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佛学交流] [转帖]《入菩萨行论》讲解

[复制链接] 114
回复
922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1-26 11:5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gelu.org/bbs/viewthread.php?tid=5628&extra=page%3D1

持续更新中^^^

此次讲授为至尊阿扎仁波切2005年12月-2006年2月,在广东梅州千佛塔寺为尼众讲授,仁波切汉地弟子发心整理成书,祈愿一切高僧大德善知识长久住世,正法久住。

传法前先念一遍心经,然后念诵兜率上师传(藏文念诵)。
我与大家有熟识的,也有初次相见的,过了一年了,再一次与大家见面,祝愿所有听法的人吉祥如意。我们有因缘一起来学习,非常感谢敏慧法师,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对法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这次学习的是《入菩萨行论》这部论典,主要内容是大乘的菩提道次第,从开始大乘发心直至六度万行等内容。我们要怀着非常纯正的动机来学习这部论。按照格鲁巴的传承,讲课的前面,都会讲前行开示,大家很多都学习过道次第,知道道次第的内容。由于有传统习惯,我们在这里简要讲一下前行:
宗喀巴大师在《证道歌》里面讲到:暇满人生非常难得,能够得到八无暇十圆满,对这样的暇满人生,无论从因缘还是体应等各方面都非常难得,不要说暇满人生,一般的人生都是非常难得的,得到人生需要很多的因缘,需要广大的布施、发愿、持戒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让我们得到这样的人生。通过返观我们的内心,自己到底在善法上有多少用功,就可以思维到,将来我们是否能得到这样的人生。现在我们得到人生,是因为过去我们学习善法、积累善行所得到的果报。对于这样非常难得的人生,我们得到了,就要让它非常有价值和意义,我们不能为了今生的一点利益,要考虑到更长远的未来,人生有非常大的能力,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大的利益。所以我们应该依靠它实现更大的利益,此利益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现前的增上生,即未来人天的果报,二是究竟的果报,即解脱成佛的果报。对于我们出家人,最低应该发起追求解脱的心。在追求这样解脱的心的目标下,我们不应贪着轮回与现世的安乐,应该恒时昼夜升起不间断的解脱的心,暇满的人生比如意宝还重要,可以令我们心想事成的如意宝只能对我们今生有所利益,但是对于未来与解脱成佛就没有帮助了,而通过这样的人生就可以成办。所以宗喀巴大师就说了:“暇生胜过如意宝”,暇满的人生的功德和对我们的利益,比起如意宝还要重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6 11:54:23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1:53:02 | 只看该作者
当然生起无伪的出离心,也不是随便就能生起,它需要遮除两方面的贪着,一是对今生的贪着,需要思维人生无常的道理去遮除,二是对未来生的贪着,需要思维轮回苦去遮除。所以宗大师在三主要道中讲道,对于今生和来生的贪着,是阻止我们生起出离心的两大障碍,通过思维无常和轮回苦的道理,来遮除我们对这两方面的贪着,真正让我们生起出离心。
对于身体的重要、人生的意义的思维不要停留在表面上,要在内心上去实践,去感受。暇满人生对我们的未来,以及我们未来的修行过程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多方面的去体验它,通过这样的身体让自己能够生起一份清静的皈依的心、出离的心、菩提的心,即使升起造作的心,也让我们人生最有意义。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不要仅从知识方面去要求自己,仅仅学习多少道理、了解多少理论、知识,这样没有什么意义,而是应该在内心生起体验,这样才有意义。
