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少天 - 

[管理综合] [强帖推荐]此生飘荡何时歇——毕业五年半的故事

[复制链接] 123
回复
1977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21:3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酒鬼总监

我一直坚信,大部分人是善良的,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有最真的角落,只要以诚相待,一定能突破沟通的障碍。

几个月过去,很多客户成为我的好朋友,局面打开了,业绩增长较快,也不再那么辛苦。

这个时候,因为升职,与销售总监的交往多了起来。此人曾是某跨国药企的区域经理,北方大汉,40岁左右,在几次培训中,能够感受到他有着丰富的营销经验。
但是,今天那位销售总监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当是——他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爱喝酒的人,酒是他的命根,比老婆还亲!
每周至少有3、4个晚上被他拉过去喝酒。最夸张的是,有时候早晨8点,饭店还没有营业,他就冲过去敲开门,让睡眼惺忪的厨师开始炒菜,然后打电话给我和大区经理,让我们火速打车过去陪他喝酒,工作嘛,放到一边去,客户一天不拜访没关系!一直喝到傍晚,再打电话给其他同事,让他们一起过来喝,喝到半夜10点,去KTV唱歌,唱到2、3点,再吃夜宵,接着喝,喝到凌晨5、6点,看大家困的不行了,他才放我们回家睡觉。我和大区经理私下分析过,估计他已经得了严重的酒精依赖症,十足的酒鬼!
就是这位酒鬼总监,喝醉了还喜欢耍酒疯,尤其喜好辱骂、殴打饭店、KTV的服务员,每每看不下去,我都会阻拦,他很不爽,
“怎么,不想混了?”
“无所谓,到哪我会没饭吃?”
好几次,我们差点动手,都给同事们拉住了。不过也奇怪,一旦他酒醒了,正常工作时我们又很投缘。尽管公司的投资主体可谓赫赫有名,给了我一个很好的从业背景和锻炼机会,但我已经很疲惫了,不想再待下去,开始偷偷的发简历,准备跳槽。
就在这个时候,我和总监的冲突终于爆发了。
又是一个晚上,9点钟,我接到总监的电话,过来喝酒,就叫了你,没其他同事!
我想想不太妥当,万一打起来怎么办?于是拉了一个兄弟一起打车过去。
等我们赶到时,他一个人已经喝了不少,照例是拼命喝,这位仁兄喝酒素来没有自制力,酒过数巡,醉醺醺的,我们拖着他出了酒店,想拦辆车送他回家,没想到他又开始耍酒疯:
“我可是很赏识你的,你怎么老是不听我的话?”
说着,他竟然用脚踢我,看着身上的脚印,一股热血直冲脑袋,我一拳朝他的嘴巴打过去,他应声倒地,血从他的嘴巴流了出来,他喃喃自语:
“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呢?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呢?……”
他站起来又要扑过来,朋友赶紧拉住了他,我上了出租车,打了个电话给朋友:
“兄弟,帮我送他去医院,麻烦你了。”
出租车在夜色中疾驰,我也清醒了许多,唉,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份销售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2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21:57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在“无政府状态下”卖仪器

再一次见到销售总监,他再也不与我多说话,也不再邀我一起喝酒,我们彼此心照不宣。我则加紧了跳槽的步伐,做了精心准备,首先将简历略作调整,做销售的时间从大半年拉长为一年,然后还得与人力资源部同事搞好关系——如果只做了大半年就跳槽,用人单位会心有余悸,而且很多有经验的HR经理会打电话到你简历上的公司人力资源部,询问你的情况,露馅就麻烦了。

几个礼拜后,我跳槽了,去了一家生命科学仪器公司。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公司的产品有比较强的竞争力,收入、福利有所提升,更主要是因为客户变了,基本是学术带头人,不乏博导、院士,他们普遍比医生好相处,对喝酒、回扣兴趣不大。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理由——很自由,几乎是无政府状态。老板刚刚试水大中国区市场,注册了香港分公司统筹香港、大陆业务,由一个北京人负责,他长期奔波于香港、北京两地,无暇顾及南方市场,上海只是个办事处,偌大的中国南方市场由我和另外一位同事负责,客户太多了,业务根本就做不完,我和同事各自为政,相安无事。

由于产品有竞争力,做的很轻松,不消几个月,我完成了10万美金的销售额,这已经是我全年指标的2/3,老板很高兴,当然,也学会了唬弄老板,每周都在报表里里大张旗鼓地吹嘘,又开辟了什么新客户,预计全年的销量将突破数十万美金……

