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 ● 经过对上述“五事”的评估之后,接下去…… ○ 接下去是比较敌我双方的实力。 ● 孙子说:“所以,通过计算,对敌我双方的实力进行比较,以探求真实情况。包括……” ○ 慢点慢点,他说的“计”,是计算的意思? ● 这里的“计”,指计算结果。校之以计,就是将敌我双方的综合战斗力计算出来,进行比较。现在我们作战略研究和竞争对手分析,其实也这样。 ○ 看不出,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居然这样先进——我们一项一项计算吧。 ● 第一:“国君方面,哪一方更能获得民意支持?”孰:疑问代词,谁。 ○ 道,就是上下一心——经过定量调查,我吴王的民众支持率,已达到8.7个百分点,他楚王的支持率,目前仍在5.5到6百分点之间徘徊…… ● 呵呵,象真的一样。 ○ 不好意思,很粗糙的评估,战争真打起来,我可不会这样啊。 ● 第二:“将帅方面,哪一方更有才干?” ○ 我军猛将如云,精于剑术,有万夫不当之勇者达三十多位,楚王手下的将领,能达到这一程度的仅六位…… ● 别忘了,将帅必须五材兼备。 ○ 该死,“将孰有能”的“能”,应包括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的综合比较,怎么刚学就忘!我们分析下去吧。 ● 第三:“天时地利方面,哪一方更有优势?” ○ 这就是五事中“天”和“地”两项评估要素了。就天时而言,战争必须在一个月内结束,不然进入隆冬季节,我远征的南方士兵就会陷入困境;就地利而言,对方国家湖泊纵横,我军则习于水战,机会均等,问题不大。 ● 第四:“军队的法律和号令,哪一方更能贯彻执行?” ○ 我知道,对方的法令虽也完备,但执行力很成问题,这方面我军占有优势。 ● 第五:“武器装备、物资保障方面,哪一方实力更强?”兵:指兵器。 ○ 我军科研部门研制出一种新型弓箭,可杀人于百步之外,最近已用于装备军队;至于军粮物资的保障,看看双方的民众支持率就清楚了。 ● 第六:“士卒方面,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士:甲士。卒:步卒。士卒:泛指士兵。 ○ 既然早有战争准备,针对性的训练一天也没停止;对方呢,经我方间谍来报,正规军兵力有限,投入战斗的多为临时征调的平民…… ● 第七:“赏罚方面,哪一方更公正严明?” ○ 这也有双方军队的调查数据,可以比较,总的来说,双方差不多。 ● 照你这样纸上谈兵,不用开打,战争就结束了。 ○ 呵呵,我觉得,战争和我们日常作业差不多,只是,工作要做得更细,战略情报的掌握要更准确,关键是不要象我这样报喜不报忧…… ● 所以,孙子才说了两遍“以索其情”,这“情”字,就是指真实情况。 ○ 这“索”字,便是深入的细致调查。 ● 孙子最后说:“根据上述诸要素的比较,我就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了。” ○ 我发现,孙子的“七计”,就是“道、天、地、将、法”五项要素的展开…… ●“五事”偏重于治内,“七计”偏重于知外。后世兵法家把孙子这个评估体系合称为“五事七计”,认为是他战略思想的核心纲领。 ○ 孙子不仅告诫我们“不可不察”的态度,还教导我们“察”的方法。我看他那套方法,隐含了统计学和数字化的思考模式…… ● 按照“五事七计”的评估体系,你就必须在战前,对敌国的国力和资源做彻底考察,并随时拿来和自己作详细比较。 ○ 我们现在开展工作,是否也可参照执行? ● 不但可以,而且应该——但你也不能太教条了,得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考察项目,可能是“三事六计”,也可能是“七事十计”。孙子在这里建立的,是一套行动原则,也就是说,在任何行动之前,必须制定完备周密的计划,这一计划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的精确估计…… ○ 这个估计,也许就决定了今后的作战方针,决定了我方使用手段的范围和所用力量的大小,甚至可能影响到军事行动的最小环节。 ● 不过,眼前的“五事七计”还只是孙子兵法的开局——自此以后,从战略到战法,从战术到战斗,从进攻到防御,层层深入,层层展开,每一篇展现一片奇景,真可谓波谲云诡、波澜壮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