要想真正的解脱轮回,不是道理、知识上明白,得到一点禅定、神通就可以的,关键是要在解脱道上一点点的升起体验,这样才能真正脱离轮回。我们有这样的身体,我们的身心各方面都很健康,有这样的机缘,能够听闻殊胜的正法,这在我们的一生的时光中也是非常难以遇到的,所以大家要升起非常欢喜的心,来好好听闻佛法。
我们学法修行,不能仅为了自利,而应该发起广大的菩萨的心、利他的心。我们这样的身体,是有为法,都会坏灭,每个人都会死,对死亡的走向,并不象有些人说的:人死如灯灭。人死了以后,还要去投生,去向只有善恶二趣。我们未来的去向,这都是依靠我们现在所造的业力所致,如果我们造的恶业很重,一定会去恶趣。所以我们应该返观自身,对于恶的应该断除,善的应该好好地去修行。如果我们理智的去返观自身,会发现我们一般恶业造的比较多,未来我们只会堕入恶趣,地狱里面有炎热、寒冷之苦,一旦堕入恶趣,想再次投入善趣会非常困难,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条件,一定要好好地把握,在善法方面好好的用功。月称菩萨曾经说过:“我们有自在的力量时,各方面有好因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好好的去修行,学习善法,把握住自己,否则一旦堕入恶趣,被痛苦所左右时,就很难从恶趣中出来。”如果把学习佛法的因缘一再往后面拖延,到时候就会后悔莫及,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住当下,好好在出离心、菩提心等善法方面好好用功。
通过我们自身返归,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恶业的力量比善法的力量更强大一些,善心会很难升起,即使升起,力量也非常微弱,做善法时,身、语、意都做的不够圆满。很多时候都在做不善的法,这样的话恶业的力量比善法的力量强大很多,未来只会堕入恶趣,未来在恶趣里面能够救祜我们的只有佛、法、僧三宝,三宝是从业果开始教导我们的,教导我们应该止恶行善。依靠唯一能救祜我们脱离恶趣的三宝,去止恶行善,并受持别解脱戒,如理的修持,我们就可以证得解脱。如果发起更强大的心愿,不仅是自己,而且希望一切如母有情众生,都能够依照菩提教言去行持,得到解脱,那就是大乘菩萨的心愿,通过皈依三宝,依靠菩提教言,发起广大的心愿去学修。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1:53:2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大乘的佛法,听法的人也应该是大乘的心性,这样才能够真正发起大乘法的作用,我们知道佛法的入门是皈依,一方面怖畏轮回之苦,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深信三宝有能力救祜我们,我们完全依托三宝的心,这就是皈依之心,有了皈依之心,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而大乘的入门,是菩提心,升起了菩提心,才是大乘的佛子。通过自身的返观,我们无始生死以来,每一次投生,都有自己的父母,这样推算,每一个有情在这样轮回相续的长河中,都无数次的做过我们的父母,这些有情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快乐,远离痛苦,和自己完全一样,由此自己和有情心心相应,我们对一切有情能够发起悲心,进而发起菩提心,去帮助利益一切有情,而进入大乘。对于升起菩提心的言教,大家已经了解了,以上只是提醒大家回想一遍。在修学的过程中,我们讲到佛法要闻、思、修,我们能够修持佛法,必须先思维佛法,要有思维佛法,我们先必须听闻佛法,通过闻思修,渐次升起智慧。为了修行佛法,我们应该好好的听闻佛法。
要发起如下心愿:一切有情都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同时一切有情都希望得到快乐,远离痛苦,我们应该发心救度一切有情,利益他人,所以我们来好好的听闻佛法,随自己的力量,把听闻到的佛法去修持。
入行论的作者是寂天菩萨,在听闻《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我们经常听到寂天菩萨的名字,我们很熟悉了。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寂天菩萨生平与他的功德,寂天菩萨是西印度一个王子,六岁时得到一个大瑜伽师的灌顶,后来经常亲见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给他传法、灌顶等,文殊菩萨亲自摄受寂天菩萨。
