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nget 于 2011-8-10 10:12 编辑
第二十二章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人而有信 成就圣学 蕅益大师讲,“不信自己可为圣贤,如何进德修业”。这个信又讲到更深层次了,不仅是说话要守信,不能打妄语,说到要做到,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信自己,信自己可以成为圣贤,这是学道的关键。我们能不能成就圣贤,信心是根本。有了信的力量,我们才能有动力,才会锲而不舍,进德修业。所以先要信自己,这是自尊自爱,待人才能诚信。如果不相信自己,也不会相信别人,待人就不可能诚信。不相信别人,就是生活在怀疑的世界里,这是一个烦恼的世界。所以,信先讲自信。中华传统文化跟西方的文化有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华传统文化讲自信,信自己可以成为圣贤。西方的文化是建立在基督教、天主教宗教文化上,先信自己是罪人,然后信上帝来救他,这在信心上就不同,天地悬隔。蕅益大师强调信自己可以成为圣贤,这个信是关键。在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里,他讲了六个信,我们用这六个角度的信来诠释孔子讲的“人而无信”的信,那就讲得非常圆满了。这六信是什么?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我们学习圣学,该如何来落实这六信? 六信内求 探寻自心 在成圣成贤的道路上,第一个是信自,信自己本来是圣贤。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得先信“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相对的善,是“本善”,它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是纯善,无丝毫的恶。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圣贤,现在要学圣、学贤,当然可以成圣贤。有了这个信心,才能够进德修业。圣贤之心跟我的心无二无别,这叫真心。所谓真心,不是我们身体里的心脏,不是这个肉团心,也不是我们能思维、想象、推理、研究的意识心,真心是真如自体,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所谓“竖无初后,横绝边涯”。初和后,是过去和未来,这是时间观念,真心没有时间观念,它超越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未来在真心当中同时存在;在空间上没有边际,十方法界,宇宙万物全是真心所变现,这是我们的本心。这个本心本来觉悟,本来纯净纯善。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里讲,“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的智慧、德能、相好是圆满的,这是性德,真心当中具足了这些性德,每一个众生都有。虽然我们现在迷惑颠倒,有妄想、分别、执著,不断在造业,可是并没有障碍本性本善。如果我们能够一念回心,所谓“背尘合觉”、“返妄归真”,尘是指外面的这些境界,叫妄尘,这些妄想、分别、执著都属于尘,好像什么?一颗宝珠上面盖满了灰尘,现在把灰尘扫干净,宝珠就光芒四射了。没扫干净,其实宝珠还是光芒四射,只是我们没觉察到,没得到它的受用。我们“背尘合觉”,就是扫除心地上的尘垢,“返妄归真”,从妄境当中回头,归向真如自性,我们就成圣贤了。我们对本善要生决定的信心,不能有丝毫疑惑,这是我们成道的关键,这叫信自,信自己。有了信自的基础,然后才能谈得上信他。 第二个是信他,就是信圣贤教诲。他是指圣贤人,已经成就的圣贤,像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佛家的释迦牟尼佛、佛陀的诸大弟子、历代的祖师;道家的老子、庄子,这些都是已经成就的圣贤,他们留下的教诲,圣贤教诲,我们一定要相信,走他们走过的路,效法他们,通过学习圣道来去除自心的妄尘,也一样能成圣成贤。这是讲信他,信他就一定要立志,志在圣贤,学贵立志。第三个是信因,因跟果是相对的,有因必有果,有果也必有因。我们现在想求得成圣成贤的果,因是什么?大学之道告诉我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够明明德于天下,我们就成圣,因就是修身。修身具体而言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最初的因,就是格物,格物是一个根本的因,有格物才有致知,有致知才有诚意,进而一层层因果推进,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最初的因是格物。格物是什么意思?