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会飞的猫 - 

[管理综合] [分享]许伯源老师“创业谈”与“二秘答题桌”文章集锦

[复制链接] 128
回复
213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16:22 | 只看该作者

把山西建设成为“北京的后花园”(2)

 

  四、对山西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

  若想对今后山西经济发展战略定位进行探讨,首先要研究我国和山西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一)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科学进步、经济发展的进程分为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革命,人类从原始的采集和渔猎过渡到农业和畜牧业;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其能源消耗以煤炭石油为特征;第三次浪潮则是以电子、海洋、生物、宇航、信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浪潮。经济学家们又按产业内涵的不同将产业形式划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第四产业:信息业;第五产业:知识业。
  我国经济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现已从计划经济时代所处的第二次浪潮的科技水平发展到初步进入第三次浪潮的前期,即进入第三次浪潮高新技术所带动下的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前期阶段。产业结构相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代表工业革命时代的钢铁、煤炭、石油和纺织等产业逐步走向衰退和信息、生物、宇航和新材料等产业迅速崛起为标志。各个新兴产业的知识含量高速膨胀,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已进入了国际化轨道,知识产业发展也已露端倪。

  (二) 山西经济发展的现状

  尽管山西经济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随着全国经济的增长也呈现出了巨大的变化,如服务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和电信业的进步,但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山西仍处于以重化工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于全国来说是落后的。山西经济的发展距离进入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基本上还处于第二次科技发展浪潮的阶段,仍然处于数量上的原始竞争阶段,甚至对于代表第二次浪潮的产品质量上的竞争,即简单的竞争,山西也仍处于落后的状态;还不能全力进入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即局部竞争的状况;当然距离进入品牌竞争、知识竞争,也即整体竞争的时代就更远了。

  (三) 对山西目前经济状况的初步分析。

  必须明确山西的过去和今天,才能探讨山西的今后。笔者试用SWOT方法来分析山西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1. 已经和即将受到的威胁

  可以说,目前山西的经济仍然笼罩在计划经济定位的“保护伞”之下,尽管这个“伞”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小,但山西一直没有冲破这个保护范围,20年来丧失了数次有利的发展机会,所以山西的经济发展至今仍然处于“后计划经济”的状态之中。这个“后计划经济”的状态,就是计划经济的优势已经趋向衰微,市场经济尚未大规模启动的状态。笔者对山西为什么仍处于“后计划经济”阶段没有深入研究,但是这个阶段的特征和表现的状态是明显的,并且已经给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威胁出现在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威胁:山西的商品市场已经和正在被“列强”“瓜分”。
  从目前太原市的商品市场中已经可以看出,山西的本地产品几乎全部退居质次、低档、价廉的层次上,除汾酒以外,几乎无一属于全国名牌产品,汾酒虽然知名度还在,但好感度也正在降低。山西也几乎在当前的全部轻工业产业阵地上失守。这里的商品市场已经被其它省份和地区“瓜分”。尽管这种“瓜分”没有签定“卖省条约”,但已成不争的事实。
  说来实在令我替山西人脸红,我有一个学生是湖北“神丹”公司驻山西销售经理,“神丹”的品牌恐怕很多山西人并不熟悉,他们是家生产“松花蛋”和“咸鸭蛋”的民营企业,山西人可能更不清楚的是,这样的一种小产品,每年在山西全省的销售总额在1000万以上。如此让山西人看不上眼的“小”商品,但在山西的市场上是竞争胜利者,是“占领军”。
  那么自然引出了一个可以令今天山西商人“脸红”的问题:山西人连腌个鸡蛋都要败下阵来?

  第二威胁:山西的经济利益正处于被无情“剥削”的境地。
  由于山西借以维持经济发展的基础仍然是能源原料,所以山西与外省市、地区的商品交换形成不平等的事实。煤炭中所包括的价值只有资源和劳动力,既无无形资产,也无高科技含量,不存在任何无形资产增值部分,造成山西的国民收入利益成分中,只得到了商品交换中的微薄回报,山西给外省市企业所提供的原料只占人家产品成本中的极小部分,当他们的产品返销到山西时,山西被外来产品无情地“剥削”了。现在已经不是再讲全国是一家的时代,也不是比贡献、比无私的时候了,虽然国家会拿出一块国税来支援山西,但是大量的地税确是外省市所得。山西成了中国的“发展中地区”,成了中国商品市场上的“非洲和拉美”。
  太钢不锈是我国第一位生产不锈钢的大企业,生产的不锈钢材料每天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并向世界出口。但是,组成这个物流的逆向是,广东、浙江的不锈钢产品每天也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山西。用山西的原料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卖给山西人,人家连你运出原料的运费都要从你山西人的口袋里重新掏回去。我有两个浙江的学生都是这方面的行家,有一个学生是宁波企业的董事长,山西省浙江总商会的副会长。请问,山西人可在浙江宁波也设有总商会?
  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百多年前,老牌资本主义英国从印度和中国购买棉花到英国,然后再将生产的“洋”布出口到中国销售的事实。何其相似也。山西不正是新时代下的商品“殖民地”吗?山西人不正是市场经济下的“亡省奴”吗?话不好听,事实却正是如此。

  第三威胁:再起步的“入门”费用昂贵。
    山西错过了改革开放的几次发展机会,目前如果再起步,进入商品市场的“入门”费用将是十分昂贵。据经济学家们测算,当前一种商品进入市场的入门费用将是80年代后期的10倍以上。就是说,在80年代后期如果一种商品要打入市场需要100万元的话,现在则需要至少1000万元,甚至还不止这个数值。美国一个新品牌上市,仅认知阶段就要投入5000万美元;台湾要投入3000万台币;中国也要投入2000万元左右。所以,山西今后的新产品推向市场的费用很高,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和不利条件。

  第四威胁:中国入“世”后的竞争威胁。
  经过我国政府的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加入世界经贸组织。笔者以为这一举措对于全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利大于弊,但是对于山西的经济发展来说,则是弊大于利。对于外国产品更进一步地大举进入山西,更加重了山西发展自己商品经济的压力,同时对于农产品市场也造成了威胁(以小麦为主)。山西尚且无实力与国内商品竞争,更何况与国际上实力强大的商品大潮抗衡。

