笑。只有当科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时候,科学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法老的陵寝孕育出最早的几何学,神秘的木乃伊让人们懂得了解剖,占星术在不觉间化身成天文学,炼金术的发展才使化学成为一门学科。
  很多今天看来很是重要的学科,它的起源却是极荒谬的。净化灵魂的功用,使得数学的地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在毕达哥拉斯看来,为什么数学可以净化灵魂呢?
  请大家注意我下面所讲述的原因,正是毕达哥拉斯的这种思维,在不知不觉间,完全地左右了今后两千余年西方智者的思维方式,从而渐渐产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具威力的东西——科学。请看下集——神秘哲学(下)。

8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19:13:06 | 只看该作者

82、神秘哲学(下)

 

  几何学上有个最基本的概念,是直线。可我们的真实世界中有直线吗?没有。所有实际的线只能无限趋近于直,不可能是几何学意义上的直线。
  几何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圆。可我们真实世界中有绝对圆的物体吗?没有。即便你买来最精密的圆规,所画的圆也是会有误差的。
  换句话说,无论直线也好,圆也好,它只是一种存在于人头脑中的抽象概念,并不实际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
  一块石头,两块石头,三块石头······
  世界或许真的有海枯石烂的那一天,石头也将不复存在。可一、二、三这些数会随着石头一起消亡吗?不会。
  天地有终,唯数永恒。
  所以,毕达哥拉斯说,我们的世界是不完美的,只有那数学世界是完美的。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部分。最关键的是,那个完美的数学世界,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圣洁之地,而是我们这个不完美世界背后真正的统治者和操控着。
  这就是毕达哥拉斯的那句名言:“万物的本原都是数。”
  宇宙间一切皆由数决定,数就是毕达哥拉斯眼中的上帝。那个数学世界并不实际存在,却是毕达哥拉斯教派独有的图腾。
  毕达哥拉斯相信,那个冥冥中的万物之主一定是用数学的原则在操控整个世界,因为世界上再没有一样东西,像数学世界里那么严谨,那么完美,那么和谐。
  
  无意之中,毕达哥拉斯撞开了一扇门,一扇无比重要的门。
  
  无论东西方,人们都对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在各个文明之中,对天地间规律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这种探索,就是科学最早的萌芽。
  古文明的人们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很多科学成就令人难以置信。但是,人们缺少一座桥梁,一条纽带,将那些灿烂的科学思想传承下去。换言之,当后人们拿起古人的杰出成就时,他们会发现,很多时候,除了景仰,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他们没有办法在古人的基础上去拓展那些成果。
  比如中国。
  中国在今后的两千年里会产生光芒四射的科学技术。但中国,仍是一个没有科学传统的国度。因为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将古人的科学思想保存下来。
  正是此时的毕达哥拉斯,为西方人找到了那座桥梁,那条纽带,那种语言——数学。
  
  不过,西方人没有立刻懂得这个语言。
  直到一百多年后,柏拉图完全承袭毕达哥拉斯的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才使得西方的思想传统里,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永远离不开数学。
  再等两千年,当牛顿将宇宙间所有星体的运行规律,以及人因何立于天地之间,全部归纳成一个简短而美妙的万有引力公式的时候,西方人彻彻底底地意识到了数学的力量。西方的科学才开始猛然腾飞,再也无法阻挡,远远地将其它所有文明甩在身后。
  
  这一切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本世纪的第七座灯塔那里。
  毕达哥拉斯,一个不该只和勾股定理联系在一起的名字。
  
  当然,我不是说历史如此偶然,由毕达哥拉斯一人改变了一切。毕达哥拉斯的出现,也是有着其历史原因的。
  其一,希腊是典型的商业文明。商人,在所有谋生的人群中,显然对数有着最深厚的感情,和最敏锐的直觉。
  其二,诸如金字塔一类的精密建筑,使得埃及几何学高度发达。
  当埃及的几何学与希腊人对数的情感碰撞之时,就擦出了毕达哥拉斯这样的火花。
  
  甚至,在毕达哥拉斯那里,这种万物皆数的理念不只停留在科学和哲学上,数无处不在。
  
  音乐中,当两个八度音(例如低音do和高音do)同时奏响的时候,我们会听到极和谐的声音,仿佛是一个声音一样。若是do和mi同时奏响,听起来就远没有那么和谐。
  而低音do和高音do和谐的原因,在于高音do振动的频率,刚好是低音do的两倍。
  这种音律的和谐与数的紧密联系,正是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先发现。
  