就在那时候,那场断断续续持续了两年的恋爱无疾而终,我们都很年轻,根本就不懂得珍惜。如今,一切都已飘在风中,只剩下零星的记忆碎片:
我曾满心的欢喜,在雨中奔波,满大街寻找她喜欢的郁金香;我也曾黯然神伤了一个多月,写下连自己都感动地一塌糊涂、极其煽情的随笔。
她抱着我流泪,说我一直把你当亲人,心疼你;她从外地旅游回来,送给我精致的餐具,傻傻地问我喜欢吗?她疯狂地要去见我的父母,打算嫁给我。

我开始无所事事,无聊起来。吃饭、打牌、泡吧、K歌、泡澡……成了生活的大部分主题。只是,狂欢之余,更加迷茫,深夜里,抽着烟,我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22:23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篇:我的地产人生开始了

第一节:投身地产的冲动

生活在继续,无聊在延伸。

大学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也到上海工作了,他的女友是上海知青的女儿,想在上海定居,于是他急吼吼地想买房,拉着我一起看房,因为首付款所限,当时我们只在浦东、杨浦、虹口和普陀转悠。

我想买房的想法遭到朋友们的一致反对,你才毕业两年,急什么?想想也是,两年了也没攒下什么钱,都挥霍光了,我也不想逼着父母帮我筹首付款,买房的事竟不了了之。

扪心自问,那时候的房价真的不高,3500-5000元单价的房子随处可见,首付两成8-10万就可以买到100平米左右的房子。房地产的形势好的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看的房子,往往犹豫几天,再去看就卖光了。

我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开始蠢蠢欲动。

这个时候,另一个真实的案例推动我下了决心。

有朋友在长三角的另一个城市的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已经做了两年,他的部门经理77年出生的,打工3年开始单干,一炮打响,获利颇丰。朋友给我算了笔帐:
一个楼盘总销金额通常要1个亿以上,销售周期几乎全部在1年之内,开发商给代理公司的佣金在1-3%左右,抛去人员薪酬、税收等成本,一个楼盘做下来,净利润至少要4、50万以上。

靠,竟然有这等好事,有这么好做的生意!

事实上,大凡在02、03、04年在长三角抓住机会的房地产代理公司,无不赚的盆满钵满,朋友的部门经理创业2年,到04年年初,摇身一变成为开发商,如今身价数千万,开上了奔驰600。

当然,今天,如果还有谁再想遇到这样的好事,已是天方夜谈,原因很简单:
一是代理公司的数量暴增,代理佣金狂泻,0.5%的佣金也会有大批公司扑上去抢着做,房地产代理的利润已经很普通了;
二是大背景风云变幻,受宏观调控影响,房子不好卖了,销售周期拉长,而代理公司的成本却在增加,钱显然难赚多了;
三是那位仁兄也非一般年轻人所能比拟,可谓胆识过人。

没有想太多,我“扑通”一声跳进了房地产业,从此,我的地产人生开始了。
2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22: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我做了一个月“房地产小中介”

做地产之前,我已经想着跳槽,期间外服向我推荐了几家跨国药企、医疗器械公司,面试倒也顺利,命中了两家。但是,我已志不在此,我所钟情的地产业的大门始终禁闭,针对营销策划职位投递的几份简历杳无音信。

唉,没有从业经验,很难敲开房地产业的大门。怎么办?我一边开始在网上搜索资料,研究房地产营销策划案例,一边绞尽脑汁,想破了脑袋,寻找挤进地产业的方法。

最终,别无它法,我决定破釜沉舟,从最底层做起。看见一家香港公司招聘中介业务员,我投递了简历。没多久,打电话通知我面试,让我郁闷的是,面试居然就在两个门店中进行,主考官分别是区域经理和店长——两个和我差不多大的上海小姑娘,大概那时候本科生做房地产中介的还不多,加之我的简历看上去很美,两个女孩都对我为什么想做房地产中介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厚着脸皮吹开了:
“一、我想多赚钱,据说做中介一个月做一、两万一点也不稀奇;二、中国的房地产发展波澜壮阔,前景一片大好,我有着足够的信心找到自己的坐标……”
两个小姑娘先后都给我逗乐了,捂着嘴巴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出来。结果,我自然混进去了,领导是两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姑娘,还得管老业务员叫“师傅”,真是晕菜,名副其实的“房地产小中介”!

