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会飞的猫 - 

[转帖]纵论中西全史

[复制链接] 161
回复
1974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0:37:25 | 只看该作者

29、厉幽之乱

 

  我们来看看公元前9世纪的周王朝。
  公元前877年(一说公元前857年),周康王第七代继任者姬胡即位,史称周厉王。这位周厉王倒是个雄心勃勃的主,早在公元前9世纪就想玩儿一把中央集权。他采纳大臣荣夷公的建议,要把所有产业强行没收,归为国有。这一来,上至贵族,下至平民,不知道抢了多少人的饭碗,那还得了。中央集权不是这么玩儿的。(下个世纪有个玩得好的例子,我们下节会讲到。至于应该怎么玩儿,我们等到写完汉武帝再好好分析一下。)
  一时之间,非议之声四起,其中一句谤言记载于《诗经·板》之中,流传至今,已是我们熟知的成语:
  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这些谤言反过来又惹火了周厉王,他下了一道很绝的命令。他从卫国请来了很多巫师,声称这些人有特殊的法术,只要看人一眼,就立刻知道人家心里想的什么。于是,镐京之中到处都是便衣警察(巫师),只要被他们看出了毁谤之意,立即下狱处决。
  好厉害的巫师。这些巫师后来都被杀死,但他们的神奇法术却流传了下来,其中有两个人可谓鼎鼎大名。一个便是以一句“莫须有”害死岳飞的秦尚书,再一个就是以一句“意欲之”冤杀于谦的徐学士。不知这两位深通经史的大才子是不是从这个故事得到了启发,讲出了两句厚颜之至的名言。
  不说话尚且难以自保,何况说话呢。在周厉王颁布了这道命令之后,一时之间,大家上街都不敢说话了,只敢用眼神打招呼,所谓“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是也。厉王得意地对当初劝谏他的大臣召公说:“怎么样?我自有办法让他们闭嘴。”召公的回答也成了一条千古流传的格言警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洪水终于爆发了,公元前842年,镐京平民发生暴动,攻入王宫,那些灵异的巫师们被剁成了肉酱,周厉王落荒而逃,跑到彘邑(今山西霍县)躲了起来。从这个地方的名字看来,该以养猪闻名,看来这位得罪了太多人的周厉王大概要与猪为伍,度过余生了。
  
  公元前841年,召公与周公(应是周公姬旦的后人)共同执政,史称共和时期。
  请大家记住这个年份,从这一年开始,由于中国的史书与其它文明所记录的天象完全吻合,中国历史基本不再有存在争议的年代。中国真正进入信史时代。我们今后写到中国历史的时候,不需要再为年代的考证发愁。长达两千八百多年历史的连续记载,在整个世界绝无仅有。这独一无二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史家的千古功绩。作为炎黄子孙,我永远为之自豪。
  
  共和了十四年之后,厉王之子姬静继位,史称周宣王,开始了一段被称为“宣王中兴”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但凡看到“中兴”这个字眼,多半是衰弱的前奏。主要是因为一个王朝经过了开国时的励精图治之后,总会渐渐地腐化堕落,这个历史趋势绝不是某个贤明君主以一己之力所能够扭转的。
  何况,周宣王也并不怎么贤明。除了即位初期对猃狁的征伐颇有成果之外,到了晚年,行为也开始几近胡闹。这其中最为莫名其妙的,就是硬逼着鲁国废长立幼。鲁国不听,他就兴兵讨伐,直至把鲁国打服为止。
  我们之前说过,周朝得以有几百年极其稳定的发展,周礼至关重要。现在周天子亲手将最为重要的嫡长子继承制在诸侯国打破,便如同摧毁了周朝治天下的根基。礼崩乐坏,已经可以预见了。
  
  公元前8世纪
  
  果然,周宣王死后,周王朝迎来了一位亡国之君——周幽王姬宫湦。
  倒霉的姬宫湦即位才第二年,镐京附近就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如果史书所载不虚的话,这个大地震少说也有九级十级。因为它的后果太可怕了——三川(泾水、渭水、洛水)竭,岐山崩。
  连周朝发家的岐山都崩裂了,当然不是什么好兆头。周幽王正郁闷中,却有大臣褒珦说,这是周亡的预兆,大王需要怎样怎样勤政爱民才行。中国的历史无数次证明,哪壶不开提哪壶是有后果的。褒珦下狱,其子褒洪德百般营救不成,终于想起三百年前文王的故事。他以一批美女进献幽王,其中一个叫褒姒的美人脱颖而出,得到了幽王的无尽宠爱,褒珦也立刻无罪释放。

  一个为了给他人赎罪而被进献给幽王的少女,竟真的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一看少女的身世即可知道,如果不是充满机心和权力欲的话,在幽王宫殿中的日子绝不会快活。显然,她患上了忧郁症,只有昂贵的丝绸撕裂的声音,才能给她带来一丝快感。王宫的丝绸都快撕完了,可褒姒的脸上却从未露出过一丝笑容。
  让痛苦的人笑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不聪明的周幽王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烽火戏诸侯,这个亘古罕见的场面就上演了。连天的烽火引来了勤王的诸侯,站在他们跟前的却是安然无恙的幽王和开怀大笑的褒姒。
  面对着那些千里奔波的军队,面面相觑的诸侯,褒姒心中的苦闷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发泄。烽火的映照下,美人如花,一笑倾城。
  
  展颜的褒姒彻底征服了幽王,他毅然废长立幼,立褒姒未满周岁的婴儿为太子。原配申王后的儿子被废,招致了申后之父申国国君的极度不满。由于自己势单力孤,申国国君就找来了一支异族军队,正是曾被周宣王打跑的猃狁中的一支,犬戎族。
  早已对镐京的财富垂涎三尺的犬戎接到邀请,立即出兵,已被烽火戏弄过一次的各路诸侯当然拒绝再次上当。两百年后的古希腊作家伊索应该不会知道,历史上居然真的有人向他笔下的牧童一样可笑,狼来了的寓言原来在中国早已四处流传。
  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镐京根本抵挡不住犬戎,幽王身死,褒姒被掳,整个京城被洗劫一空,化成一片火海。
  
  这是中国的都城第一次变成废墟,但决不是最后一次。历史,还会不断地循环。
  人类,善于创造,更善于毁灭。
  
  周王朝在镐京的历史,被称作西周。西周的灭亡,似乎向我们昭示,东方的天空与西方一样,黑下去了。
  但恰恰相反,犬戎浩劫,居然导致中国大地发生了一场巨变,一场将要持续五百五十年的巨变。中国历史上最为纷繁复杂的时代向我们走来了。
  在接下来这个时代里,既有阴险狡诈的权谋诡计,又有慷慨断肠的豪杰悲歌;既有奇策迭出的运筹帷幄,又有血流成河的战场拼杀;既有滔滔雄辩的纵横捭阖,又有灿烂多姿的百家争鸣。
  正义与邪恶,战争与和平,英雄与小人,士子与诸侯,全都在这个舞台上一一展现。五百年的斗智斗勇,终将激荡出一个伟大的血色文明。
  中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变得愈发精彩。它似乎也预示着,整个人类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黎明前的黑夜分外阴冷。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亚述的军国主义已经迎来了它血腥的高潮。请看下集——魔鬼帝国。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0:38:29 | 只看该作者

30、魔鬼帝国(上)

 

  八十年,西亚地区风平浪静;八十年,亚述国内战乱频仍。
  自上世纪新亚述帝国建立后,西亚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与亚述的兴衰成反比。
  
  公元前745年,一个阿拉米人、以色列人、腓尼基人和所有西亚民族都不会忘记的年份。一场接一场起义爆发,一个接一个国王被杀的亚述混乱史在这一年终于结束,西亚人民的末日降临。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人叫做提格拉·比利萨三世,一个真正的天才改革家。
  我很不喜欢亚述帝国军事扩张的历史,但我不得不承认,提格拉·比利萨三世是一个极其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他的带领下,一片纷乱,面临分崩离析的亚述王国迎来了强盛的顶点。在他继任者们的不断努力下,亚述终于成为继图特摩斯的埃及帝国之后,第二个横跨亚非的军事帝国。
  图特摩斯三世的埃及帝国,是用被征服地区的财富建立起来的;而提格拉·比利萨三世的亚述帝国,用的是遍布西亚的鲜血和头颅。
  
