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sunzimba - 

[读书评论] 【连载】战略经典《孙子兵法》对话录——《教儿子学〈孙子〉》

[复制链接] 175
回复
5193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8-7-1 11:25:49 | 只看该作者
又下载的么?
12
发表于 2008-7-1 15:37:17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分析透彻,认真拜读
13
发表于 2008-7-1 15:58:10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中
14
发表于 2008-7-1 18:11:3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换了一种角度,多了一种收获。

15
发表于 2008-7-1 18:35:0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16
发表于 2008-7-2 08:51:43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将孙子兵法以另一种视角进行了阐释,值得一读
17
发表于 2008-7-2 13:44:23 | 只看该作者
再贴阿
18
发表于 2008-7-2 16:14:09 | 只看该作者
请sunzimba继续上传,以飨阿拉家人。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0:53:41 | 只看该作者
  —————————————————————————————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  
  ● 经过对上述“五事”的评估之后,接下去……
  ○ 接下去是比较敌我双方的实力。
  ● 孙子说:“所以,通过计算,对敌我双方的实力进行比较,以探求真实情况。包括……”
  ○ 慢点慢点,他说的“计”,是计算的意思?
  ● 这里的“计”,指计算结果。校之以计,就是将敌我双方的综合战斗力计算出来,进行比较。现在我们作战略研究和竞争对手分析,其实也这样。
  ○ 看不出,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居然这样先进——我们一项一项计算吧。
  ● 第一:“国君方面,哪一方更能获得民意支持?”孰:疑问代词,谁。
  ○ 道,就是上下一心——经过定量调查,我吴王的民众支持率,已达到8.7个百分点,他楚王的支持率,目前仍在5.5到6百分点之间徘徊……
  ● 呵呵,象真的一样。
  ○ 不好意思,很粗糙的评估,战争真打起来,我可不会这样啊。
  ● 第二:“将帅方面,哪一方更有才干?”
  ○ 我军猛将如云,精于剑术,有万夫不当之勇者达三十多位,楚王手下的将领,能达到这一程度的仅六位……
  ● 别忘了,将帅必须五材兼备。
  ○ 该死,“将孰有能”的“能”,应包括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的综合比较,怎么刚学就忘!我们分析下去吧。
  ● 第三:“天时地利方面,哪一方更有优势?”
  ○ 这就是五事中“天”和“地”两项评估要素了。就天时而言,战争必须在一个月内结束,不然进入隆冬季节,我远征的南方士兵就会陷入困境;就地利而言,对方国家湖泊纵横,我军则习于水战,机会均等,问题不大。
  ● 第四:“军队的法律和号令,哪一方更能贯彻执行?”
  ○ 我知道,对方的法令虽也完备,但执行力很成问题,这方面我军占有优势。
  ● 第五:“武器装备、物资保障方面,哪一方实力更强?”兵:指兵器。
  ○ 我军科研部门研制出一种新型弓箭,可杀人于百步之外,最近已用于装备军队;至于军粮物资的保障,看看双方的民众支持率就清楚了。
  ● 第六:“士卒方面,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士:甲士。卒:步卒。士卒:泛指士兵。
  ○ 既然早有战争准备,针对性的训练一天也没停止;对方呢,经我方间谍来报,正规军兵力有限,投入战斗的多为临时征调的平民……
  ● 第七:“赏罚方面,哪一方更公正严明?”
  ○ 这也有双方军队的调查数据,可以比较,总的来说,双方差不多。
  ● 照你这样纸上谈兵,不用开打,战争就结束了。
  ○ 呵呵,我觉得,战争和我们日常作业差不多,只是,工作要做得更细,战略情报的掌握要更准确,关键是不要象我这样报喜不报忧……
  ● 所以,孙子才说了两遍“以索其情”,这“情”字,就是指真实情况。
  ○ 这“索”字,便是深入的细致调查。
  ● 孙子最后说:“根据上述诸要素的比较,我就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了。”
  ○ 我发现,孙子的“七计”,就是“道、天、地、将、法”五项要素的展开……
  ●“五事”偏重于治内,“七计”偏重于知外。后世兵法家把孙子这个评估体系合称为“五事七计”,认为是他战略思想的核心纲领。
  ○ 孙子不仅告诫我们“不可不察”的态度,还教导我们“察”的方法。我看他那套方法,隐含了统计学和数字化的思考模式……
