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erljy 发表于 2004-6-12 14:38:32

<P>又有几个讲师能够做到想余世维一样,应该说他是这个类型讲师的佼佼者。</P>

山穷水尽 发表于 2004-6-12 17:04:17

<P>“听”得比较舒服,</P>

laoyao 发表于 2004-6-12 18:00:00

有同感

万俟成 发表于 2004-6-12 20:48:42

<P>非常赞成楼主对俞先生的评价。</P><P>但十全十美风格的培训师绝对没有。</P><P>像俞先生这样受欢迎、有自己特色的太少了。</P><P> </P>

天天都来 发表于 2004-6-12 21:50:35

<P>其实这是中西文化在讲课方面的差异</P><P>西方的教育是只给案例,让学生来分析(西方教育从小就鼓励自己思考)</P><P>中国的老师喜欢把条理清晰的脉络讲给学生听(中国要求学生按老师的来)</P><P>俞先生课我喜欢听</P><P>但是听多了感到有雷同</P>

magic2008 发表于 2004-6-12 22:38:44

<P>不要人云亦云,当然我对楼主的说法没什么可讲的。我只是想说有些朋友根本没那么深的体会就乱讲一通,人家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这样不好。其实我们要学习人家的优点,对比一下自己的缺点,看看那里不如人家。学习余先生的思想意识,学习余先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不是真的在余先生的诸多讲座中学到了东西,思想上是不是真的有启发,只有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P>

weneed 发表于 2004-6-12 23:12:32

<P>有些人的课程不是用来互动的,因为互动不了,呵呵。</P><P>余世维老师的课程非常大的一个特色是人格的魅力,呵呵。</P>

木材 发表于 2004-6-14 16:46:31

不错,不错,深有同感。

三尚 发表于 2004-6-14 18:16:28

<P>我发现许多人听培训课程时候都有盲点!</P><P>其实我觉得聆听的境界真是很重要!</P><P>许多人自以为听了很多课程也了解很多了,在听老师的培训时候心态已经不是空杯心态了!而有可能带着眼睛看老师的发挥和内容了!</P><P>聆听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化成一只耳朵!若你听到你自己内心的独白就应该立刻终止它的喋喋不休!</P><P>没有那位老师是十全十美的!因为听众就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感受就会不同!</P><P>对他们的评价我觉得没必要!当你在评价时候,其他有收获和有启发的人已经在内化课程内容了。看到评论可能要偷偷笑话了!</P>

simonz 发表于 2004-6-14 21:41:29

<P>我对管理只是一个初初入门者,所以不敢在管理方面妄言。但我自问从初中时开始对教育一直在思索,而年纪大一些了后更多了一些对社会的思考。</P><P>或许余先生的讲座内容看似松散,但我相信很多是他讲起来的即兴发挥,因为对我们国家、民族来讲,存在太多太多的不足之处,而作为一个智者,他对我们的教育和制度有太多的思索和忧虑,要说的话太多了,也只能看情况发挥了。在南京邮电版的讲座一开始,他就说到,这些课程如果要系统地讲,要讲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的课程压缩到一天一个晚上,删去的东西太多,看起来就有点不连贯,主题不突出了,正如我们看那些有删节的电影所感受到的一般。真想有机会,如果他能举办一个为期一周的讲座,听一听该有多好!</P><P>有几位可能觉得知识性不够,或许他没讲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我个人觉得他讲的东西都很实在。象他的一些论点“如做事就不要做人”,和我们平常学习的“做事要先做人”,看似矛盾,其实是两回事。</P><P>更重要的,他的每一个案例,我觉得都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即使有一些是关于家庭、社会的案例,其本身就能说明某一些方面的道理,而当我们把它引申到管理上来,也同样能做一些借鉴,这就是他说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公司教育是有相通之处的。</P><P>虽然他没有讲什么实际可操作的东西,但认识到有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我们,这第一步已经迈出了吗?</P>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余世维几个讲座的一点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