在西印度国民心中,希望王子长大后能够好好继承王位处理国政。老国王死后,第二天王子就要登上王位了,前一天晚上,寂天菩萨做了一个梦,王位的宝座上做着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说,这是我的位置,我是你的上师。这个梦的意思是:你不要登上这个王位了,应该好好的去修行,这可以说是文殊菩萨对他的预言,第二天,寂天菩萨没有登王位就逃了,逃到了那兰陀寺。然后在寺院出家了,法名:寂天。寂天菩萨从小就受文殊菩萨摄受,他学习的佛教理论、内在功德、证法很多,但是外在示现为非常普通的一个僧人,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他事情都不干。大家都称他:三事。时间长了,寺院里面想把寂天菩萨撵走,因为他是王子,还有有点害怕他,想用一种方式把他撵走。那兰陀寺是一所大寺院,每一位在寺院的法师会去上座说法,如果他说不了法,就在寺院住不下了。寺院通知他去讲经,寂天菩萨说不会讲经,僧人说每位都必须上座说法的。寂天菩萨只好答应了。为了羞辱寂天菩萨,寺院集中了所有班智达、僧众,请来听寂天菩萨说法。法座很高,并没有上法座的梯子。第二天,寂天菩萨来到法座前,手一按法座,人就坐在法座上了,寂天菩萨就问大家,是讲以前没听过的法,还是讲以前听过的法,大家内心说,到现在还说大话,都说讲以前没听过的法吧。于是寂天菩萨就讲授了《入菩萨行论》。这就是《入菩萨行论》的由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1:53:41 | 只看该作者
通过这样的传记会给我们几点启示:1寂天菩萨是个王子,他能舍弃王位,告知我们,世间的圆满、利益不能让我们解脱,如果世间的圆满、利益能够让我们解脱,寂天菩萨没必要舍弃王位,去出家修行,这说明世间的富贵与圆满对于解脱与轮回是没有利益的。2 有很多修行人外面看起来非常普通,说不定内在修学比自己高很多,我们应该修清静相。对待同修和他人,我们要怀着清静的心去对待,这称为静相,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哪位是菩萨,哪位是大德,我们凡夫是无法测量的,凡夫对其他人的境界是无法测定的,所以我们同修之间要修清静相,不要看别人的缺点。我们常去看别人的缺点,不返观自己,不查看自己的缺点,这样难以有培福的机会。我们怀着清静的心对待每一位僧众、同修,这样会积累广大的福德资料,观察别人的缺点,谈是非,有损自己的福份。
寂天菩萨在法座上讲授《入行论》,到了智慧品时,有无无为的一切法,无缘最寂灭,一切无所得,进入空性的状态,讲到这里寂天菩萨从法座上腾空飞走了,下面听法者,很多都是班智达,一开始听,就知道是非常殊胜的法,做笔记把论记了下来,但是还是不全面,而且入行论中说,要想对菩萨的学处、经论的理解做更好的学习,还要学习《集学论》、《集经论》,对于这两部论典要好好的学习。这两部论也是寂天菩萨著的。寂天菩萨讲完法后,就到了南印度。当时的班智达都没听说过这两部论典,就派了两位那兰陀寺的代表去南印度寻访,找到寂天菩萨后,想请菩萨回寺院,详细讲授《集学论》、《集经论》,由于因缘已尽,菩萨没有回来,只告诉寻访的班智达在自己休息的房子旮旯里可以找到《集学论》、《集经论》,自己不用回去了。菩提心的生起有两种方式,一个是七因果教授修法,一个是自他相等相换修法。《入行论》主要讲授自他等换修法,这是通过释迦牟尼佛传给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传给寂天菩萨,然后到金州菩萨,然后再传给阿底峡尊者,这是自他等换的菩提心的修持方式。
寂天菩萨这样的大菩萨得到了无二的智慧和神通,可以随缘应化,对外道的破斥,对众生的引渡,乃至灾情的发生,他都可以去遮除。寂天菩萨离开那兰陀寺后,随缘应化,做了很多利益众生的事业。《入行论》是寂天菩萨自己修持过来的体验,是寂天菩萨菩提心的自然流露,如果我们好好去学习,对我们有很大利益,对我们内心的利益会很大,大家如果有能力背诵下来,对我们未来的修持,一定会有很大的作用,藏地有很多人都能背诵这部论,我以前也背过,多年以后,有部分忘了。大家背诵下来,即使忘了也没关系,可以重新再背诵。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2:00:05 | 只看该作者
4mp3
心经念诵(一遍)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愿成佛。(三遍)  
四无量心(三遍)

