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rgang - 

战略投资问题:资本的战略性

[复制链接] 126
回复
2016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21:03:5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好观点!!赞!

qingyuan99的话题让我想到一个新的问题:中国企业在何种情况下应当实行资本运作?实行资本运作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我的看法是,何时进行资本运作,取决于控制产业资本的行动人的意志。比如,在深圳有着众多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塑料化工企业、服装以及一些外资企业。它们多半只是追求产销量的目标,并没有从资本角度考虑更深层次的发展问题。

至于实行资本运作的条件,这里面就比较复杂,有政治经济条件,法律法规条件,企业最高决策当局的理念观念(好象这是决定性因素吧?)等等制约因素。另外,好的企业发展战略支撑也是必要的因素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4 21:15:36编辑过]
32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21:55:16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我想继续接上原来的话题。

基于系统分析的产业资本发展模式和技术手段的选择研究,目前均认为主要的技术手段是股权投资、战略并购等。其他方式在我国产业界使用较少,故只针对上述两种形式进行探讨。

1.1、股权投资

1.1.1、定义。股权投资,是企业购买的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如被投资单位生产的产品为投资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市场上这种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且不能保证供应。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通过所持股份,达到控制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使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够直接从被投资单位取得,而且价格比较稳定,保证其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但是,如果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不佳,或者进行破产清算时,投资企业作为股东,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投资损失。

1.1.2、关于股权投资的法律环境。现行公司法第12条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并以该出资额为限对所投资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在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对于上述规定,业内人士和专家指出,已经限制了公司的对外扩张和发展。实际上,在公司的并购实践中,这一规定已屡被突破。最近几年来,每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都有代表提出议案,呼吁取消这一规定。据悉,在公司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中,这一规定已被删除。取消这一限制性条款,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并购的法律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公司型基金的推出。此外,现行公司法第24条和第80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但排斥了股权出资方式。而据悉,公司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将出资方式由5种增加到7种,允许以知识产权和股权出资。

具体的修改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股权作价出资。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股权通过评估作价,核实财产,并折合为股份,也可以由股东(发起人)以书面形式约定作价,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作价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30%。”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股权出资最高可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70%。所以,随着法律环境的逐渐宽松,产业资本这一重要的运作手段将大大促进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的发展。(以上部分内容由“金融界”参考并经本人修改删节)

1.1.3、关于股权投资的国内产业环境。通过对投资收益额前20家上市公司分析发现,股权投资成为上市公司取得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新增立项等方式进行的投资,其投资效果正逐渐显现,其业绩在所投公司权益不断增加中逐步提升。如投资收益前20大上市公司中,有15家上市公司业绩提升得益于所投资公司权益的增加。上海汽车2003年上半年实现利润9.60亿元,同比增长136.40%。而按权益法获得的股权投资收益减去股权投资差额摊销、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后,为其利润总额贡献了7亿元,同比增长185%,对其业绩提升可以说功不可没。盐田港因联营企业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业绩增长,使得公司按股权比例享有的投资收益为利润总额贡献了2.84亿元。国电电力来源于参股的浙江北仑发电有限公司的投资收益净额为1.14亿元。新希望控股的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占中国民生银行7.98%的股份,上半年内获得投资收益5091.64万元。(以上数据均为2003年中报)

由此可见,推动股权投资的重要力量来自于一些想不断扩张业务的上市公司,具体说,是上市公司背后的控股股东。另外,民营资本的一部分也在寻找发展空间,通过股权投资扩张产业业务,在2003年年初即已显示强劲的投资力度。另外,国外一些风险投资机构对于推动股权投资的高潮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新桥集团控股深发展,即是明显的例子。

为什么国内股权投资会有如此发展?实际上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这和我国目前的投融资体制的滞后有一定关系。由于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所以面对产业资本不发达的经济现状,私募基金等很多形式的民营资本开始适应了当前这个经济现状。而国外的风险投资之所以看好中国产业市场,也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不良,机遇众多。

