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浮生若茶 - 

[佛学交流] [转帖]《入菩萨行论》讲解

[复制链接] 114
回复
92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14:09:48 | 只看该作者
“若言须舍手足等 如是难行我所畏
  我今怖畏但愚痴 不能辨别轻重尔”
前面两句是自身的烦恼所做出的回答,发起精进可以成就菩提自己知道了,但在修菩萨行过程中要那么长的时间里布施头目脑髓等,自己感到害怕,不敢去修行。
后两句回答说,头目脑髓是要布施,但痛苦的轻重你并不知道,到底孰轻孰重,你是因为愚痴,没有搞清楚,所以才害怕。
“虽经无数俱胝劫 经地狱苦百千反
      割截焚烧并杀戮 未能令我得菩提”
从无始以来,在生死的轮回中,时间是那么长远,在地狱里住的世间又那么久,所受的痛苦并非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而且所受的痛苦有很多,被刀剑割砍、被火烧及被剖开身体等。但受这么大这么多的痛苦没有一点意义,不能让我们得到菩提。
“我为修行成菩提 但受此苦有限量
  如人欲除心腹疾 令身略受针砭苦”

自己现在修菩提所受的痛苦,比起前面那些痛苦是很轻很小的,有限量的,是可以忍受的。打个比喻,身体某方面生病了,需要接受开刀针灸或者火燎等治疗时,对自己只是一点微弱的痛苦而已,是可以忍受的,但可以把更大的痛苦去除掉。
“医人须以众手术 为不安者除病苦
  为摧众多大苦故 轻微不适当忍受”

世间的医生为了治除病人的疾病,可以用手术针灸等各种各样的方式,使病人免除痛苦,得到安乐。他让你受一点手术的痛苦,是为了去除更大的病痛的痛苦。同样,修行菩萨道所受的各种各样的难行的痛苦,也应该忍受,也是值得忍受的。因为通过它,可以把自他很多的痛苦消除掉。
“世间常医固如是 无上医王殊不尔
      但以轻和微妙法 能疗无量沉疴起”
世间的医生是这样,在为你去除大病的时候,让你受一点小小的痛苦。对于无上医王——佛陀来说,不是这样的,他即使是一点小苦也不会让你受,他可以通过轻和微妙的方法,去除你的根本烦恼随眠烦恼等各种烦恼;让你可以通过安乐的道得到安乐的果,治疗你的无量的烦恼重病。
通过修习佛法,一旦入道的话,可以从安乐到安乐,从安乐的修道到安乐的果报,一直会让你的身心充满法喜。其他的道就不一样,开始受苦,到后来还是受苦。
“道师最初作加行 亦施菜羹糜粥等
  此时修已后惭能 虽自身肉亦易舍
若时彼人於自身 能起犹如菜羹想
  其时令施身肉等 彼於此事有何难”
诸佛最初开始修行时,对布施还没有串习,心力非常微弱的时候,他也只是布施别人一点粥饭饮食。后来经过反复串习,心力增强之后,对自己广大的受用广大的财产都可以供养,不仅如此,连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布施。后来的修行人如果也能这样慢慢串习的话,一旦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一点贪着的心,布施自己的身体就像布施饭菜一样,到那时候,布施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困难呢?
对外在的东西的布施,乃至对自己身体的布施,一般人难以做到,最关键的就是我执,悲心的力量不够,怀着一种特别贪着的心,当然就没法布施。一旦证得空性,而且悲心的意乐特别清静的时候,如登地菩萨那样,对“我”的贪着已经没有,对外在的有情又有那样大的悲心,把有情都看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时他再去利乐其他有情时,自己的身心是完全处在悲心的状态下,对诸佛菩萨来说,他们布施自己的身体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14:10:31 | 只看该作者
“由断恶故即无苦 由善巧故即无忧
  如是能害於身者 唯颠倒见恶思维”
为什么菩萨清静意乐,布施身体,身心都没有一点痛苦,充满了快乐呢?因为身语意三门的罪恶断了,身体方面的痛苦当然没有了。“由善巧故”就是对空性的通达,心没有挂碍,洒脱自由,所以没有忧恼的心。所以菩萨在修行时即使舍弃身体,身心也时没有痛苦的,没有恶业、没有执着,所以身心都是充满快乐的。令有情的身体痛苦、内心不安,对有情的身心真正能产生伤害的是什么呢?颠倒见和各种各样的恶业是对有情最大的伤害。菩萨既然在这方面已经断了,当然就不会产生痛苦了。
“若由福德令身安 由善巧故心安乐
  虽为利他处轮回 诸大悲者何忧患”