像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里面讲过,一切六道众生在四条(生老病死)汹涌的大海里轮回,又被我执的铁网笼罩,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轮回中得到解脱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像我们不管是修行、学法也好,都应该怀着利益这样的有情、众生的心来听闻,为了利益和自己一样的有情、众生,就要好好的学习,好好的修行。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当然需要闻思修,很多的道理需要听闻来了解,所以我们应该怀着利益自他有情的心来听闻佛法。我们现在听闻《入行论》,里面所说的大乘菩萨应该做的事情,应该修行的一切内容,可以说全部、非常扼要、心要的东西都含在这里面。我们现在有机缘能够在这方面听闻学习,自己的因缘非常殊胜。要有欢喜的心来学习它。
   
在听法的时候,一定发着清静的心的力量来听,像论典里说,真正好好想听的是那些有福德的有情。他们对三有轮回不再贪着,而且又希望自己的人身充满价值,用这样的人身,好好的修行。有这样福德的弟子们,应该好好怀着静心、意乐、欢喜心来听闻。
     
刚开始我们应该怀着什么样的动机,怀着什么样的心态来听法,可以说非常重要。我们像佛所说的,不管是大乘的、小乘的、显宗、密宗,这一切法都要在内心上安立。我们同样在这里听法,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听闻。但有的人可能就白白的来了一趟,对自己来说,没什么意义,没有好好的教训自己。有的听了这个法,能够转为大乘的法,有的转为小乘的法,这都是完全在我们自己内在的心态上去安立。所以大家怀着非常好的动机来听的话,我们听的法是大乘的法,对于我们来说,也就成为真正意义上大乘的法。要不然自己的动机不纯真的话,随着自己心态的善恶、乃至强弱就会化为不同的层次。
   
昨天我们讲了三个颂文,
善逝具足法身及佛子 一切应礼敬处敬礼已  如来胜子律仪趣入处  遵依经都总摄当宣说   昔所未闻此中既未述 韵音善巧亦非我所能  故我亦非意乐为利他 唯为自心练修造斯论  
就是前面顶礼三宝之后,对于佛子菩萨的行持,作为一个菩萨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自己依靠经论,不是自己想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而是有清净的根源,来简单扼要的宣说。造这部论,对于那些只追求知识的人来说,是没有利益的,而且文字方面的华丽。词藻方面也不是多么优美,你要想追求诗词方面的、文化方面的,对你来说是没有利益的。那对于菩萨方面希望修行的人怀着这样的心情去学习的话,会有所利益。这部论真正能利益到什么样的人呢?就是刚才我们所讲的,具有清净的动机,对轮回能够升起厌离的心。然后,对自己希望通过这样的人身得到它的价值,有各种各样福德因缘的这样的人,这样的有情,这部论对他们一定会有所利益的。而且下面也讲到了自己修行,自己造这部论,是希望那些和自己一样的有情也会有所利益。

上面是造论前面的序言,下面正式进入造论的内涵,
暇满此身获得甚艰难 士夫义利即今能成办
若于此时不勤作饶益 后时此事何从得圆满

这就进入本论的正文。“暇满”有两个内含。“暇”就是闲暇。我们就说修行佛法的话,有空闲。有一定的机会,有一定的时间。叫“暇”。它有八种无暇,人中里面有四种,非人中里面有四种,一共有八中。没有机会修学佛法的叫无暇。如果有机会修学佛法的话叫有暇。“满”的话,可以说就是条件。就是修法的时候,内在的条件和外在的条件各有五种,一共十种。八种无暇十种圆满,满的话就是十种圆满。这样的话,就是暇满的人身。有十八种条件,像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具足了十八个条件,才可以称为暇满的人身。就是对于这样的人身获得甚艰难,就是说获得不是那么容易的。
暇满人身难得,从哪方面难得呢?你要想得到人身,一定要遵守戒律。而且想要得到暇满的人身,我们经常说戒律为基础,然后还要布施,作为福德的助缘,然后还要发起清净的愿力,希望再得到这样的人身,所以要想得到暇满的人身,最低需要这三个条件,而能够在这三个条件方面去用功的因缘非常少,这样的话,暇满的人身的果自然就非常难得。