  ● 按照“五事七计”的评估体系,你就必须在战前,对敌国的国力和资源做彻底考察,并随时拿来和自己作详细比较。
  ○ 我们现在开展工作,是否也可参照执行?
  ● 不但可以,而且应该——但你也不能太教条了,得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考察项目,可能是“三事六计”,也可能是“七事十计”。孙子在这里建立的,是一套行动原则,也就是说,在任何行动之前,必须制定完备周密的计划,这一计划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的精确估计……
  ○ 这个估计,也许就决定了今后的作战方针,决定了我方使用手段的范围和所用力量的大小,甚至可能影响到军事行动的最小环节。
  ● 不过,眼前的“五事七计”还只是孙子兵法的开局——自此以后,从战略到战法,从战术到战斗,从进攻到防御,层层深入,层层展开,每一篇展现一片奇景,真可谓波谲云诡、波澜壮阔……
.
.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0:54:44 | 只看该作者
  —————————————————————————————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  
  ● 讲完“五事七计”,孙子话锋一转:“如果认同我的计划,用于战争一定获胜,我便留在这儿;如果不认同我的计划,用于战争一定失败,我就向您告辞。”将:如果之意。
  ○ 突然插上这句话,什么意思?
  ● 就象你去应聘一个高级主管的位置,总不会把你的计划和盘托出吧?何况孙子讲的五事七计,属于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如果在这一点上与最高决策者达不成共识,后面的一切就免谈了。
  ○ 嗯,可以想像他讲话时的态度,既显示了充分自信,又非常策略。不知吴王阖闾看到这里,心情如何……
  ● 不单是地处一隅的吴王,我想,即便当时中原诸国,甚至在后世兵法家中,象孙子这种天才的构想,这种战略性的恢弘开局,也非常罕见。
  ○ 他这套战略,总有来历吧。
  ● 我想这与孙子出身齐国,恐怕有些关系——齐国位于今天山东的东北部,东临渤海,在当时的诸侯列国中,也算一个物产丰富、实力强盛的大国。而说到齐国,就要说到姜太公……
  ○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他吗?
  ● 正是。姜太公又名姜子牙,老年时辅助周文王、周武王励精图治,兴兵伐纣,统一了天下。周朝建国后,其后代被封在齐国。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姜太公“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初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 看来姜太公还是兵家的始祖,他有兵书流传后世吗?
  ● 后世有一些托名姜太公的兵书,大部分失传了。今天能见到的,就剩我们前面提到的《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虚拟了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谈兵论道的言论,虽属伪托之作,但看他们君臣间你来我往、一问一答,多少也可领略旧时的阴谋奇计——但就兵学境界而言,比孙子是差远了。
  ○ 孙子出身于齐国,其兵法的渊源,受到了姜太公影响?
  ● 一国有一国风尚,一地有一地习俗。就山东一带来说,以中部的泰山为界,北部为齐国,齐国的国都临淄,也就是今天的淄博,曾是一个非常繁荣的都市。由泰山往南,就是鲁国,鲁国的都城就是曲阜,鲁国的始祖,便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
  ○ 就是那个制礼作乐的周公?
  ● 是的。周公的鲁国和姜太公的齐国,代表了两种风尚:南方鲁国民风纯朴,礼乐制度发达;北方齐国的民风急功近利,经济和军事比较发达,后世称“齐人好议兵”,就源于这个传统。到春秋时期,齐国出了个管仲……
  ○ 我知道,管仲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
  ● 管仲在齐国改革军制和政治,他与齐桓公讨论攻伐之道时,曾说:“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
  ○ 这与孙子的思想一脉相承啊。
  ● 管仲死后大概一百多年,齐国的孙子来到吴国,向吴王阖闾呈上他的兵法,与此同时,鲁国的孔子则在家乡广收门徒,开始宣讲他的儒家学说。
  ○ 呵呵,山东那一带可真是神奇,有时间得去淄博和曲阜拜访拜访。
  ● 现在那里的状况却不知如何了。反正在当时,齐鲁两国的文化如双峰对峙,兴盛一时:齐国讲究智,鲁国讲究仁;齐国讲究利,鲁国讲究礼;齐国人老练世故,鲁国人忠厚质朴;齐国尚武,鲁国崇文……
  ○ 孔子重理想,孙子重行动;孔子目标遥远,孙子目标现实;孔子的理想缺乏计划性和执行力,孙子的行动,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 呵呵,差不多。不过我们有点扯远了,还是回到孙子吧。
.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