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少天 - 

[管理综合] [强帖推荐]此生飘荡何时歇——毕业五年半的故事

[复制链接] 123
回复
1979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6:4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上海的第一份工作,只做了三天


到上海的第二天是周六,一大早,我拿着一叠简历直奔八万人体育馆——来上海之前,我已经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知道那里每周六有人才交流会。

在体育馆门口买了份《人才市场报》,杀进去转了一圈,大失所望,没几家网络公司,更见不着跨国公司的影子,想想已无退路,决定先将就着找份工作,填饱肚子即可,于是投了几份简历。

上海的效率就是高,中午就有家广告公司通知我去面试,就在徐家汇附近,马上屁颠屁颠地冲过去,面试很简单,一位自称×老师的创意总监与我聊了半小时,老总又我沟通了10分钟,对我说,先从文案做起,底薪2500加提成怎么样?我忙不迭地点头,连说,没问题,没问题!老总嘱咐我,好好干,周一早上9:00来上班吧!


当天下午,翻开《人才市场报》,我也不知道公司背景的好坏,也不知道什么职位适合我,反正什么网络采编、市场、公关、助理,胡乱找了7、8家,把简历装好,投到一个邮筒里。

晚上回到姨公家,我对他们说,我在家乡已经辞职了,今天去找工作了,周一去一家广告公司上班。老人瞪大了眼睛:“报社的工作不是蛮好嘛,怎么不做了?再说来上海找工作,也该和我说一声,我刚从政府机关退下来,还是认识一些人的。”

“不麻烦您,我知道该怎么做。”

我又打了个电话给父母:“爸,妈,我不回来了,我在上海找了份工作,下周一开始上班。”
父母虽然很震惊,尤其是父亲,上个礼拜,我刚送给他一只报社的公文包,他出去办事,包从不离手,他为儿子在报社工作感到深深地自豪。我的决定对他们来说太突然了,然而,父母没说什么,他们很爱我,却从不干涉我的任何抉择。从小到大,我向来非常独立,高考时填什么志愿父母都完全遂了我的心愿。当然,我也让他们很放心,他们深知,儿子很努力,一直是他们的骄傲。

周一去广告公司上班,与我一起去报到的还有两位新同事——安徽安庆的小董,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另一个小姑娘,也是刚毕业,学国际贸易的,后来我们三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当天下午,我接到几个电话,要我去面试,想想广告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就决定再出去碰碰运气。第二天一大早,我对老板说,前一天吃夜宵,肚子疼的厉害,要去看医生,老板连忙让我快点去医院。冲出大厦的那一刻,我狡狤地笑了。

上午面试的第一家公司在延安西路某写字楼,是我梦寐以求的网络公司,招聘的职位是网站采编。推门而入,几十个人密密麻麻地挤在大会议室、办公区,每个应聘者只有5分钟时间,走马灯一样,很多人紧张兮兮地走进去,垂头丧气地走出来。轮到我了,面试的主考官把脚高高地翘在宽大的老板桌上,神情傲慢:
“我们是一家美国基金投资的高科技公司,我刚从美国回来,是这一轮interview的主考官,你先做一个自我介绍”他一口港式普通话,还夹杂着英文单词,听的我只起鸡皮疙瘩,我当仁不让地开始吹嘘起大学时代。

“等等,你不是学中文或者新闻的?”

“不是的。”

“对不起,我们的网站编辑,只招聘中文或者新闻专业的。”

“那你们怎么要我来面试?”

“这个……”

“对不起,我收回简历。”

不容他反应过来,我一把夺过简历,落荒而逃。

这就是网络公司?这就是知识经济?这就是高科技?走在延安路高架下,我十分沮丧和迷茫。不过这种情绪对我来说,只是片刻,下午不是还有面试吗?我很快神气起来。

下午我赶到了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区,这是×××生物科技公司,招聘职位是总裁助理,要求中文或新闻专业硕士以上学历,熟悉生命科学尤佳。走进公司的大门那一刻,我忽然有些紧张,我没硕士学历,也不是学中文或者新闻的,他们怎么要我来面试?奇怪!