  2. 目前所拥有的机会
  (1)国家对山西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2)我国即将进入知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程度的深化,商品竞争从数量向质量的过渡已基本完成,目前正逐步向知识含量的竞争深入发展。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商品对文化的需求度增强。由于历史给山西赋予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可能获得一次特殊的发展机会,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将给予山西的又一次“恩惠”。
  (3)又一轮全国经济发展高潮的到来
  98年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减弱,金融政策放宽,货币流通总量加大,投资力度增强,央行相继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这些均表明又一轮经济发展高潮即将到来。尽管因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及其它因素的制约,使得此次经济启动速度较慢,但这些影响和制约的程度将逐渐减低。从去年春开始,我国又发生了经济“过”热的信号,今年四月后,国家开始对某些产业投资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但我国经济必将在下一阶段继续高速发展已成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山西几乎错过了以往的几次经济改革高速发展的机会,这一次万万不可错过。
  3. 存在的劣势
  (1)商品意识薄弱
  从目前山西所生产的产品种类或质量来看,无不证明山西的商品意识薄弱,大量企业仍然停留在商品经济的边缘,质次、价低、毫无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随处可见。但商品经济所包含的理念、品牌和营销文化却极少体现,这也正说明商品意识的薄弱。
  (2)市场观念落后
  我不知道用一个什么词汇可以更准确地探讨这个问题,上述商品意识薄弱的根源应该是市场观念的落后所造成的结果。观念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牵涉到对方方面面问题的认识,如广东和山东的政府认为应该让投资者先占到便宜后人家才会来你那里投资,而山西某些地方政府认为政府应该先占到便宜后才可考虑投资者的利益,这就是个观念的问题。广东人认为聪明人都应该经商,温州人认为家家都应该办厂,但山西人认为聪明人应该做官,至于办厂可能连想都懒得想,或者要办就办大工厂,可又没有大钱来办,所以也就无限期地等待和感慨。这都是观念问题。
  (3)商品的生产能力较低
  可能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山西的商品门类少、品种缺,大部分日用品依赖外地产品的输入。但我更觉得这个能力不是属于机械设备等硬件能力的问题,而是创新思维能力较低。
  (4)缺乏复合型人才及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
  对于山西政府和企业来说,这个问题都很严重。缺乏人才是一个方面,可以通过培养和引进来补充,但缺乏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则更是当务之急。山西人才的流失严重,人才待遇与外地的极大差距造成了这个现象越来越严重。山西人才不留山西已经成为共识,除了技术和管理人才之外,赚了钱的山西人要走或已经走了,没赚到钱的人才也要走或已经走了,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政府和企业家们的关注。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这是《晋商》的成功理念,不可不查。
  (5)成功的企业家们普遍缺乏先进的管理科学知识。
  创业与创业成功后的发展是两回事,创业需要魄力、胆量、机遇、眼光和决断力,而企业成功的发展则更多的是需要先进的管理,仍然用随意性的管理体制很难不闯入企业发展壮大的误区。现在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们都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积极地寻求对自我的补充和深造,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对比沿海地区还是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文化底蕴仍然突显薄弱。
  (6)环境污染严重
  根据联合国1998年对53个国家的272个城市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3种完全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太原位居其一。除空气污染之外,太原市及山西部分城市的环境卫生状况也不能令人愉快,尤其不适合电子、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大规模投资。但近年来太原市的环境状况确实让人感受到了可喜的变化,蓝天白云开始出现在太原的上空。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空气污染最重的10个城市中已经见不到太原,但令人遗憾的是前3位仍然是山西的临汾、阳泉和大同。
    (7)对发展山西经济的定位问题犹豫不决
  由于山西经济的历史遗存问题众多且繁杂,历史的包袱过重,造成对如何发展山西经济的问题犹豫不决,笼统地提倡高科技或知识经济的口号解决不了山西的实际问题,只有准确找到经济发展新的定位才是“纲”。山西的经济翻身要写一篇大文章,要找出一条适合山西经济发展的独特的道路。
  当然,政府官员的素质和团队的执行力水平将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4. 现有的优势
  实话说,现在山西具备的优势已经不多了,所谓优势就是别人所不具备的资源和条件。

  (1)普遍认识的提高应该算不是优势的优势。
  古有“背水一战”之说,在山西已经处于全国经济发展倒数位置的今天,再强谈优势将是自欺欺人的妄说,如何能绝地求生才是明智之举。
  近几年我接触过很多山西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其中大多数人已经深刻感到山西的经济发展照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我发现山西人为人处事特好面子,但现在山西人出门得不到外地人的尊重,不是最没面子了吗?原因就是山西的落后。
  在山西,发了财的急忙往外地跑,到加拿大移民、到北京买房,除了浙江人外,在北京购买高档住宅的外地人群中山西人排行老二,山西每年外流资金高达100亿元!

  (2)拥有全国最庞大的地上历史人文景观群。
  山西拥有全国最庞大的地上历史人文景观群,景点数量高达3684处,国家级文物景点即有56处,省级文物景点413处,山西的地上文物总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可以说国内没有第二个省区可以和山西抗衡。
  这个优势甚至是全体山西人常常在外地人面前挂在嘴边的炫耀之辞,应该说,这确实是个优势中的优势,我推测,这将是全体山西人一百年后吃饭的饭碗!那个时候,山西的煤一定已经没有了。

  (3)有利的地理、气候条件。
  山西地处华北地区西部,与华北平原具有同样的地理、气候条件。对发展我国的北方多品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由于“太旧”高速公路的通车,陆路交通已与华北、北京高速公路网连通,“缩短”了山西与外界交往的距离。

  (4)源远流长的文化遗存。
  山西是中华民族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深厚、浓郁的黄河文化和民俗风情。山西的经济一旦启动之后,这种文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雄厚基础和动力,将成为山西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丰富精神营养。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山西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威胁与机会并存、弱点和优势同在。但也可以看出,威胁大于机会,优势多于弱点。之所以说威胁大于机会,就是因为山西以外的、先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已经远远超过山西,再加之不久的将来国际势力的进入,对山西的威胁是巨大的;而山西所具有的机会,其它地区也同样具有,所以说威胁大于机会。之所以说优势多于弱点,则是因为山西所具有的优势是别的省市所不能再造和超过的,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广东不具有山西的文化渊源,所以广东的经济发展前期迅猛,但后劲堪忧,此为后话。

  笔者在此没有提到煤炭资源,是因为山西的煤炭资源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工业化发展时期可算是优势,但在市场经济时代,它已失去优势的地位,相反却留给山西一个沉重的包袱。 
 

  五、山西经济发展定位的探讨
  如何处理山西经济发展所面对的威胁、机会、优势和弱点的关系,就是确定山西经济发展定位的基础;如何促进山西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就是确定山西经济发展定位的理念。所以笔者在此尝试提出:“以发展旅游产业为纲;开拓轻工产业为目;普及高效农业为基础;依托环渤海经济圈,把山西建设成为北京的后花园。”的山西经济发展战略定位。

  1. 为什么以发展旅游产业为纲?
  通过上文中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山西所有可供发展经济的资源中,只有可供发展旅游产业的历史文化景观是最强项。以己之长,克人之短是商品经济制胜的基本法则。在山西已经失去了前期进入商品市场的机会时,现在只能用最后可用的、自己的“家底”来和别人竞争。而这个“家底”又正好是别人所不可争的。
  不要以为只有彩电、服装才是商品,旅游景点同样是商品,当然也就同样需要以商品来对待之,要作出品牌和无形资产来。

  2. 为什么以开拓轻工产业为目?

  一是不能再以重工业为纲,当然也不能以重工业为目,重工业必然是走向衰退的产业,只能“保持”。所谓“重振煤炭工业”,“重振重工业基地”等提法,只是善良的幻想。二是发展旅游业需要有轻工业作基础,需要轻工业作依托。三是山西重工业的优势产品可以成为轻工业的原料。笔者提议,轻工业的范围很广,是否可以中药和食品为主。看全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有凭一根“冰棍”做成了大企业的内蒙“伊利”;有曾凭一根“香肠”起家的,如河南的“双汇”、“郑荣”和“春都”;有凭一包方便面发达的,如天津的“康师傅”;有曾凭一碗炸酱成名的,如西安的“阿香婆”。如果说这些商品山西人就一定造不出来,那是对山西人的小看了,但是为什么山西人就还真的是没有造出来呢?