做中介的第一件事是做市调。炎炎酷暑,我和几位新同事,跑遍了虹桥的大街小巷,对新老楼盘逐一调查售价、户型及其它基本状况,晚上回到店里画地图,逐一把楼盘的名称、售价标上去。几天下来,就晒脱了一层皮,期间有人吃不了苦纷纷走人。

做中介的第二件事是发海报。天桥上,马路边,社区门口,都留下了我奔波的身影。还记得在淮海西路派发海报时,正好给以前的老同事撞见,一时感到极度羞愧,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做中介的第三件事是开发客户,方式是扫楼。提着一包海报,在保安眼皮底下混进小区,认准一幢楼,坐电梯到顶层,然后一层一层逐户往门缝里塞海报。偏偏虹桥地区多为高档社区,很多时候连大门都混进不去,即使进去了开始塞海报,往往让保安从监禁系统里发现,很快灰溜溜地给赶了出来。

那短短的一个礼拜,终身难忘,每天都为一种莫名的羞辱感所包围,每天,我都不停地问自己,值得吗?值得吗?值得吗?

几年后,我看到资料有香港著名代理行老板也做过同样的工作,心里平衡了许多。

经过这三关,新人已经滤去一半,不少人逃之夭夭。接下来,又面临着的挑战,没有客户,没有可供出售或者出租的房源,因为通过上述方法想开发出客户几乎不可能。

没有不可能完成的目标,素来是我的信念。不同于其他同事,我另辟蹊径,晚上回到住所,在上海热线上搜索个人房源信息,先发邮件或者手机短信,真诚地告知房东,我想尽快帮他把房子租出去或者出售,保证为他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再电话联络,竟有不少人同意与我签订出租或出售委托书。仅仅3、4天,我的房源飙升,多的让老同事眼红,店长也格外关照我,优先推荐我的房源上了公司统一刊登的《新闻晨报》广告,自然有客户来电来访咨询。

不出一周,我开单了,有个客户在我这里买了套三房,三天后又通过我把正在居住的两房卖了。第二笔生意成交后,他们全家请我在淮海路美林阁吃了顿饭,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我又开始发简历,目标职位:营销代理公司策划文案,并偷偷参加面试。

接下来的两周陆续又成交了几单,有租赁也有买卖。月末,结算佣金,我净赚7000块,在全公司几十家门店的同期新人中遥遥领先。

第31天,我辞职了,结束了我的“房地产小中介”经历。
2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22:5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混在台资房地产营销代理公司

还在做中介的时候,我就瞄准了××房地产营销代理公司,台资背景,在全国各地代理了不少楼盘,年销售金额有数十亿,业内有一定知名度。有了这家公司的从业背景,在房地产界几乎就是一张通行证,当年我的同事如今分步于上海几乎所有知名代理公司。

××公司招聘的职位是企划文案,为了获得面试机会,我写了封极其煽情的《渴望拥抱我的地产人生》,直接寄给了老板,很快获得了面试机会。

面试只有一轮,主考官是一个40多岁的台湾男人老×,副总兼企划总监,典型的广告人特质,非常感性,我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沟通过程十分愉快。最后,他对我说:
“对基本工资有何要求?”
那一刻,我激动的有些眩晕,我早知道台资公司普遍薪酬水平较低,但眼前的收入对我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我从容答道:
“您看着办,随变给!”
“哈哈,我来大陆6年,你是唯一不在薪水上与我讨价还价的年轻人,我决定录用你!”
出了大门,我给最要好的同学打了个电话:
“兄弟,我趟进了另一条河流,我的地产人生真正开始了!”

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我如鱼得水,每天,都下班很晚,常常深夜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我把公司登陆中国内地市场6年来所有的项目策划报告、执行细案与提案全部借出来,研读数遍。感谢网络,有着无数的房地产营销案例可供借鉴、学习。第2个月,我就升职了,被老板提为文案指导,开始执行项目提案并带新人。

这一待,就是一年多,为我打下坚实的房地产营销基础。

老×与我无话不说,常常一起喝酒,K歌,我成了他在大陆最投缘的好兄弟。
26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23:35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篇:阴差阳错混进咨询公司,游历全国

