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朱荣新 - 

[管理综合] [原创]中小企业管理的道与术(连载)

[复制链接] 147
回复
414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20:07:02 | 只看该作者
企业的“实用主义概念与分析”(之二)——中小企业管理的道与术
本节导读:企业的“三个圈子”不可不察。
近日,在天涯论坛看到有位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是《为学》中的一段话。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吗?现实中很多人都在不同的领域中“为之”、“学之”,为什么不见成为投资的巴菲特第二?篮球界的姚明第二?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的企业家和企业这些年来不是一直在如饥似渴的学习管理之学,管理之术吗?可是,以勤为径,就一定能抵达山顶吗?以苦作舟,更多的是一种意志,是一种成功学的励志语言与勉励,至少笔者不鼓励大家在面对人生盛宴的大餐和黄连苦瓜之间选择后者,除非有人天生喜欢,就好那一口。
我们都知道,在良好的动机愿望与理想的结果之间,方法,很重要。这方法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所以齐白石这位从木匠飞跃至画坛巨匠的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管理,也是这样的。
在企业管理方面,传统文化之所以被认为远没有西方舶来的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有效的最根本一个原因在于其对于我们当代人的“费力”——读起来费力,想起来费力,用起来更费力。同时,由于我国资本主义阶段在历史上的断层史实,传统文化也不可能为我们提供如何直接可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二三四”。这就需我们不但要勤于思考,还能够融会贯通。英国哲学家罗素曾有一句可能会触犯众怒的名言:“绝大多人宁愿死去,也不愿意去思考。”这句话很不太中听,但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我们指明了探研这一问题的方向,可是我们怎样来解读“企业到底是什么?又是有哪些元素,如何构成的呢”?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可以解决吗?
可以!
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就可以解决。不但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可以为我们的企业经营和管理提供解决之道。
我们以一个“现实的实用主义者”的身份,先来看看“企业是什么?”这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搞清楚“企业是什么”呢?
是为了在纸上写出企业的定义吗?是为了做学术研究吗?
不。我们不谈学术,只要实效。我们之所以要搞清楚“企业是什么”这一问题,是为了“我的企业应当怎样做,才可以做的更好”。
从“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这一企业定义中,对我们有用或可能有用的关键信息有两个:一个是“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另一个就是:“企业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如果停留在“企业是一个盈利性的经济组织,需要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这一层面,我们自然就会得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就是要在市场获取最大利润”、“企业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企业要为为股东创造价值,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这些概念和结果了。
这是从书上得来的结果。我们不能说这些不对,可这些观点并不能够给我们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运作指导思想,甚至还会形成片面性的误导,造成企业伤害。
还是让我们直观的来看看一个企业是如何诞生、成长的吧,这样“道归于一”后,即可“大道至简,万法自然了”。
首先,企业是由人来创办的。让我们把这个人就叫做张三吧。
张三为什么要创办一个企业呢?
要挣钱,以及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是可能性最大的理由。因为张三有钱,但张三认为自己的钱不够多,张三为了自己的愿望和投资企业后想要得到的愿景(可能是挣到钱后提高生活质量,可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也可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理想,甚至是为了博得mm的欢心……等等等等)拿出了金钱来投资,决定创办一家企业。如果张三不想挣钱,只想实现自我价值,他可以选择搞一个“张三慈善基金会”的。这就是资本本身具有的特性——逐利性。
张三拿出金钱后,要怎样才能创办一家企业呢?
先要选一个好项目。
这个项目之所以能被选中,是因为张三认为自己在这个项目能挣到钱,而且自己有能力做好或是喜欢这个项目。资本是逐利性的,但是张三在选择这一项目,而不是另一项目的时候,除了让资本增值这一动机外,不可避免的还会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动机,因为张三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人,张三本身并不是资本。
选好项目后,张三购买也好,租赁也好,需要一个场所,因为他要办理工商税务质监安检消防以及卫生防疫等种种手续。然后,张三需要购进机器、设备、还有原料以及办公用品;或是需要获得代理、经销权,或是采购一些商品。可是张三还必须招人来生产、销售或是向客户提供服务,不然,这些机器设备原料不会自己变成商品,自动完成和客户的交易,即使是流通销售型企业,张三也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去做的。这一点,张三明白。现在好了,张三的企业可以开张了。在此阶段,张三有可能自己一个人投资,也有可能和别人按一定比例投资,还有可能会从银行贷款。
张三的企业诞生了,将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
A、如果是生产型企业,