  3. 为什么以普及高效农业为基础?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布朗的研究结果说:“中国人在2010年养活不了自己。”不管美国人的这个结论正确与否,“民以食为天”确是中国老祖宗的至理名言。山西地处华北地区的西部,拥有发展农业的深厚基础和优越条件,尤其是可以种养殖几乎全部品种的我国北方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这是华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所并不具有的优势。只是由于目前技术水平和农业发展模式的局限,这种优势才没有被突现出来。笔者曾到山东淄博和寿光等地区考察,那里几乎遍地是蔬菜和经济作物的塑料大棚,产品已大量出口到南韩和日本,种养殖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另外,黑龙江省的外资投资总额中,目前农业的开发项目已达到20%以上的比例,且逐渐形成大片开发的趋势;在广东地区也正在兴起投资农业和经济作物的新的热潮。我国的投资界和国外的资本已经注意到,投资农业的回报率是投资其它行业回报率的3倍以上,农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规模化的“庄园经济”、新特品种和高效技术的结合之中。

  4. 为什么要依托环渤海经济圈?
  太行之隔,使山西与华北形成了天然的阻断。虽然互联网可以缩小地球的距离,但是天然的距离也必然造成人的思维模式的差异。笔者在此倒并非要讲解放山西人的思想,而是讲山西的经济在明显落后国内先进地区的状况下,要想保护自己,同时求得发展,使山西“搭”上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高速列车的唯一办法,就是使山西能够依托我国目前某一已经高速发展的地区经济领域,就要找一个“靠山”,攀附这个“靠山”,但这个“靠山”远了不行,广东靠不上,上海也靠不上,只能选择临近的先进省份和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是最合理的选择方案,进而辐射到这个经济圈内的其它四省一市(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当然,既没有人批准也没有人阻挡的“依托”是要凭山西经济发展的优势,最重要的是人们的意识。
  以目前山西经济发展的实力是不能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先进地区相竞争的,那么不能争就“跟”,就“攀附”,就“搭车”,借助别人的优势发展自己。“依托”的手段就是提供服务、供给对方的“需求”,弥补对方的“欠缺”。把山西的经济发展定位放到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服务上去,放到为北京的服务上去,在服务上大做文章。
  在探讨山西经济发展定位的过程中,笔者也注意到没有特意提到高新科技开发和知识经济问题。笔者以为,知识经济虽是即将到来的历史性的经济发展新时代,但知识经济也包含在现有的一切经济领域之中,无论是发展食品工业,或者发展旅游产业,同样包括知识经济的内涵,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知识和创新。高科技则包含在知识经济的范畴之内,需要雄厚的物质和人才基础才可以谈高科技,高科技不可强求得之,如果一个省连一包方便面都做不好,离高科技就还有距离。所以,大可不必全中国都一齐去呐喊高科技,先打好物质和人才的基础,高科技自己会来。
  在农业经济时代,竞争的优势来自于土地、自然资源和人口的总量;在工业经济时代,竞争的优势来自于劳动力、工程技巧、资本和市场的进入;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优势来自于知识和创新。山西目前的经济水平,仍然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甚至还没有做好,所以要补上这一课,经济发展不可能跳跃。

62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17:41 | 只看该作者

把山西建设成为“北京的后花园”(3)

 

  六、把山西建设成为“北京的后花园”

 

  思路决定出路。笔者在上文中经过对山西的经济资源进行整合后试探地提出了对今后山西经济发展战略定位的探讨。定位的核心是:一游、二轻、三农、四依托。核心的核心就是“游”和“依托”两个字。浓缩成一句话就是:“把山西建设成为北京的后花园”。

  (1)“后花园”的理念
  所谓“后花园”,原本皇家或达官显赫的家族园林,提供闲暇休整之风景园林之所。历史上大家都把天津称为北京的“后花园”,那是因为满清官员退休后常以天津为养老退隐之地的缘故,包括末代皇帝傅仪退位之后也以天津为栖身之地。
  这里我所提出的“后花园”理念,是专指服务而言,为经济发展的市场服务,为经济发展时人们的休闲服务,为经济发展的后台需求服务。如展览、如教育、如旅游、如保健、如文化产业、如传媒、如会议等。
  为了实现对山西经济发展战略定位的转移,使山西的经济建设形成一个思想核心和理论基点,就要对新的定位赋予新的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山西经济发展规划,使新的定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导向、提升、凝聚、激励和稳定的功能,并可提高形象的美感度,增加无形资产的附加价值。力争在五年之内将山西建设成为一个崭新的山西、一个清洁的山西、一个具有市场经济竞争力的山西。笔者尝试提出如下的定位理念:
  “为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全中国和全世界提供高水平、高素质和现代化、特殊化、知识化的文化、艺术、出版、旅游、餐饮、食品、中医药、保健、养老、高效农业、教学、科研、影视制作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简称为:两高、三化的优质服务。”

  (2) “后花园”建设的内容及规模
  以山西全省的规模建设成为一个“北京的后花园”,这必将形成山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如何按照新的定位和理念操作,如何确定“后花园”的建设内容和规模等问题,将是决定此战略性转移胜负与否的关键,也必将是这个战略目标是否能启动的关键。
  山西目前需要一个能够具备足够经济、政治影响力的统合项目引领启动,这个项目需要足够的唯一性、特殊性和前瞻性,最重要的是具备巨大的赢利能力。(具体项目待研讨)
  这里说一点我的小感受,我曾陪同日本商社社长考察山西投资环境,日本人曾试图投资养老保健礼佛社区项目,原本设想把日本人分期组团到山西来短期养老保健礼佛,但我们在去神堂沟的路上时,这个投资热情就骤然被“打击”到了零点。当时我对山西还不熟悉,日本人要考察温泉,我就领他们去了神堂沟,现在看来明显是个“方向性、原则性”的错误。今年6月初,当我去了顿村时,真的别开生面,那里已初具规模,如果当初领日本人考察顿村,应该今天就是另一种局面。但我也同时发现,顿村的基本条件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发现代旅游项目的基础,但是还缺乏有效的商业要素整合策划,所以尚没有出现规模经济的大好局面,这应该就是目前山西某些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软肋,没有整体策划,没有市场细分,没有卖点,不能发挥出原本应有的投资获益来。令人遗憾,可叹!