第一轮面试是一个子公司的老总,一个40岁左右的上海中年男人,人很和蔼,拉家常似的和我聊天,我放松下来,眉飞色舞,激情彭湃地开始神侃——大学时参加记者团和学生会工作对我的沟通能力锻炼不少。聊了1个多小时,他不住地点头、微笑,我更来劲了,面试几乎成了个人演讲。

“不错,就是还不成熟,缺乏历练。你喝杯水,等会我带你去见集团公司的×总。”他起身进了他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打电话。

过了一会,他亲自带我去见×总。×总也差不多40岁,很儒雅,戴着眼镜,一身雪白的衬衫,尽管是夏天,还系着领带,他面带微笑,说话很慢,却透着一种威严,我有些紧张,老老实实地坐着听他讲。

“我已经看过你的简历,刚刚×总在电话里也说了你的情况,你恰好是我们需要的人,具备生物学背景,熟悉媒体与新闻工作,今后你就是我的助理了,分管集团公司的品牌推广、媒体公关和企业文化建设。”

“你们的招聘广告上不是要求硕士学历吗?我不是……还有,助理与秘书有什么区别?”我傻傻地问。

“哈哈,到底是刚毕业的,我用人不拘一格,我相信我是不会看错人的,再说那些中文硕士可能也很难理解什么是DNA、RNA、转基因!当然,助理不是秘书,待会让我的秘书小×带你见一下人力资源部经理,参观一下公司。好好做,不要让我失望!”

小×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带着我见过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几个子公司的老总后,又做向导让我参观了实验中心、生产线、市场部、销售部等机构。在实验室,闻着熟悉的试剂的味道,看着那些熟悉的仪器,恍然如梦,仿佛又置身于大学时代的某一个实验室,老师严谨或慈祥的目光,同学年轻的笑脸,一丝惆怅掠过心头。

去广告公司上班的第3天,一大早,我悄悄告诉小董,明天就不来了,要他留下联系方式给我。下班后,我向老板辞行,感谢他的关照,他张大了嘴巴,老半天没做声,最终祝我好运。

晚上,姨公、姨婆听说我换了一家高科技企业,也很高兴,姨公拿出了珍藏多年的法国白兰地与我小酌几杯,怕我带的钱不够花,硬是塞给我几百块。这份亲情,我一直铭记在心,终身难忘,是这老两口,让我在上海的第一站,没有受到一点苦。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7:1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篇:一不小心,亲身见证了前无古人的狂热的基因泡沫


第一节:基因狂潮高歌猛进的号角吹响了


自从那只叫做多莉的克隆羊问世以后,人们对于基因的热情已经到了近乎狂热的地步。

2000年夏季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更是火上加油,使基因泡沫极度膨胀。

基因是什么?在遗传学上的定义是:基因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在国内的一些资料中是这样介绍的:
基因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人类总共只有3万多种基因,主宰着人的生老病死。基因技术将成为人类战胜疾病、提升生命质量的主要手段。而基因工程制药、基因诊断、基因治疗,都依赖于这3万种基因。谁能拥有更多的基因,谁就会在基因时代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拥有更多的财富。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推进,一个新的产业领域———基因产业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由基因重组技术为基本手段的基因工程制药、基因诊断和治疗、物种改良和环境改造等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基因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目前,这一产业的重点是基因工程制药。在美国市场,仅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个药就有35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反映了基因产业巨大的商业价值。基因组研究的成果,将会促进基因产业的发展,基因专利的竞争也将迅速演化为基因药物市场的竞争。

当时,欧美的投资者争相将数亿美元注入这一前景特别看好的研究领域,在美国诞生了著名的生命工程企业塞莱拉,世界各国已相继成立了数千家生物技术公司,它们的年营业额已达百亿美元。

在中国,多家上市公司甚至一些地产商都持巨资争相涌入。到公司上班后,阅读了成堆的书面资料,我才知道,公司竟然是当时国内业界赫赫有名的生命科学公司,做了一些轰动一时的举动,来自全球的风险投资者都踏破了门槛。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7:3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基因产业,比肩微软?