菩萨不仅没有恶业和各种各样的邪分别,而且积集布施等广大福德,由此广大的福德,只会让他的身体得到安乐。“由善巧故”,对空性和取舍处都非常善巧,通达无我的道理,对应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也非常善巧,所以菩萨的内心充满了安乐,没有忧恼,没有我执挂碍。在这样的身心都非常快乐的情况下,为利益他人住在轮回里多长世间,菩萨都会非常欢喜地住于其中去救度众生。
“此由菩提心盛力 尽能消除往昔罪
  能积福德如大海 故言胜於诸声闻”
这些具有大悲心的菩萨,内心具足清静贤善的意乐,就是菩提心。通过菩提心的力量,可以净化过去所造的很多恶业,并能摄集如大海般广博的资粮,所以在修道的进程上胜于声闻。
声闻阿罗汉是这样说的,菩提心有集资净障的功德。声闻人虽没有修大乘,但他把重复听闻的大乘佛法向别人去宣扬,里面讲到菩提心的功德。
“是故悉除疲厌心 菩提心马为乘载
  转从安乐趋安乐 心既了知何怯为”

把菩提心比喻成一匹宝马,骑在此宝马上,身体不会疲倦,心也不会厌烦。骑在菩提心马上,从安乐到安乐,修行的道是安乐的,得到的果也是安乐的。如旅途般,一路上都是非常欢喜的,对修道怎么会害怕和畏缩呢?
“为利有情集四军 胜解勇毅及喜舍
      由思维彼功德故 诸怖苦者生胜解”
古时候一个国王有四种部队。同样,在我们修行过程中,为利益他人,也应该发起四种力量,集合四种“兵力”。第一种是胜解的力量。通过思维业果对善恶的取舍有一个强大的善法欲,对善法非常好要,对恶业能够断除。第二种是勇毅的力量。第三种是欢喜的力量。做事非常欢喜,不间断,不满足。第四种是舍的力量。就是休息一下,发起精进累了可以短暂休息。以上是在我们的精进度中,所需要的四种力量。
如何生起胜解的力量呢?“由思维彼功德故”,思维胜解的功德,对轮回的痛苦产生怖畏的心,就能生起胜解的力量。
下面对于成办顺品,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简单的开示,第二个是详细的解说。简单开示有一个颂文:
       “如是断诸相违品 胜解我慢及喜舍
  以恭谨自在转力 增精进故应勤修”
为了断除精进的相违品,前面讲到的懈怠,这里提到的对菩提行的怯弱自卑的懈怠,应该发起胜解的力量,就是对善恶的取舍,对善法的好要欲,应该做的就去做,不应该做的就断除它。深信因果,取舍分明。这里的“我慢”就是前面的“坚毅”,是褒义,一旦做一件事就要圆满的完成它,不会半途而费,是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自信,而不是烦恼、狂傲的我慢。“喜”是指没有厌足,在精进时并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像大河流水一样,没有间断。“舍”是说在精进时感到劳累疲乏时就休息一下,放松一下,不要始终绷得很紧。“恭谨”指正知正念,在精进修行时保持正知正念。“自在”指对自己的身心能自在控制和转变。
“恭谨”还可以理解为修行时能非常自然的发起精进力,非常用功。“自在” 也可以理解为对善法的自在,身心能自在地安住在善法上。
下面是详细的解说,又分两方面,第一个是集合四种兵力,第二个是发起两种力量。第一方面集合四种兵力分四,第一是胜解的兵力(力量);第二是勇毅我慢的兵力(力量);第三是欢喜的兵力(力量);第四是舍的兵力(力量)。两种力量是前面讲到的“恭谨”的力量和“自在”的力量。
第一个胜解的兵力(力量)的解说有十三个半颂文。
“自他罪恶多无量 我曾誓愿悉摧毁
      是中仅唯一一罪 亦经劫海难消尽
精勤消除罪障事 於我纤毫未见有
  无量众苦出生处 我心於此能不裂”
自己曾经发愿,要成就无上菩提,成就利乐他人的事业,把自己和他人的一切罪恶过失都去摧毁。但要净化其中的每一个众生的罪恶都需要劫海那样长的世间。劫海的意思是大海有多少微尘数,就有多少劫的时间,可见所需要的时间之长久。但自己在消除罪恶的事业上,一点精进都没有。一旦恶业成熟,就会堕入恶趣之中,受无量的痛苦,难以忍受,对于这种情况自心怎么能不碎裂呢。
    诸佛从最初发心,积集资粮,到最终成佛,都经过三大阿僧祗劫。刚开始发心时是缓加精进,即使为利益一个有情,在地狱里住多么长的时间都心无厌倦。诸佛菩萨都是这样,发起精进用功修行。自己在这方面虽然开始有些发心,但在行持上却没有一点用功,反而造很多的恶业。自己反省自己,自心怎么能不受逼恼。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14:10:50 | 只看该作者
“由断恶故即无苦 由善巧故即无忧
  如是能害於身者 唯颠倒见恶思维”
为什么菩萨清静意乐,布施身体,身心都没有一点痛苦,充满了快乐呢?因为身语意三门的罪恶断了,身体方面的痛苦当然没有了。“由善巧故”就是对空性的通达,心没有挂碍,洒脱自由,所以没有忧恼的心。所以菩萨在修行时即使舍弃身体,身心也时没有痛苦的,没有恶业、没有执着,所以身心都是充满快乐的。令有情的身体痛苦、内心不安,对有情的身心真正能产生伤害的是什么呢?颠倒见和各种各样的恶业是对有情最大的伤害。菩萨既然在这方面已经断了,当然就不会产生痛苦了。
“若由福德令身安 由善巧故心安乐
  虽为利他处轮回 诸大悲者何忧患”