张三的企业则生产出客户需求的产品,卖给客户。张三的企业可以自己卖,也可以找经销商来卖,但张三很难做到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于是张三就要考虑如何让客户买自己的而不是竞争对手的产品。此时,张三必须考虑如何给客户一个首选自己产品的理由,也就是质量、品牌、性价比优势以及增值服务,包括客户是不是能够方便的购买到产品等等,这些最终将归于一点,那就是一定要让自己产品带给客户的价值要大于竞争对手。
B、如果是流通型商业贸易企业,张三的企业则通过资源和信息的优势,联通上下游客户,为上游客户按照约定的规则销售出更多的商品,为下游客户供应适合的有价值的商品。张三所挣的钱更多的来自于进价和售价之间的差价。但在现今的商业竞争中,张三一方面需要拥有畅销的商品的经营权,哪怕毛利率很低,但只要货转如轮,资金周转率高,就能挣到钱;另一方面,张三还可以选择毛利率高的潜力商品,卖一个,赚一个,如果运气好,这一商品火起来了,也能挣到钱。但是,同样也不是张三一家在从事这一商业活动,所以张三就要从上游客户的畅销货资源占有和下游客户的稳定及增量上下功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5 14:12:48编辑过]
9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20:13:31 | 只看该作者
C、如果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张三无论是上述A类还是B类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人,很重要。(我们在此暂且不考虑劳动力、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来界定对员工价值的认知问题,也无需细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或创造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这样的企业,没有人就玩不转,人员的流动过高就会让张三的企业犹如浪上的船只一样受到较大影响。而且,随国家和政府在劳动监察监督方面的政策变化,此类企业也会受到相对于其他非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大的影响。
D、如果是高科技企业,张三的王牌不用说,必然是高科技含量的了。此时,体力劳动和重复性劳动对张三的企业贡献远远不可能有脑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大。换句话讲,在这类企业,一只狮子的威力是远远胜过一群羊的。对于张三来讲,这样的“狮子”,就远不是劳动力了,甚至超越了人力的资源层次,已经成为了企业的资本了。当然,微软和intel可以养一群“狮子”,但对于张三来讲,现实的可能只有一只或几只“狮子”,此时,“狮子们”就有可能决定着张三企业的生死存亡了。当然,如果张三正巧本人就是这样一只“狮子”,那就谢天谢地,可如何让科技孵化,变为生产力,这又是张三要关注的问题了。
E、如果是新兴的文化创意型企业,尽管有点类似于高科技企业,但区别在于,张三此时能不能把握客户乃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就很关键了。都是电影,不提那些没有盈利的,就都说热点大片吧,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说突破5个亿,就能突破5个亿;陆川的《南京!南京!》最终票房在1.6亿。差别就这么大。在例如:一个英国小伙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搞出了一个“富豪排行榜”,且不说这排行榜的威力如何,在商言商,胡润个人及他的企业都是成功的。张三的企业能不能“无中生有”,完成财富聚变的创意呢?此时的张三和他的所有员工就必须与所有的“社会人”一起身感同受,一起进行创造与二次创造了。
当然,张三还可能选择任何一个类型的,不同分类的各种企业,这里我们不用无尽头的依次分析了。因为我们要的问题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1、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2、创始人或投资者之所以投资企业,是为了盈利,并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哪怕只是要获取更多的金钱)。
3、企业是因创始人或投资人的投资动机、愿望以及心里设定的企业愿景通过金钱的投入,转换成了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但没有员工,企业只是一堆物质,不可能创造出增加的价值。不同类型的企业,员工的价值是存在差异化的。
4、没有客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商品以及服务的认可,企业就无法实现价值的增量。任何类型的企业,都必不可少的面临着客户的认可和选择。而要客户认可并选择,就必须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企业的竞争对手也时刻在做着同样的事。
5、在企业创办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关系是企业不可能脱离的,因为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像鲁宾逊那样独自生存,正如马克思先生讲过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也同样是的。
6、企业不是创始人(投资者)自己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游戏。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一个机构,需要很多人一起去做事情。
为了更加简明了当,找到企业管理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这样来进一步归纳一下:
企业要盈利,没有客户“买单”不行;
只有客户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客户才会“买单”;
创造客户认可的价值,没有员工的劳动不行;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脱离不了与竞争对手、管理监督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
这样,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关系就可以划分为三个“圈子”了:
企业(员工)——客户
企业——员工
企业——相关社会关系。
一个企业要生存,要成长,要发展,只要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就可以了。
具体如何处理呢?
很简单——“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语出《易经.系词》)。fficeffice" />