  (3) “后花园”的产业结构
  通过新战略定位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山西的产业结构将发生由“重”变“轻”;由“计划”变“市场”;由“无名”变“独特”的彻底的变化。

  (4) 山西经济发展的远景
  从目前大运路“绿色通道”工程与母亲河改造工程的建设,人们已经可以看到山西经济发展辉煌远景的端倪。但是由于山西经济新的定位似仍在研讨之中,所以上述的这些大型工程只能分别体现出它们的重要作用,而不能发挥出它们的“合力效应”。
  迎泽大桥的两端有两个不锈钢雕塑,一端是“东方时空”的模型,但不知与迎泽大桥有何关系?与山西或太原有何关系?另一端的雕塑估计一般人看不出是个什么,出租车司机笑谈告诉我说那是个“高跟鞋”,真的不知所云。这一现象说明,在建设这些雕塑时没有确切地认定项目的定位和理念,只是为了实用的功能,结果造成各吹各的喇叭,“合力”自然不会产生。所以只有确定了正确的定位后,一切以定位为核心,才会产生经济发展的“合力”,这股巨大的“合力”,必将形成巨大的经济推动力。
  山西经济发展的远景是:
  第一, 中国面积最大的、历史文化遗迹最多的东方古文化旅游区;
  第二, 国际性重要轻工产业的信息、广告、交易中心;
  第三, 中国最大规模的科研中试基地;
  第四, 著名食品品牌的产地;
  第五, 丰富多彩的旅游服务经济;
  第六, 以“庄园经济”为代表的高效农业出口基地;
  第七, 文化、艺术、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中心。

  ……

  七、 结束语

  过去有句俗话叫:拉大旗,做虎皮。这里笔者改为:拉北京,做“晋”皮。也就是说,山西的经济发展一定要拉住北京,做北京经济发展定位的一部分,和北京成为“一家人”,把山西经济的发展和北京经济的发展合为一体。用山西尚存的优势资源去“讨好"北京,去为北京服务。
  “把山西建设成为北京的后花园”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定位是否可行?是否可以促进山西经济的超长发展?是否可以终止山西原有的经济发展轨迹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快车道”?是否可以带动山西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是否可以提高山西的整体形象和价值?将是检验这个定位是否准确的最高标准。
    笔者以为,这个定位可以达到上述的目的是肯定的,关键是意识的转变和政府执行力的增强。就如最近汾酒集团推出“山西红”葡萄酒的电视广告,已经在理念上向现代思维模式进了一步,尽管在定位上还不够准确,只停留在画面上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而没有更深入地挖掘目标消费者群体的购买心理,但是进步了是肯定的。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第一不是因为一时冲动,第二也不是笔者认为现在的山西有多么美好,而是因为笔者看到山西确实是一座“金矿”,并非只有“煤山”;另外笔者有众多的朋友在山西,当然就希望这里的经济发展得更快,环境建设得更美好。可以说,现在的山西不但不是文章题目中所说的“后花园”,如果说得“惨”一点的话,只能说成是北京的“锅炉房”,如果有谁不服此言请去太原的“神堂沟”一看,现代化的温泉宾馆与尚在自燃冒烟的煤矸石“山”比邻。
  笔者非社科界的学者专家,对政治经济难有深刻认识,常从媒体上看到专家学者和社会仁人论述发展山西经济的文章,对山西的历史和山西的今天多有真知,受益非浅,对比之下笔者实感拙陋,在此仅以21年商海沉浮之愚见奉献大家。
  历史上山西曾经是个好地方,未来也必将是个好地方,我相信。
  不妥之处,盼望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9 22:18:52编辑过]
63
发表于 2010-4-19 23:56:5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会飞的猫在2010-4-17 19:50:15的发言:

 

做人要厚道,看贴要投票。^O^

哈,是我失礼了。

现在的书越来起浅薄了,厚厚一本,能得到精炼的一二个观点,我就大鼓过望,觉得没有白白浪费我的关注。

但是,飞猫的这些贴子,确属于精品。具有极强的实际操作性与可引用性。说服力拉枯摧朽般。。

顶一个。

64
发表于 2010-4-20 00:02:1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飞猫对老板的论述,亦有言要吐。

为什么老总用司机的土壤总是很肥沃,开出的花却不艳丽。引来的是虫子,不是密蜂呢?

 

(司机提升原则)fficeffice" />

领导为什么 要提升司机

1、高层身边围着的人。一种是服务人员,如公司行政办的文员、司机、秘书。

2、职业管理人员,每天向他汇报。

3、企业的一线员工。由于工作关系,与老总的沟通方式仅有可怜的几种,一是领导哪天下去,如果你正在干活,领导又有必要觉得要树立亲民作风,那么恭喜你,领导会当众正激励(表扬)你。如果你当时恰好在发扬中国人的懒作风,那么,领导会负激励(批评)。现在的管理教案也扯淡干始文绉绉的,处罚都改叫负激励了。古代叫反躬自省,以敬效优。这充分证明了中国人在管理的称呼上是与时俱进的。

   另外的沟通方式就是你有一技之长,演讲、武术、写作、唱歌等,只要上得台来,传得开的。名字就会传到领导耳中,如果有幸在公司比赛上得个名次,脱颖而出,或许领导在递出那个写着“特等奖”的本子时,会记住本子上那个名字。

   以上,是普通员工出人头去的基本捷径方式。另外要说明的是,至于小改小革,工作业绩等,都是要埋头苦干,熬出来。称不上捷径。

中层干部,通过与高层的接触,会形成印象,有也提拔的可能。比如,科学变主任,主任变中管,中管变总经理助理。

通过以上分析,有志于职场晋升的人士,而且十分精明的马上可以看出:离领导越近,越容易得到晋升。看来,混个脸熟好办事,在各行各业都历来如此。

那么,谁离得越近呢?答案:司机。他们通晓领导不具备的技能,开车;掌握领导的生命;还有领导的小秘密;他们有时还要客窜下站岗放哨的职位,甚至还要有“打死也不说”保秘精神。这样的人不提拔,领导还要提谁呢。

65
发表于 2010-4-20 00:04:3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飞猫对老板与员工的关系论述,有言不吐不快。

 

问:为什么老总用司机的土壤总是如此肥沃?长的艳丽花引来的是虫子多,而密蜂少呢?

(司机提升原则)fficeffice" />

领导为什么 要提升司机

1、高层身边围着的人。一种是服务人员,如公司行政办的文员、司机、秘书。

2、职业管理人员,每天向他汇报。

3、企业的一线员工。由于工作关系,与老总的沟通方式仅有可怜的几种,一是领导哪天下去,如果你正在干活,领导又有必要觉得要树立亲民作风,那么恭喜你,领导会当众正激励(表扬)你。如果你当时恰好在发扬中国人的懒作风,那么,领导会负激励(批评)。现在的管理教案也扯淡干始文绉绉的,处罚都改叫负激励了。古代叫反躬自省,以敬效优。这充分证明了中国人在管理的称呼上是与时俱进的。

   另外的沟通方式就是你有一技之长,演讲、武术、写作、唱歌等,只要上得台来,传得开的。名字就会传到领导耳中,如果有幸在公司比赛上得个名次,脱颖而出,或许领导在递出那个写着“特等奖”的本子时,会记住本子上那个名字。

   以上,是普通员工出人头去的基本捷径方式。另外要说明的是,至于小改小革,工作业绩等,都是要埋头苦干,熬出来。称不上捷径。

中层干部,通过与高层的接触,会形成印象,有也提拔的可能。比如,科学变主任,主任变中管,中管变总经理助理。

通过以上分析,有志于职场晋升的人士,而且十分精明的马上可以看出:离领导越近,越容易得到晋升。看来,混个脸熟好办事,在各行各业都历来如此。

那么,谁离得越近呢?答案:司机。他们通晓领导不具备的技能,开车;掌握领导的生命;还有领导的小秘密;他们有时还要客窜下站岗放哨的职位,甚至还要有“打死也不说”保秘精神。这样的人不提拔,领导还要提谁呢。