士夫义利即今能成办  士夫义利就是说我们人的话,义利可以说现前和究竟的。现前就是人天果报。究竟就是解脱,乃至成佛。在现在这个时候也能成办。现在得到暇满人身这样的时候,就可以成办。如果在这样非常有利于我们的机会的话,若于此时不勤作饶益 如果在此时,不好好的修行,对自己有所交待的话,对自己的未来有所帮助的话,以后哪能再得到这样圆满的事情呢?这样的大好时光?要想得到它的果报,一定需要因缘具足。如果因缘不具足,它的果报就很难得到。刚才我们讲的三个因缘,很少去修的话,因缘的果报你又从哪里得到呢?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2:00:4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样解释暇满人身难得,也只是文字上面理解,如果真要修持的话,每一个都去思维一下,观修一下,像八无暇里面有个知邪道见,虽然身为人,或者外道,根本不相信前后因果这样的道理的时候,那就不可能相信善法的。对于善法、解脱、成佛、乃至善恶因果,他都怀着一种排斥的态度,又如何升起善法?这是自己就要想到他们这种情况,然后能够反观自己,喔!自己没有生在这样的邪见家庭,没有这样的邪见,在善法上有这样的信心,这是应该非常高兴的。自己能够信仰三宝,能够深信因果解脱,通过这样的思维,远离这样的无暇,自己能够发起一种欢喜的心。八个无暇,每一个、每一个这样的去想,对自己非常侥幸的得到这样的人身,发起一种欢喜的心。

自己能够值遇佛法、深信佛法,在佛法里修行,自己应该发起一种欢喜的心,就是自己非常庆幸能够这样。纵观我们世界上,那么多的人类,但真正有信仰的能有多少呢?有信仰之后,像有些外道把伤害有情,杀生,各种各样的行为认为是清净的,有的会崇拜一些世间的天人,有的什么信仰都没有,只是为了一生吃穿,然后辛辛苦苦,奔来奔去的。所以说自己能够有这样的因缘,远离那么多陷阱,能够对善法升起信心,自己应该鼓励、庆幸、祝贺自己。

像有的生在边地的人,最基本的礼仪都不知道,完全为了生存而去斗争,而自己不是那样的,没有生在那种环境里。能够生在有佛法兴盛的地方。如果耳聋、口哑之类的、乃至精神方面愚痴的话,也没因缘听闻佛法,即使生在佛法兴盛的地方,也没有因缘。现在自己都能够远离这样的无暇,应该非常欢喜,非常高兴。

像三恶道,离我们人类最近的是动物了,一旦投生旁生,被人驱使、互相残杀、弱肉强食,一点善法的道理根本不了解,没有自由,被别的更强大的动物来追杀。像这段时间不是说有禽流感吗,很多地方,很多国家杀鸡杀很多,那是没有办法的,像我们自身来说,内心上都造了很多无量无边这样的业啊。自己内心上并不是说永远是这样美好的时光,那样的事情离自己很遥远。自己内心上一定有很多造下这样投生动物的业。只是因为过去自己善法的力量强大一些,在善法方面有这样的善根,才投生于善趣,投生一个有暇满人身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感到非常侥幸。非常幸运。