 

延伸思考:你是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三个圈子”的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5 14:14:12编辑过]
93
发表于 2010-10-9 21:29:0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棒,需要时间好好研习

9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22:43:1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支持与参与!

大家的留言让我总是这一句,好单调呀!

是不是我们可以互动互动哈,比如说双截棍武当剑少林拳什么的?就是顺手拿起板砖也欢迎哈!

9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22:46:39 | 只看该作者

企业的“实用主义概念与分析”(之三)——中小企业管理的道与术

本节导读:“三个圈子”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

这三个“圈子”从大到小依次是:企业——相关社会关系;企业(员工)——客户;企业——员工。
从盈利的直效关系依次是:企业(员工)——客户;企业——员工;企业——相关社会关系。
企业得不到客户的认可,没有客户选择企业所生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根本谈不上盈利和发展,就连生存都是问题。这是一个无需累言的事实和真理。但是,企业尽管拥有厂房、机器、设备这些物质,没有员工,不仅不可能“变出”产品,更关键的在于,企业只是一个机构,一个组织,它必须通过员工这些活生生的“人”的劳动和服务才可能达成与客户发生关系这一事实。同时,企业不可能存在于真空里。企业和人一样,作为大千世界的一个个体,和这大千世界密不可分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只是这些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罢了。
这就是企业的“客观太极模型”。
在此,笔者无意,也不提倡将企业以及企业管理的各模块僵硬的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以及其他符号性概念直接对应联系;同样也不赞成将传统文化中的“子曰”、“诗云”直接套用于企业管理之上。因为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属于哲学这一形而上层面的,即便是“奇门”、“阴阳”、“纵横”各家的“术”也是具有当时的时代限定条件的。“循道通术”的关键在于“道”,而对“道”的把握,对“术”的运用,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点,还是李嘉诚先生讲得好:“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及保存员工的干劲及热忱,无往而不利。” 也就是说——以中国文化为手段,以西方企业制度贯穿于企业领导工作的始终。
具体操作时,可以想想白石老人这一企业管理门外老汉的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习得精气神韵,抛开形意物我。
顺便提一句:白石老人是这样学习画河虾和大白菜的:蹲在河边,看着那些河虾,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在河虾不同的运动过程中去看;在各种天气状况下去看。回家路上,据传白石老人还直接买了一车的大白菜,堆在家里慢慢看。而且白石老人不仅用眼看,更是用心看。于是,他画的一只河虾,一颗白菜就比十斤河虾,十斤大白菜昂贵了许多。
传统文化和现代的科学管理理论都是经典,但死读书,读死书,不如无书。刻舟求剑要不得。时刻要问自己一句:我们要什么?即使我们一时都不是很清楚要什么,但至少有一点要明确——我们不要做“红学家”。
让我们还是回到张三的企业,看看张三会怎样面对这三个“圈子”吧。
张三明白只有自己的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才可能实现盈利和自己的价值,张三也明白了自己必须要通过员工来为客户创造价值,要通过员工来让客户看到、认可这一价值,并让更多的客户掏出钱来消费他的企业的产品与服务。
但张三在企业的管理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员工怎么都有一种很强的“打工心理”,就连自己的副总也一样。这一“打工心理”具体的表现,让张三很不愉快——对工作不经心,不敬业,不负责任;整天只想着怎样偷懒,怎样沾光;总盼着能多发点奖金,多拿点提成,最好工资多多,工作少少。一句话,没有一点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张三总结了一下,发现员工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 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
  2. 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3. 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4. 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张三并不认识道格拉斯·麦克里戈(Douglas M.McGregor)也还没有读过他著的《企业的人性面》,可事实让张三深刻感受到了管理学上的X理论假设是存在的。张三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企业能够管理规范化,也为了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不至于掉队,出于本能的做出了决定:严格管理。
于是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末位淘汰、流程再造、5S管理、6西格玛管理等等,就连花费不菲的ERP和CRM张三都咬了咬牙用上了。张三不是不明白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更不是接受终身学习的观念,于是,每年光在各种培训上就要花费二三十万的,可还是不顶用。有的“招子”一开始还有效果,可做着做着,就又回到原地了,甚至还更差。管理依然混乱,效率依然低下,效益勉强维持,员工依然不停的跳槽,还是一地鸡毛。
因为内部管理出了问题,张三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不仅不可能不断提高,还不稳定,就无法谈及做到比竞争对手为客户创造和提供更高的价值了。于是,经营和利润开始下降。张三好想能够停下来仔细想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可就连这一小小的期望,都由不得张三,老的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当企业这辆战车开动起来后,是不可能停滞不前的。更可怕的是:大家不都说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吗。
张三实在没办法了,甚至想是不是找个风水大师来调调风水?
可此时,有件张三没有想到的事件发生了。由于张三企业的行业内一家企业在产品中添加了苏丹红以及三聚氰胺或是性激素之类不该添加的添加剂,引发了行业危机。老实讲,张三的企业可是从来没做过这些缺德事的,可是覆巢之下,张三有能奈何呢?当张三正为此寻找应对策略之时,祸不单行,有个员工因为违纪,在被辞退后,到劳动保障和监督局状告张三企业违背了新《劳动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5 14:14:58编辑过]
9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22:49:08 | 只看该作者