66
发表于 2010-4-20 00:14:32 | 只看该作者

自我对照下:一般创业者具有如下的全部或某些特点:
  1、不甘于平庸。(80分)
  2、自信。(70分)
  3、忍耐力强。(80分)
  4、胆大。(20分)
  5、有魄力。(60分)
  6、乐观、心胸宽阔。(70分)
  7.有名誉感。 (50分)
  8.优秀的口才。 (30分)
  9.思维活跃。 (20分)
  10.具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60分)。
  11.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0分)
  12.负责任并敢于承担责任。 (80分)
  13.在人生的历程中,不断为自己设定方向和目标。(80分)
  1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50分)
  15.不知足的物质欲。 (20分)
  16.强壮的身体和旺盛的性能力。(60分)
  17.O或AB血型的人居多。(O型)

这么一对比,我还真是离创业有距离了。老老实实地做职场中人吧。

67
发表于 2010-4-20 09:49:5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评说的山西的帖子,我这山西人还真有点脸红,我也属于外流的那一类人,下决心回去还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文中说的那个“顿村”其实是在山西省忻州市,全名叫顿村温泉度假村,具有疗养保健功能。至于地上文物占全国70%,我2000年以前都知道了,不过也被煤污染了。2001年还在学校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是大同的,他跟我说大同云冈石窟被煤灰污染、腐蚀,现在山西吃资源饭,以后也只能吃老祖宗饭,幸亏当年的老祖宗很牛,留下不少可挖掘的资源。不过这些遗产也被糟蹋的差不多了。
6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9:05:21 | 只看该作者

创业谈(63)——“空”手套白狼?
2003.8.4

 

  最近写了几个帖子引起很多网友的兴趣,如“六蛤蟆”,如“老坏”;从中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上长期以来所鄙夷的“空手套白狼”命题。
  具我所知,社会上对我国经济转型期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和前期成功的一些创业人士的某些商业做法是持怀疑态度的,甚至持否定、批判或鄙夷的态度,总结出“空手套白狼”的一套反击理论来。我最早听到这句话是在哈尔滨,但记得当时大家对这句戏语似乎是称赞而非否定,也不知道这句话是否是东北方言,将来再由语言学家们寻根溯源吧。现在我们只是来看看何谓“空手套白狼”?
  从表面词义来看,“空手套白狼”应该指的是手里什么家伙事儿也没拿,但“套”到了凶猛的“白狼”。这当然是一般人不可想象的,除非如武松打虎,即便是武松打虎,武松原也是拿了根哨棒的,只不过哨棒打到树叉上断掉了,后来只好用空手来打。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初始时期,因历史的原因,应该说国民全体已经都是空手,也就是谁也没有经济基础,自然创业资金无从谈起,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凡创业而发展起来的人都应属“空手套白狼”。其中有的人从几百元起步,有的从几千元起步,从万元起步的根本一个没有。因为当时如果谁成了“万元户”,那是要震惊“乡里”的,甚至成为国家宣传的典型,可见不存在从万元起步的人。
  那么有些人可能认为,不能说上述创业者都是“空手套白狼”,那些踏踏实实地创业成功的人不应该归入“空手套白狼”之列。这里就引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什么是“踏踏实实”创业的概念?如果按照这个“踏踏实实”创业的概念是否可能出现今天的那些成功的著名企业和个人?何谓“踏踏实实”?顾名思义,应该是本分、实干、不妄想的一个联合体,对于创业而言,是指那些有多少钱就办多大事的创业者。我们假定一个创业者在八十年代创业起步时的创业资金是5000元,这在1980-1985年时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人家来说绝对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文数字,不但是任何一个老百姓没有,就是我国的高级干部(13级以上)家里也没有这样一笔钱!如果单从获得它的难度上来说,与现在一般人家获得100万的难度有些相象,这样说并不夸张,凡是过来的人应该都会同意我的这个估计,因为现在一般人家想用个几万块钱投资已不是那么难了,除非困难地区的农民和城市的贫民阶层和下岗职工这些特殊群体。假定当时的这个创业者每年的发展速度是提高20%,这应该是比较实际的数字,那么他经过20年的“塌实发展”后的成绩是多大呢?小学数学水平应该能够算出个结果来,今天的资产规模应该是达到19万左右。这个发展速度是正常的,西方大型企业的发展速度基本都是如此,而且可能更小。那么如此看来,今天中国出现的众多高速发展起来的企业都应该不是“塌实”发展起来的,其中尤其是私营企业。
  既然他们都不是很“塌实”,那么就有“空手套白狼”之嫌。也就是说,“空手套白狼”与超常规发展应该有某种联系。那么,为什么有的创业者可能超常规发展呢?看得多了,总结出下面几条:
  1.眼力所谓眼力,就是“远视眼”,比别人更远地看到了商品空白区,他们用生产出的产品补充这个空白区,自然供不应求,除可以获得超出常规的回报之外,甚至可以提前得到发展的资金,自然他们的发展速度超常。
  2.胆量和魄力胆量和魄力谁都有,就看有多大。广东人讲,做生意要喝“头啖汤”,也就是干革命要干第一拨的道理,这是刘少奇主席的名言。只有敢于喝“头啖汤”的人才能叫有胆量有魄力,凡事只会跟着别人屁股后面才敢干的人不能说是有胆量和魄力。有胆量和有魄力的人喝起了“头啖汤”,他们超常规地发展起来,“套”到了“白狼”。记得辽宁有个靠生产“菜板”起家的企业,在没有多少人看得到看得起得“菜板”市场上横冲直撞。
  3.满足政治需要有些人具有独到的政治见解,对社会和政府的需求分析到位,他们不但熟悉商业环境,也熟悉政治环境,与政府的需求同步一二一,利用和依附于政府的需求,当政府需要铺路的时候他们就做砖,当政府需要开发高新区的时候他们就买地,当政府需要绿化的时候他就种草种树……
  4.公共关系谁都有公共关系,但如何游刃有余地运行于公共关系之中却是一个课题。公共关系如打桥牌时叫牌,不但要根据自己的牌,还要揣测别人的牌。只有打好每一张牌才能最后出奇制胜。公共关系非单指朋友关系,公共关系应该是一张网,这张网用于“捕获”,打鱼者用网捕获鱼虾,创业者用“网”捕获机遇和克服创业的难题。
  5.机遇政策出机遇,政策是近二十年来中国出机遇的发源地,很多人悟出了政策在未来的走向,机遇向他们招手。我常和朋友们说,搞经济要先学好政治,因为我们遵循的是“政治经济学”,先有政治,后有经济,脱离政治的经济不存在。如近期大家都在关注人民币升值的可能,如果你认为人民币必然升值,这就是你的一次机会,把你手中的美圆马上换成人民币吧。但是反过来说,今年人民币的现金流量已远远大于去年,市场又面临通涨的潜在威胁,如果通涨发生,还是把人民币换成美圆。股市上也是一样的道理,看似简单,实则机遇。
  6.知识什么样的知识将使你的手里会增加力量呢?应该是那些使你抓得住机遇的知识。什么知识都有用,最没用的知识还可以在吹牛的时候使你胜出于人,让mm们佩服你有渊博的知识。但在你两手空空地想创业的时候,只有那些使你抓住机遇的知识最关重要。其它的知识只是你日后发展的营养素。
  现在社会已承认知识也是生产力,那么眼力、胆量、政治、公共关系……也都应该是生产力。既然都是生产力,那么掌握这些生产力的人们就非“两手攥空拳”。“两手攥空拳”者只能单凭肌肉的力量出拳与人搏斗,而掌握着综合生产力的两手则可与市场搏斗。可见他们并非“空手”。
  文革后期,我曾经参观过一个“走资本主义道路典型”的现场会,当时是在湖北大冶,记得是有一家农民在家里养“鱼虫”,把鱼虫拿到武汉去卖,文革后期大家无所事事,养鱼养鸟成风,自然鱼虫的市场空间很大。一年之内他家盖了瓦房,结果房子被没收,养鱼虫的水泥池子被刨掉后供展览“教育”来那里的参观者。现在说起这件事当然已成过眼烟云的政治笑谈,但其中不无可深思之理,那个大冶人已经具备了眼力、胆量和魄力,以及商业上必须的知识,只是因为对政治政策的理解度不足,反成了反面的教材。推迟数年后,不就是这样的人成为中国现代第一批“空手”的创业者吗?
  其实,想当初哈尔滨人说“空手套白狼”是一种对商业手法的赞赏态度,其后在全国则反成了鄙夷和批判的态度,但让我们细观鄙夷“空手套白狼”者,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嫉妒和忿忿不平;更更多的则是真正的空手者。你如果真的是空手的话,你就很难套到白狼,除非你是武松。
  只有充实自己的各方面实力,使创业者不是真正的空手,使你的手更加有力,那你能套到白狼的机会就将不远了,嫉妒和鄙夷只能证明你的空乏和无力。
  有人不可想象凭一纸合同就可以贷款,这只能证明其想象力的苍白和手里真的太空,呵呵,不好说了,小鸡撒尿——各有各道儿,就是目前也仍然可以做到,但如何做?我想在“西伯力内参”中对有一定基础的创业者再来谈这个问题。 依我看,想“踏踏实实”发展和创业的人也没什么不好,一步一步地去做,慢慢地积累资产,但也应看到“塌实”的风险性,因为其抗风险能力有限。