像地狱里面的话,有寒冷、炎热地狱,八大地狱,黑绳地狱、复活地狱,自己被地狱里面的火焰燃烧,完全被痛苦所左右。像我们现在生点病,学点法的思想就都没有,在那里面更是这样,完全被痛苦所控制,根本没有一点善心去修持佛法,所以,对于这样暇满道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去思维,好好的想一想,确实庆幸自己。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会充满欢喜。现在我们修法,各方面很难升起来。修法浪费很多时间,就是因为没在暇满上好好的思维了。每一个内容慢慢的去想一想。通过这样的思维的话,自然就好像捡到真正的如意宝一样。就会充满无量的欢喜。本身这一个内涵,也让我们内心非常的高兴。
   
八无暇十圆满的内涵,大家都要背下来,广论里面都有引用的,像《亲友书》里面写到:(颂词省略)这八种里面,投生到里面就是无暇,离开这八种无暇,就是有暇。在这样的机会,应该好好的彻底断,以后不要投生在无暇里,在善法上好好的修行。这个就是八种无暇。十种圆满就是人身种根具。就是人生在中国,五根具足,又没有造无间业,乃至信仰三宝,还有佛降说正法,有那么多的修行人在去修行,又有其他的施主提供我们的的顺缘,这就是八种无暇十种圆满的内涵,我们都应该记下来,记下来后,好好的去思维。像八无暇里面无佛教,就是说没有佛降说正法,也就是我们说的黑暗劫、光明劫,在历史的长河里,光明劫就是佛说正法,应化世间。光明劫和黑暗劫比起来,光面劫非常短。很多时候,根本没有佛法住世,没有佛教,没有佛陀应化世间。所以这样的话,从世间来说,真正的能值遇佛法,佛陀应化世间,也是非常困难。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2:01:50 | 只看该作者
像这个边地的话是相对于中国来说的,就是四众弟子有情的地方,四众就是比丘尼、居士、优婆塞、优婆夷。佛法各方面非常健全,以佛教的兴盛这方面来讲的,是不是边地?是不是中国?对于大家在座的有很多出家人,真正的出家,好好用功来修行的本来就很少,各方面顺缘、因缘具足的情况下,有很多来听闻。虽然难得出家了,但在佛法上的听闻,没有那么多机缘,自己没有信心,外在的因缘又不具足,所以我们都能够远离那些违缘,坐在这里,能够安安心心的听闻佛法,所以对我们来说,是过去积的福德所感,自己应该发起一种欢喜的心。特别像这十八个条件,自己都能够一一的具足,很高兴能够具足这样的条件,远离那样不好的违缘,不好的条件。每一个每一个自己这样思维,然后自己鼓励自己有这样具足的因缘条件,发起一种欢喜的心。

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大好时光,能对佛法进行修行。从过去来说很难得。没有值遇这样的时机,以后也很难,应该好好的珍惜。在坐的年龄也不是很大,身心方面都有一定的力量,可以在佛法上修行。所以我们应该发起一定的誓愿,我要让自己内心生起清净的出离心,清净的菩提心,正见的修持。自己在这方面,好好升起善法。如果这样的话,每一个善法,每一个佛法都能让我们积累无边的福德资粮。对我们来说,都非常有意义。

今晚讲的暇满难得,我们通过三个方面去思维,一个从因缘,从它的因上得到暇满人身,当然你没有去造的话,很难得到。一个从体性方面,就是说暇满本身这么多的条件说明很难得。另外从比喻,像我们经常说的盲龟浮木,大海里有个乌龟,伸出头能碰到木头,这些比喻,来说明暇满人身的难得,通过这些方面,多方面的思维这样的人身确实非常难得。

因缘方面难得,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从因上面持戒为基础,一定要需要戒律,我们出家人受戒的话,好好的在戒律方面用功,这就是我们具足了非常好的条件。另外,以布施为助伴,也就是要六度。要真正成为般若密多的话,要有空性的力量,对空性领悟的力量,才可以称其为般若密多。如果只是一个布施的话,力量各方面非常微弱。虽然对空性的领悟非常难,但尽自己的力量不管是中观见、唯识见、只要是佛教的正见,在这样的摄持下去布施,我们经常说三轮体空,以领悟空性的智慧摄持的话,他的力量非常的强大,这样比较困难。第三个就是发清净愿力。很多发愿回向的话,很多都是今世,为名为利。很难想到来世,这样的话,也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应该反观自己,在这个人身的因缘方面,自己做到多少?以后有没有足够的把握,再得到这样的人身?(休息)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7:51:53 | 只看该作者
5mp3