第一节:桃园三结义,兄弟情深

写下这一节小标题的时候,我在想,两位兄弟,你们一定会有机会看到我的故事。我想对你们说,兄弟,谢谢,因为你们,我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早在2001年下半年,就与T、Z两位兄弟相识了。他们的经历十分曲折,一直辗转漂泊于全国各地,不懈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如今,他们创业已初步小成,公司搬到了陆家嘴,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与他们第一次吃饭,在福州路上的一个饭店,我喝的酩酊大醉。尽管酒量很小,但是,我生性豪爽,酒逢知己千杯少,不醉不归是我的风格。

随着交往的增多,我们惊喜的发现,三人十分的投缘,让我有种错觉,梦回古代,金戈铁马,兄弟三人,桃园结义,从此手足情深。我们都野心勃勃,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创业,不惜一切代价,扫清一切障碍获得成功。当然,我也注意到,他们的关系更亲密无间,很多方面我与他们的想法并不一样,游离于外。

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三人的交往更加频繁,开始筹划一起创业。其时,T在一家著名的本土营销咨询公司×××已经做了2年,深得老板赏识,Z则是一家著名快速消费品公司的大区销售经理。客观的说,他们的市场营销经验,要远胜于我,特别是社会经验,我更无法企及。

T认为咨询可以锻炼很多,有助于创业,而且他非常享受做咨询的快乐,在他的引荐下,Z与我先后去了×××。就这样,迷迷糊糊,我一脚踏进了咨询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体验到不一样的人生。

从台资的房地产营销代理公司离职的时候,我请老×喝酒,感谢他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扇大门。一帮年轻的男女同事也参加了聚餐,气氛有点伤感,那是一帮单纯聪明的男孩、女孩,大家一直是很好的朋友。
27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23:5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拼命三郎、营销菁英荟萃的团队

×××公司的老板×老师是一个传奇人物,曾威名显赫,创业数次,屡败屡战,最终在营销咨询业再次显示出其与生俱来的商业天赋。

一大批优秀的营销菁英惺惺相惜,聚集到他的旗下,在一种激情彭湃和理想主义的企业文化背景下,公司上下,无不以加班为荣,无数个不眠之夜,一大帮同事在会议室吞云吐雾,热烈地讨论项目运营,毫无倦意。

短短几年,×××公司迅速做大,跻身中国本土顶级营销咨询公司之列,服务了一大批全国性优秀企业和知名品牌。

写到这里,我想×××公司的老板和老同事极有可能看到我的故事,在此,我忠心祝福你们一路走好。



第三节:浦东源深路1155号,德隆上海总部

2003年底,德隆集团创业17周年,正是这个民企帝国最辉煌的时期:
控股6家上市公司和12家金融机构;
跨越14个产业;
搭建了一个1200亿元之巨的金融和产业帝国;
管理着300多家子公司。

对于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我神往已久,一直想亲眼近距离看一看。

2003年底,机会终于来了。公司正在与德隆的某一个子公司有了合作,开展为期数年的营销咨询。我得以有机会亲身到了浦东源深路1155号,德隆上海总部。
德隆大厦耗资3亿之巨,虽然不高,但其内部气势、开阔感远胜于许多五星级酒店,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厦内部那颗参天大树,感受只有两个字:“震撼!”

我思考,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一家小企业在十几年中,成长为庞然大物?

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哪个民营企业的倒塌能够像德隆一样引起轰天巨响。唐氏兄弟的失败,让人唏嘘,扼腕长叹。
2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24:1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大连、温州、义乌……一路走过

由于工作关系,常常出差,走在异乡的街头,每一个城市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大连,走过星海广场,走过俄罗斯风情一条街,我见到了那位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老板,从养猪大户起步,到身价几个亿,一路走过来,近距离接触,能够感受到他的从容、淡定与极其的自负。

对温州,有着一种特殊感情,龙湾、柳市、龙港,一路走马观花,瓯江上的帆影在眼前飘过……
这是,诞生了均瑶、正泰、德力西、庄吉、红蜻蜓…….
这里,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这里,有200多万人走出去,分布于世界各地。
……
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我见到了几位企业家、小商人,都自负而偏执。

义乌,永不落幕的博览会。
城市比我想象的干净许多,小商品市场次序井然,银行多于米铺,奔驰宝马等名车随处可见…..
每天成亿流动的真金白银,占了浙江全省现金总流量的三分之一;
早在2001年左右,每1000个义乌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一辆奔驰或者宝马……
“叹为观止”是我真实的心里写照。

东阳,义乌的近邻,中国十大富豪郭广昌的故乡。
从车窗外张望横店,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孕育了郭广昌、徐文荣那么聪明的人。在上海滩,郭广昌这个出身寒门的农家子弟用了10年时间,就一跃成为中国企业界的领军人物。
2004年早春,桃花在风中含苞欲放,走过横店——美丽的江南小镇,我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第五节:融不进咨询业