菩萨不仅没有恶业和各种各样的邪分别,而且积集布施等广大福德,由此广大的福德,只会让他的身体得到安乐。“由善巧故”,对空性和取舍处都非常善巧,通达无我的道理,对应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也非常善巧,所以菩萨的内心充满了安乐,没有忧恼,没有我执挂碍。在这样的身心都非常快乐的情况下,为利益他人住在轮回里多长世间,菩萨都会非常欢喜地住于其中去救度众生。
“此由菩提心盛力 尽能消除往昔罪
  能积福德如大海 故言胜於诸声闻”
这些具有大悲心的菩萨,内心具足清静贤善的意乐,就是菩提心。通过菩提心的力量,可以净化过去所造的很多恶业,并能摄集如大海般广博的资粮,所以在修道的进程上胜于声闻。
声闻阿罗汉是这样说的,菩提心有集资净障的功德。声闻人虽没有修大乘,但他把重复听闻的大乘佛法向别人去宣扬,里面讲到菩提心的功德。
“是故悉除疲厌心 菩提心马为乘载
  转从安乐趋安乐 心既了知何怯为”

把菩提心比喻成一匹宝马,骑在此宝马上,身体不会疲倦,心也不会厌烦。骑在菩提心马上,从安乐到安乐,修行的道是安乐的,得到的果也是安乐的。如旅途般,一路上都是非常欢喜的,对修道怎么会害怕和畏缩呢?
“为利有情集四军 胜解勇毅及喜舍
      由思维彼功德故 诸怖苦者生胜解”
古时候一个国王有四种部队。同样,在我们修行过程中,为利益他人,也应该发起四种力量,集合四种“兵力”。第一种是胜解的力量。通过思维业果对善恶的取舍有一个强大的善法欲,对善法非常好要,对恶业能够断除。第二种是勇毅的力量。第三种是欢喜的力量。做事非常欢喜,不间断,不满足。第四种是舍的力量。就是休息一下,发起精进累了可以短暂休息。以上是在我们的精进度中,所需要的四种力量。
如何生起胜解的力量呢?“由思维彼功德故”,思维胜解的功德,对轮回的痛苦产生怖畏的心,就能生起胜解的力量。
下面对于成办顺品,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简单的开示,第二个是详细的解说。简单开示有一个颂文:
       “如是断诸相违品 胜解我慢及喜舍
  以恭谨自在转力 增精进故应勤修”
为了断除精进的相违品,前面讲到的懈怠,这里提到的对菩提行的怯弱自卑的懈怠,应该发起胜解的力量,就是对善恶的取舍,对善法的好要欲,应该做的就去做,不应该做的就断除它。深信因果,取舍分明。这里的“我慢”就是前面的“坚毅”,是褒义,一旦做一件事就要圆满的完成它,不会半途而费,是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自信,而不是烦恼、狂傲的我慢。“喜”是指没有厌足,在精进时并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像大河流水一样,没有间断。“舍”是说在精进时感到劳累疲乏时就休息一下,放松一下,不要始终绷得很紧。“恭谨”指正知正念,在精进修行时保持正知正念。“自在”指对自己的身心能自在控制和转变。
“恭谨”还可以理解为修行时能非常自然的发起精进力,非常用功。“自在” 也可以理解为对善法的自在,身心能自在地安住在善法上。
下面是详细的解说,又分两方面,第一个是集合四种兵力,第二个是发起两种力量。第一方面集合四种兵力分四,第一是胜解的兵力(力量);第二是勇毅我慢的兵力(力量);第三是欢喜的兵力(力量);第四是舍的兵力(力量)。两种力量是前面讲到的“恭谨”的力量和“自在”的力量。