  我们先讲讲提格拉·比利萨三世的治国天才。
  如果不算那个集权把自己集到猪圈里的周厉王的话,在人类历史上,提格拉·比利萨三世应该是第一个真正提出中央集权概念的人。此前,无论是埃及法老,商周君王,还是阿卡德、巴比伦的国王,甚至游牧民族建起的米坦尼、赫梯的君主,从未有过将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的想法。
  也许是从连年大乱中得到的教训,提格拉·比利萨三世开始着手限制官员的权力。之前,亚述的各个地区都由地方总督治理,总督甚至可以随意调动军队,对敌开战。提格拉·比利萨三世缩小了地方行省的大小,有如后代中国的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到他即位的七年之后,公元前738年,亚述地面上已经出现了80多个省。
  即便这样,提格拉·比利萨三世还是不放心,又搞了一项惊世骇俗的政治发明——宦官制度。
  阉人自古有之,起初是出于控制奴隶的需要而设计的方法,或是如周公灭奄之后对待战俘的一种报复行为。但阉人进入宫廷,甚至担当起行政职责,实属提格拉·比利萨三世的独家专利。
  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因为宦官制度本就是中央集权的自然产物。因为无论帝王有多么能干,他都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如果他对臣下就是不信任的话,那么他所能信任的似乎就只有宦官了。在内,因为有缺陷,他们不能秽乱宫廷;在外,因为无子嗣,他们无意争夺王位。似乎没有比他们更值得信任的人群了。
  宦官制度在提格拉·比利萨三世应该说是成功的,可在中央集权之后的中国,却不断惹出轩然大波。原因何在?待我们到时再谈。
  中央集权的结果,使得税收集中,政府也就更有钱了。有了钱之后干什么呢?对于亚述来说,答案当然只有一个——养兵。之前的亚述虽然连年征战,却都是地方总督临时征召。提格拉·比利萨三世建立了常备军制度。这样,亚述就真正实现了:
  如果我不是在打你,那就是在去打你的路上。
  
  统治巩固,军容鼎盛,亚述的扩张又开始了。我们来看一下提格拉·比利萨三世的功绩。
  公元前744年,他痛击了东面新兴的米底各部落。
  米底人,是一个正在登上历史舞台的民族。有趣的是,在亚述入侵之前,米底人完全以一种散居部落的形式存在的。但与亚述的持续斗争中,米底人终将结成统一的国家。可以说,即将出场的米底王国是被亚述打出来的。
  英雄一世的提格拉·比利萨三世绝不会想到,他打出来的米底王国,会在一百多年后,让他身后威震四方的亚述大帝国从人类的地图上永远消失。
  但此时,提格拉·比利萨三世的亚述却是威风得紧,顺利打败米底后,他转而向西。公元前743年,首当其冲的阿拉米人组织起第二次反亚述同盟。这次加盟的是腓尼基人和乌拉尔图人。
 
  看官或许有些纳闷:什么时候又冒出来一伙乌拉尔图人?
  这要从上个世纪说起了。公元前9世纪,新亚述帝国初期,沙尓曼尼萨三世将亚述的疆土不断扩张,虽偶有败绩,但还是将触角所及的各民族逐一降服,只有一个国家除外,那就是乌拉尔图。
  这里居住着的是胡里安人。这个名字对我们并不陌生。数百年前,胡里安人中的一支南迁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地区,建立了米坦尼王国,居然还跟古埃及军事天才图特摩斯掰了掰手腕,虽然失败,却也称雄一时。另一支便定居在乌拉尔图地区。
  有趣的是,乌拉尔图与米底一样,是被亚述打出来的王国。公元前840年,萨尔杜里一世在抗击亚述过程中统一了胡里安人,完全仿照亚述的方式建立起了一个乌拉尔图王国。甚至在狂妄程度上,他们比起亚述有过之而无不及,萨尓杜里一世有个很长的名字——伟大的王、宇宙的王、众王之王。
  节节胜利的亚述始终拿他们无计可施,这大约也是乌拉尔图人自信的来源吧。其实除了乌拉尔图人的英勇顽强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地处天险要地,易守难攻。崇山峻岭护卫下的乌拉尔图,就这样成了反亚述的领军人物。
  亚述的沙尓曼尼萨死后,乌拉尔图王国趁亚述内乱之机杀出山来,抢走了不少地盘。他们当然不愿看到亚述复兴,便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第二次反亚述同盟。
  
  双方在阿拉米重要城邦亚珥拔展开了一场历时三年的大战。这应该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可惜记载还是不多。我们只知道一个悲惨的结果——亚述获胜,亚珥拔城被夷为平地,一片废墟里,不再剩下一个活人。
  亚述大屠杀拉开序幕。
  恐怖的力量使得阿拉米城邦、腓尼基城邦,开始纷纷恢复向亚述纳贡称臣。
  叙利亚地区、以色列地区、米底地区不断出现亚述的新省,心满意足的提格拉·比利萨三世把矛头对准了亚述的心头大患——乌拉尔图。
  公元前735年,提格拉·比利萨三世率军突入乌拉尔图山区,乌拉尔图国王萨尔杜里二世节节败退,一直退入凡湖岸边的首都图施帕城中固守不出。提格拉·比利萨三世久攻不下,便在四周劫掠一圈,扬长而去。乌拉尔图自此由盛转衰,再无力与亚述争锋。
  
  残暴的提格拉·比利萨三世有一点与图特摩斯三世是一样的:在他们生活的历史时代里,在他们所能到达的区域内,纵横驰骋,天下无敌。
  接下来,他把目标锁定在西亚最肥的一块肥肉——叙利亚的大马士革身上。仅从军事的角度看,大马士革战役实在是一个精彩绝伦的大手笔。请看下集——魔鬼帝国(下)。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0:39:05 | 只看该作者

31、魔鬼帝国(下)

 

  围绕大马士革城展开的这个宏伟战略,我归纳为十六个字:
  四面封锁,切断外援,团团围住,困死孤城。
  
  阿拉米人早在公元前12世纪进入叙利亚地区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建造大马士革城。叙利亚地区本就地处交通要道,而大马士革已成为要道中的枢纽。
  在上个世纪,沙尔曼尼萨三世曾经在这里重创过阿拉米人,掠走了不少财富,尤其是铁矿石。但随着亚述的内乱,阿拉米人又迅速将城墙修整得更加坚固。再次进攻,谈何容易。但不将其拿下,亚述的霸业就难有大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提格拉·比利萨三世在心中盘算了这一整套进攻方案。
  公元前733年,他的计划开始实施。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荡了腓尼基、非利士、以色列地区,在阿拉米人再次组织起反亚述同盟之前,闪电般地形成了对大马士革的包围圈。
  兵贵神速。亚述之兵,有如神兵。
  
  提格拉·比利萨三世的军队行动能如此迅速,有赖于他的另一项发明创造——工兵。
  这个工兵可不是用来挖地雷的。在提格拉·比利萨三世的军队中,工兵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平日就专门训练铺路架桥的技能。有了工兵之后的战斗中,就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当亚述的敌人凭着河流天险,还在慢慢悠悠地整队迎战之时,亚述工兵已在转瞬之间吹胀皮囊,扔进河中,架上木板,搭好浮桥。
  除了速度之外,这个浮桥的建造水平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步兵可以迅速通过,骑兵、战车,全都通行无碍。通常,只这如同神兵天降的阵势,就足以令敌人望风而逃,不战自溃了。
  
  这样,提格拉·比利萨三世的亚述大军就逼近了大马士革。为了防止被困于孤城之内,阿拉米人从城中杀出,列队迎战。
  论野战,我们就有必要介绍一下亚述人的独门阵法。这个阵法没有名字,我给它取了一个,名为三排锥阵。
  亚述军队甫一开战,便立刻化为一个一个的三角锥。每个锥中,分为三排。首排:5辆战车在最前面,紧跟15名骑兵;次排:25名重装步兵;末排:50名轻装步兵。
  亚述的战车和骑兵首先冲向敌阵,阿拉米人渐感不敌,开始退却。但后排的弓箭手立即射击亚述的追兵。亚述方面则是首排立刻让路,头戴尖顶头盔,手执金属大盾的重装步兵立刻补上,射来的箭支纷纷弹开。此时手执轻盾与长矛的末排轻装步兵瞅准机会杀将出去,敌军大溃,只得退入城中。
  提格拉·比利萨三世围困了大马士革一年,还是攻不下来。于是,他使出了他的杀手锏——破城锤。
  所谓破城锤,大家在中国的古装电视中大概也见过,就是一群人抬着一个巨大的木头往城门上撞。但亚述的破城锤要高级一些,一般是用链子吊在一个车上往前推,锤头上还套上一层铁皮。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整个锤身还是木头做的,如果敌人往木锤上发射火箭,怎么办呢?
  似乎中国的电视中从没见过。但亚述人却遇到了这种情况。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在锤车上摆了很多水桶,以备救火。想得真是周全。
  大马士革的城门终于被破城锤洞开,又经过了一周激烈的巷战,亚述人完全占领大马士革。
  
