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ocq1208在2006-12-28 19:04:50的发言:"才是可选项"?事实上,从"德"与"才"的载体"人"来讲,把"德"与"才"量化,应该是不存在"无用之人"的!所以反过来论证,才与德都是必选项,因为不管你选与不选,"才"与"德"在载体"人"身上都是存在的.但是你说要举极端的例子吧,也有,比如刘禅,比如"人彘",我有点糊涂了. 另外,"德是无法学习,无法更新",好像也不对,你是从哪方面讲?你好像把"德"等同于"本性",使"德"在某个具体的人上"恒化",.不受时间限制,跟我们已经认定的"德"受时空限制岂不矛盾? 看来,我没把事情说清楚,造成了一些误会。 首先,德才兼备当然是好的,我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反对。:-) 那么我的讨论将只限于两种人,一种人:有德无才,另一种人:有才无德。 我想你会反对说这样太极端了,但总要有个分界线吧。 就我而言,无德就是缺少正直的品格。否则这种才能必须要有制约。 还是举个例吧。 你会去憎恨一个有能力,但却因为种种所谓原因,而不肯医治一条不幸生命的医生吗 ? 还是会去憎恨一个全力以赴,但还是没有能力医治好一条不幸生命的医生 ? 如果是我,我会原谅那个能力不足的医生,憎恨那个有能力而不医治他人的医生。 能力不足,我相信假以时日他是可以通过学习,通过培训来提高的。 但一个缺少医德的人会在不久的将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吗? 我们的道德,我们的价值观,都是从小开始一点一滴形成的,根深蒂固,改变它何其难! 我们听说过几个吸毒者能成功戒毒?难道这些吸毒者都不想真心戒毒吗? 相比起提高能力,成长为人材而言,道德的修正就象珠峰一样难以翻越。 我始终相信,我们不会改变任何人,除了改变自己。 这就是我说的德无法学习,无法改变的本意。能改变的人太少,太少了....... 须便说一句相信哥白尼日心说的人,几乎都是在相信地心说的人死光了以后。 因此就我来说,在商业或企业中,德永远是必选项。德比才更值的关注、更重要,而且更现实。 至于人才,这里有一个误区,好象必须是经理,技术之类的高学历或高技能的人才能称为人才。 但在我的观念里,人才是就是能出成果的人,能首先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人。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干好门卫的工作,说的难听一点,我们有些大学生就不一定能干的好。 好了,不说了,越讲越远了。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