犹记得当时,一些不懂基因概念的记者,激动万分、热血沸腾地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1、比尔·盖茨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下一个超过他的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基因时代的比尔·盖茨,会出自中国吗?我们期待着!

2、面对如排山倒海、大浪淘沙般迅速席卷全球的基因技术产业化浪潮,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纪里,在中国这片国土上,究竟有没有可能产生基因技术的“微软”、“IBM”,或者“思科”?


老板激情彭湃地告诉我们:“网络技术改变技术,基因技术重组世界!”

当时,公司动不动就是数十亿数百亿的发展战略,数百亿的融资计划,老板宣称:

创业三年,我们的资产已经达到十几个亿!
我们正在全球范围内申请自己的基因专利,要研发极具竞争力的基因工程药物!
我们要运用基因筛药技术,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我们要创建世界一流的产业基地,建设一个类似硅谷的集研究、产业、风险投资、展示、居住为一体的区域!
我们要实施股权、期权计划,实施全员持股计划,带动我们的员工共同致富!
我们已经吹响了进军国际资本市场的号角!
将来我们的员工要开着快艇,从黄浦江飞驰到崇明岛上班!
……

多么激动人心的伟大计划!

我们的老板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如果这里有我当年的同事或者业内人士,也许你们已经能够猜出是哪一家公司了,还记得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吗?今天,繁华落尽,大概多数人应该混迹于医药、生命科学产业吧,你们过的还好吗?

2000年下半年至2001年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个年轻人云集响应,聚集在老板的猎猎大旗下,本科生根本就不算什么,硕士、博士、MBA、教授也不稀奇,光“海龟派”就有数十个。就像在海滩上拾贝的顽童一样,一大帮年轻人一时被突如其来的海浪冲得晕头转向,用“欣喜若狂、豪情万丈”都不足以形容我们的心情,每天为一种激情所包围着、幻想着、憧憬着。用一句话形容:
我们全部彻底疯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7:5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我的“后校园时代”

到×××生物公司上班不久,我从亲戚家搬了出来,与同事在公司附近合租了一室一厅,同事有女朋友了,很少回来住,基本成了我一个人的天地。

白天的工作很轻松,与媒体打打交道,写写新闻发布稿,做做企业内刊,集团的品牌推广还谈不上系统化、正规化,老板忙着融资,谈判,根本无暇顾及。我开始迷茫了,发现自己太空了,不仅我空,周边的同事们都很空!

就在那个时候我无意中进入一个营销网站,浩瀚的营销理论、案例,极大地吸引了我,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第一次知道什么是“4P”、“4C”,什么是经销商管理,渠道开发等等,也第一次知道了史玉柱、柳传志这些中国企业界的风云人物,不过都只是纸上谈兵,我还没有机会实践我的营销知识。

广告公司的老同事小董与我的交往变多了,有时候下班了一起喝酒,他告诉我很多事:
刚到上海找不到工作,晚上睡在复旦大学的露天石凳上,被蚊子咬的浑身是包;
因为欠学校的学费还没还清,毕业证给扣了,找工作有诸多不便;
身份证丢了,只有一张复印件小心翼翼地藏在贴身的口袋里;
不忍心那没上过中学的妹妹在乡下受苦或者在上海的服装厂受工头欺压,兄妹俩开了家大排挡,常常忙到深夜3、4点,没想到有流氓地痞过来敲诈,一脚揣翻了小摊,小姑娘眼睛都哭肿了……

这些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际遇,对我来说很震惊,亦感到生活的艰辛。

曾经有一阵子他手头十分拮据,我也没什么剩余的钱借给他,于是在一个深夜,他拉着我倒了几班车,去他浦东的一个大学女同学那借钱,我能够体味到他从女同学手中接过钱的那一刻,复杂、无奈的心情,但是他那种在最艰难的境况中依然有梦想,有激情的韧劲让我很是折服,从此对于这个小伙子我有了一种情同手足的真情。

没想到后来大家辗转换工作、住所、电话号码,竟然失去了联系,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上海?有没有买房?有没有成家?兄弟,如果你,或者你的同学看到我的帖子,希望你能和我联系,大家喝一杯酒,道一声珍重!