  野蛮民族都有一个共同规律,他们遇到的抵抗越激烈,破城后的屠杀就越彻底。
  亚珥拔抵抗了三年,全城化为灰烬。大马士革抵抗了一年,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成千的战俘被绑在削尖的木桩之上,极尽痛苦地死去;被砍下的头颅堆成了山,高过城墙。
  提格拉·比利萨三世是一个不世出的军政天才,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魔鬼。他亲手缔造了一个魔鬼帝国,给西亚带来了历史上最为凄惨绝伦的一段时光。
  
  提格拉·比利萨三世控制了大马士革,控制了叙利亚。他的西征大获全胜。
  阿拉米人终于与腓尼基、以色列这些闪米特同胞一样,臣服于强大的亚述帝国。所有这些地区之上,都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的亚述行省。
  为了维护亚述人在新领地的统治,成千上万的原住民被迫离开了他们的故土,被提格拉·比利萨三世赶到了一座巨大的监狱之中。这座监狱是一个城市,它的名字叫做尼尼微。亚述在这里对他的战俘们进行了残暴的奴役,犹太人给了这座城市一个新的名字——血腥的狮穴。
  公元前729年,巴比伦祭司集团承认提格拉·比利萨三世同时是巴比伦的国王。他到达了辉煌的顶点。
  
  两年之后,提格拉·比利萨三世死去。他的儿子继位仅五年,又被一员军事将领成功夺权。应该是为了追随自己心中的偶像,这位夺权的将领给自己起了一个极其显赫的名字,萨尓贡。为了与那位阿卡德传奇区别开来,史书上称他萨尓贡二世。
  总体上讲,比起他的前辈提格拉·比利萨三世的业绩,萨尔贡二世相去甚远。除了两项在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发明——马镫和马鞍。
  如果没有萨尔贡二世发明鞍镫,骑兵永远不可能作为主要兵种参加战斗,因为没有鞍的马太不好骑了。但如今,好马配上了好鞍,下一波游牧民族的强盛,已在此时注定。
  亚述人,人类古文明最杰出的军事发明家。
  但除此之外,萨尓贡二世的功绩似乎乏善可陈。公元前705年,在乌拉尔图附近,萨尓贡二世在与一支新兴的印欧部落辛梅里安人的一场遭遇战中意外阵亡。他的儿子辛那赫里布接位。
  
  我们暂时将亚述帝国的历史就此打住,西亚的历史还会在亚述的魔鬼统治下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我们先看看在即将结束的公元前8世纪里,还有没有什么大事发生过。
  在一片黑暗的西方,大事似乎是没有的。但有两件看起来不大的事,却为希腊即将到来的黄金时代埋下了一丝伏笔。
  第一件事,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的奥林匹亚城举行。当然,严格地说,这还不能称其为运动会,因为只有一个项目——190米跑。
  在颇为艰苦的生存条件下,希腊的城邦终于暂时停止了争斗。还想比个高低么?那就到竞技场上跑跑吧。人类在生存过程中所磨练出来的争强好胜的天性,找到了一个更为和平的发泄方式。
  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即将闪耀的希腊文明,已经在向我们昭示它的美好了。
  第二件事,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地区活跃着一个传奇人物。他的身世,他生活的年代,他所在的地区,甚至他的存在性,对我们今人来说,都是个谜。
  可他的名字,却家喻户晓。正是因为他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统称《荷马史诗》。
  正是这两部伟大的史诗,将迈锡尼文明中逐渐形成的神话传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神话中的人文精神,也以荷马的伟大作品为载体,流传至今。
  蛮族的统治毁灭了迈锡尼繁盛的手工业,宏伟的艺术,甚至使文字失传。但是当黑夜即将过去之时,希腊的人们发现,他们并不是一无所有。至少,他们还有《荷马史诗》。
  他们有理由相信:希腊的春天,总会到来!
  这就是希腊的两件不大的大事。
  
  但是,在本世纪末,中国却发生了一件真正的大事。一个诸侯,居然和周天子打了起来。这一仗,彻底打落了周王室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个有趣的时代,伴随着这场战斗,终于到来。
  我们去看看这个英雄诸侯的故事吧。请看下集——三代兴郑。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0:39:53 | 只看该作者

32、三代兴郑

 

  这个胆敢与周王室正面交锋,并战而胜之的诸侯,便是郑国第三代国君郑庄公。
  说起郑国,在诸侯国中是个特例。与其它诸侯相比,郑的建立非常晚。公元前806年,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姬友封在了郑这个地方(今陕西华县)。姬友就成了郑国第一代国君郑桓公。
  从此时刚刚受封的郑桓公,到之后击败周王的郑庄公,只用了短短三代人的功夫,郑国就发展成为中原第一强国,实在是个奇迹。主要还是因为爷孙三人,个个都不简单。
  话说郑桓公在郑这个地方治理了33年,已颇有些模样。但到周幽王时期,郑桓公却看出周王朝国势渐衰,而郑就在周都镐京旁边,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难来时,郑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于是,他问计于以智慧闻名的太史伯阳父。阳父给他的的答案是:如果要跑,就跑到河济之南去。
  
  哪里是“河济”之南?
  中国古时有四条河流,它们不是汇入其它大河,而是自己直接流入海中,称为“四渎”:东渎大淮(淮河)、南渎大江(长江)、西渎大河(黄河)、北渎大济(济水)。这四条河流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极为重要,这里提一下,我们以后还会时常见到。但其中济水因黄河改道,到如今已不复存在了。
  春秋之时,“河济”之南便是黄河与济水交汇处的南边,在如今的河南郑州附近。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实为兵家必争的枢纽之地。而当时东有齐鲁,西有西戎,北有强晋,南有蛮楚,只有河济之南没有强大的诸侯国在那里,极适合迅速发展。
  
  郑桓公闻听此言,立刻决定抛弃他三十多年苦心经营的郑地,将族人迁到河济之南。这位阳父对中国的地理研究实在透彻,挑的位置确实是好,三代兴郑,自此始。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郑桓公的深谋远虑,为子孙族人做长远打算,并非贪生怕死,而是在安排后事。那场犬戎之乱当中,他毅然坚守镐京,最终殉城。但他临死安排他的儿子姬掘突护卫被幽王所废的太子姬宜臼东迁,保存周王室。

  烽火起处,诸侯勤王;镐京覆灭,郑伯偕亡。由此可见,周公的礼制经过三百多年,忠君思想在西周末年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才有了郑桓公的义举。若非两代周天子将礼制自行摧毁,历史的发展轨迹还当真难说。
  强国,必毁于内而后灭于外。千古真理,几无例外。
  
  姬掘突护卫着姬宜臼从镐京向东撤退,安家洛邑。姬宜臼在新都即位,史称周平王。公元前770年,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代,一场接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因立下大功,姬掘突被封为卿士,独揽大权。姬掘突,史称郑武公,与其父不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角色。有了权力之后,他开始谋求郑国的强大。
  公元前769年,郑武公灭会阝,在会阝地建起郑国新的国都新郑。郑国的东迁真正完成。毕竟郑武公是周平王的救命恩人,对郑国明目张胆的灭国行动,平王也不好说什么。在他的默许之下,诸侯间的吞并就此开端。
  同时开始的是一个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权谋故事。我们猛然发现,自这个时候起,中国历史上的阴谋家开始层出不穷。
  郑武公是第一个。
  