第一个胜解的兵力(力量)的解说有十三个半颂文。
“自他罪恶多无量 我曾誓愿悉摧毁
      是中仅唯一一罪 亦经劫海难消尽
精勤消除罪障事 於我纤毫未见有
  无量众苦出生处 我心於此能不裂”
自己曾经发愿,要成就无上菩提,成就利乐他人的事业,把自己和他人的一切罪恶过失都去摧毁。但要净化其中的每一个众生的罪恶都需要劫海那样长的世间。劫海的意思是大海有多少微尘数,就有多少劫的时间,可见所需要的时间之长久。但自己在消除罪恶的事业上,一点精进都没有。一旦恶业成熟,就会堕入恶趣之中,受无量的痛苦,难以忍受,对于这种情况自心怎么能不碎裂呢。
    诸佛从最初发心,积集资粮,到最终成佛,都经过三大阿僧祗劫。刚开始发心时是缓加精进,即使为利益一个有情,在地狱里住多么长的时间都心无厌倦。诸佛菩萨都是这样,发起精进用功修行。自己在这方面虽然开始有些发心,但在行持上却没有一点用功,反而造很多的恶业。自己反省自己,自心怎么能不受逼恼。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14:11:07 | 只看该作者
那些倒驾慈航的菩萨们,虽然他们以愿力再投生为人,但在他们的境界里,也是如上面所说的那样的。投生之处在别人看来虽然只是普通的母胎,但对于菩萨来说,也和莲花宫一样,有着清凉芬芳等各种殊胜。在住胎时,菩萨也在听如来的讲法,饮如来的法乳,通过深广的佛法增长自己的功德。所以,菩萨即使乘愿再来,仍然具有那些殊胜的功德。
    释迦佛应化于这个世间时,也作了五种观察,包括投生的时间、地点、母亲、父亲和种族,通过各方面的观察,看到因缘成熟,才应化到世间。所以诸佛菩萨再来世间,虽然外在看来和普通人差不多,但内在的境界完全不同。
        
“地狱阎摩部卒尽剥皮肤无余堪怜愍
      灼热猛火溶化烊铜热汁挹取注其身
      炽然剑戟戈矛逼切身肢分裂成百段
      抛坠极其烧燃热铁地上众多罪所成”
与前面相对的,如果造下杀生等不善业的话,就会投生到地狱中,由自己的恶业所感的阎摩部卒等,会把自己的皮剥掉,非常可怜;灼热的烊铜热汁浇灌到自己身上,各种兵器割砍自己的身体,把身体砍成几百段;处所是炽燃的铁地。所有这些在无间地狱所受的痛苦都是过去自己所造的罪业所感得的。
   
“故於善法应深信 亦应恭敬而修行”
通过不断思维善恶业得果报的不同,我们对善法应该生起深切的胜解之心,发起善法欲,并且恭敬地行持善法。
下面讲第二个力量——坚毅力,就是我慢自信,做事能彻底完成的力量。分两部分,第一个是总说,有三个颂文:
           
“依於金刚幢经中 从初应修大我慢”
在《金刚幢经》中,佛陀就讲到,在太阳普照时,虽然有人眼盲不能看见,虽然因山岭的高低不平而有照不到的地方,但太阳依然普照一切大地,使大地光明起来;同样,菩萨为了利益他人而出现世间,也不会因为有情的种种过失而不去利益众生,他还是会去成熟、解脱那些有缘的有情。菩萨有这样坚毅的力量去利益有情,不管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过失。
诸佛菩萨对有情的悲心是普遍的,同等的,没有亲疏的差别。即使对菩萨造损害,菩萨照样会利益他,让他安乐,所以菩萨是安乐的生源。对于安乐的生源,我们应当恭敬顶礼。
根据刚才讲到的《金刚幢经》里所说的含义,菩萨最初开始修菩萨行的时候,应该修起大我慢——做一件事就应该圆满地结束它,不要中途而费,这种坚毅的自信心。
    