(未完待续,费脑子[em3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5 2:06:48编辑过]
33
发表于 2005-8-5 07:43:02 | 只看该作者

rgang言:“为什么国内股权投资会有如此发展?实际上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这和我国目前的投融资体制的滞后有一定关系。由于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所以面对产业资本不发达的经济现状,私募基金等很多形式的民营资本开始适应了当前这个经济现状。而国外的风险投资之所以看好中国产业市场,也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不良,机遇众多。”

利用体制的缺陷和不健全获利的回报率是很高的,说得冠冕堂皇些,叫企业管理创新。关键还是把握一个“度”。

34
发表于 2005-8-5 10:12:43 | 只看该作者
谈到私募,我参与过一个项目。在国内私募难度很大,这也许和国内企业分红体系不健全有关,资本必然要求回报,而很多企业惯性思维,拿到钱之前说的天花乱坠,拿到钱之后可能就一声不吭了。
35
发表于 2005-8-5 10:15:05 | 只看该作者

求助-上海比较专业的猎头公司-纺织业资源丰富

关于无形资产的投资,难度最大的是评估。中国资产评估还很落后,尤其是缺乏产业背景的资产评估人才。
36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14:19:48 | 只看该作者

私募基金的成立并不是如qingyuan99所说的那样难度很大。当然要看基金规模,能否凑够基金立项的总份额。证券投资基金类的募集,其发起人通常是机构,私人参与的情况不多。私募基金目前在证券市场上不多见,主要是产业投资基金,有一个具体操作成立基金的规范和吸引基金的策划。

关于无形资产的评估,目前我本人对于这一块确实无甚经验。但是以无形资产作为主要投资的多半是高新技术类项目、IT项目等一些概念性较强的项目。对于此类项目的估值不知哪位朋友有经验,不妨分享一下?

我还想继续完成如上的探讨。

(续)

1.2、战略并购

1.2.1、定义。战略并购是并购双方以各自核心竞争优势为基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在适度的范围内继续强化主营,产生一体化协同效应,创造大于各自独立价值之和的新增价值。如:横向合并、纵向合并、市场占有率增长(甚至产生垄断利润)、产品/市场保护、生产能力提高、财务协同、专业合作和多元化经营等,均属战略并购范畴。

战略并购需要产生协同,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融合过程。收购方不仅要对双方企业文化冲突、利益抵触等方面成功地进行协调,而且需要对目标公司所在行业及目标公司本身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能够为其制定卓越的经营管理计划。这不仅需要资本运营上的努力,更需要工商管理的专业能力,因此成功的战略并购比财务并购困难得多。可能正是由于战略并购及其整合的难度,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并购大多倾向于简单的财务并购。纵观1993年以来发生的 96起针对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明显带有战略并购特征的不到20家。 财务并购中简洁有力的重组,往往造成爆炸性效果。由于注入的非上市公司资产是以重置成本来估价,而资产上市后则被证券市场以市盈率倍数来估价,这就造成目标公司股价大幅上扬,许多财务并购通过这种股价大幅上扬取得财务收益,因此财务并购也是常常伴随着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目前财务性并购已经逐渐为战略性并购所取代,或者说居于次要地位。

1.2.2、战略并购活跃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市场要求还并购以本来面目,并购重组价值创造的源泉在于产业和股权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来的协同效应。二,立法和监管正在鼓励和引导并购交易创造价值。例如四川出台的关于卖壳标准的规定(四川省政府2003年11月正式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上市公司“壳资源”转让的两个优先原则:在同等条件下,“壳资源”要优先向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转移,优先向重点优势企业、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倾斜。)三、 新一轮国有资产处置带来机会。国企的低效率、人员负担、改革的困难、发展地方经济的困窘以及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热望,有可能使民营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战略性资源。四、评价机制对中小企业实现战略并购意义重大。企业之间能否顺利实现战略并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双方意愿以及双方对潜在收益、风险的评价。并购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前应审慎地回答以下问题:并购该企业是否与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怎样进行战略整合;并购该企业到底要什么,有时图的是资产,有时图的是新的经济增长,有时图的是债务,有时图的是融资功能,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有可能制定出相应的整合方案。要了解企业的债务结构如何,这样才能有一个明晰的整合方案,才能明确并购的成本与代价。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有无变现的能力是否会对并购造成障碍。