  他的心机集中体现在公元前763年的那场灭胡之战中。
  首先,他把一个女儿嫁给了胡国国君,为他的军事计划先做了一个完美的铺垫。之后,他召开了一个会议,讨论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一位大臣关其思说:“我们应该灭掉离我们最近的胡国,以扩大地盘。”哪知郑武公闻听此言,勃然大怒,咆哮道:“这普天之下,岂有加兵于自己女婿的道理。郑胡两国,友谊地久天长。” 这位可怜的关其思,被立即斩首。
  消息很快传到只一百公里外的胡国,胡国国君大为感动,全部撤掉了郑胡边界上布防的士兵,以示友好。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又可以猜到了,郑武公发动奇袭,轻松灭胡。
  以女儿的幸福和良臣的头颅,郑武公换来了一国的土地。随之消逝的,还有做人的原则。郑武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样本,之后的中国,只要涉及到政治斗争,攻城掠地,就会上演越来越多的阴险故事。中国的野心家脑海里,渐渐地只剩下八个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公元前744年,一代枭雄郑武公去世,因为他出现在春秋时期之前,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但我们知道的是,他的身后,一个二十五年前刚刚迁过来的郑国,已经成为与宋、卫、陈、蔡这样的老资格大诸侯比肩而立的中原强国。在他的儿子姬寤生的手中,郑国将到达辉煌的顶峰。
  姬寤生,史称郑庄公,继位时只有十三岁。在他当政的前二十年,他只做了一件事情。这不是因为他无能,恰恰相反,是他继承了乃父的心机。这二十年,是他的蛰伏期。他做的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安定内乱,收买人心。

  这场内乱的爆发从寤生一出世就已埋下了引线。在那个没有剖腹产的年代,胎位不正的郑庄公,几乎要了母亲的命。因脚先露出,故得名“寤生”。他那因他而九死一生的母亲武姜,把所有的宠爱都集中到他几年后出生的弟弟姬段身上。
  郑庄公即位之后,武姜请求他封姬段于制地,庄公说:“不行。”武姜又说:“那封在京吧。”庄公欣然应允。
  奥妙何在?因为制乃兵家要地,一百多年后,天下闻名的虎牢关正建于此。且制地原属东虢,人民尚未归心于郑,如果派姬段去,则大大的有麻烦。但京里住的都是郑民,不容易造反。且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大家注意,此时的郑庄公,只有13岁。
  姬段就这样去了京地,在母亲的蛊惑下,慢慢地开始图谋不轨。庄公的谋臣祭足向他发出警告,小庄公耐心地听完祭仲的苦口婆心,突然讲出了一句千古名言: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但如果你认为这小孩儿真是这么想的,那你就上当了。从他后面的行动可以看出,这是他给自己做一副善良和迂腐的面具。他在这个面具下耐心地等着,一等就是二十年。但他却不是干等着什么也不做,他在母亲的宫中,弟弟的身旁四处安插眼线,密切地注视姬段与武姜的一举一动。
  之后,姬段有几次过激举动,诸如试图控制郑国的西部和北部边境。郑庄公手下的辅政能臣们都沉不住气了,只有庄公自己似乎置若罔闻。
  当然,这还是假象。郑庄公的活动,全在地下。他派人四处传播姬段要造反的流言。于是,姬段造反之心,已是路人皆知,而所有的郑国的民众都在争相传诵庄公的仁德。
  你们在干什么,我知道,全郑国人民都知道;我在干什么,你们不知道,没有人知道。
  此战未开,胜负已分。
  
  在庄公完美的伪装面前,姬段准备好了粮草、武器、步兵、车兵,与其母武姜约好了起兵日期,开城门的暗号。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自己那木讷愚蠢的哥哥怎么会是自己的对手。憋了二十年,这一天终于就要到来了。
  而这一切,当然一字不漏地传进了庄公的耳朵。庄公早就悄悄厉兵秣马,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姬段先动。得到消息后,他立刻派公子吕率二百车兵,先发制人。就在姬段还在写战前动员稿的时候,军队已经兵临城下了。
  一方精心策划,一方措手不及;一方民心所向,一方众叛亲离。战斗过程非常简单:京民叛段,段逃于鄢,公伐诸鄢,一战而定。
  消灭了姬段的势力之后,庄公在颖考叔的劝告下,上演了一场黄泉见母,融融泄泄的好戏,将武姜余党全部收服。
  这场历时二十年的战斗是一盘没有悬念的棋局,自始至终只有郑庄公一个人在下。他的弟弟就像他的另一只手,乖乖地帮他树起一副宽厚仁德的明君形象。回看郑庄公所有的言语和行动,我将其归结为十六个字:
  迷惑对手,笼络人心,敌明我暗,以静制动。
  
  公元前723年的这场大动干戈的兄弟之争,拉开了春秋时代的大幕。一场精彩的平乱之后,郑国上下一心,空前强大。郑庄公终于可以放手展开他的宏图大业。请看下集——庄公小霸。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0:40:31 | 只看该作者

33、庄公小霸

 

  先考察一下郑国当时所处的形势。我认为有一大劣势和一大优势。
  劣势是,郑国虽挑到一块风水宝地,但毕竟处于中原腹心,四战之地。郑国一旦强大起来之后,发展空间顿显局促。
  但郑庄公却有一项优势,几乎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他继承了他父的卿士之职。礼制思想下,对威信尚存的周王室,只要利用得好,对展开大业极有帮助。
   在后来的历史上,近有管仲,远有曹操,都给他作出了相当出色的示范。
  可惜的是,郑庄公不能看到他身后的历史,他还不懂得怎样利用这一优势。因此,在接下来的故事里,虽然郑庄公一次又一次地将他的军事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了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辉煌胜利。可是,他的郑国非但没有愈发强大,反而在混战之中越陷越深,终于在庄公死后一蹶不振,永远沦为大国争霸中骑墙的尾巴国。
  但郑庄公对中国军事史的杰出贡献是不可抹杀的。在他的一生征战中,以三战尤其突出。
  
  第一战:公元前718年,伐卫之战。
  一年前的秋天,卫国纠集宋、陈、蔡、鲁,五国联军联合攻郑,将郑国的麦子收割殆尽。是可忍,孰不可忍,郑庄公起兵复仇。此战,他奉献出了他的第一项战术发明——迂回战。
  春秋时的战争是很有趣的。首先,平民是不能参战的,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
  而且,诸侯之间,尤其是像郑、卫这样有头有脸的大诸侯,开战之时,须约好时间,同时到达阵地,而后击鼓为号,双方共同开动战车,缓缓前进,直至接战。
  等到两边照面的时候,挥起手中兵器对砍,看谁砍得赢。不过这个对砍却未必是以砍死对方为目的。我们发现,春秋时的武士课程当中有一项很重要的科目——舞蹈。打仗的时候大概也有些翩翩起舞的感觉,要代表国家形象的。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打仗其实就打个形式。就好像下棋赌输赢一样。
  如果从这个角度说,郑庄公就是下棋时耍赖那个。但历史发展到后来,大家发现打仗跟下棋不一样。那么最先耍赖的那个郑庄公就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先驱人物了。
  在这场伐卫之战中,他让手下文武全才、声名显赫的大臣祭足率领军队在正面摆开阵势,但却只是个幌子。暗地里,他密令两个儿子姬忽和姬突从制地率兵向敌后迂回包抄。郑庄公再次策划了一场在开战之前就已经结束的战争。在敌人对身后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战况可想而知,卫军迅速溃败。
  
  第二战:公元前714年,大破北戎。
  自大闹镐京之后,犬戎不断壮大,愈发猖狂,还分出了几个分支,北戎就是其中之一。
  是年,他们南下劫掠,来到郑国。郑庄公没有让我们失望,这一次,他开创了第二项战术发明——伏击战。
  不过这个战法的原创者是他的儿子公子姬突。四年前,姬突曾经是迂回战的执行者,现在,他将成为伏击战的谋划者。
  北戎实力,非卫国可比。战前,庄公以一代战术高手的眼光看出问题所在,他担忧道:“我们的军队大都是车兵,但北戎的军队都是步兵。要是他们也学咱们来个迂回战,咱们不就完蛋了么?”
  此时,姬突站了出来,他针对蛮族的特点,给北戎人量身订做了一套伏击战术。他建议道:“咱们派些兵跟敌人假打,打着打着就跑,(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诱敌深入),然后咱们在半路设下三处伏兵等他们。他们跑在前面的一打高兴了,肯定把后面的甩了,一旦再遇到伏兵就会四散奔逃,而后面的队伍也不会去救他们。如此,必能取胜。”
  郑庄公采纳了这个建议,战事完全按照姬突的预想进行,北戎大溃。
  
