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11-7 14:50 编辑
回复 YSQ2096 的帖子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关于“目标管理”的现状诚如YSQ2096的观点:--“有个别企业不做目标管理把企业做得很出色,但绝大部分不做目标管理的企业平均业绩比做目标管理的平均水平差。”不过“书虫”近些年的观点倒是更倾向于下文戴明先生的见解: 戴明指出:“把人、团队、销售员、事业部等都予以排序,奖赏得分高而处罚得分低者。把排序制度演化成所谓”人员年度考核制”。结果造成冲突、士气低落、生产力下跌,质量差,压抑了创新”。我们应知,计划目标之拟订与达成,常受外在环境与内在关键要素之影响,故先天上,数字目标有其不可靠性,何况还可能造假。人事考评之不宜,在先天上未认清大多数问题与改进,在于系统与过程本身,不在个人或小组。而人事考评依靠外在激励而非内在激励,故功效原不大,况且须由公正、明智而理性的考核者执行才能发挥其应有功效,这种条件实不易得。遂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现象。故目标、数字与考评,均会无法达成所预期的目的,唯靠系统内全员合作,致力于创新与成长,才会有好结果。 随着这些年在德资企业工作,“书虫”的感受是就是那些传统的德国企业(多年来已形成多层“坚固的”组织结构的家族企业)现在也在慢慢地转变---尝试着运用目标激励机制向自主管理看齐,并逐步告别传统的“指挥加控制”的文化,“KPI目标管理”虽然在很多德资企业也被推行,但还是基于明确的远景与正确的组织机构前提下的部分实施,整体要求也较为宽松与人性化的。 当然,德国人先天在骨子里就是严谨甚至死板的,故KPI指标一旦实施,便对部门、个人而言会非常明细化(界限清楚)。记得在一本书里曾读到过这样一段论述—是一名日本人写给德国人的:“德国人就像一个个小龙虾一样地被组织起来,你们引以为豪的硬壳可能会提供清楚的界面,但其实也妨碍了你们的行动,而我们日本的组织更像是水母,当然水母外边的那层皮也把我们和外界分开,但水母很灵活,而且可以不断适应新的要求与条件。” 看来,“目标管理”模式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是看是否尊重了各国文化、传统的不同,及其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