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论
“蒙牛速度”,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 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中国中央电视台评牛根生及“蒙牛速度” 一、“草原旋风” 速度,从来都是草原的主旋律。 狼吃黄羊,鹰叼兔子。对于食草动物来说,没有足够的速度,就会成为他人的战利品,绝无重赛的机会!而对于食肉动物来说,没有足够的速度,同样只能望“羊”兴叹,沦为饿殍! 世纪之交,地处中国北疆的内蒙古发生了三件轰动中国乃至世界的大事:一是“沙尘暴”,弥天漫地,席卷“半壁江山”;二是“草原兵团”,异军突起,掀起“健康革命”;三是“载人航天”,一鸣惊人,谱写“零的突破”。 这三件事,或明或暗都与一种环境有关——草原。 这三件事,或利或害都让一家企业抓住了契机——蒙牛。 13世纪,当成吉思汗的剽悍铁骑掠过多瑙河畔的时候,欧洲人惊呼:“黄祸来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孕育这些“黄祸”超人体能的,正是草原上的牛和羊。传说蒙古军西征时,以“三快”闻名——行军快、作战快、后勤保障快,前面是快马、长刀、利箭,后面是成群的牛和羊,战士们饿了吃肉,渴了饮奶——在这个传说中,欧洲人喝奶都是蒙古人教会的。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不是宣扬宿命论,但没有十月怀胎,的确不会有婴儿诞生;不满76年,哈雷彗星的确难得一见……自然现象有周期轮回,社会现象也有周期轮回,只是在时间上更具弹性罢了。 果然,在酝酿了七八百年后,这块古老的草原又一次演绎出“火山爆发”般的人文奇观:在世纪交替的隆隆裂变声中,“草原兵团”横空出世! 先有“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再有“南征北战”的保健品大军,后有“健康每个人”的蒙牛、伊利——今天,“蒙奶”在全国纯牛奶市场中的份额超过47%!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仅蒙牛的市场占有率2005年3月就达254%,在中国乳业中位列第一。 牛根生说:不要小看我们小地方,小地方的人不想则已,一想便是着眼全国的大事!上海有一千多万人,上海的企业只要占领上海,就能做中国的老大老二;北京也有一千多万人,北京的企业只要占领北京,也能做个全国前几名;而我们呼和浩特才一百多万人,只有像鄂尔多斯广告语所说的那样——“温暖全世界”,才能在全国排上座次。 二、5年增长200倍 1999年,在一片荒地里埋下一块奠基石,在一张白纸上画下一幅行军图,在一杯牛奶前许下一个百年愿,蒙牛起航了……背着弯弯的牛角,我们闯进深圳,问鼎北京,启动上海,挥师港澳……(摘自蒙牛答谢卡《成长了,真诚地道声谢谢》) 在中国企业界,“蒙牛速度”是这几年最吸引眼球的经济名词之一。 1999年刚创立时,蒙牛一文不名,名列中国乳业的第1116位——说白了,就是“尾巴尖上最后一根毛”。何以数年之后,就跻身中国乳业两强,成为“脑袋顶上最尖一只角”?仔细算起来,在最初三年的1000余天里,蒙牛“平均一天超越一个同类企业”! 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037亿元,同业排名第119位; 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同业排名第11位; 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724亿元,同业排名第5位; 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668亿元,同业排名第4位; 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4071亿元,同业排名第3位;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214亿元,同业排名第2位; 2005年,预计销售收入超百亿。 5年增长200倍!6年销售200亿!投资收益率大于5000%! 难怪,蒙牛成为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 2003-2004年,蒙牛液态奶连续两年保持全国销量第一;2005年一季度,蒙牛液态奶市场占有率四分天下有其一(超过25%),居中国乳业第一名。 2004年,蒙牛冰淇淋也夺得全国销量第一。 2005年,蒙牛有望摘得新“双冠”:液态奶销量全球冠军,冰淇淋销量全国冠军。 许多人在问:蒙牛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如果说这是中国乳业方兴未艾的缘故,也对,但这肯定不是全部理由,否则,为什么连续5年保持三位数增长的独独只有“蒙牛”,而不是“京牛”、“沪牛”或“粤牛”? 如果说这是依托内蒙古大草原的缘故,也不充分,同处内蒙古的伊利,在6年时间内,与蒙牛的销售收入比例就由1999年的“伊利∶蒙牛>30∶1”缩小为2004年的“伊利∶蒙牛≈12∶1”。况且,如上所述,蒙牛液态奶的市场占有率早在2003年就超过伊利,跃居全国第一位。 如果说这是蒙牛管理团队从事乳业年限较长的缘故,也不能令人满意,牛根生也曾说“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肯定比三年做东、五年做西的人更容易成功”,虽然牛根生从事乳业27年,父子两代人合起来从事乳业的时间长达65年,但时间只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不会也不可能成为充分条件。 正因为这些“如果”都不成立,所以,作为蒙牛成长的见证者,我们觉得有责任对蒙牛的成败得失作一次彻底的总结梳理,使之由模糊变清晰,由混沌变“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