  第三战:公元前707年,繻葛之战。
  连续的胜利使得郑国的威望达到顶点,史称郑庄公小霸。郑庄公也愈发狂妄起来,他似乎已经觉得,他才是天下真正的共主,他已不把他名义上的君主,周王,放在眼中。
  但鉴于郑庄公的父亲于周平王有护驾之功,且周平王清楚自己的实力,对日见跋扈的郑庄公始终容让,甚至还曾经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友好。但周桓王继位之后,由于年轻气盛,居然想要教训一下这个长期欺压王室的老头子。他纠集卫、陈、蔡、虢四国,与王室一起组成联军,向郑国其势汹汹地杀来。
  和王室对挑,史无前例。郑庄公终将迎来他一生中辉煌的顶点。在这场经典战役中,郑庄公再出奇招,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一项绝学——鱼丽之阵。
  阵法,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一环。所谓鱼丽之阵,有两大特点:
  其一,它是改进版的车步协同战术,把原来有固定位置的车属步兵打乱,以五人为一队,分布在战车的两侧和后面,见哪有软肋,就冲上去痛打落水狗。也就是让步兵像鱼一样,随时形成局部优势兵力,大大提高了战阵的机动性。
  其二,此前战争阵法以方阵为主。而鱼丽阵呈倒“品”字形,即左右两军靠前,中军靠后。两翼先出,冲垮对手左右军,而后三军合围对方中军主力。此阵有如鱼网,故名“鱼丽之阵”。
  恰好王室联军之中,陈国国君新丧,兵无战心。以两翼突袭见长的鱼丽之阵立刻击溃了对方侧翼的陈国军队,而后合围,终致“王卒大败”。
  如果我们把鱼丽阵与二十六年前那场大马士革之战中的亚述阵法相比较,即可看出,无论是从兵种的多样性,还是阵法的精妙程度,郑庄公鱼丽之阵都无法与提格拉· 比利萨三世的三排锥阵相提并论。但春秋战国五百年从未间断的战争,却在客观上使得中国军事在战略、战术、战法方面全面赶超了西方,终成为在人类军事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军事科学。
  多难兴邦!
  回过头来讲郑庄公,这场划时代的王室与诸侯大战,就以王室的完败告终。而且郑国大将祝聃还一箭射中周桓王肩头,险些致命,令天下震惊。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就在全军准备乘胜追击之时,郑庄公突然下令收兵,还派祭足去慰问周王。
  这个举动说明了什么呢?达到人生顶点的郑庄公,为何不给周王室以迎头痛击呢?郑庄公是不是还可以乘胜追击,杀进王畿,将周天子赶下王位,取而代之呢?
  庄公显然是知道答案的,不可以。时机远远不成熟。如果他敢这么做,周围的诸侯会以此为借口,群起而攻之,将家底根本还不算厚实的郑国撕得粉碎。庄公没有为了自己的辉煌,断送了子孙的活路。
  只可惜,他没有在最开始设计好蓝图,逞一时之快,和王室交恶,与四邻为敌。而且,郑庄公连年征战,内政已大为荒废。郑国在大败周王室,达到辉煌的顶点之时,也走到了悬崖的边缘。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身死。他的子孙随即开始君位争夺战,内耗之中,郑国霸业灰飞烟灭。
  雄哉庄公!悲哉郑国!
  
  因击破周王室而名震天下的郑庄公没有给自己捞到太多实惠,但他的行为却给一个蛮族国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中国偏远的南部边境,上演了春秋时代第一场双方斗智的好戏。请看下集——楚子伐随。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0:41:19 | 只看该作者

34、楚子伐随(上)

 

  人类文明一产生,就有一样东西随之产生了,那就是战争。
  人为什么要打仗呢?
  历史上论述战争的著作浩如烟海,其中以两部最为著名。其一,是公元前6世纪末,中国“兵圣”孙武的《孙子兵法》;其二,是19世纪初,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就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两部书中各有精辟的论断。
  《孙子兵法》云:“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战争论》说:“必须消灭敌人的军队,必须占领敌人的国家,必须征服敌人的意志。”

  两部书观点大相径庭,却同样风靡全球,被奉为至高经典。这说明战争的目的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变化的。
  在早期,对于战争的目的性,如果不考虑反侵略和复仇战的话,单从首先发动战争的目的而言,我们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抢钱、抢人、抢地盘。
  
  当然,那个时候的人恐怕还不知道什么是钱。但抢夺财物,是人类从形成部落开始就在干的事情。我们刚刚还看过五国伐郑,割麦而还的故事。像米吉多、卡叠什战役中还因为抢财宝导致了战局戏剧性的变化。
  这其中,要抢的还不只有财物,还有资源。从最早的时候古埃及各州之间、苏美尓各城之间抢夺水源,一直到沙尓曼尼萨三世从大马士革卷走大量的铁矿石,都是抢资源的范例。
  
  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组织形式逐渐复杂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等级制度的形成。这样,打起仗来又多了一样可抢的东西——奴隶。我们说过,在史书里,奴隶总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不易发觉。但在古代历史上,奴隶的作用重要之极。整个社会的产出又很大一部分出自奴隶之手。
  而很自然的,许多人也因为战争从自由人沦为奴隶。美丽的女子,强壮的男人,都成为胜利者眼红的目标。甚至很多战争、内讧都是由争夺奴隶引起的。无论是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的神话故事,还是周文王“有亡荒阅”的政策,都是极好的例证。
  
  但抢地盘就不同了。东西抢就抢了,奴隶抢就抢了,但一个新的地盘,不是抢完就完了的。至少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把别人的地方打下来了,原来的人怎么办?都杀掉?可如果这样的话,你在打下一个地方的时候,会遭到拼死的反抗。因此,最为残暴的蛮族,如亚述,也只是对敢于反抗的民族进行屠杀。那么对于暂时没有奋起反抗的民族,不杀掉,就有如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所以,克劳塞维茨说:“必须征服敌人的意志”。可谈何容易啊!
   第二,帝国的版图扩张之后,如何治理?要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必须有相应的统治策略。否则,分裂、起义就会阴魂不散。亚述人为了他们的帝国其实做了很多工作,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们的交通设施。亚述修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公路系统,当然,那个时候称作驿道。每隔20公里就修了一个驿站,挖了一眼水井。甚至有的路面被铺上了沥青,公元前8世纪亚述就有了柏油马路!即便如此,可亚述帝国统治了一百多年后,还是被起义摧毁。
  纵观历史,抢下地盘且守得住的,并不多见。故孙子曰:“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但只要没有扩张过度,适当的发展自己的地盘,确实是战争的高级阶段。我们接下来的主人公,楚武王熊通,正是一个在扩展地盘的人物。
  楚武王其实与郑庄公是同时代的人,郑庄公于公元前744年即位,楚武王于公元前740年即位。早在郑庄公还在历史舞台上肆意挥洒的时候,楚武王就在一步一步地悄悄蚕食周边的小国,为楚国的崛起铺上地基了。只不过楚国偏居一隅,向来被华夏诸侯视为蛮夷,因而他在震动中原之前的事迹,不大为我们所知。
  他即位之后,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先后拿下权、克、州、蓼、服等等小国,成功地抢了不少地盘,楚国俨然已经是南方的大国了。
  公元前710年,《左传》载:“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郑伯,当然就是中原霸主郑庄公。一个“惧”字,已然可见楚国实力。
  之后,在郑庄公大战周王的刺激下,这位楚武王也敢在王族身上动心思了。公元前706年,他将目标瞄准了江淮地区的一些与周王室沾亲的姬姓小国,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汉阳诸姬”。
  当郑国的威势随着郑庄公的老去渐渐衰弱之时,老当益壮的楚武王在军事舞台上的亮丽演出才刚刚开始。
  
  对付“汉阳诸姬”,可并不像之前吞并那些撮尓小国那么简单,楚国的实力还远没有到轻易吃掉它们的地步。但楚王手下有一个真正的战略家,此人名为斗伯比。他的谋划,使得这一宏大目标得以实现。我们来看一下斗先生对大势的分析。
  斗伯比说:“咱们在汉水以东始终不得志,不因为敌人太强,而是咱们自己的战略有问题。你看咱们在这边大肆扩军,攻城掠地,搞得中原那边的郑霸主都警觉了,咱旁边这些姬姓小国还不得怕得要命?所以,他们必然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这些‘诸姬’再小,联合起来咱也打不过啊。”
  这种局面在几千年的军事史中时常出现,小国之联合,永远让大国头痛。除非你的军事实力高出太多,否则,如不能各个击破,则只能无功而返。
  若要破除联合,最好的办法永远只有一个——用间,使其内部分裂。千年之后,郭嘉遗计定辽东,对这一招有一段极其精到的论述:
  “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然而古往今来军事界的强势人物,却常常一时气盛,忽视这点,犯下大错,终致败亡。我们日后会见到不少。
  
  斗伯比挑选的用间对象是随国。因为随国是“汉阳诸姬”中最强大的国家,如果要捣乱,必须在这个小国之中的大国身上动动心思。
  他提出:“我们要让随国张狂自大起来。随国一旦张狂,必将看不起其他的姬姓小国,他们的统一阵线就会有松动。小国之间必须离心离德,咱们楚国才有机会。”
  这似乎是在做梦。楚国连吞数个小国,尽人皆知,随国始终安于发展内政,如何会在狼子野心的楚国面前突然张狂起来?
  
