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笑兄: 此次的辩论题,偏重于思想理论,而非具体的细则和操作方法。首先必须确定好发展大方向才行,然后才涉及到选人才、出主意、建制度……。企业要发展,就要有远见;企业越发展,越要有远见!毛主席的英明远见点燃中国革命之火,就是历史活生生的见证! 飞猫以后会就集权与分权方面写自己的思想感悟,期望与王老师一起把它当成一个严谨的课题,进一步深入的反复研究、求证和总结。飞猫依然坚持自己“集权为先,分权为后;集权是实现分权的手段,分权是实现集权的目的”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分权方——能后来者居上的原因所在!因势利导,顺以推移! 无论今天公司控制着什么市场,它都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巨变。保卫今天的领先地位,代替不了创建明天的领先地位。公司不仅要立足现有业务,同时还要考虑明天何以为继。不坚持相信“集权为先,分权为后;集权是实现分权的手段,分权是实现集权的目的”的理念,那么,未来就不是决定该公司是否可以争金夺银的问题了,而是公司是否有资格参赛的问题了。 分权,是企业未来不断壮大发展的结果、终点,是历史发展和民心所向的主流!我们不能因为集权而否定主流!不能因为集权,而忘了国家、企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将集权与分权本末倒置!这是国家、企业经营管理的真谛所在!《易经》有云:“一阴一阳谓之道”,不可偏执,不可偏废。 毛主席说得好:“当组织的政治路线、方针确定下来后,领导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选干部和出主意。”由此可见,在一个令企业家迷茫困惑的企业发展的转型关键时期,确立一个国家或企业的政治路线(发展方向,在本次话题可以理解为分权),是多么的重要呀! 中国大陆运转3年以上,资产已经超过5000万的民营企业,其企业情况、生存环境……各有千秋,无论采用集权管理,还是分权管理,鞋子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合不合适。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两个不同管理风格的企业,同时可以各行其道,各尽能所,各取所需,互不相干。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何苦非要别人走一条独木桥呢? “堵”,只能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设道墙,拉远了心与心的距离,使彼此的科学发展观相背离,远离了真正的成功大道; “疏”,却是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体现了平等、友爱与和谐,树立起了共同的科学发展观,密切了干群关系,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在人与人之间、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在国家与百姓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架起一座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的伟大桥梁! 疏,是创造相互信任、相互协助、高效率社会环境的有效方式之一。缺乏疏通,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如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一样,缺乏流通,人岂能不病、不亡?!这就是“疏”的道理与好处。只要周详策划,有充分的准备,正本清源,防范于未然。 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并不是依靠势力、暴力去阻止,而是止而不止,疏导使其畅通,而不必阻止。故而才能使人人各行其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大圆满!
再次重复转贴一篇历史故事来表述飞猫的观点: 恢复封建政策的八大正反思辩
英布归顺,使刘邦正式成了众诸侯的名义领袖。 但楚军兵力上仍有明显优势。 刘邦联盟的管辖地区较大,兵力分散,让亲自在前线领导抗争的刘邦十分头痛。楚军在准备总攻击之前,打算先行扰乱汉军补给体系,如同巨鹿之战前的策略。所以项羽不断派遣游击队攻打汉军运输的甬道,造成驻守各地的汉军常有断粮的恐惧。刘邦正为力量无法有效集结而深感烦恼。 此时,郦食其建议刘邦恢复封建体制,将刘邦和诸侯间关系正式化。郦食其表示: “昔日商汤讨伐夏舛,封夏舛之后代于杞;周武王伐殷纣王,封其后代于宋。但秦国却不懂得这一道理,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诸侯的后代臣民均无立锥之地。陛下若能再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皆感激陛下之德行,绝对会自愿归属于陛下。一旦德义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成为诸侯共王,那怕楚国不臣服呢?”
刘邦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郦食其带着汉王印缓。行使六国,集结诸侯旧势力以共同对抗楚国的压力。郦食其前去准备的时候,正好张良外游归来。有烦恼的时候着听到张良回来,是刘邦最为高兴的事了,因此即使是正在吃饭的时候,刘邦仍迫不及待地立刻召见张良。 “子房啊,刚刚有客卿提了一个对抗楚国力量的策略,你来替我评估一下它的可行性吧!” 接着便将郦食其的建议,详细告诉张良。 没想到张良却笑着表示: “是谁为陛下出此主意的呢?按照这个计划去进行,陛下之大势去矣!” 刘邦傻眼了,问道: “为什么呢?”
张良说: “请借用桌前的筷子,我来为大王作个说明。昔日商汤、周武分封舛、纣后代,是因为他们评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这些后代的命运生死。如今大王自己估量能够在这方面和项羽竞争吗?此不可一也。 周武王入殷京时,曾为商容洗雪冤屈,释放在监牢中的箕子,祭祀为国忠诚、进谏纣王被杀的比干,这些有力的政治号召,陛下目前有没有呢?此不可二也。 武王进入殷京后,立刻散发巨桥谷仓的存粮,并以鹿台的金钱财宝赈济穷人。由于殷纣王的暴政,使周武王可以大量施恩于百姓,如今陛下可有这种机会?此不可三也。 讨伐殷纣王后,周武王之所以分封诸侯,是因为天下业已太平,所以能收回干戈以示天下不再用兵,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四也。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在华山之东设有马场,表示天下无事,从此无为而治,陛下也能够做到吗?此其不可五也。 周武王并且放牛于桃村之西,以表示从此不用再运输粮食,不用再征民于劳役,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六也。 如今天下游士离其亲人,抛弃祖产,解放族人,跟随陛下一起争逐天下,无非想建立功劳,以获得咫尺之封地啊!倘若陛下复立六国诸侯之后,天下游士必各归其主、回到故里,陛下的人才将因而流散,还有谁愿意和陛下共争天下呢?此其不可七也。 再者,楚国在军事上仍为当前强国,谁能保证新立的六国之后不会反过来唯其马首是瞻,那时候陛下能得到谁的臣服?此其不可八也。 有此八不利,陛下若用客卿之建议,臣料想陛下之大事去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4 15:36:2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