张三够惨的了。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错,企业是合法经营的,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也不是没有科学的管理,学费已经交了不少了,只是没有理清“企业——员工——客户——相关关系人”这一“圈子”的关系罢了,至于“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这样出自《易经》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张三都读过,都领悟,都能灵活运用呀。

关于近年(2006年至2010年之间)来大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活率的数据,笔者尚没有找到权威性的统计资料。这里只有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编写并于2005年6月30日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相关数据:“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这一数据与前几年的调查相近。而据统计,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30年,美国企业40年,全球500强或与之相当的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在40-50年之间。”
此外,据2009年招商银行战略发展部葛兆强先生在谈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资料中有这样的显示:“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存活率是比较低的。从美国的情况看,尽管美国对中小企业有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但其存活率5年以上的占32%,8年以上的占19%,10年以上的只有13%。即是说,大约有40%的中小企业在婴儿期就夭折了。”(美国的哈——笔者提示)

对应分析这两个信息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1、中国(大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平均寿命很短(只有2.9年),远比国外的中小企业要低。
2、美国的中小企业存活率尽管比国内高,但相对于美国非中小企业而言,也是低的。


这一数据和数据后的事实能不能给我们盲目学习模仿西方管理理论和模式的中小企业家以及管理人员提个醒呢?

“冰,水为之,而寒于之”。
明天我们就来用传统文化之“道”将企业生态环境的“圈子”来进行有序梳理,为张三探研解决这一困境吧。
延伸思考:作为经管人员,如何让自己的大脑从具体的事务性观察与思考上升到对全局的俯瞰角度呢?

 


另:各位热心的朋友们如有关于国内中小企业2006年至2010年的发展状态相关资料,欢迎提供,我们要让事实说话。在这里先感谢您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5 14:16:03编辑过]
hkr
97
发表于 2010-10-10 11:21:1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分享你的思想。知易行难啊,特别是合道,应势,通术,其中合道、应势最难,君不见许多所谓强人头脑发热,认为世界上没有他不能做的事,最后造成自己、员工、社会受累。

同时这些主要是企业管理者要多学习、思考,其他人则是加强积累,提高自己,等待你管理企业的那一天应用这些思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0 11:22:15编辑过]
9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0 11:43:3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hkr在2010-10-10 11:21:14的发言:

非常感谢分享你的思想。知易行难啊,特别是合道,应势,通术,其中合道、应势最难,君不见许多所谓强人头脑发热,认为世界上没有他不能做的事,最后造成自己、员工、社会受累。

同时这些主要是企业管理者要多学习、思考,其他人则是加强积累,提高自己,等待你管理企业的那一天应用这些思想。


是啊!其实道理人人都懂,但知易行难。就拿这些年服务过的各类企业来讲吧,个人最深的感受就是:企业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问题,绝大都数出在老板的身上、脑上和心上。

应势本只是一个生存的基本本能性选择,但由于利欲所致,不懂得应势的必然反受其害,往往连已得到的都会失去。也正因为现实如此,所以李嘉诚只有一个,王石也只有一个。

[em57]说句现实的功利话——早知早行早获利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0 11:45:00编辑过]
99
发表于 2010-10-11 10:00:0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分享你的思想。知易行难啊,特别是合道,应势,通术,其中合道、应势最难,君不见许多所谓强人头脑发热,认为世界上没有他不能做的事,最后造成自己、员工、社会受累。

同时这些主要是企业管理者要多学习、思考,其他人则是加强积累,提高自己,等待你管理企业的那一天应用这些思想。

[em50]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0:09:55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zst797在2010-10-11 10:00:02的发言:

非常感谢分享你的思想。知易行难啊,特别是合道,应势,通术,其中合道、应势最难,君不见许多所谓强人头脑发热,认为世界上没有他不能做的事,最后造成自己、员工、社会受累。

同时这些主要是企业管理者要多学习、思考,其他人则是加强积累,提高自己,等待你管理企业的那一天应用这些思想。

[em50]

zst797朋友,我还得说“感谢关注与参与”这样的话,但我想说的还有:除了感谢,你让我哭笑不得,貌似我的马甲一样哈,呵呵,就算是喜欢,想顶顶,您也忒“懒”了吧?

更希望朋友们能在一起展开讨论,互学互进哈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