  而在这个自然界中,有一个最常与和谐联系在一起的数,就是“黄金分割比”。
  把一条线段分为两部分,当短部分的长度比上长部分的长度等于长部分的长度比上整个长度的时候,这个比例被称作“黄金分割比”,约等于0.618。
  黄金分割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但最重要的应用在于美学上。
  例如长方形宽长比为0.618时,等腰三角形底和高的比为0.618时,都被认为是最具美感的。日后的西方艺术,与这个比例密切相关。
  在所有几何图形中,最有“黄金”意味的,便是五角星了。(五角星里的三角形都是黄金三角形。)而五角星,正是毕达哥拉斯教派的一个神秘的符号图腾(见附图)。
  
  那么,类似音乐、图形当中的美感,为什么会激起人的愉悦之情呢?
  毕达哥拉斯也提出了那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概念——天人合一。
  在他看来,宇宙天体,运行有常,皆是由数来统摄,那么人体同样精妙非常,是不是也应该由数统摄呢?把人视作像宇宙一样的机体,“小宇宙”的概念自此产生。
  而人类之所以能欣赏音乐和艺术,正在于“小宇宙”对于宇宙间和谐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共鸣。
  
  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和谐世界,一个数的世界,由毕达哥拉斯揭去了它的面纱,开始向我们展现它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数学,即将贯穿整个西方智慧的始终。
  
  本世纪初的泰勒斯,开创了哲学的实证主义,并把它与物理学联系起来;本世纪末的毕达哥拉斯,则将哲学引向了神秘主义,并将其与数学紧密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就仿佛西方思想的两条腿,日后辉煌灿烂的西方哲学和科学成就,完全建立在这两个人的基础之上。
  这两座交相辉映的灯塔,永远照耀着人类思想巨轮的航程。
  
  写到这里,一个伟大的世纪终于走到了它的尾声。在我们意犹未尽地向它告别之前,还是再回顾一下本世纪的大事吧。请看下集——大事年表(公元前6世纪)。

8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19:14:05 | 只看该作者

83、大事年表(公元前6世纪)

 

  世纪初 琐罗亚斯德所创的拜火教开始在米底地区传播。
  公元前598年 楚庄王以平定夏征舒之乱为借口,出兵灭陈。此役俘虏夏姬,为日后巫臣兴吴制楚埋下伏笔。
  公元前597年 犹太圣城耶路撒冷首次被攻破。四百多年的犹太独立史由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终结。
  公元前597年 晋楚争霸三大战役之二——邲之战爆发,楚军大胜,楚国霸权在楚庄王手中达到顶峰。
  公元前595年 楚国围宋九个月,宋人竟至“易子而食,析骸以炊”。
  公元前594年 梭伦当选雅典首席执政官,伟大的梭伦改革开始。
  公元前587年 尼布甲尼撒攻打投降埃及的犹大王国。围攻18个月之后,耶路撒冷再度被攻陷。神庙、王宫、房屋尽皆焚毁,数千犹太人被放逐到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86年 尼布甲尼撒围攻腓尼基名城推罗,长达十三年的推罗攻防战开始。
  公元前585年 日食之战。5月28日,米底与吕底亚在哈里斯河鏖兵之际遭遇日食,遂各自退兵,达成和约,耗时五年的米底-吕底亚之战结束。古希腊首个哲人泰勒斯因为预见这场日食而声名大噪。
  公元前579年 宋国太宰华元在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发起和平会盟,晋、楚两强受邀参加,签订了春秋史上第一个和平盟约。但很可惜,它只是一张纸而已。
  公元前575年 和约仅签订了四年,晋楚争霸三大战役之三——鄢陵之战爆发。晋军大胜,楚军伤亡惨重,晋国渐渐恢复霸主地位。
  公元前573年 固守十三年后,推罗城投降巴比伦,腓尼基人自此丧失了他们的独立地位。
  公元前572年 梭伦退休,开始了十年旅行。雅典三个阶级之间的明争暗斗重新开始。
  公元前559年 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一个新的民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公元前557年 晋楚湛阪之战。与此前三大战役相比,此役规模并不大,但与此前诸战不同,此次晋军直接入侵楚国本土,足见楚国在晋国联吴制楚的打击下,国力已经衰弱到何等地步。
  公元前550年 居鲁士率领波斯起义军攻破米底都城埃克巴坦那,建立波斯帝国。
  公元前546年 居鲁士攻破萨迪斯,吕底亚王国归附波斯。
  公元前546年 宋国大夫向戌发起第二次和平会盟,规模更大,当时的主要国家尽数参加。此次的会盟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此后晋、楚之间再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只不过,这多半不是会盟的功劳,而是双方都已经开始自顾不暇了。(晋国的危机将在下个世纪讲到。)
  公元前546年 经过两次放逐之后,庇西特拉图重新成为雅典僭主,雅典迅速繁荣与强大起来,民主思想也在雅典进一步深化。
  公元前539年 居鲁士的波斯大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开进本应固若金汤的巴比伦城,完成西亚统一。
  公元前528年 印度小国迦毗罗卫王子悉达多·乔达摩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得悟天道,佛教就此诞生。
  公元前525年 冈比西斯二世率波斯大军攻入埃及。
  公元前521年 大流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平各族反叛,建立起一个前无古人的大帝国。加上远征斯基泰途中,顺路征服的马其顿和色雷斯,他所开创的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巨大帝国。他的文治武功,使得阿契美尼德王朝到达鼎盛。
  公元前518年 毕达哥拉斯在意大利的克罗托内创立毕达哥拉斯教派。
  公元前512年 孙武由伍子胥引见,向吴王阖闾展示了十三篇兵法。千古奇书《孙子兵法》横空出世。
  公元前508年 雅典克里斯悌尼改革。自梭伦始,经庇西特拉图,到克里斯悌尼,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已经成型。
  公元前506年 在孙武、伍子胥的率领下,吴军千里奔袭,五战入郢,以区区三万兵力,开进了争霸中原百余年,坐拥雄兵十数万的楚国国都。
  世纪末 孔子门下的门徒越来越多,中国最早的学派——儒家学派已经初具规模。
  