短短3年多的经验,不足以支撑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根本就不喜欢做咨询师,个人观点,总觉得咨询师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有点像古代的门客或者师爷。

咨询行业中许多从业者,非常聪明,也很在意自己专家的身份,喜欢不断的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剖析几乎所有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成功、问题和困境,借势提升话语权和知名度。这一点与郎咸平的做法,比较相似。

说到郎咸平,我个人不太欣赏其为人。三四年以前,郎咸平还偏居香港一隅,在一间四壁油漆斑驳的办公室里凑着荧光灯工作,算不得是个很有名气的大学教授。
如今,在公众、媒体前郎教授是一个有良知的学者,风光无限,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每周直播自己的财经评论。他毫不隐讳地表示“我喜欢做明星的感觉”.

在炮轰德隆、海尔、TCL、格林柯尔后,郎咸平公布了下一批“炮轰”的目标:北大方正、清华紫光、三九集团以及民企南京斯威特和上海的复星实业。一年过去了,为何未见动静?迫于某种压力?我不得而知,学者不能把企业家作为敌人,这种做法已超出了学术研究的范畴,这是不严谨的,是对企业的一种不负责任。

中国的企业发展异常艰辛,而公众又缺乏理性,普遍存在“仇富心理”,郎咸平通过所谓的“爆炸性”的东西来引起轰动,对企业进行打击,德隆系、格林柯尔系先后倒塌。这些企业固然本身很脆弱,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至少,唐氏兄弟、顾雏军是有梦想的先行者。

扯远了,说到底,我个人并不喜欢咨询业,一点感觉都找不到,很难融进去。但是,并不妨碍我对咨询行业及其从业者的尊重,短短几个月中,近距离接触许多著名企业、著名品牌的营销实战案例,甚至亲身参与,对我来说,可谓大开眼界,收获颇丰。
29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24:25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节:渐行渐远,兄弟分道扬镳

2004年春节刚过,T、Z加紧了创业的步伐。这时候,我们与他们的矛盾、纷争也开始爆发。

也许,我们的成长背景、工作经历太不一样了。
也许,我们的理念、价值观大相径庭,很难磨合。
也许,他们太强势,从来没有真正把我看作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
也许,我个性极强,根本就不能容忍自己屈于别人的思想体系之下。
也许,也许太多了……

总之,我们没有走到一起,相互放弃,他们俩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我则选择离开。

2004年5月初,我和T在上海龙华寺前的广场上散步,相比Z,他和我的关系要更融洽,但我们的思想对抗也最激烈,对于我的离去,他或多或少有不小的遗憾。他感慨万千: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将来能够在高尔夫球场上一起挥杆。”

我笑了,禅是一枝花。功名利祿,转眼成空。成败得失,其实于我并不重要,我只是在经历一种过程,如此而已。
30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24:41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篇:回归地产,见证长三角地产风云

2004年春,我回到了地产行业,在××地产代理公司担任策划部经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单枪匹马,带兵打仗。

与台湾公司不一样的是,××公司的理念是策划指导销售,策划部的职能几乎囊括了市场研究、产品规划、项目策划、广告创意、案场管理等房地产营销体系中的整个链条。

公司在上海及附近的几个城市,有7、8个项目同时操盘,有正在强销的,也有做前期建筑规划、产品建议的,忙的几乎没有一天休息时间,无休止的开会、讨论、提案、写报告、出差。尽管疲惫不堪,但我却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充实感,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最喜爱的工作,就如同恋爱,寻寻觅觅多年,猛然遇到了意中人,一见钟情,再难舍去。

2004年下半年,公司在上海一个项目开盘,让我见识了前所未有的疯狂,直看的心惊肉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啊:
浩浩荡荡的人群通宵排队,几十个售楼员都忙不过来,销控板上全线飘红,一天就狂销数百套。
豪情万丈的上海楼市!
彻底疯狂的上海楼市!

2004年夏天过后,长三角除上海以外的城市,已经开始略显寒意,公司异地项目,囊括了写字楼、别墅和普通住宅,在售的销售业绩平平,前期的人力又跟不上。我主动向老板请命,常驻×城——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城市。

在售项目的数次开盘,前期项目如何创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在×城的日子,让我对房地产营销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得心应手,酣畅淋漓。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