  所以,欲行离间计,敌国须有佞臣。随国恰好满足了这个条件。有一个新近得宠的大臣,名叫少师。此人倒也没什么十恶不赦的劣迹,却是典型的败国之臣——精通臣道,善得国君宠信,但于军国大事一窍不通。
  斗伯比给少师设计的圈套很简单:示弱,骄兵。
  可旁边的大将熊率且比不服气了,说:“随国有个重臣季梁,绝非等闲,一个小小少师在季梁面前能翻起什么大浪呢?”可是,斗伯比不但对战局的设计十分长远,对人性的洞察也实在了得。他说:“我估计现在也是没有什么用,但这是为今后做的铺垫,因为少师这种人早晚会得到国君宠信的。 ”
  谋略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谋略家总是在事情发生之前说出结果。
  
  按照斗伯比的计划,楚国兵发随国,走到一半就停住了,说要讲和。随国派出的和谈代表正是少师。楚武王趁机邀请少师参观楚国的军营。少师一看,不得了,满眼的老弱残兵,瘦马破车,刀枪生锈,盔甲不齐。
  这一圈遛下来,少师信心倍增。他趾高气扬地与楚武王签下和平协议,可一回到随国之后,立即开始鼓动国君立刻撕毁协议,攻打楚国。毕竟,如果能打掉日渐强盛,使中原惊恐的楚国的话,实在是不小的功劳,他少师也可以青史留名啊。(他确实留名了,只可惜却不是什么好名声。)随侯被忽悠的有点动心了。
  但就在此时,前面为熊率且比所忌惮的季梁终于蹦出来了。
  
  我认为,春秋初期,管仲之前,论第一谋略家,应属斗伯比;若论第一政治家、思想家,则非这位季梁莫属。
  之所以如此说,大概有一半要归在季梁下面这段石破天惊的话上。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番话呢?请看下集——楚子伐随(下)。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0:42:05 | 只看该作者

35、楚子伐随(下)

 

  季梁这番话的开篇就是智慧之言,但比起后面,还并不起眼。
  首先,斗伯比这点把戏被季梁一眼看穿,他连忙制止蠢蠢欲动的随侯,说道:“楚国得天之助,其势正盛。现今故示羸弱,定有阴谋。君此去,必中圈套。”接着,他一语道破:楚国,大国也;随国,小国也。您可千万别被少师那小子给忽悠了。
  看着随侯被这一盆冷水浇得清醒了一些,季梁开始讲大道理了。
  正是接下来的这一番大道理,才是真正光彩熠熠的部分。后世左丘明也对它推崇备至,在他惜墨如金的《左传》里破例进行了长篇专题报道。
  
  季梁说:“我们小国所以能和大国抗衡者,必在于小国得道而大国失道。那什么是道呢?所谓道,就是先忠于民而后取信于神。君上能思利民之策,是为忠;祝史(楚国祭司之职)的祷告皆属实言,是为信。如果民众还在受饥寒交迫之苦,君王却在享骄奢淫逸之乐,就算祭司在那里念那些极尽溢美的台词,臣不知何用之有。 ”

  在此之前,整个人类的历史,与宗教密不可分。 人类首个城市在苏美尔建成,是因为宗教;人类首个帝国在埃及分裂,还是因为宗教。在本世纪风光无限的亚述帝国,他们的国王除了打仗之外,参加得最多的就是宗教活动。不借助宗教的力量,统治国民简直是痴人说梦,不可想象。
  希腊神话所以闪光,是因为他们的神开始具有人性化,不那么像神了。但即便如此,刚刚兴起的城邦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是在宙斯的属地奥林匹斯山脚下举行。
  宗教、神祗——人类古文明最重要的话题。
  因此,像季梁这样公开拆穿祭祀的把戏,甚至公然置国民利益于神祉之前的言辞,在当时的人类历史上,犹如平地里一声惊雷,响彻天空。后世有人尊季梁先生为儒家思想的先驱,毫不过分。

  如此新潮的理论在整个世界都闻所未闻,何况小小随国。所有的人都被说愣在那里,随侯实在反应不过来,就发问了:“难道只有祭司在念台词么?我身为君王,为了敬神,挑选牲口务尽肥壮,挑选谷物务尽饱满,怎么还不能取信于神呢?”
  
  季梁知道大家理解不了,只好对大家详尽阐述。
  他说:“民,神之主也。圣王必先造福其民而后致力于神。所以奉上牲口时讲‘硕大的牲口又肥又壮’,其实说的是百姓生活普遍富足,方有如此肥美之牲畜;奉上粮食时讲‘洁净的粮食饱满丰盛’,其实说的是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奉上酒水时讲‘自酿的美酒千里飘香’,其实说的是人心无邪,故有芬芳。于是乎民风和顺,神必降福。现民心不齐,君独祭丰盛之物,又能修来什么福呢?君不如专于内政,跟咱们周围的‘汉阳诸姬’建立一下睦邻友好关系,我们差不多就不会有难了。”
  季梁之道,语惊四座;季梁之辩,滔滔不绝。这一番话,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左传》载:“随侯惧而修政。”
  而季梁凭借这段话,也摘走了“中国最早的无神论者”这一头衔。我倒认为,就我所知的各文明记载而言,称他为“人类最早的无神论者”,似也不为过。至少,之前还从未有人把无神论上升到季子这样的哲学高度。
  在季梁的努力下,斗伯比的第一招果然落空。楚、随两国都开始老老实实地遵守盟约,回去发展生产去也。
  
  时间一晃又过了两年,这两年之间,斗伯比时刻未敢忘记他的伐随大计,但他没有任何动作。因为,他一直在等待着那个令他期盼的消息。
  公元前704年,那个他早就料定而又一直期待的消息终于来了:少师得宠了。斗伯比连忙跑去跟楚王说:“我们之前伏下的棋子终于奏效了,现在少师得宠,已经有了可乘之机,机不可失啊!”
  楚武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准备伐随。为了寻求一个正当的借口,楚武王在沈鹿大会南方诸侯。
  少师得志,随国必骄。这是斗伯比一直以来的准确判断。所以,随国当然不会来参加沈鹿之会。楚武王以此为借口,名正言顺地再次兵发随国。
  
  随侯准备列阵迎战,手下开始献计献策。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两个人,国之栋梁季梁先生与君之新宠少师先生。但想来以少师的才能与度量,必然早已看季梁不顺眼,又欲彰显自己的能耐。于是,季梁说什么,他必反其道而行之。加之两年前在楚营看到的老弱残兵使他至今记忆犹新。当年,季梁阻挠了他建功立业。今日,他一定要证明自己。
  季梁建议:“楚军精心准备而来,士气正盛。我们不如假意投降,敌人必然不允,但如此却可以激励我军士气而懈怠敌军。”
  虽方式不同,但与二十年后“三鼓而竭”的曹刿论战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精妙程度稍逊一筹,但士气之论,却是开历史之先。季梁,真全才,非腐儒也。
  可惜的是,旁边还有一个宠臣少师呢。斗伯比辛苦的等待,岂是没有道理的?
  少师连忙道:“不可不可,我们必须速战。否则,楚军跑了怎么办?”
  随侯听了少师的话,领兵出战。远远望去,楚师军容整齐,岂有羸弱之象。
  季梁再献一计:“楚人习俗,以左为尊。楚王必在左军,良将应尽在楚王身旁。我们不要与之正面交锋,右军当无良将,我们倾全力攻其右军,楚军必败。右军一败,全军必乱。”
  此正是郑庄公大破王室联军之策。此事天下震动,辉煌事迹已广为流传。季梁想必早已悟出其中门道。当然,以季子之才,独立设计此招,也不为怪。
  少师却毫不相让:“避过楚王,不与其正面交手,岂不是自行示弱,怎能扬我随国国威?”
  随侯听闻此言,立刻令旗一挥,率队直扑楚国左军。
  两军接战,结果随军大败。随侯为了仓皇逃命,把王车都留在了战场之上,被楚军缴获。
  