  “初於自力应观察 是应起行或不应
      不应起行即不作 已起行者勿退舍”
开始做一件事之前,应该对自己的情况和能力仔细观察,是否应该去做,是否有能力去做,不应该去做的话就不要做,一旦开始做就不要半途而费,要圆满地完成它。比如背诵经文,一旦开始背就要好好地背完。做任何事都要这样,通过持续的毅力圆满地完成。不然的话,一件事情是半途而费,其他事情也会这样,最后什么事都干不好,一事无成。
如果我们做事半途而费,会有什么过失呢?
     
   “他生仍复如是行 罪业苦根咸增长
  作余事及得果时 终无成就趣微劣”
在未来的其他生还是会这样,会引生造作等流果,这一世做事半途而费,未来生做事还是半途而费。而且由于开始发愿要做某事,结果半途而费,这就违背了誓言,也会感得很大的苦报,就是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所得果报微劣,各方面都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14:11:35 | 只看该作者

49

自己做什么事情,对自己的能力先要有自知自明,对自己的能力要好好观察一下,自己是否应该做,不应该做的就该舍弃,自已有这个能力去做,就不应该退缩,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如果干什么事都半途而废,做什么事都做不好,最终一无所成。要想把事非常圆满的完成,还要修三种“慢心” 这种慢不是指烦恼的慢,而是指自信心的一种坚毅的力量。
    “业及烦恼作止力 於此三法修我慢”     我慢分了三种,即业慢、事业慢、能力慢。对于做什么事要有一种慢心,我慢的心。做什么事业都能圆满完成的慢心。还有就是烦恼慢,能够战胜烦恼不被烦恼战胜的慢心,作止力是能力的意思,该干什么自己有能力去做,不该做的就不去做,该做的就好好去做,就自己的能力这种慢心,下面会详细的解说。
    下面对业慢,烦恼慢,能力慢三个依次详细的解说,第一个讲业慢,事业的慢心,对事业有自信、坚强的心态。一共有十句话二个半颂文。下面是讲对事业慢。
“谓此是我一人事 是为事业我慢性”利益众生的事业是我一人的事情,我一人就可以担当,这种雄心壮志就是事业慢。这些自他的事情包括很多,主要如解脱成佛,自他就需要解脱成佛,这样的事情就需要有雄心壮志去利益自他一切的众生。
“世人惑缚无自在 
不能成办自义利
能作他利不如我 
是故我应作此事”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自己一人去承担的心呢,反观世间众生他们被贪嗔痴烦恼控制着没有自在,他们连利益自己都无法成就,指望他们利益众生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就应该勤修不仅可以成办自利要利他。他们连自利都成就不了,自己就应该不仅自利还要利他,自己就应该发起这样的心,不能等着别人帮助,因为他人都被烦恼控制着,一切自利利他的事情自己应该承担起来。
    因为就现在我们自身,有暇满的人身又值遇大乘的佛法,为了自利利他,我们在诸佛面前已经发起了菩提心救度众生。众生无始以来每一位做过自己的父母亲人, 自己有这样的条件来救度他们,所以承担救度众生的责任就落在了我们身上。
“若他作苦操贱业 我今云何可安坐”    世间人为了生活去做各种各样的工作,所谓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能吃饱能穿暧而以,而自己现在承担的责任是那么的大,要去救度如母众生怎么能安闲无所事事,我们应当好好的勤修。
   “若由我慢不肯为 我今宁可无我慢”    因别人做下等的事情而自己做菩萨大行以此产生的慢心,这种轻视他人的慢心是不行的,这种慢心是烦恼的慢心,我们不能用这种慢心来做菩萨行的事情,这种慢心是未来恶趣的因。所以在行持时,自已能做很好的事情而别人做不到时,我们不能被烦恼的慢心左右而轻视别人,应该怀着清净的增上的心去做,自已虽有各式各样的功德,也应该怀着善良的心,不要以此功德轻视他人。
