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 ● 我们的最高战略目标是“不战而胜”,是吗? ○ 是,已经阐述得很透彻了…… ● 目前的状况是,我们面对的那个邻国,伐谋不成,伐交也不成,那该如何? ○ 那就不能和他干耗着了,照我说,一个字:打! ● 第一,打还是不打?第二,如果打的话,怎么打?想过没有? ○ 这个,你说呢? ● 孙子按照他一贯的风格,开始计算…… ○ 孙子比较善于数字化思考,虽然很先进,但会不会失之死板? ● 先不忙下结论,我们看他怎么制定战略和战术…… ○ 那好,我就洗耳恭听。 ● 孙子说:“所以,用兵的法则,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四面包围敌军……” ○ 常言道,大军无兵法。这种态势,我去指挥也能获胜。 ● 不过,你得注意孙子用了一个“围”字,没用“攻”字、“战”字,也是有讲究的。 ○ 哦,既然十倍于敌,围了未必要打,争取不战而胜,才是上策。 ● 孙子说:“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列阵而战胜敌军……” ○ 五倍于敌,照理说优势已很明显,但孙子还是比较谨慎。 ● 你觉得他太谨慎了? ○ 不,我觉得非常正确。 ● 说说你的理由。 ○ 我方五倍于敌,尽管占有明显优势,但如果全力合围,也许某些部分会显得单薄,容易被敌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因而影响全局;但列阵而战,应该绰绰有余了,说不定还可分出一部分兵力迂回到敌军后方,实施夹击…… ● 呵呵,还蛮有道理,就这样定了。 ○ 下面,一倍于敌军怎么打? ● 孙子说:“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努力战胜敌军……” ○ 一倍于敌,以二当一,采用正面进攻的方式,从理论上讲不应该吃亏。但我觉得不必把全部兵力投入正面进攻,你觉得呢? ● 哦,为什么? ○ 可以考虑适当分出一部分兵力进攻其翼侧…… ● 分兵的战法,孙子马上要讲到了。 ○ 哦,一定是在双方兵力对等的状况下,采用分兵战法。 ● 孙子说:“与敌人兵力相等,就要善于分散敌军……”敌:对等之意。 ○ 双方兵力相等,正面对决的话,胜率只是五五开,恰当的做法,是派出小股部队引开一部分敌军,然后再正面进攻,这样,我军便可形成局部优势…… ● 看他用的这个“能”字,其实很有意味。 ○ 那表示分兵有不同分法,具体采用哪一种,得看你的智慧。继续…… ● 稍等——我们插一个简单的练习,测试一下你的谋略。 ○ 嗯,可以试试。 ● 这里的“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两句,在许多的《孙子》版本中,却写作“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 ○ 两种写法,代表了两种战法,我们以哪一种为准? ● 以哪一种为准,你自己判断呀…… ○ 让我想想——首先,如果双方兵力相等,我认为一定得采取分兵的战法,才有把握取胜,所以,“敌则能战之”显然不是最佳选择;其次,如果我军数量一倍于敌,正面进攻是正确选择,分兵则是更佳方案。 ● 尽管很多的《孙子》版本都写作“敌则能战之”,但早期兵家在引用《孙子》时,却常常说“敌则能分之”…… ○ 那可能是后来的《孙子》版本弄错了。我们看下面,兵力少于对手时怎么办…… ● 孙子说:“兵力少于敌人,就要善于防守……” ○ 他又用了一个“能”字,说明即使兵力少于对手,也不可消极防守,而应运用谋略,采用积极防守的战法。继续…… ● 孙子说:“实力不如对手的话,就要善于回避。” ○ 请教一下,“少”和“不若”有何区别? ● 前者指数量,后者指综合实力,包括数量、装备、士气、将军的才能、后勤补给的保障等等…… ○ 哦,数量少,还可以一战,综合实力不如对手,那就得识时务了…… ● 怎么,不坚持战斗吗? ○ 明知不敌对手,还坚持战斗,不是自取灭亡么? ● 孙子在这里仍然用了一个“能”字,说明即使回避或撤退,还是得有一定章法,不但不可失了士气,甚至不排除以退为进的目的。 ○ 自双方兵力相等开始,他都用了“能”字,可见谋略在此时的重要性。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0 21:57: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