我的生活基本局限于公司——住所这两点一线,虽然收入不高,但是一日三餐都是由公司食堂免费提供,公司还有租房补贴,我也没啥消费的渴望,慢慢地竟然攒下了一些钱,还清了欠报社的违约金,顺利地把户口转到了上海。拿到上海身份证的那一刻,我也没啥惊喜,我习惯了平和,宠辱不惊。

当然,走出校门不久,有时候会回忆大学生活,想起持续数小时的生化试验,想起校园里腊梅淡淡的清香,想起大学时那个丁香一样的女孩,她那飞舞的红裙,大大的眼睛,淡淡的忧伤,曾经让我刻骨铭心。还有那个写的一手好散文的女孩,飘逸的长发,她的泪痕和哀伤。我会记得你们,永远祝福你们。

2000年的冬天,有两件事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那个下着冬雨的夜晚,寒风瑟瑟,走到小区附近,狂风大作,把一个水果摊的帐篷吹翻了,昏黄的灯火中,老人在水果皮、泥泞中摸索,在风雨中哭喊,我的钱呢?我的钱呢?他的钱给风吹走了!我忙上去,蹲下身:“大爷,别慌,我帮您找。”那一刻,我看到了他浑浊的眼睛中的泪水,嘴唇轻轻动着,可是,终究没有再说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太苦了,我在心中轻轻地叹息。

大约是在2000年圣诞前后,深夜12点多,我骑车在路上飞驰,天空中忽然飘起雪花,片片飘落在暖暖的灯火里,有的竟调皮地钻进我的脖子,凉丝丝的,于是便想起大学寒假时那场雪景了,大雪初霁,白的耀眼,极清爽的梧桐大道,静的没有一个人,雀鸟的啁啾在枝头回荡,逗的雪花也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晚风里。腊梅的清香丝丝缕缕的,刺的鼻子有些生疼…………那一刻,我的眼睛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溶化了2000年上海冬天我睫毛上的雪花;那一刻,我深深爱上了上海这座城市。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8:3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第一次萌发创业的念头


2000年11月,公司隆重纪念创业三周年,董事长的发言稿由我代笔,我的上司集团×总看了不满意,不消半个小时,重写了一篇,×总才华横溢,口才极佳,在几个月的工作中,我们情同师生,依稀记得×总操刀的发言稿中有这么几句话:
创业三年来,我们的资产……
创业三年来,我们的员工数……
创业三年来,我们的核心技术……
……
详细内容已经记不起来了,只是,那种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那种从零起步创造非凡的自豪感,那种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的号召力,让我终身难忘。

就在那年冬天,我读到了吴晓波的《大败局》,秦池、爱多、三株、巨人……那些激动人心的辉煌和令人揪心的跌落,让初出校门的我感动、震撼、惊奇、向往、疼痛,原来创业可以也让生命如此绚烂: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原来那些“史诗”般的神话,也会如云烟般地消散!

很多个夜晚,我会默默诵起岳飞的名句:
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是我敬重的英雄,铮铮铁骨,顶天立地。如果生在古代,我一定会选择他那样的生活方式,把三十年的功名和八千里的长征当作尘土,横刀跃马,仰天长啸!

