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 ● 关于诡道的运用,孙子说:“……所以,有能力,要显得没有能力;想开战,要显得不想开战;靠近,要显得趋远;趋远,要显得靠近……” ○ 为了达成目的,所有的行动,都循着相反的路径。 ● 这儿的关键词是“示”,也就是兵家常说的“示形”,属于制造假象的心理战范畴。 ○ 看他连用四个“示”,算是“诡道十二法”中的前四法? ● 是的。大概四年之后,吴王阖闾用这“四示”之法,在豫章之战中大败楚军…… ○ 豫章,那是在哪里? ● 豫章的范围争议比较大,这里大约指今天的安徽巢湖一带。我们不管这些了,说眼下的战事吧——那一年夏天,桐国背叛了楚国…… ○ 桐国又在哪里? ● 安徽桐城县北面——吴王阖闾接获桐国叛楚的情报后,即派遣间谍到楚国的领地散布谣言,声称吴国惧怕楚军进攻,希望以讨伐桐国来讨好楚国。楚国君臣信以为真,认为有机可乘,便在这年秋天,派令尹子常率大军伐吴。 ○ 这就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了…… ● 吴军的行动方案是:一方面大张旗鼓调集水军前往豫章地区,将战船布满桐国以南江面,摆出进攻桐国的架势;另一方面暗集军队奔赴楚国的另一重镇巢邑,就是今天安徽巢县东北一带。 ○ 这算是“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 楚将子常得报,以为吴军真要进攻桐国,便将大军松松垮垮地驻扎在豫章地区,静观其变。不料这年十月,吴军突然向豫章的楚军发起攻击,楚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逃;与此同时,巢邑告急,随即被吴军出其不意地攻占,驻守巢邑的楚国公子亦被俘虏…… ○ 这场战争,是孙子指挥的吗? ● 史书上没说,按时间推算,他应该参与其事吧。 ○ 看这场战役的战法风格,“四示”之法连环使用,确实有孙子的影子。 ● 宋代的兵法家王皙,看到孙子的“四示”之法,觉得不够,便继续发挥道:强示弱,勇示怯,治示乱,实示虚,智示愚,众示寡…… ○ 够了够了,凭我的领悟力,不用他发挥,也能一通百通。我们听孙子继续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