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跟扬子要求的给佛学版写点文字,也算给关心四禅天的朋友一个礼物。
四禅天对佛学没有什么研究,四禅天智识平平,敏而好古而已。以看些佛学文字为乐,窥微查性,佛经路径,不是归宿,乐趣大于研究。
有时问自己,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何看待佛和关于佛的文字呢?
佛理是一种朴素的东西,可大可小。你可以不承认有它,但它客观的存在着。小的是各种习惯,人与人的相克相生,大到认识事物发展的矛盾、循环和和变易。佛理是不讲究实用,却是长长久久悠远而意味深长的东西。
四禅天喜欢的大乘佛学是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 很多它的关怀是积极甚至勇猛的, 只是表达方式非常圆融。
四禅天佩服的人中有近人谭嗣同, 当年变法失败之时, 人劝其速逃匿, 他却落落大方的说, "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不昌也。 有之, 请自嗣同始。"这是菩萨行的勇猛精进。
现在不是流血的年代. 但同样可以观苦, 破执, 一真, 以出世心态做入世事情, 不论大小。
四禅天是幸运的. 很多年来无衣食之忧了。 也是不幸的, 因为懂了的一些东西却萌生更多的疑惑。 如同在茶悟中所说的结和解。
那种不忧不惧的境界, 虽美亦远, 好在大家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在很多琐碎的细节也能去积累点滴。 喜欢四禅天这个名字, 原因不少, 难于敷述. 禅做"弃恶"解释,又名"静虑", 见性不乱为禅, 内不乱为定,禅定可以静心, 禅动可以以出世观大入世。“四禅天”是属于大乘佛学的, 并不局限于禅宗本身, 而本人也对华严宗尤其感悟得多,大概心性中还是不少激越的成份吧, 虽然禅宗更具中国特色, 但华严的"一真", "三世一梦", "回向"等等, 无不超越诸时代的黑暗。这种从改变主观去影响客观, 由心到势, 以佛入儒的方法, 至少能使自己更积极和从容, 以前一些郁郁不得解的问题也在近些年有了些稍系统的答案。
已经开心已经遂心。
四禅天 2004/3/8 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