这是一个和平的年代,不再需要英雄——在血和泪,生和死中主沉浮的王者。其实,我也不相信人的一生一定会梦想成真,但重要的在于过程,结果其实无关紧要,人生的一切都会随风飘去,也许杨滇的词可以描述这样的心境: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我开始折腾着寻找创业机会。我很清楚自己的状况,没资金、没技术、没人脉、没经验,得慢慢来,从门槛低的行业切入。
首先进入我的视野的是餐饮。
当时大柏树附近有一家类似于大排挡的路边川菜馆,5-20元的盖浇饭、家常菜,虽然卫生状况堪忧,但口味很正宗,价格低廉,生意极其火爆,上班族、退休的老人、民工、学生,什么人都去吃,常常要排队,我有时候想吃它的回锅肉,不辞辛苦坐再长时间的车也心甘情愿。初步估算了一下,光5元的盖浇饭每天卖出去至少有2、300份,以毛利2元/份计算,也有500元/天的赚头了,事实也证明我的想法,小店老板的老乡——另一家川菜馆的厨师告诉我,这间小店每年净利润20万,我不太相信数据的真实性,没想到没多久,老板就开出了分店,老板娘告诉我,他们在复旦大学附近已经买好了房子,着实让我吃惊不小,这个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四川小老板都能够成功,我为什么不能?
我开始考察市场,自己有自知之明,以我的经济实力,不可能开出像上海人家、美林阁、老丰阁、梅园春、张生记这样的大店,我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于中式快餐连锁经营,切入点为制造、销售工作餐,开始仔细研究新亚大包、大娘水饺、丽华快餐、吉祥馄饨等知名品牌的经营理念、产品研发、价格策略、标准化、服务体系和品牌推广,创业之路似乎有些面目了。
然而,我的惰性又一次发挥的淋漓尽致,租房、找厨师、卫生许可证、客户开拓,这些琐碎的事情让我退缩了,创业的事不了了之。后来,有几件案例让我颇多感慨:
1、复旦大学的一个硕士毕业后,几乎从零起步,在浦东开了家小店,开始做工作餐外送,目标客户定位为陆家嘴一带的公司,我注意到他的创业时间大概在2002年左右(不太记得了,可能有误),短短一、两年之内公司就做起来了,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总算有了他自己的事业。
2、联想集团以员工餐厅为基础,2001年5月,创建了金白领快餐公司,现在仅在北京市场就做到了每天10万份,并在全国开设了多家分公司,当然,金白领有联想集团的背景、资源、资金支撑,但至少说明中式连锁餐饮有着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3、源于常州的大娘水饺海外圆梦,2004年年底,把分店开了澳洲悉尼。

今天,回想起当年第一次创业的萌动,虽然极有可能受挫,无功而返,但客观评价,也有可能真的错过了一个机会。

今天,尽管餐饮行业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再让我去餐饮,我已没什么兴趣了:
一是行业风云变幻,所谓物是人非,市场早已不是当年的市场,众多的竞争对手已经成长起来,进攻性强了很多;
二是这几年,我压根没涉足餐饮行业,所谓不熟不做,做餐饮我无任何优势可言。

其实,创业有时候很简单,没什么伟大的目标,瞄准一个好的市场切入点,脚踏实地,用心去做就行了。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8:52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泡沫破灭了,暴富的梦想成空


没有谁,会一直活在梦里。
若是泡沫,就一定会破灭。


2001年初,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上斩获颇丰,员工数激增,连我都配备了一个助手——与我同年毕业的男孩,坦率地说,我有些晕,有点无所适从,很不习惯。

很多新人上班后却发现自己没事可做,拿钱不干活——这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时间长了,我发现管理层在给员工编织一个美丽的梦工厂。公司很热衷于资本运作,而真正的产品研发和销售状况非常糟糕。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公司的发展战略是资本运作导向型!

就在很多同事还沉浸于打造产业帝国的梦幻之中,暴风骤雨来了,来的如此仓促,来的是如此猛烈!

公司董事会第一次提出“市场导向型”发展战略,原因很简单,风险投资者不可能一直盲目地给你投资,需要你有清晰的赢利模式,需要你从市场上拿回利润作为投资收益。

公司的资金链开始紧张了,开始大幅裁员,每天都有同事流着泪离开——他们不是为丢了工作伤心,而是因为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一个伟大的梦想就忽然破灭了,那种心痛只有当年亲身经历的人才能够深深体会。

有一个华师大的女孩让我记的特别深刻,她来公司报到那天,羞涩地站在门口张望,是我把她引到人力资源部报到的,没想到她刚来一个礼拜就被裁了,这可是她职业生涯中第一份工作,可以想象她走出公司大门那一刻的心情。

不过老板们都是学者出生,还是蛮有良心的,给每一位离职的员工都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

说到老板,我想当年的同事一定还记得我们亲切地叫某大股东为老×,他思维极其敏锐,演讲起来激昂豪迈,大有英雄气概。老×平易近人,喜欢与员工在会议室吞云吐雾,烟是7元/包的上海红双喜。

今天,虽然我已经离开公司多年,还一直默默关注着它的发展。尽管业界对公司的发展模式还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尽管公司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低调了很多,但我注意到,当年的董事长已经成为海外某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公司已经现实了很多,回归到产品这个基本面。祝福他们正在研发的产品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同,祝福公司的创业团队一路走好!

