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热闹,兄弟来晚了。 感谢cairick兄在复帖中提出的下面两个问题的不同见解: 1、对于cheng兄的“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的四个方面。
我个人认为最根本的方面还是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可以说“产业资本的规模化”和“产业重型化方向发展催化投资规模巨型化”实际上是反映市场供需层面的两个具体现象。 2、对于cheng兄谈到的产融结合的三个阶段,我觉得这个产融结合其实是一个企业得战略层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对其财务公司得战略定位是什么。不同的定位导致不同的结果。不一定每个财务子公司得存在价值都是“助推剂”,像你谈到得三菱银行的例子,或许可以表现另一个层面的意义吧,就是“多元化”经营,倚仗所在市场和自身渠道、产品、客户等多方面的优势适时发展,以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然这类型的发展,在发展前期还离不开母公司的栽培,但独立经营,盈亏自负始终是他们的着陆点。 RGANG兄发起资本战略性论题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在讨论中理清思路,辨析概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和cairick兄商榷如下。 关于问题1:从本质上讲,经济意义上事物的出现和变化(或转化)都是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决定,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也不例外,前提条件是只要我们依然承认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至于为什么强调“产业资本规模化”和“产业重型化催化投资规模巨型化”这个较具体的转化条件,主要是市场需求这个因素太大,太空泛,是个“大帽子”,有细化的必要。从资本的量变催生质变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产业资本比较弱小,它就不可能向金融资本领域发展转化。改革开放初期为什么不提这个问题,根本原因就是产业资本力量太弱小,发育不足。我们观察美国20世纪初摩根、梅隆等金融资本集团的发展史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关于问题2,财务公司的定位。一般大型企业设立财务公司的目的有二:1、整合企业财务资源,降低系统内交易成本和协同成本。2、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一定程度上(受政策规制)的金融支持。如果我们谈企业的财务公司,它的定位只能是从属、服务地位,是为企业强化核心能力服务的财务公司,我们也可以从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企业财务公司业务的限制规定看出。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规模、机会、价值、政策等诸多条件),企业也不排除将财务公司发展成独立金融投资类企业可能。前面提到的东京三菱银行就是范例。 以上是我的愚见,妥否,请家人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