  相比上个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世界历史实在是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了。
  七大灯塔并立于世,点亮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天空。世界格局也是风云变幻。
  我们说过,上个世纪曾是中国和亚述的世纪。如今,中国晋楚争霸之局已然瓦解,南方吴国成为新任霸主,北方也即将迎来一场大乱,战国兼并之势呼之欲出。亚述更是早已不复存在,继之而起的短命的新巴比伦帝国和米底帝国不过是为波斯的兴起做了嫁衣。居鲁士、大流士两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终于将波斯建成了一个伟大的帝国。
  而与此同时,世界舞台上又多了一个新的主角——希腊。随着雅典的兴起,希腊文明开始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
  
  若将此时亚欧大陆并立的三大文明相比较,波斯承袭了埃及和巴比伦的遗产,再利用它超级大帝国的优势,已经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全面领先了。
  而且,如果这个时候搞个军事排行榜的话,无论怎么排,波斯都不知该领先希腊多少。
  可历史即将证明排行榜的荒谬。公元前5世纪,将以波斯与希腊的经典大战拉开帷幕。请看下集——雅典危机。

9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19:15:01 | 只看该作者

84、雅典危机

 

  一场史诗般的大战,开头却是闹剧。
  
  雅典派出了一只20艘船组成的舰队,加入了他们友邦的叛军。全体伊奥尼亚人士气高涨,大胆地向小亚细亚行省的首府萨迪斯开去。
  在这场起义中,伊奥尼亚人表现出了一种近乎狂乱的热情。曾经的吕底亚国都,名城萨迪斯,瞬间被这伙暴徒夷为平地。伊奥尼亚起义正式打响。
  我们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在所难免。前来镇压的波斯大军或许已经奔驰在了从苏萨到萨迪斯的御道之上。
  可令人晕倒的是,伊奥尼亚人却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一点。他们摧毁萨迪斯之后,就好像没事儿人一样径直回家,该干嘛干嘛去了。轰轰烈烈的起义刚刚开始就这样结束了。
  雅典人疯了,如果仅仅是捣乱,你们找我们来做什么?面对捣乱之后已经完全丧失斗志的伊奥尼亚人,雅典人气愤地启锚回家。
  
