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3-7-14 18:03 编辑
有时候真的“不是冤家不聚首”,这两月B公司在大范围地装修办公室,这位销售总监竟然被临时安排与质量经理共享一个办公室,而且这位销售总监原先是常驻南方办公室的,平时彼此见面也少,不过最近他奉命调回B公司的生产基地,就这样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在经历了前一阵的互相抱怨与会议沟通后,质量与销售终于坐到了一起,据说两位间的深入沟通是从“小龙虾”开始的。因为曾有一个日本作家将德国公司里的德国人比喻成一个个小龙虾,他们被组织起来后,彼此引以为豪的硬壳在提供各自清楚的界面后,也对行动的效率提升带来了障碍。现作为一家德资独资企业,中国员工间该如何相互协作与共同推动发展呢?
记得B公司的CEO曾很推崇在公司框架(组织机构与规范)基础上员工的自由发挥,创造空间鼓励员工去创新、去提升,但现在的问题是设想很丰满,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骨感。质量经理坦言道:“以往在国企是靠工作将人组织起来,而如今现代组织已高度抽象且专业分工也愈来愈细,外企员工们必须反过来学会去组织工作。作为每一位管理者需招募到具备系统整体思维的专业人员,让下属对部门及公司有整体系统的识别与思考能力,好比要组织起一个交响乐团,一提、二提、小号…乐手必须个个顶级专业,而留给管理者的任务是如何去当好这个乐队指挥?
现在考量我们乐队指挥的是,当一场贝多芬交响音乐会完毕,观众问一提琴手,您演奏的是什么曲子,一提说:“我不知道,我仅是一个拉琴的”。这样的回答就很悲催了,我们期望的回答是,“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今天我们弦乐配合的很好,作为一提我很自豪!”当一位员工能以自己的技艺为荣,不仅自视为一名专家,更在乎对团队的贡献时,我们的管理梦想就离实现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