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会有一种把自己禁锢在中学时代的感觉,那个时代建立起来的思维方式象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东西,长久地伴随着你。 上中学之前,在我们那些早期的无忧无虑的年代,我们勇于创造,充满梦想。我们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世界充满奇迹。 到了中学时代,情况就转过来了。我们开始感受到一生中最初的那种在乎别人怎样看待我们自己的滋味。突然之间,我们生活的目标变为摆脱窘境。我们担心某些举动不雅观,于是时时留意着,不愿意去冒风险。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发生在我朋友里查德•施瓦茨高中时代身上的那些事(他现在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摄影师,我可以未经他的许可向大家讲述他的故事)。有一天,我和里查德放学回家,突然间他在路上停了下来,神情呆滞,一脸惊恐。我看看他,问他出什么事了。我感觉他是因为某种痉挛现象而感到难受。后来,他指着自己的裤子,一言不发,原来是他的裤带松了扣。 最后他说:“我一整天都是这样的嗳!”当他那天穿梭于学校过道时,人们都能看到他松着裤带,他们会怎样看他呢?他感觉不堪设想。那种不得体的表现给他带来的声誉损失简直无法弥补。 那就是高中时代的生活体验。 今天,每当我举办一些激励讲座的时候,我总是乐意留出时间来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但是很多次我都会看到,每当他们琢磨着要放大胆子提问的时候,脸上都会显现出表现自我意识的略带痛苦的青春期表情。这种在乎别人怎样看我们自己胜过自己思想往往开始于我们的中学时代,但却会伴随我们的一生。 该是意识到我们自己在做什么,再一次告别中学时代的时候了。我们应回归中学前的那个时代,天真无邪,充满创造力,对世俗无所畏惧,还原为我们以前率真的本性。 顺便讲一句,我后来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改变在我讲座中提问时鸦雀无声的状况。我走到黑板前,划五个圆圈。然后我对听众讲,“如果在这一点上大家没有问题,我们就来一个课间休息。”人们总是喜欢课间休息,所以就没有鼓励大家提问的激励因素。然而,问答是我举办讲座时最有意思的部分,于是我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提问五个问题之后,我们就来一次课间休息。这时,我看到大家都在鼓励周围的人们提问,以便大家可以早点休息。尽管,这时一种人为的可以挑起对话气氛的办法,而且我也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方法,可是他真正起到的作用却是减轻了人们提问的压力。把人们从中学时代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绝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把自己从对周遭社会的恐惧感中解放出来并非难事。事实上,他们一直在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那样生活着,按照想像中的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生活。最终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在由别人的看法圈定的框框里。一种由十几岁的孩子设计的生活,你想这样吗? 你可以把那种心智模式抛到一边去。你可以从自身出发去激励自己,不必要依赖于别人的看法。所有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一个问题,正如爱默生问的那样:“为什么我自己的感觉要依赖于别人头脑中的想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