今天,重新回味那段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我无怨无悔,公司的成败得失,让我明白:
伟大的梦想、愿景、使命方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无数优秀的人才加盟,靠什么吸引、凝聚最优秀的精英人才?

哈佛商学院对美国企业成功因素的调查中发现,企业文化塑造以及文化给企业带来的对精英人才的凝聚性,是过去10年中美国企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事实上,国内的华为案例也佐证了这一点,我不否认华为存在很多问题,时刻面临着危机,但是华为在建造了一个生产产品工厂的同时还建造了一个梦工厂,制造出一个美丽的梦,让身在华为的员工感受到了高尚和超凡,也让世人感受到华为的圣洁。

滤去不切实际的幻想,××××公司的远景目标之中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中药的标准化、国际化,比如打造一流的生命科学产业园区,比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新药……这些梦想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间,只是,不知道,今生是否还有机会去参与、实践、完成这些美丽的梦想。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9:25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节:毕业一年之际,我选择了离去

2001年夏天,公司动荡不安,我有些迷茫,在公司的内部网上发了篇《毕业一年间》,那些年轻的同事争先回帖,更没想到我的上司×总很快公开回复了我的帖子,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极其深刻:
在你的身上,我回味着我的当年。

在公司“以市场导向”的战略背景下,有人向老板建议进军保健品。
当时史玉柱的复出是一个神话,没想到他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能够以借来的几百万做江阴的样板市场,迅速扩展到全国,东山再起,将脑白金做成一年销售数亿的产品,我想很多人肯定会记得脑白金庸俗到极至的广告。

我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收集整理了很多资料,并写下了几十页的关于公司进军保健品产业的发展规划,什么产品研发、渠道掌控、品牌推广,等等,我把报告放到了我的上司×总的桌上。几个小时候,他亲自走到我的办公桌前,约我聊了很久,关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的未来,我的职业生涯设计,“我知道你有很多想法,很遗憾,公司的状况现在如此,我不是大股东,有些事情也无能为力。”

我明白他话语中隐讳的含义,心很凉,决心离去。

我这人素来有自知之明,这一年来,我的市场营销知识、创业的想法都是纸上谈兵,不切合实际,我还没有真正的了解社会,于是决心做销售,开始偷偷的发简历,面试。
1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9:57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篇:一波三折换工作的经历

第一节:几百位专家吓退了我

第一家通知我面试的公司是上海赫赫有名的建筑设计单位,设计了很多标志性建筑。我应聘的职位是集团党委书记秘书。
面试的那天人很多,面试的主考官是办公室主任,沟通过程比较愉快,他问的很详细,突然话锋一转问我:
“会喝酒吗?”
“不太会。”
他有些失望,我赶忙说:
“不过我的酒品很好,朋友、客户都愿意与我喝酒,因为我有一句口头禅——喝死拉到!”
他哈哈大笑:
“不错,等结果吧。”
下楼后,我在大堂里仔细参观起来,有些震惊,这家公司有几百位专家教授,对于建筑,我一点概念都没有,心里开始发毛了。
几天后,他们接连打了几个电话催我去上班。最终我没去,我素来有自知之明,对建筑一点都不懂,这样的单位很类似于高校,搞行政的估计很难有出头之日,我可以看得见我的未来,若干年后,最好的结果就是混到办公室主任,这样的工作方式我无法接受。