6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9:10:41 | 只看该作者

《创业谈》(71)-水山蹇:风险来临方见人力功底

2005年7月28日

 

    现在讲企业管理这一门儿几乎全球发了疯,越讲越细、越讲越深、越讲越不知道讲什么好了,越讲越“离经叛道”,越讲越没了魂,越讲越觉得不知道自个儿企业将来可怎么去管。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不对,不放到一个篮子里也不对,放到一个篮子里有吃上鸡蛋的,也有没吃上鸡蛋的,不放到一个篮子里也有天天吃上鸡蛋的,还有连筐带鸡蛋都砸了的。制度管理不讲人本,人本多了上房揭瓦……单说一个激励机制就不知让多少英雄豪杰“竞折腰”!
    我用一个星期学习了哈佛MBA的《战略管理》,800多页,看过之后觉得有用的不过20来页,再删删前置词、修饰用语,可以保留着用的也就三五页而已。
有人问我,管理是什么?我说,首先你得有人被管,也就是你得有手下,否则只能自己管自己,但企业没有一个人办的,所以企业管理一定是管理人的,无论是生产管理或者营销管理都要管人,而且是管理手下的人,很少能管理上级的,也很少能管理老板的,除了小蜜,记得是黄宏在一个小品上说过小蜜管董事长。
    所以我说,管就是指挥人;理则是理顺,理顺关系,人际相互的关系。这就是管理,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去协调和指挥人,当然这和理论书上的说头不一样,但实质是一样的,只不过理论家们说话高深。
    今天我要说的是:蹇。这是周易里的一卦,水山蹇。周易六十四卦中有四大难卦,屯、坎、蹇、困,大家一看这四个字就可想而知,中国字都可从字意上体会出其中的含义来,这是汉字高明之处。而所谓的卦其实首先是画,水山蹇就是一副下面是山、上面是水的画,蹇字的含义则是指的跛足的人,也就是俗话里的瘸子,让这个瘸子先爬山后过河,可想而知之难,当然这里是指远古的工具水平,如果说现在则容易了,坐飞机一下就过去了,不分山河。
    为什么专说这一卦,因为这个蹇卦里包含了一个实战型人力资源立体结构的问题,也提示了让我们思考如何能在风险来临之前建立起这样的一个人力资源的立体结构。
从文王给蹇卦配的六个爻辞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力资源立体结构的体现,这六个爻辞是:
  六爻:往蹇来硕
  五爻:大蹇朋来
  四爻:往蹇来连
  三爻:往蹇来返
  二爻:王臣蹇蹇
  初爻:往蹇来誉
    先让我解释一下,从团队组织层次上说,初爻代表基层员工,二爻代表基层干部,三爻代表中层干部,四爻代表高层干部,五爻代表董事长总经理,九五至尊,这里是“皇帝”位,六爻则代表至尊而退居者。这是周易卦象的一个结构组成。
    蹇卦爻辞中一共出现了七个“蹇”字,可见困难之级!若某人起到了这个蹇卦,必知其目前处境已经困难重重。若企业发展状况起到了这个蹇卦,这个企业已经是多灾多难了。在这里我们先不看如何避险,让我们看看企业各层次员工干部对风险和危机的态度,初爻“往蹇来誉”,往,就是往险,往难,不回避困难和风险,在蹇卦中一共出现了四个“往”,虽然二爻不言“往”,实则也是“往”,五爻不言“往”,是往无所往,自在风险之中。我们从中可以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这里没有人回避困难和风险,都是勇“往”直前。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就是企业有一个团结、凝聚、奋发的团队。但这个团队肯定不是“自发”或“自然”形成的,如何能形成这样一个在困难面前不回避、不畏惧的团队?这就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在多年的习易实践中,碰到蹇卦的机会不多,去年有个外地的企业家求我看看企业的发展状况,这位企业家有近一个亿的资产,为此我得到了一次判断蹇卦的机会,动爻在四,于是我告诉他,你有一个很好的集体,各层员工都能协助你度过目前企业的困境。而且你的困境已经不是一年了,至少三年以上,明年就会出现根本性的改观。顺便我又告诉他,你应该慎重对待多元化问题,还好你的多元化只是营销出现了问题,产品的市场可以逐步打开,今后逐步缩减和消化各个投资项目,企业还有大的发展。
    接着我们就在闲谈中探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我问他:“为什么你的员工和主要干部能在企业出现了几年困难的时候不离开你的企业?”
    他说:“其实也很简单,能答应的我就答应,能给的我就给。”
    这句简单的经验总结中提示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系列连锁问题:
    为了留住人才,企业家能答应什么?不能答应什么?能给什么?不能给什么?在能与不能之间一定有一个界限,我想这就是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因企业发展阶段而异、因行业平均回报率而异的管理“艺术”水平和能力的体现了。薪酬设计、激励机制的核心也即在此。而且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企业家在能与不能、给与不给的决定上选择了可选方案的上限。
    俗话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这位企业家得“舍得”的精髓,舍后而得,在企业经营最困难的数年时间整个经营管理团队发挥了坚强的核心作用,使他的企业逐步走出困境,“蹇”后为“解”,这个企业必然在明年后能解脱困境,今后六年奋发有为。
    团队,就是一个人群,凡有人群的地方就存在着向心力、凝聚力、领导力、执行力的问题,我还想加上一个领袖力,领袖力也就是企业家的独特的领导力,没有这个领袖力,也就没有团队,对有些朋友们提出的团队思路我不敢苟同,他们常常淡化团队领袖的力量,似乎没有领袖也可以形成团队,这是一种幻想,开句玩笑地说,土匪还要有个头儿,这个头儿不是谁都能当的。
    从“蹇”卦的爻辞上还可以得出的是,一个团队需要各司其位、各司其职、各司其德、各司其利。一爻代表普通员工,虽有关心企业、爱护企业之心,但其权力、能力、手段有限,所以即便愿意勇往直前,但作为高层领导应该告诉他们首先应该安心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就是对企业的贡献,否则虽然“来誉”,也就是他们伴随着获得荣誉的同时也会伴随着“人身灾难”,万不可莽撞行事,企业不是战场,不需要“牺牲”的英雄;二爻代表基层干部,“王臣蹇蹇”,可见事物繁杂、任务琐碎、困难重重,企业家应体贴关心他们的具体困难,没有他们坚守岗位,团结领导员工完成具体的任务,企业走出困境必是虚妄之谈;三爻代表中层干部,上传下达是他们的本职,当中层干部看到企业高端领导集体还没有得出彻底改变企业状况的可能时,“返”而帮助基层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是最好的选择;四爻代表企业高层领导,紧邻董事长总裁的重要干部,执掌企业的“封疆”大吏,必须承担联合一切可能的内外部力量来辅助企业家解决困难,使企业尽快摆脱困绕,他们的能量既在内也在外,企业能否解困的关键大部分在他们身上;五爻代表企业家本人,对于企业的困难无所"往”,自身即是困难,必须担负领导企业走出困境的全部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公共关系方面的开发非其莫属,也是检验其历史积累的试金石;上六代表企业体系外的高端力量,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企业至关重要。
    我常对企业家们和以往各期《企业家周易避险训练营》的学员们笑谈说,能起到“蹇”卦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是不幸中的万幸,是企业家“积”德厚重的“现世报”,不是所有的企业家在困境时都能得到“蹇”卦的,从现实中看,很多企业家在困境时得不到“蹇”卦,原因不必赘述,可想而知。某些企业家往往在舍与得中摆不清关系,往往幻想一顺百顺,过去顺利将来必然顺利,呜呼!老人们说,三穷三富活到老,对个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千百人集合在一起的企业?所以现在我们讲人力资源管理,我看这是第一位的学问,但也不尽然只是一门学问,而是企业生存之要术。MBA固然是很多专家学者们总结研究出来的大学问,但反观历史,从历代先哲、帝王和将帅们的事例不也是很好的榜样吗?而MBA人力资源学科中的那些表格又能起到多少管理人力资源的根本作用呢?仅以近代史论,中国共X党的胜利成功即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优秀理论与实践完整体系,长征属“蹇”卦,“延安大生产运动”属“蹇”卦,三年困难时期也属“蹇”卦,最终都是“解”。
    以上是我多年习易的一点体会,说出来供朋友们工作参考。
    若有人争议周易是否有用?是否科学?是否是迷信?……问题,在此不做争议和解答,如有兴趣,首先是学习。