物是物欲,格是格斗,跟物欲格斗,把物欲控制住,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把物欲格除掉。先控制,然后格除。格除是什么?永远断干净。物欲包括很广,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贪嗔痴慢的烦恼,这些都是物。再广泛地讲,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都是物。因为宇宙万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因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才产生的,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宇宙没有物。 永嘉大师开悟之后说了一句话,“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的时候,那是迷惑颠倒,就象在梦里一样,有六道,有十法界,有宇宙万有。那些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现在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就觉悟了,觉悟之后一看,“空空无大千”,这个物到此地步真的格尽,一丝毫尘染都没有了,干干净净,空空如也。能够到此境界,就是成大圣。我们先从最粗重的物欲烦恼下手,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这十六个字要放下,这是最初下手处。因是格物、放下,放下一分,我们才能看破一分;看破一分,又帮助我们放下一分。放下是格物,看破是致知,格物致知是相辅相成的,然后才有诚意,才有正心。 何谓诚意?能够放下分别执著,才叫诚意。最起码,意识上没有自私自利。说得更圆满,没有念头才叫诚意。曾国藩先生讲,“一念不生是谓诚”。到了一念不生的境界,才叫真正诚意。什么是心正?没有烦恼叫心正。有烦恼,心怎么能正?《大学》讲,“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一定是心里没有好乐、忿懥、恐惧、忧患,才能叫正。好乐是贪,忿懥是嗔,忧患恐惧是痴,贪嗔痴在心里,这是三毒烦恼,心怎么能得其正?先断三毒烦恼,进而将见思烦恼断掉,见是知见,知见错误,这是烦恼;思是思想,思想的烦恼,见解的错误,都要断除干净。然后将尘沙烦恼断尽,尘沙烦恼是分别,见思烦恼是执著。分别执著断尽了,再把无明烦恼也破掉,无明是妄想。所以,圆满的正心是心中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成圣之因,因就是我们的烦恼要放下。不能一下放下,就逐步逐步放下,有次第地放下,必然能得成圣的果。 第四个是信果。果是圣贤果位,一切圣贤都是从格物、放下的功夫中得来。因果是绝对没有差错的,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好像影必随形,响必应声,我们的身子走到哪,影子就跟到哪;我们在山谷里叫一声,必定有回响,有其因必有其果,绝没有虚弃的。所以,懂得了因果,我们要努力地修因证果。第五和第六是信事、信理。信事,事是什么?《大学》里讲的家、国、天下,这些都是事。这些事没有穷尽,其实天下讲得小了,只是一个地球,整个宇宙的事,更加无有穷尽。朱子讲要“穷尽万物之理”,万事万物的这些事理,无有穷尽,如果我们的心往外去探索、攀缘、学习,最终能不能把万事万物的事理都明了了?不可能。为什么?我们起心动念要去穷理,这个心是妄心,用妄心去穷理,办不到。要怎么样?要用真心。因为家国天下,乃至宇宙一切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真心所现物,我们能够回光返照,不向外攀求,回归自性,就豁然明白了,整个宇宙万事万物之理都通了。为什么?因为这些事不管怎么繁杂,都没有离开我们自心。我们必须要回归到自心上探寻,才能了知心所现的一切法。 事和理是一对,有其事必有其理。事上的林林总总,理是什么?全是我这一念心中所现物,这是理,家、国、天下没有出我这“一念介尔之心”。蕅益大师用“介尔之心”,介尔比喻极其微小,就是一个念头,这些境界,这些万事万物,都没有离开我的念头,就是我的念头变现的。离开念头,没有事物了。这个念是依真心而起,离不开真心,真心没有动摇过。念头依真心而起,真心是念的体,念跟真心和合在一起。念头叫什么?叫妄。为什么叫妄?因为它不长久,它是瞬间、瞬间在生灭,所以叫妄。真是不生不灭的。可是不生不灭和刹那生灭的合在一起,分不开。一起念头,立刻就现出物了。现在我们要格物,格是正的意思,把物给正过来,怎么正?把心正过来,就把物正过来了。因为物没有离开我这一念心,所以我心一正,身也修了,家也齐了,国也治了,天下也太平了,这是大学之道,这是成圣之道。我们果然能够明白,原来心外无物,一切物皆由我心所造,我们的信才真正踏实,绝对不会往外攀求,我们只会求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