第二节:我激怒了日本人

第二家公司是中日合资的快速消费品企业,他们的产品品牌很响,家喻户晓。他们招聘的职位是KA代表。

面试的过程非常人性化。初试在一家咖啡馆,主考官是大区经理、销售总监,他们是中国人。沟通过程很顺畅,销售总监叮嘱我:
“你还没有销售经验,是一张白纸,我比较乐意带你这样的年轻人,好好准备复试,见到日方总经理不要紧张。”
复试时见到了日方总经理,他讲日语,有一个翻译。
依然是惯例的自我介绍,他针对我的英文简历提了一些问题,接下来的问题对我来说也是意料之中的:
“你还没有销售经验,对快速消费品行业也不熟悉,怎么办?”
“一、我很年轻,有激情,我相信只要努力,没有过不去的坎;二、我有一定的亲和性,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具备了一个优秀SALES的潜质;三、大学时我经常贩卖小商品,我的生活费基本是自己赚取的,积累了一定的销售经验;四、我肯学习,坚持不懈阅读每一期《销售与市场》,坚持每天学习专业营销网站上的理论和快速消费品营销案例。”
日本人听了连连点头微笑,我的回答令他很满意。销售总监也在旁边颔首微笑,我没有让他失望。
没想到接下来的形势急转直下,面试快结束时,他问我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看着桌上的产品样品,我拿起来自作聪明地说:
“我认为贵司的产品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整个外包装上没有800客户服务电话,不方便客户与公司沟通;二、公司的LOGO居然印在瓶子的底部,不利于品牌识别和推广……”
日本人的脸“唰”地晴转多云,销售总监赶忙使眼色,空气似乎凝固了,我想反正已经说了,索性豁出去,继续说:
“所以我认为公司与宝洁这样的快速消费者巨头相比,在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日本人激怒了,脸都气红了。
结果可想而之,销售总监后来在电话中对我说:
“你啊,真是年轻,锋芒毕露,你以为我们是欧美企业?你更不该拿我们和宝洁相比较,让总经理很难堪!”
与这家日资企业擦肩而过,成了我一件憾事。

第三节:昙花一现的“董事长助理”经历

第三家公司是家民营企业,刚刚登陆上海滩,老板没太高的学历,却是中国企业界的风云人物,我应聘的职位是董事长助理。
民企的效率惊人,我是中午把简历送到他们公司的,晚上人力资源部经理就打电话给我,让我马上过去面试。
聊了一个多小时,还比较顺畅,人力资源部经理交给我一大叠资料:
“老板要参加国外一个会议,你准备一下他的发言稿,我们将根据发言稿的质量定夺最终的人选。”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回去后,我几乎1天1夜没睡觉,先构思了框架,然后往其中填东西,为了让稿件读起来流畅,我用了很多的排比句、短句和成语,又让朋友反复颂读,找感觉。
当我把发言稿发出去后,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没多久,人力资源部经理打电话过来了,你过来见一下老板吧。
终于见到那个仰慕已久的风云人物,微胖,浓眉大眼,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沟通很短暂,谈话的内容很简单,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当时从未有过的紧张,竟然出了一身汗。
很幸运的是,挂着“董事长助理”的招牌,我以部门副经理的级别混进去了,但是要下放到基层锻炼3个月,老板告诉人力资源部经理:
“小伙子太年轻,需要磨炼。”
那时候,我心浮气躁,对于老板的安排非常不满,上了3天班就辞职了。人力资源部经理叹了口气,说了句:
“你让我们很失望!”
几年后,老板英年早逝,完成了他的谢幕演出,标志着一个混沌时代的终结。

今天,正好是我创业一年的纪念日,写下上面三段曲折的求职经历,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警戒,纪念曾经年少轻狂、无知傲慢的岁月。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20:19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的销售生涯

第一节:我成了一名医药代表

经过一番波折,最终我选择了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做销售,这家公司有一个新药,据说市场前景不错。

我成了一名医药代表——媒体常常骂我们是“药贩子”,其实,医药生产厂商也很无奈。药品、医疗器械是块肥肉,除了要养厂家,还要养着医院、药店和各级销售代理商,最后到了老百姓手里价格自然高得离谱。

我的上司——上海区域经理30岁左右,上医大毕业,性格豪爽,我们脾性相投,常常一起喝酒,后来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哥们,03年年底他与朋友融资百万,代理了一种诊断试剂,开创了自己的事业,算来他创业已2年,现在基本上了正轨,有了清晰的赢利模式,祝福他一帆风顺。