  这就是公元前704年楚随速杞之战。战后随国请求议和,楚武王不乐意。斗伯比劝道:“我们此战有一个意外的损失,就是在乱军之中不小心把随国的少师给干掉了。随侯就只剩下季梁可以倚重了。如此一来,随国气数未尽,一时难取,当做远谋。”楚武王也觉有理,只得结盟退兵。
  但速杞之战并不白打,此战使随国元气大伤,再无力为其它“汉阳诸姬”出头,楚国可以慢慢地蚕食这些垂涎已久的地盘。群龙无首之下,“汉阳诸姬”再难结成与强楚抗衡的统一阵线了。
  楚武王豪情满怀,接受斗伯比的建议,彻底脱离周王室的统治。这位论爵位只能称子爵的楚国国君,自立为王,因此我们按后世习惯,称他为楚武王。
  称王之后,楚国再接再厉,四面出击。
  
  公元前703年,楚军联合巴国攻打邓国。斗伯比的三弟斗廉重演郑庄公破北戎的诱敌之计,轻松击溃邓军。
  公元前701年,楚军攻打郧国。斗廉开创夜袭战法,大败郧军。
  公元前700年,楚军攻打绞国。楚武王之子屈瑕以士兵砍柴为饵,诱敌出城,设伏击之,大胜。
  公元前8世纪末,楚国在接连取胜之后,已经成为春秋之时兴起的第一个大国。随着一个个小国并入楚境,楚国也先于中原地区,在长江流域最早开始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元而独特的荆楚文化,就此成为中华文明里又一个至关重要的文化板块。
  
  
  到这里,本书的第一卷——文明初生篇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公元前7世纪是个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世纪,是一个人类从文明初期迈向黄金时代的过渡世纪。整个欧亚大陆的各个文明中心都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将就此进入一个伟大的时代,展开极尽灿烂辉煌的第二卷——黄金时代篇。
  那么现在,又到了我们截取一个时间断面,横向考量各个文明的发展状况的时候了。请看下集——文明排行榜(第2期)。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0:43:09 | 只看该作者

36、文明排行榜(第2期)

 

  悠悠数千年的人类历史,在本书中是以人物和故事为主线展开的。因此,社会生活中很多缺乏故事性的层面就可能没有涉及到。如果这样的话,还是有碍于大家了解历史的全貌。所以,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性或者有代表性的时期,我们就很有必要切一个时间断面,横向比较一下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
  为了让这些枯燥的说明有趣起来,我就制作了这个文明排行榜。
  公元前8世纪末,古文明的尾声阶段,黄金时代兴起之前,我们列出了第2期文明排行榜。再说明一下,资料属实,排名纯属个人意见。排榜不是为了攀比,仅是为了有趣而已。
  
  农业排行榜:
  1 古埃及人。虽然帝国在衰落,但除了公元前18世纪喜克索斯人短暂的入侵之外,埃及本土还从未遭到战争的蹂躏。他们的水利灌溉工程仍然在全世界遥遥领先,农业生产率实非其它文明所及。
  2 中国人。楚的兴起,标志着中华文明已经从黄河流域真正拓展到长江流域。中国比之其他文明,地域要广大得多。可耕地的范围要大得多,可种植的作物都要丰富得多。且经过了商、西周两段相当长的稳步发展时期。排名第二理所应当。
  3 古印度人。古印度文明也在从印度河流域拓展到恒河流域。恒河比之印度河犹如长江比之黄河,有着更高的农业生产率。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印度的农业也得到了稳步发展。
  4 亚述人。亚述帝国的军事扩张虽然残忍,但他们在其余方面却是苏美尓、巴比伦文明的虚心学习者。加之不断从外地迁来劳力,他们的农业在高速发展。
  5 巴比伦人。苏美尓人留下的水利工程尚在,但无数次地遭到野蛮的破坏。曾经的世界第一农业产地只能退居第五。
  6 希腊人。严格的说,在希腊这么贫瘠的土地上,他们的农业是不足够养活人的。这才导致了希腊两方面的发展:商业和海外移民。但希腊人首创的二圃制,也就是讲土地分为两块,第一年种一半,第二年种另一半,减少了对土地的破坏,成为后来欧洲农业生产的重要方法。因此,将他们列入榜单。
  
  工业排行榜:
  1 亚述人。赫梯灭亡之后,若论对铁的利用,整个世界无人能和亚述相比。由于战争的需要,亚述的冶铁技术独步天下。金戈铁马是亚述扩张的必要保障。而占据了冶铁技术的领先地位,就占据了公元前8世纪世界工业的至高点。
  2 中国人。中国没有进入铁器时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铜、锡产量太过丰富。也正因为具有取之不尽的矿藏,中国的青铜技术绝对世界领先。除了亚述之外,其余文明还在铁器时代的起步阶段,无法与中国庞大的青铜工业相提并论。而且,中国的陶瓷、丝绸,在世界文明中始终独树一帜。
  3 古埃及人。埃及人的手工业在世界上仍然首屈一指。尤其他们五颜六色的玻璃制品,一直是地中海商人的抢手货。
  4 巴比伦人。从风光无限的苏美尓人到饱经蹂躏的巴比伦人,他们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方面是世界领先的了。但是他们的青铜技术、制陶、纺织、冶炼、水利等方面均居于世界前列。不管怎么说,巴比伦还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工业强国。
  
  科学排行榜:
  1 古埃及人。古埃及人领先的科技地位几乎是不可超越的。论历史之谜,没有哪个古文明比得上埃及。当代科学家搬迁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时候,居然还把阳光神迹的日子算错了一天。古埃及人的科学水平高得令人难以想象。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17世纪写成的《艾得温·史密斯纸草文稿》是世界上第一部详尽医学论文集。早于其它文明的医学太多太多。(中国的《黄帝内经》不是黄帝时候写的,是战国时期才有的。)
  2 巴比伦人。他们自苏美尓时期历来有观察天象的传统,天文现象记录之详尽自不必说。他们的数学成就也相当辉煌。举两个例子,代数学上,他们已经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几何学上,那个著名的三角形定理既不应该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也不应该叫做勾股定理,因为人家巴比伦人早就做出来了。
  3 古印度人。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印度婆罗门教一种叫做《绳法经》的宗教经典中,已经随处可见复杂的数学命题了。而在医学上,他们已经有了专门的兽医,他们的医学应该仅次于埃及而已。
  此时,无论是在黄金时代闻名于世的希腊科学,还是将来成就不断的中国科学,还都处在萌芽阶段。
  
  政治排行榜:
  1 中国人。一个周公,一部《周礼》。世界上还没有那个国家,有着如此完备的典章制度,并且执行得如此顺畅。
  2 亚述人。政治天才提格拉·比利萨三世的改革,使得亚述的政治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国家。
  3 古印度人。在印度的雅利安人成功推行种姓制度。跟其余文明的纷乱比起来,印度次大陆显得相当安定。
  
  商业排行榜:
  1 腓尼基人。此时,他们已建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商业帝国。由于亚述的侵扰,更加速了他们向海外的商业扩张。他们在与希腊人的地中海争夺中完全占据了上风,向西的触角甚至伸到了直布罗陀海峡。当然,他们最中要的海外移民地则是在北非建起的,比他们本部的推罗城大得多的世界名城——迦太基。几个世纪之后,这个城市将在历史中扮演一段重要的悲情角色。
  2 希腊人。在希腊的黑暗时代后期,希腊人与西亚、北非地区的商业往来愈发密切。如果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引进的外来科学、文字和艺术,接下来的希腊文明诞生简直不可想象。
  3 小亚细亚人。在即将到来的公元前7世纪,在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将会诞生人类历史上第一枚金属钱币。如果没有繁盛的商业基础,这怎么可能呢?
  4 亚述人。没办法,庞大的亚述帝国,绝对领先的交通设施。虽然新亚述帝国根本不重视商业,但也没有向中国一样禁止。其商业水平不可能不高。
  5 古埃及人。自图特摩斯起,他们的航海技术就相当发达。虽然帝国在衰落中,却也可以从地中海地区已经十分繁盛的商业活动中分一杯羹。
  6 以色列人。他们本就是个经商的民族,连崇拜上帝还要讲条件,签合同,足见商人思维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但他们太不团结,根本没有形成其它民族那样庞大的商业体系。
  
