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9-19 22:36 编辑
就第一个“公司改善全景图”,记得“书虫”那天是给那位质量经理泼了冷水的。
“书虫”当时还引经据典地阐明了--类似“质量圈”这样的现场改善机制近30年来,在许多企业都是虎头蛇尾的过程,最终沦为表面文章的运动。诸如:CRWT小组,管理方格、质量圈、走动式管理等,大多都失败在管理层缺乏毅力与没有真正involve员工积极参与,倡导以“技艺为荣”!而真正运用的好的实在为数不多----像“惠普”这样的更是寥落晨星!
那天,我们还讨论了比较著名的“斯坎伦计划”,那位质量经理觉得在他们公司搞这样的项目计划,当下可行性不大。
斯坎伦计划是指本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曼斯菲尔德钢铁厂的工会主席约瑟夫--斯坎伦提出了一项劳资协作计划。该计划指出,如果雇主能够将因大萧条而倒闭的工厂重新开张,工会就同工厂一同努力降低成本。40年代中期,斯坎伦又提出了一种以工资总额与销售总额的比例数来衡量工资绩效的办法。60余年来,斯坎伦计划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一种经典模式。
斯坎伦计划从人事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就是改变组织成员的态度评价准则、作风、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假定人是推动变革或防抗改革的主要力量。贯穿于这种方法中的一条线是组织成员之间的权力再分配。这种权力的再分配可以通过鼓励下级人员独立决策和开辟沟通意见的渠道来实现。
斯坎伦计划包括包括下列5个基本要素:合作理念(philosophy of cooperation)、认知(identity)、技能(competence)、融合系统(involvement system)和分享利润构成(sharing of benefits formula)等。其核心是设计一个促进合作、参与和利润分享的新型的劳资关系和企业管理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