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开启辅助访问
请登录
加入
快捷导航
打开微信扫一扫
搜索
家园
BBS
个人中心
Space
本版
用户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加入
当前位置:
»
家园
›
二十周年
›
家园好帖
›
帖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 23
/ 2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楼主:
mygodoh
-
[管理综合]
困惑和迷茫:海尔员工自曝管理内幕
[复制链接]
224
回复
36565
查看
acdown
acdown
当前离线
志学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6-11
51
楼
发表于 2003-6-30 23:33:0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样的一个有着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口多的要命!!!!!
你不干别人干,你不满意可以走人,这正是这个阶段的通病。
不管什么样的社会都要有一个过度的阶段!!!!我们国家的法制还不是很健全?????
什么样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奉献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molove
molove
当前离线
志学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4-21
52
楼
发表于 2003-7-3 18:50:00
|
只看该作者
海尔的问题,张瑞敏不可开脱。中国企业家有鼓浮躁风,可能跟中国传统思想有关,金榜题名,何等的风光。有了成绩就不断的发表,就怕别人不知道。天天在这里应酬,那里讲课,成为大家的偶像,没时间没精力管理企业,企业日渐衰落。业务投资收效不好,还不停手,怕别人认为海尔不行。但是海尔不是万能的,消费者在家电方面买你的帐,但在电脑手机及其他方面就不需要你。企业家还是低调的好,培养一个好的继任者,企业才能长久不衰,多多为社会公益事业做贡献,少花心思在造势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吕飞
吕飞
当前离线
志学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7-4
53
楼
发表于 2003-7-4 09:52:00
|
只看该作者
你在多去几家企业,你会发现在海尔学到的东西也是是最多的
管理既要符合社会大环境,又要适合企业小环境,没有定律
如:旺季的实习生借工,这点即钻了国家法律法规的空子,同时确实缓解企业劳动力短期不足的问题,实际现在好多企业都在采用,不过大部分企业会支付一定的实习报酬(3-500元左右)
成本细分这点细分到何种地步,目前大家都在摸索之中,但全部细化到个人肯定是不可取的,班组也许是最佳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fangrobert
fangrobert
当前离线
格物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6-11
54
楼
发表于 2003-7-5 15:52:00
|
只看该作者
但愿张瑞敏能够看到海尔真实的一面,中国所有的大企业是否都有同样的病症,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走好,能够开创更多务实而有效的中国式的企业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study
study
当前离线
志学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5-8
55
楼
发表于 2003-7-6 20:04:0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发展了,壮大了,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过去也许是成功的经验,是促使企业从小到大成长的必要因素和途径,但在今天也许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真理向前一步,哪怕是小小的一步,就是谬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自身的变化而变化,方能在变化中把握现在和未来,才不会被现实和历史所淘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numen
numen
当前离线
志学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7-7
56
楼
发表于 2003-7-7 18:43:00
|
只看该作者
好可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quezhenyu
quezhenyu
当前离线
致知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1-17
57
楼
发表于 2003-7-8 19:54:00
|
只看该作者
日本的管理方式,有效降低成本,比较适合大宗制造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xuezhu8925
xuezhu8925
当前离线
格物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4-18
58
楼
发表于 2003-7-9 09:01:0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的感受我颇理解。我亦是在一家由国企转为外企的老牌公司工作。海尔的管理模式等资料我也曾经下载过,一看就知道是言易行难的东西,而且明显对员工激励缺乏认识。
很同意最后一段话,在这样的公司呆上三年,看惯风云变幻,早已处变不惊,却也失了锐气少了激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1911a
1911a
当前离线
志学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7-5
59
楼
发表于 2003-7-9 14:11:00
|
只看该作者
海尔有今天,和诸多的内外部因素有关系。
在MBA补习班中有个同学是海尔的部门经理,因为不适应海尔的“文化”而离开。
我认为:在中国像海尔这样的企业出现上述这些事情是很自然的,是中国大企业的通病。我曾经就在自己供职的第一家国有企业内搞过类似的创新和改革。现在想起来有些幼稚,但是我一直认为:在中国搞管理,形式是必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johnsonyan
johnsonyan
当前离线
志学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6-27
60
楼
发表于 2003-7-22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国有企业、制造行业、中国人,也许这么管理就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至于说创新,家电企业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上,其它方面好象也没有多少真正有效的创新了。
至于业绩至上的企业文化好不好,通常认为对小企业和传统行业仍然重要,对大公司可能就要多倡导一些长远性的、具有包容性的文化。安然就是典型的压力锅文化,在没有办法完成业绩的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造假。所以业绩是重要,但对于大公司还是要彰显一些关于人性、亲情、平和些的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下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10
... 23
/ 2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浏览过的版块
英文原版资料
HR天地
Copyright © 2002-2014
栖息谷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602689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