在老同事的带领下,我开始跑医院,拜访我的客户——形形色色的药剂科主任、临床主任、主治医生和护士长。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走遍了上海许多角落,加深了对这个城市的了解。

刚开始,很不顺利,我接手的医院销量基本是零,客户很难接纳我们的产品,原因很简单,就同一适应症来说,我们的竞争对手定价非常高,给的回扣比我们的产品定价还要高,医生每用一次,都可以拿到几千元的回扣。有些重点客户,公司上下从销售总监到销售代表,不知道拜访了多少次,一再受挫,一再无功而返。

每天我坚持拜访那些主任,常常被赶出来,灰头土脸,好不沮丧,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满心地迷茫。

由于换工作,我搬家了,我提着一个箱子——里边装着我全部的家当,出租车驶上杨浦大桥的时候,远眺陆家嘴,这个城市最奢华的心脏,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夜色中的陆家嘴霓虹辉映,琼楼玉宇,极尽奢华与尊贵,那一刻脆弱的难以自己,悲从心生,眼泪差点滑落下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20:5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打赢了第一场硬仗,攻克了第一个堡垒

×医院的×科是我第一个需要强力攻克的VIP客户,就我们产品的适应症来说,如果摆平了他们,潜在的销量可稳居上海所有大医院前三位。可是,真的很难,整整两年,我的若干名前任未有任何进展,因为前有劲旅——那家跨国药企,他们的产品定价太高了,回扣惊人,后有追兵——众多国产低端产品以超低价蚕食市场空间,遇到没钱的病人,往往会成为医生的选择。当然,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那家跨国药企,他们的产品没有进入上海医保目录,昂贵的药费全部需病人自费,确实苦了病人,相当一部分病人是很难承受的,而从技术含量、安全性上我们又远高于众多国产低端产品。

不知道是第几次拜见×主任了,他照例冷冰冰地对我说,我们不会用你们的产品,你走吧!

我掏出几瓶饮料,讪笑着:
“您喝水。”
“拿走,快拿走,要不我马上扔进垃圾箱,不信你试试。”

又一次失败了,我灰溜溜地找个小饭店开始我的午餐——吃盖浇饭,猛一回头,看见操作间中的切菜板上有十几只苍蝇在爬,喉咙发痒,冲到洗手间呕吐不止……

年轻没有失败,我不能退缩,苦思冥想,使出了最后一招——以情动人。
那是一个阴雨天,天气很冷,我买了10张10元面值的出租车车票,撕去两张,把剩下的8张揉皱了,沾了点雨水,放到我内衣的口袋里,远远的看着主任的行踪,我对自己说,我必须单独和他聊一聊!等他进了他自己的实验室,我马上过去敲门,主任开门了,看到我居然摸到那里有些惊讶。
“×老师,今天下雨,我这里有几张朋友送的出租车票,放在我这里几个月了,我没舍得用,送给您!”我从内衣口袋里掏出车票,递了过去。
拿着带着体温、皱巴巴的车票,他的脸竟然红了。想把车票还给我。
“你自己用吧,我不需要。”
“没事,我坐公交车回去,×老师,打搅您了,再见!”
我把他的手挡了回去,一转身,飞似地逃走了。

再一次见到×主任,他热情了许多,敞开心胸和我谈了很多、很多,他把我当作了自己的学生,其实,我本来就是和他带的研究生差不多大。

是时候请他们吃饭了,一个周末,我让公司派专车拉着他们全科室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长去吃海鲜,啤酒、黄酒、红酒、白酒,一起上,我豪气冲天,
“谢谢各位老师给我面子,今天我喝死拉到!”
不管什么酒,我端起来一饮而尽,敬了一圈又一圈……
最后,“扑通”一声倒地,不省人事,被送进了医院。
再后来,我再去他们科室,所有人一看见我就开玩笑说:
“哎,喝死拉到来了!”

渐渐地,我的竞争对手在这个科室销声匿迹,我们的产品成为唯一的选择。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