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0月21日星期五
近期网友对我语文教学研讨日志的评论
1、《语文课向数学课看齐》
刘祥老师:其实,你所说的两种类型,归纳起来,就是一种让教学内容来自学生,另一种由教师确立内容,让学生依照教师的引领逐步抵达教学目标。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冲突,倘若往深处看,都应该有一条清晰的思维训练的主线,也都应该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引。第一种方面,应在自由中隐藏统一,第二种应在统一中激发自由。有机交融,课就既目标明细,又生动活泼了。
我的回复:谢谢指点,发现式也要在自由中隐藏统一,怪不得我觉得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引导我的教学显得有些乱,是欠缺统一啊。
2、《尝试以练为主线的课堂》
王海萍老师:读一读、悟一悟、写一写、说一说——正是语文学习的真谛。特别是读而写之这更是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语文学习的灵丹妙药之一。
杨爱华老师:听说读写成为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主线时,语文课的效率就有保证了。
四川也人:如果,语文课程的价值,就是一个标准化测验一网打尽,上面的文字,其结论非常容易得出,那就是第二种教法OK。问题是,语文课程的价值可以用标准化测验一网打尽么?
我的回复:不能,关键要看合作答疑解惑是否能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3、《继续尝试“不讲”的语文课》
杨爱华老师:支持你的尝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确定学案。
四川也人:学案是一个要审视、慎用的东东。弄不好,语文学习就沦为学案写作了。长此以往,能写多久?我的学生也有学案,但那第二层级的问答题啊,多如牛毛,几乎是一种“恶”。提问烦琐之极啊,学生在这上面用功越多,可能不是提升智力,反倒可能浪费智力。用大功做了学案,除了看似瞄准考试之外,可能别无其他意义。语文的课程的真善美内涵,也就自然免谈了。用功学案的最大动机,是应试恐惧,不是语文教育。
杨爱华老师:也人君的学案也不知是怎样让学生来参与的,我所指的是对于一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文化基础来进行自我策划:怎么读、有哪些疑问、怎么解决、积累什么、如何展示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赞同作者的那些观点和表述方式、不支持那些观点和表述方式等等,这种学案,实际就是学生自己认可和符合自身阅读水平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四川也人:我们的学案与练习册的不同,在于对课本内容用问题肢解得更为精细,而已而已。杨老师的“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文化基础来进行自我策划”真是一个美妙但愚以为是尚未深思的时髦想法。我只问:如果学生的兴趣是天天读流行小说、看风月电影而不读课本呢?学生可以参与策划,但并不是他们独自决定计划。无论什么国情,都不可能完全由学生决定某门课程的学习。当然,杨老师可能另有见解,欢迎提出来。
杨爱华老师:呵呵,也人君断章取义了。您为何去掉:“我所指的是对于一篇文章的学习”呢?这是前提。假如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那就是另外的指导方案了。学生的兴趣可以培养,也可以迁移,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阅读和欣赏优良文化。
四川也人:一样的,加上这句也是一样的。实质没变,因为课程总是一篇篇文章学习构成的。这只是一个量的变化,不是质的变化。杨老师细想吧。
我的回复:学生依据学案的学习,不是像考试那般做题,否则语文的趣味性就被损伤殆尽了,学案解决的是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我和杨爱华老师探讨的由学生自定学案,也是解决学生们想学习什么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4、今天上了语文公开课
刘祥老师:王老师,看了你的课,一点建议,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可否先引领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归类?归类之后,再依照文章结构一步步处理。有些问题,比较个性化的,还应该留作课后私下交流。
我的回复:感谢刘老师,这样做就不会出现发现式教学思路混乱的现象了,再次感谢你!
今日日程安排
一、我的目标:
1、成绩位居前两名。2、成为校园写手。
二、今日天气阴。昨晚23点入睡,今早6点起床,今天是我戒烟第327天,写行动日记第339天。
三、明日计划:
1、检查学生背诵《课外古诗词10首》。2、做报纸小说阅读的答案并讲评。3、更新博客日志。4、指导第4次作文。5、阅读《活法》一书10页。6、操场跑步。
四、今日工作:
早到校,查了两班作业,督促学生背诵古诗。第1节课,备作文教案一课时,第2、3节课,分别在两班讲评作文。第4节课及中午,更新了博客日志。第5、6节课,做大册答案两课,第7、8、9节课,开周五教师例会。晚自习第1节课,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课时,第2节晚自习,查阅作业。
五、今日健康、感恩、学习
快步走4000米,操场跑步6圈。听蔡骏的恐怖小说《神在看着你》43、44集。听《大秦帝国》第三部21、22集。阅读《活法》。听《孟子》第7集。
六、今日小结及感悟:
阅读成功学书籍确实可以激励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