    “若与死蛇相遇时 胜彼如金趐鸟行”
    这里讲的是能力慢,对能力修我慢。就是干事情的能力有慢性,这种慢性是很好的。乌鸦碰到死蛇时就象金翅鸟一样非常利害,但对活的蛇时却很害怕。自身对冶的修行力量差的话,外境一点点小小的犯戒罪过都会对我们都会造成大的障碍。这种对治力的微弱,是我们自已能力的慢性太低,自己没有一颗坚强的心,这就表现出对治力弱了。所以我们应该升起坚强的能力慢。用这种能力去好好修行升起各种各样的功德。否则一点小小的过失都会障碍我们得到解脱。
    “由怯弱故舍精勤 云何能免於因厄”    怯弱的心就是能力慢没有了。干什么事心力很脆弱,修法也很脆弱,没有精进的心,那就永远无法进入非常顺利的修道进程,修道无法快速增长,永远处在一种举步维艰的状态。如果这样顺利的修行是很难以办到的。如果因果也不相信,对于法也没有一颗圣洁的心。那自然对与善法也就不想去做。内心如果没有一颗对法圣洁的心的话就会很困难。如果有了此心,在行持上会发起精进的对治的心。一但俱足,在加行的时候能升起坚稳的力量。再大的过失障碍也不会对我们产生伤害。
“若已勤修生我慢 虽有大力亦难胜
是故应以坚毅心 勤行摧坏诸罪垢
我今若为罪堕胜 求三界尊真可笑”
    这里讲的是升起坚毅力,如果升起这样的力量就可以战胜各种各样的罪堕。如果没有这种坚毅的力量自己战胜不了对方反而被对方战胜,还想证得胜出三界的果位那就是很无法完成的事。
“我於一切皆超胜 不许有人胜於我
一切诸佛狮子儿 应当如是住我慢”
    我们要有能战胜一切烦恼的信心、慢心。三界一切所断的烦恼都不能战胜我,这样的话才可以称为佛子。象狮子那样让一切的野兽感到畏惧。邪魔外道如野兽一样,诸佛菩萨就如狮子一般。我们应该具有这样的慢心住在能力慢中不为烦恼所胜。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刚开始断除烦恼从粗大的开始,慢慢的再断微细的。依次去断尽。一步一步断尽之后才可以证得无上的菩提。
有情若为我慢摧 是烦恼非大我慢
大我慢者不随敌 烦恼为敌所自在”
    分清烦恼的我慢和坚毅的我慢,大我慢讲的是坚毅的力量。用大我慢来区别我慢。就一般有情,如果怀着骄满的心的话那就被我慢摧服。一旦摧服这就成了现在未来堕落的因。这种骄满是烦恼而不是真正的我慢,大我慢。真正的大我慢是清净的,增上的心,不被烦恼控制着的。而一般的有情是被烦恼所控制的。
    要想升起功德 一定要把烦恼的慢心给摧毁。在自己有些功德的时候也要保持谦虚的本色。不能骄傲,不然慢心很大。对自身对别人都没有利益。所以要想能够利益自他就得去除烦恼的这种慢性。这样才会持续功德的增长。我们为什么不要升起烦恼的慢心呢。因为烦恼的慢心有各种各样的过失。下面就是讲烦恼慢心的过失。
“若由烦恼慢起骄 我慢牵引入恶趣
摧坏人中诸胜乐 为他豢养作奴使
愚盲可厌体衰羸 一切处中受轻侮”

    如果是烦恼慢心在作祟,让自己的内心很高兴的话,那这种有什么过失呢。这种慢性会让你来生堕入恶趣,既使再得到人身也不会得到快乐,内心总是充满着痛苦。由于这种慢心我们不会得到众人的喜欢。会变的很贫穷只能通过乞讨来生活也会成为别人的奴仆。内在也会非常愚痴思想非常暗钝。所以对于烦恼的慢性我们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得断除的。
“我慢骄矜修苦行 若彼亦称大我慢
是为大可悲愍处 熟有下劣过於此

    你可以修苦行,但如果被烦恼的慢心所控制轻视他人来修苦行的话,这种苦行不能称大我慢, 这种怀着烦恼的我慢修苦行也可以称做大我慢的话那是非常可怜的。没有比这个更差的了。
    那什么是大我慢呢
“谁人为胜我慢怨敌修我慢
此即具大我慢普胜大勇者
此人於我慢敌能作摧坏故
如众生意胜者之果速圆满”

    为了战胜烦恼的怨敌而修坚毅力,修对治力的人才可称得上大我慢的人。他们能战胜一切烦恼,所以也可以称他们为大勇士大英雄。这样的大我慢的人能摧坏一切烦恼,能成就一切的佛果利益一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