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惑与不惑
喜欢随心写些文字,喜欢看到如此海阔天空文字。
入道,明心性,惑,悟,爱与佛的终极意义,这里有很多入心境的文字。
三十年来寻剑客, 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 直至如今更不疑.
佛在四禅天的理解还是属于意识范畴的,意识离开个体都会失去载体和存在的意义。记得以前谈论"回向"时候说过的"如来藏"精神,就是如此, 出世入世,做为个体都要百折不易其心。
同为大乘,"顿悟"和"见心明性"是禅宗为主,"圆融无碍"和"回向"是华严的主核,都主张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四禅天在free668的文字中看到的正是如来藏的积极和勇猛........
禅意和琴韵棋道诗境一样, 体现内心种种, 本无迹可寻, 重在参悟。参, 印证; 悟, 通透. 都是心中先有意而后所得。
禅意是参得一句透, 千句万句一时透。盎然之意总在偶然所得, 非刻意能求得。
记得苏子有诗为: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指弦相触而有声, 总要是缘分所到, 才能成琴为声, 内外和谐.。
至于佛学版的朋友是懒修还是精参, 是蚕眠还是青灯, 性情所为, 各自精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