7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9:49:01 | 只看该作者

商道的教育与反教育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有机会能在这里向大家学习,和大家共同交流,我感到非常高兴,也很荣幸。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商道的教育与反教育。
  商道的教育,就是如何培养成功的商人;反教育,就是对目前商道教育的反思,或曰不同的教育思路和方法的探讨……
  为什么我没有说培养企业家而说成是培养商人?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企业家的标准,按我的理解,企业家就是企业的当家、大掌柜,企业家是个现代化的称呼,其实还是商人的定义准确,中国历史上把商人分为行商和坐商,行商就是在市场流通环节上操作的商人,坐商就是坐地经营的商人,现在这个概念应该变更并扩大,现代的坐商应该是生产环节上的商人。所以我说,今天的题目是“如何培养成功的商人”?包括行商和坐商,不敢说“如何培养成功的企业家”?

  先谈第一个问题:把偶然变成必然。
  商人能否培养?商人的成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国际上有很多极其成功的商学院,如哈佛,如沃顿,国内这几年也创办和发展出了很多商学院,如北大光华,如清华,如长江,顶尖的商道培训就是MBA学位的教育和培养。但是我们发现,无论国内国外,大家已经逐步认识到,这不是在培养商人,更谈不到培养成功的商人,商学院在培养的是各个等级各个层次的打工者,大多数只是职业经理人、白领,叫银领金领也行,反正只是个“领儿”,不是“头”,说白了就都是领工资的人,不是给别人发工资的人,这个区别是很大的。常有朋友们问我,“你这些年最大的收获是什幺”?我回答是:“二十二年来我没有领过别人一分钱工资,但我活下来了” ,包括现在讲课也不是领工资,也是在开发和营销一种智力产品。另外,“我曾经给不少于三千人发过工资”。所以我给商人的一个定义是,通过赚取利润而能够给别人发工资的人。赚钱不赚钱都得给别人发工资,当然,赚钱发的时候就舒服,不赚钱发的时候就得咬牙,否则最后一条路是自己扫地看门,孤家寡人,这里的道理很深,但MBA里没有。
  北大张维迎老师说:“商学院从来不培养企业家,而是培养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是无法培养出来的,这里有很多先天的素质。商学院显然无法把缺少天生素质的人培养成企业家。”
  零点董事长袁岳先生说:“MBA和商界领袖,理论上不是没有关系,实际上却几乎没有关系。因为商界领袖很少有学MBA的,而最有可能的情况是:MBA给商界领袖打工。”
  我完全同意他们的看法,但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商人无法培养吗?哪些是商人必须天生具备的素质?如果商学院不能培养企业家,那么清华怎么能培养科学家?科学家也需要天生的素质。
  所以我说,商学院一定要培养出企业家,如果不能,一定是我们商学院把什么地方搞错了。
  我记得我的中学校长说过:我们就是要培养未来的总理、部长和将军。结果我的这个学校真的培养出了总理、部长和将军。现在的商学院是否也要把培养目标改改呢?改成:我们要培养成功的商人!