(未完待续)

37
发表于 2005-8-5 17:03:05 | 只看该作者
战略并购强调协同,更长远,而财务并购要求回报,更现实。
38
发表于 2005-8-5 17:42:11 | 只看该作者

谈到战略并构,愚觉得以下问题须研究清楚:

1,战略并构的目的除强化主营外,进入新业务领域,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IT业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2,成功的战略并构整合很重要,资源整合直接影响并构目标的实现。

3,并构的实质是扩大了企业的边界,必然面临从外部市场成本转化到内部科层成本的问题,这需要完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以保证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39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17:58:22 | 只看该作者

好象cheng111兄在发难了啊!好问题,好一个“研究清楚”!俺接球:

1、cheng111兄说道:“战略并构的目的除强化主营外,进入新业务领域,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IT业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在战略并购中,对于新并购企业的战略分析十分重要。我在第四个问题中,对于产业资本的战略分析体系中,简要说明了分析评价体系框架,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并购企业的成长性分析,成长性分析不仅仅包括现有业务能力的分析,也包括增长点价值分析。因此,战略分析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

2、cheng111兄说道:“成功的战略并构整合很重要,资源整合直接影响并构目标的实现。”

这里,cheng111兄要问的问题很清楚:怎样整合?什么流程?要达到什么效果?

战略整合实际上是对于并购资源或资产的再配置,以其实现最优化为目的,此种整合以符合并购目标为条件和基础。并购目标也就是母公司的战略目标。其流程一般地,从调查研究入手,从问题解决方案开始,以设计最佳整合方式为措施实施并购中的整合。最终达到资源资产的最优配置,从而为资产运行效率最大化奠定基础。

3、cheng111兄说道:“并构的实质是扩大了企业的边界,必然面临从外部市场成本转化到内部科层成本的问题,这需要完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以保证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对于兄的判断或者论点,俺有些不同意见哩!“企业的边界”一说,实质上就是企业的控制能力,并购以后企业控制范围加大,影响了控制能力、控制效率、控制效果,从提高战略控制能力来讲,必然要提高一些控制成本(实际上是管理成本)。这里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呀?

40
发表于 2005-8-5 20:47:4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问题1,我没有意见,赞同。只是强调一点,通过并购使企业进入新的行业,从而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战略并购的重要目的。

对于问题2,整合资源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双方资源的“互补效应”和“强化效应”,纵向并购和横向并购的目的有所不同。许多企业在并购时特别强调文化的整合,我个人觉得文化的整合并非必须,特别是双方行业特色和传统文化区别很大的情况下,比如索尼收购美国的米高梅电影公司就没有必要进行文化整合,保持各自的文化特色反而很重要。

对于问题3,我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讨论企业并购的目的的,关于企业的边界,RGANG兄可以参考一下经济学家科斯在著名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的论述。现代经济学一般认为,市场和科层(可以理解为企业组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科层(企业)存在的原因就是相对市场而言,在一定的边界(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规模和产业链的长度)范围内,企业内部交易成本要比通过市场交易成本要低,这也是企业并购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举纵向并购的例子,如果通过并购延伸了企业的产业链,原先分属于一个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就要从外部市场交易关系转变成内部定价关系,这就必然牵涉到利益的分配,因此在并购完成后需要一个机制去分配利益,否则会影响整体的效率。比如中石化,原油开采公司和炼油公司就存在利益分配问题(原油内部定价引起),如果分配得当,并购后的整合效率就会提升,各子公司的积极性会增强,总管理成本会相对下降。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