  军事排行榜:
  1 亚述人。还用说么?
  2 中国人。春秋早期所体现出的战略战术,在当时世界已是十分先进。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强国。
  
  哲学排行榜:
  1 中国人。前有文王《周易》,后有季梁论道。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早萌发哲学思想的民族。
  2 以色列人。一个如此弱小的民族,他们的宗教能够产生那么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奇特宗教中蕴含了人世间至为深刻的哲理。
  3 古印度人。《吠陀经》引发了后来著名的《奥义书》和佛经。他们的祭祀经典,同样显得比埃及和巴比伦的宗教典籍有哲理得多。
  虽然过不了多久,希腊哲学就会在爱琴海边光芒四射,但现在,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神话阶段,尚不能称其为哲学。
  
  接下来,该排文明总榜了。排这个时期的文明总榜有些难度,这个次序早已不向上古文明那么显然了。我们姑妄排之,仅供参考。
  
  文明总榜:
  1 中国人。经过商、西周两代的长期平稳发展,除了科学与商业,中国的各方面国力已经在世界领先。
  2 古埃及人。有点委屈了。在公元前两千纪随便切一个断面,埃及大约都可排名榜首。两期文明排行榜都屈居第二纯属是我选取的时间断面恰好错过了古埃及最强盛的时期。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今斜阳夕照的古埃及仍然是世界强国。
  3 亚述人。新兴的亚述帝国有着浓重的军国主义色彩,其军事成就太过耀眼。伴随着的是工业、政治和交通的强大。只是,把这样的国家称为文明,心中总有些别扭。
  4 古印度人。与中国一样,始终在平稳发展。只不过,不管是原住民,还是雅利安人,一进了这块相对封闭的空间,性格就显得格外安静,似乎他们只是在哲学、科学这些思想上的成就格外突出。
  5 巴比伦人。虽然已经几乎不能独立,但作为苏美尓文明的继承者,他们还是在很多方面相当发达,应该入榜。
  
  好,这就是我们对这个时期人类文明的审视。但我们还不急于向前走,为了对人类这一整个阶段的发展做一个有趣的回顾,我又制作了另外一个榜单。请看下集——风云人物榜(第1期)。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0:44:19 | 只看该作者

37、风云人物榜(第1期)

 

  比起耗我心力的文明排行榜,这个风云人物榜,则是一个纯娱乐性的榜单。我的目的只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跟大家点评一下在这段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借以回顾已经逝去的这一段难忘的文明时光。
  虽是娱乐,但我也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对待的。首先公布一下评选标准和规则:
  1、考虑人物对当时历史的震动程度。
  2、考虑人物对后世及今天影响的深远程度。
  3、最有趣的一点,就是考虑这个人物在历史中出现的偶然程度。有些人物虽然功勋卓著,但他所作的事情出自历史的必然。但有些人物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历史。这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好,就这三条规则。历史越往后走,偶像级人物越多,他们的粉丝也越多,排榜的争议也就越大。还是得声明,人物排序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娱乐。
  下面评选开始,本期的题目是:
  
  古文明十大人物榜
  
  10 拉美西斯二世
  作为统治埃及帝国60多年的传奇法老,他带领埃及走过最后一段繁荣时光。但除去修建了一座重要的比·拉美西斯城之外,他倒并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功绩。可他的名气却远远大于他的功业,主要是因为今天埃及的每一片土地上,都留下了他老人家的建筑,其中阿布·辛拜勒神庙以其传奇的阳光神迹和搬迁故事至今吸引着无数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与赫梯国王哈图西里签订的银板和约,对今后的世界战后处理影响深远。而他对多神崇拜的强力恢复,客观上也埋下了埃及分裂的种子。
  震动指数 5
  深远指数 8
  偶然指数 6
  综合评定 6.3
  
  9 汉谟拉比
  在一片混乱中靠赫赫武功强力建起巴比伦第一帝国。其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使得苏美尓文明在他所建的巴比伦城集中保存了下来。由于苏美尓人向来有建设城市的经验,因此尽管汉谟拉比的帝国迅速覆灭,巴比伦城却在相当长时间内稳居世界第一大都市的地位。一部《汉谟拉比法典》的出土,也使他在今天名扬四海。但他所做的这一切,似乎偶然性稍差,因为美索不达米亚这块宝地总是会被人征服的。
  震动指数 7
  深远指数 7
  偶然指数 6
  综合评定 6.7
  
  8 图特摩斯三世
  世界上第一个军事帝国的缔造者。终其一生,战无不胜。古埃及在他的手中真正达到辉煌的顶点。埃及帝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但更重要的交流其实是有后来的游牧民族和商人促成的。而且,图特摩斯三世更主要是埃及新王朝的集大成者,而不是开创者。
  震动指数 9
  深远指数 6
  偶然指数 6
  综合评定 7
  
  7 阿莫西斯
  公元前18世纪,古埃及历史上第一次遭遇蛮族入侵。在国家存亡之际,阿莫西斯挺身而出。我们可以说,他是古埃及第一位民族英雄。从喜克索斯人那里继承了战车技术之后,阿莫西斯建造的埃及新王朝以全新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但考虑到埃及雄厚的国力,喜克索斯人要想长期占据尼罗河三角洲,怕也不是很现实。不过阿莫西斯的功绩不可抹杀,没有对他的故事进行更多的讲述是我的一点遗憾,修改稿时考虑增加他的戏分。
  震动指数 8
  深远指数 8
  偶然指数 6
  综合评定 7.3
  
  6 阿肯那顿
  一个并不成功的改革家,但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引发了古埃及的地震。他死后的复辟风潮,正是拉美西斯二世多神崇拜的前奏。如果不是他对以色列宗教的影响还不能确定的话,他显然还应该排到更高的位置。
  震动指数 7
  深远指数 7
  偶然指数 9
  综合评定 7.7
  
  5 伊尹
  以其超人的智慧完成了从奴隶到名相的飞跃。他协助成汤所建立的商朝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对之后中国的经济、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成汤死后,在他的鼎立扶持下,商王朝走在了繁荣发展的轨道上,也使中国在历史上首次站到世界之巅。他还为日后中国的平民学子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型,中国独特的智者文化自伊尹始。
  震动指数 8
  深远指数 8
  偶然指数 8
  综合评定 8
  
  4 萨尓贡
  一个篮中的婴儿,一个花园的园丁,一个国王的厨师,一个帝国的领袖。他的经历太传奇了。苏美尓地区正在统一进程中,但萨尓贡的出现,使这个大业的完成者,变成了异族的阿卡德人。他的阿卡德帝国成了人类早期最伟大文明的继承者,他们独特的阿卡德语却成了西亚地区广泛流传的准官方语言。
  震动指数 9
  深远指数 7
  偶然指数 9
  综合评定 8.3
  
  3 提格拉·比利萨三世
  天才的典范,魔鬼的化身。不但他的亚述铁军令西亚人民闻风丧胆,两个世纪后完全仿照亚述建起的波斯帝国给更广阔的地区带来了更加剧烈的震动。
  震动指数 9
  深远指数 8
  偶然指数 9
  综合评定 8.7
  
  2 周公旦
  三年东征,稳住了摇摇欲坠的周王朝。一部《周礼》,对今后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在此之前,我们很难找到什么礼制思想的先兆。对比其它文明,他的政治思想也是独具特色。如果《周易》真是他和他父亲文王所作的话,那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更加不可限量。
  震动指数 8
  深远指数 9
  偶然指数 10
  综合评定 9
  
  1 那尓迈
  两千多年古埃及王朝的开创者。就当时的环境看,我并没有看出上下埃及统一的必然性。我们可以说,他改变了历史。人类古文明第一主角,古埃及文明,始于那尓迈。
  震动指数 9
  深远指数 10
  偶然指数 9
  综合评定 9.3
  
  特别榜:
  1 黄帝
  2 摩西
  3 荷马
  这三个人对于三大文明的超级影响力不言而喻,但鉴于他们的存在或事迹尚有争议,我们授予他们一个特殊奖项——神奇人物奖。
  
  
  随着榜单评选的落幕,人类几千年的古文明已是过眼云烟。我们对历史的缅怀只能到此为止了。设计这个榜单,只是我不想这么快地与这些英雄人物告别。
  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些名字仍将远去,让我们收拾心情,屏住呼吸,去迎接人类黄金时代的到来。请看第二卷——黄金时代篇。

40
发表于 2009-9-30 05:58:05 | 只看该作者
文笔流畅,挺耐读。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