  如何培养成功的商人呢?
  我看要分两个问题来谈:一招收什么样的学员?二如何培养?
  张维迎老师说的没错,商人需要很多先天的素质,招收什么样的人就是要解决选择那些具备商人先天素质的人,青年人也可以,没有商业经验的人我看也可以,不一定非要有商业上的实践经验,因为那些经验也许根本就没用。我管这些商人的素质叫“商人的基因”,就是说首先要寻找到什么是“商人的基因”,这个基因绝对不是学习物理化学的水平和能力,更不是掌握英语的能力。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是“热爱”商品,其次的“基因”是对商品的“敏感性”,第三个“基因”是对环境资源的“整合能力”,等……当然还有人品,但人品需要长期观察,不是能考出来的,根据这些对“商人基因”的要求,编制一套招聘的标准和考核办法出来,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初步的解决。

  其次就是教什么内容的问题,现在的MBA教学内容都有用,很有用!但都是治病的“膏药”,哪有毛病往哪贴的“膏药”,都不是最核心的,最核心的内容是如何赚钱,也就是如何找到市场空间、利润空间、可操作空间、个人能力空间等,其实这也不难,完全可以通过训练达到这个目的。我尝试着编制了一套课程,起了个名字叫《尖商的五个必胜空间》,是尖锐的尖,不是奸商的奸,奸商太难听,也就是用实战训练的方法来训练商人,这套课程现在看来很见效,其中第一个互动作业的问题是“请你找到哪个商品最好卖”?我带着几十个企业家逛超市,在上万种商品中去挑选,然后请他们每个人独自完成作业解答“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几乎可以写一本书,这样的作业考“糊”了很多已经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平时都在赚钱,几乎天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如此正式地完成这样的作业很少,然后我再点评,点评时用到了大量MBA的理论,如选择目标市场、确定目标市场,如2080法则等。所以我说,商人可以培养。个人素质是其一,但可以在具备基本素质的条件下培养成功的商人。
  这也就是把个别偶然成功的商人变成通过培养成为必然成功商人的过程。这样培养出来的是商人,不是给商人打工的员工,无论他拿多少工资,打工和商人是有本质区别的。

  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让中国代替欧美
  先声明,我不是个“愤青”,年龄上就不是了,我不是非要找到中国一定比美国强的地方来自慰,找不着就搬指南针造纸火药,我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有比美国强的地方,尤其是文化,管理也是文化的一个部分。中国人再不行,管理人可是有几招的,什么招都有,光明正大的招儿很多,阴损蔫坏的招更多,考察人不用表格和软件,通过言行来考察更准确,中国人打仗的招更多,论打仗中国的兵法第一,德国有个军事理论家叫克劳塞维茨,写了一本《战争轮》九十多万字,还没写完,《孙子兵法》只有5900字,同样都是美国西点的教材,哪个书里的字更值点银子?当然是《孙子兵法》,还有《孙膑兵法》《蔚缭子》《黄石公三略》呢?晚清的曾国藩也是一套,都管用。听说索尼商学院就学这些和《论语》,用《论语》来规范商业道德,用兵法来规范商业手段,但我们却不学,一字顶一万句的不学,专学那一万句,说那个一万句是学问,一字千金的就不是学问?我看了哈佛的《战略管理》,八百多页,我看有用的不超过10页,其它的都是借题发挥,学者和企业家我看都能发挥出来,李嘉诚张瑞敏发挥出个八千页来根本不会累,只是个有没有空儿的问题。这其实是个学习的问题,把书越读越厚的不是什么能耐,读薄了才是能耐,商人更不能把书越读越厚,那就赚不着钱了。

  从企业管理的实践和理论上来讲,我们肯定不如欧美,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发展企业的年头太少,经历的少,并不是中国人笨;但单从管理上来讲,我们并不比欧美差,而且更实际更有效更符合国情。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就全面了吗?我看对于中国人来说,成功之后还有个需求,就是超脱、出世、修来世的需求,这个西方人就不懂了,西方人只盼自己上天堂,上去就算了,在那过好日子,如比尔,把钱捐了上天堂。中国人不同,上了西天还得下来,还要托生,所以中国人还要修来世,我们那的企业家很多信佛教,我也入了佛门,成了弟子。

  我想说的是,中西方不一样,人不一样,就是文化不一样,而企业是人办的,也是人管的,人不一样就要用不一样的办法来管。所以我讲企业战略管理用中国古典文化来讲,框架是哈佛MBA的框架,内容加入了《资治通鉴》《三国演义》和历代兵法,最近我在看《纪效新书》,戚继光写的,他说:“「怒气开弓,息气放箭。(列女传)」盖怒气开弓,则力雄而引满;息气放箭,则心定而虑周。”对商人来说不是很有启发吗?无论是造势,还是具体的管理,都理应如此。顾雏军不就是只知道“怒气开弓”,而不知道“息气放箭”吗?所以,西方比我们先走一步的是,他们发挥了在管理企业上如何“怒气开弓”和“如何“息气放箭”,仅此而已,也就是进行了量化,其实我们自己来量化也完全可以办得到。我在这里没有任何贬低西方MBA教育的想法,只是感到我们浪费了祖先的好东西,反被日本人韩国人拿去了,而且不付学费白拿,用我日本合作者的话来说是:“我们承认,我们学的都是中国的好东西,谁让你们自己不学”?我无言以对,因为这就是现状。

  让我们再来看看《周易》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吧。
  曾仕强老师讲了一个《大易管理》,我看非常好,但曾老师有保留,什么叫保留?就是曾老师大部分时间在讲义理,可能是考虑我们的国情吧?其实《周易》就是一本算卦的天书,我说是天书,是因为其中还有一些没法理解的地方,但能够证实并且无法证伪的本身就说明它是科学,科学是什么?科学不就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提炼吗?企业家非常需要掌握《周易》,我们终生而且随时面对着三大风险,一是人生风险,二是投资风险,三是用人风险,这三个风险我们可以用“谨小慎微”、“周密论证”和“长期观察”来规避,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差错呢?这就如天气预报有时也不准一样,我们所依赖的数据并没有反映出全部的真实来,我们还有主观的地方没有克服,现在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而《周易》就正是为了克服人类的主观而发明出来的一个辅助工具,这个工具很好用,好用到比卫星云图还能准确地反映天气的变化规律。这样的学问为什么企业家们不学呢?日本的企业家却在学,韩国的我不清楚,没接触过。通过十几年的实践和验证我发现《周易》非常准确,为什么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我看现在“国学为体,西学为表”的观点仍然适用,就和中医治本西医治表一样的道理,MBA就是西医,而中国的东方智慧就是中医,对企业来说,表本都要治,治表是为了应急,治本才是硬功夫。我用《隆中对》来作为讲解企业《战略管理》的开篇,全文275个字,战略讲完了,我跟学员们说,战略制定部分到这里就全部都讲完了,大家有事的都可以回家了,没听懂的留在这里等我用MBA来补充解释。MBA的战略管理里缺少一个最根本的部分,就是对人的要求,很奇怪,外国人就认为什么样儿的人都可以制定战略吗?真是怪事!说是人本管理,根本就不懂人本是什么,人本就是本人,本人不行讲什么都是糨糊。于是我给MBA加了一章,加上“本人”需要具备什么素质的一章,干脆就用战争来讲更实际,商场本来就是战场,只有合格的领袖才能打赢战争,这就更需要中国的古典智慧了,中国人玩人本和玩“本人”都更有一套。当然外国人也有优点,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关于战略的要素也讲得非常透彻,就是罗嗦了些。

  今天时间有限,在这里主要是向大家学习,也占用大家点时间向领导和老师们汇报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请大家多提意见和批评。

  我衷心盼望有中国的商学院成为世界一流的商业学府!
  谢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谢谢大家!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