对暇满的内涵,大家可能以前有很清楚的了解,但是在讲课的时候,由于有这样的传承习惯,一定要讲。因为如果只是在文字方面稍微解释一下的话,可以说很快,但是利益不大。所以自己讲得虽然不好,也要尽自己的力量详细去说一下。
《亲友书》里面的有很多比喻来说明暇满人身的难得,其中就讲到盲龟浮木的故事。在轮回的大海里,佛法就像那个木头一样,这边佛法兴了,那边佛法灭了。佛法不是恒久的兴盛下去的,说明我们这些无明有情、无明众生,能够值遇佛法非常难。通过这样的比喻,去想一想这个比喻目的何在?那就是内心让我们产生很大的变动,更形象的来说明暇满人身的难得。这样的话发起好好学修佛法的心,这是它的目的。如果只是仅仅比喻的话,没有什么意义,最关键就是通过这样的比喻来让我们内心升起变动。在佛法上更加精进的用功。
不要说地狱的有情,就是我们见到的每一种动物,像山坡上的蚂蚁、飞虫、蝴蝶之类的动物,一个种类的数量就超过整个人类的数量。三恶趣里面动物还算是少的,所以这样也知道,我们能够得到人身,能够出家好好修行,可以说是多少亿分之一从无暇里脱离出来。
为什么一再说这样的人身难得呢?因为利用这样的人身可以成就很大的事业,如果只是为了吃、喝的话,和一般的动物没什么差别吗!作为一个有智慧、福德的人来说的话,就应该想的更远一些,目光更远大一些,不要完全只贪着今生的一点享受,应该想到解脱成佛,
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人身。在自己得到这样大好机会的时候,最低限度应该发起菩提心,那怕是造作的菩提心,尽自己的力量发起清净的菩提心。依此力量福德是无量无边的。对于未来自己稍微会有把握不堕入恶趣。暇满此身这个颂文主要讲什么?就是说我们发起菩提心依靠什么样的身体发起菩提心?答案就是依靠暇满人身,主要讲这个。
后面的颂文“犹如长夜黑暗阴云覆”  这个颂文讲依靠什么样的行来发起菩提心。身体的条件和心的条件这个来讲的,我们刚才讲了暇满此身就是身体的条件一定是暇满人身,要不然菩提心很难有机缘发起来。《入行论》有十品,前三品是讲如何受持菩提心?让自己菩提心升起来。中间三品是如何让菩提心不衰退,并且能够坚持。后三品是说不让菩提心衰退,而且还让它增长,力量越来越强大。最后的回向品就是把这一切的善法回向。对于前面三品在受持菩提心的时候,第一品主要讲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心有什么样的功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一旦看到菩提心有这样的功德好处的时候,内心自然发出一种好乐心。喔,我要好好修学菩提心!对善法升起强烈的意乐心。这样的话,很容易进入对菩提心的修学。所以第一品,主要将菩提心的利益和功德。第二品就是忏悔罪障。我们在受戒的之前,都会磕头忏悔罪障生起清净的戒体。第三品正式受持菩提心。升起菩提心身体条件是什么?心的条件是什么?这里就讲到,身体条件是暇满人身。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7:52:56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我们将发起菩提心心的条件是什么呢?
“犹如长夜黑暗阴云覆 刹那电闪万象暂显明
如是以佛神力加持故 世人福慧万一须臾生”
前面两句话就是比喻,“犹如长夜黑暗阴云覆”  夜晚阴云密布非常黑暗,在风雨的黑夜上走路的时候,只能靠闪电才能看到一点路,以此来比喻什么呢?就是说在轮回的长河里面,很多都是黑暗劫,没有佛陀出世,黑暗劫就像浓云密布一样。而佛陀出世又非常少,就像闪电一样,偶尔出现一次。依仗佛陀的神力加持,就是说由佛陀的慈悲、智慧的加持力,世人的福慧才能难得的升起一点点。一般的世间凡夫修福的智慧根本没有,只知道造恶,不知道善法是什么。只有靠佛陀智慧、悲心的加持,世人才有一点智慧去修行善法,就像在黑暗中闪电能看到一点东西一样。