  雅典人走了,波斯人来了。伊奥尼亚人将要迎接毁灭性的打击。
  他们并不是没有抵抗,可他们的抵抗很可笑。每个城邦拥有自己的军队,彼此之间拒绝任何协作。伊奥尼亚人都是优秀的商人,但这些商人眼里似乎永远只有蝇头小利。尤其,在一场决定性的海战当中,伊奥尼亚的海军主力,萨摩斯人,私下与波斯达成协议,甫一开战,便扬帆远去。留下的伊奥尼亚人只得束手就擒,坐以待毙。
  公元前594年,米利都沦陷,惨剧不可避免地发生。所有的男人被屠杀殆尽,所有的女人和孩子沦为奴隶。
  曾经的文化鼎盛之地,曾经的商业繁荣之都。在波斯人燃起的烈火中,一切的财富化为灰烬,一切的辉煌随风飘散。
  泰勒斯远去了,下一个泰勒斯不会再来。
  米利都的荣光,到此为止。
  整个伊奥尼亚的繁盛,也到此为止。
  伊奥尼亚十二城,永远地成为了历史。
  “伊奥尼亚”,这个曾经响彻地中海的名字,渐渐地被遗忘,躲在了历史书中的某个角落,再难被人提起。
  
  此后不久,雅典上演了一出著名悲剧——《米利都的陷落》。万余人齐声痛苦,泪如雨下。剧作者弗里尼克竟然因为造成轰动性的消极影响被罚款1000银币。在这部戏剧的感召下,全雅典人热血沸腾,誓与波斯人不共戴天。
  在雅典恨上波斯的同时,波斯也没有忘记雅典。
  十年前,大流士还没有听说过雅典这个地方的存在。据说他还问过:“雅典人是什么样的人?”
  如今,每天他吃饭的时候,他的仆从都会向他高喊三遍:“陛下,不要忘记雅典人!”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的仇恨转化成了行动。300艘波斯战船载着两万人沿海路直逼阿提卡半岛,另一支更庞大的陆军在大流士的女婿马多尼乌斯的率领下沿陆路挺进。
  波斯人来势汹汹,誓将雅典变成第二个米利都。而这支军队的数量,恐怕比雅典公民总数还要多。雅典人如何抵挡?
  解救雅典人的是爱琴海边的阿索斯海角。
  当波斯舰队行到这里之时,忽然狂风大作,一艘艘波斯战船再也不听控制,径直撞向了阿索斯山。
  不多时,海面上浩浩荡荡的波斯大军不见了,只剩下漂浮的船板和尸骸。三百战舰,两万海军,全部消失在爱琴海的风暴之中。一点都不剩。
  
  波斯人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陆路不走,非要派些人从水路进兵呢?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大流士虽然肯定没有读过刚刚问世的《孙子兵法》,但显然是明白个中道理的。所以他选用了最经济的运输方式,那就是海运。
  可惜的是,水陆大军赖以生存的物资,与那两万士兵一样,葬身海底,片甲无存。
  如此一来,那陆上的数万雄师也只得撤回小亚细亚。波斯对希腊的第一次远征,就此作罢。
  
  运气,纯属运气不好。
  曾经所向披靡的大流士一定是这样想的。为了防止再一次衰运的发生,大流士换了一种方式。
  我们知道,大流士本就不是一个穷兵黩武之人。他压下了对雅典的仇恨,向希腊派出了使节,希望希腊诸城邦能够归顺波斯。归顺的方式,是献出当地的土和水。
  而大多数希腊人也同样相信,上一次波斯海军的覆灭,纯属侥幸。他们本质上与伊奥尼亚人没有什么区别,利益是他们眼中的一切。因此,波斯使者所到之处,希腊城邦望风归降。
  
  只不过,这些城邦中间少了一个名字——雅典。
  因为此时的雅典人,不再是唯利是图的商人,百年改革之后,他们已然是一群有信仰的人。
  他们的信仰,就是民主。
  雅典,是所有公民的雅典。在全体雅典人的努力之下,雅典已经是当时希腊最为和平富庶之地。即便在整个世界,这里也犹如一片宁静的桃花源。
  这片属于全雅典人的圣土,绝不会献给任何强权。
  来到雅典的波斯使者被扔进了大海。
  
  雅典人不是伊奥尼亚人。他们清楚,他们这样做,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在当初支援伊奥尼亚人之时,雅典人就想到了今天。
  波斯人,来吧!
  所幸,雅典人并不孤单。还有第二个有骨气的希腊城邦——斯巴达。
  他们将波斯使节踢到了井里,大喊着:“那里的土和水应有尽有,去尽情地拿吧!”
  几年前,他们固守着自己的土地,不愿插手外邦事物,哪怕是伊奥尼亚的希腊同胞。
  今天,他们仍然固守这自己的土地,不容外邦践踏,哪怕是战无不胜的波斯帝国。
  
  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请看下集——平原会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