这个颂文主要讲我们发起菩提心心的条件,那就是修福的智慧,修福的善心,这是心的条件。一般世间人修福的智慧、对善法的修行,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偶尔产生一点点,时间非常短暂。像对于我们学佛的人,出家人的话,能够出家,深信佛法,并在善法上用功,修福的智慧会更长远一点。因为自己的因缘福德积累的非常圆满,所以才有这样的条件在佛的加持下升起这样的智慧,就我们自身来说,作为身体的条件,暇满的条件我们有了。心的条件,对善法修行的心又有了,因此对菩提心的修持我们应该发起一种好乐的心来修学。《入菩萨行论》的后面也说到,所有的诸佛他们观察无量劫来最能利益有情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菩提心啊!我们现在发起菩提心的两种条件都具足的情况下,所以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发起誓愿,让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个菩萨,好好的发起菩提心。
身心的条件都具足的情况下,开始讲菩提心的利益。菩提心的利益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讲总的发心的利益。第二个讲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各自的利益。第三个发起菩提心的有情会有什么样的好处?会有什么样殊胜的地方?通过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菩提心的利益。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7:53:3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总的菩提心的利益又分了几个方面来讲,第一个就是菩提心超胜与其它的一切善法。第二点就是一旦生起菩提心,有情内在功德内涵就变了。第三点通过比喻来赞叹菩提心的利益。菩提心超胜于其它一切善法又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能够摧灭极大的罪业。一切的恶业以菩提心来灭除是可以消灭的。如颂中所说:“如是常以微弱之善根 极难对抗罪障大势力  是时若无圆满菩提心 余善威力何能遮彼罪”  如是就是说以那样的因缘,由于前面讲过善心产生是那样的困难,善法的力量特别微弱,以我们微弱的善根怎么能够抵抗那么大的恶业呢?极大的罪障里面有五无间罪,这样的恶业自然会引生未来恶趣的痛苦,而我们内心善法上的力量总是那么微弱,如何能够遮除五无间罪这样的大恶业呢?虽然我们过去造多大的恶业自己不知道,但是通过这些道理知道自己以前造过无量无边的罪业。以微小的善法如何能够忏悔、压服掉恶业呢?别的善法是没有办法的,在这种敌强我弱状态下,若无圆满的菩提心的力量,其它的善的威力是无法忏除像五无间罪那样的恶业的。只有菩提心的力量,它的伟光才可以把五无间罪这样的恶业破除掉。
我们知道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就是证入空性的智慧,可以断除烦恼的种子,烦恼障。我们这里所讲的圆满的菩提心是世俗的菩提心,不是讲证入空性的智慧。单讲世俗的菩提心,它的威力超过世间一切的善法。我们要想证得佛果的话,需要两种菩提心一起修行。胜义菩提心如果没有世俗菩提心帮助的话,也是没法断尽二障和习气的。只有在世俗菩提心的帮助下,才可以断尽二障成佛。像小乘阿罗汉他也可以证得空性,但是没有世俗菩提心的帮助,所以无法断尽二障乃至习气,不能成佛。这里说明世俗菩提心的重要性。
下面的颂文就是说,通过菩提心可以让我们得到殊胜的安乐,
“于多劫中恒时作护念 诸能仁主观见此利益
无量士夫多资粮所成 胜乐由斯不难安隐得”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