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少天 - 

[培训视野] [公告]共寻优秀培训机构,民间诚信强势声音

[复制链接] 69
回复
1368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发表于 2008-2-12 02:14:19 | 只看该作者
活动的初衷是很好  愿所有参加过此类培训的家人都能实事求是为其他家人提供些参考意见
22
发表于 2008-2-14 14:13:49 | 只看该作者

就怕有做广告的 误导 但愿人人都凭良心说话

23
发表于 2008-2-15 16:19:02 | 只看该作者

[灌水]

如果真的像楼上所说的,这样的培训机构真的该关门大吉了。首先对此领导和身边的同事们表示极大的同情。事实上,中国的培训行业的确是鱼龙混杂,绝大部分培训都成了"赔训”,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我们既希望培训行业越来越规范,也要修炼我们自己的火眼金睛,识别真金和烂铁,不能因为培训行业乱,我们干脆就不做培训了,毕竟,培训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学习应该是持续的,不断的,不能因为一次培训效果就全盘否定培训的作用。
24
发表于 2008-2-15 17:46:37 | 只看该作者
我为 哈尔滨市道外区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投一票  。[em01]
25
发表于 2008-2-16 16:18:06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中国第一管理网站:

理魂网:www.muqixu.com

26
发表于 2008-2-16 17:14:43 | 只看该作者

回9楼的.公司是倒了,,但一个"公司"倒了,千万个"公司"站起来.

27
发表于 2008-2-17 10:27:22 | 只看该作者

我顶,从培训界走过了几年,看到了太多的所谓潜能培训,成功学培训,可出现奇迹的太少了,呵呵,自己也曾让很多的人有哭有笑的,很有成就感,可是后来发现对人的用处不是很大,看过了太多的大师后才发现,培训界太需要培训了,都是一群大忽悠,按忽悠的水平高低定价,跟传销没什么区别,倒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真正的走到企业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是很会演讲的普通人让我肃然起敬.我到觉得他们才是企业的好朋友.人不能没有激情,但不能崇拜过度.有些人就是应该好好的学学人的本性,先把自己是人的事实弄明白再去做点实事,为社会,为家人贡献点力量.过度的追求神的境界,那可真是神经了,相信骗子的话再去骗人的人是被忽悠成精神病了.

28
发表于 2008-2-18 16:21:43 | 只看该作者

说句心里话。

我是一名顾问公司职员。也许我在这发帖会有广告之嫌。但我想给各位讲述一下自己与客户的真实经历。一起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帮助。我们的客户是制造型企业(工厂),经营组织、人事绩效、生产品质、物料仓储等系统是我们的服务项目,以生产管理为专长。包括专案改善(辅导)和培训。我有家客户的老板很重视培训,个人打拼的企业,目前有2个工厂,600多人。在厂里,他性格豪爽、善待员工、威信还是不错的。经常派学员出去参加培训,培训项目主要是国内某知名顾问公司的执行力方面的。可以说他对激励与执行力方面的训练应该是到了痴迷的态度,他可以毫不吝啬的让班组长甚至一线员工花费几千快去听课。书架上到处都是《XX执行力》《XX结果》……。真的很高兴看到有这样的私营企业主去培养员工!可事实却是:员工理念和他有共识了、干活也卖力了,但依旧问题多多:产能低、订单完不成、交期不准、不良率居高不下、成本居高不下、客诉多、赔偿高。去年年底我问他:今年的效益不错吧?他惆怅得说:今年能少亏点就不错了!光美国客户的赔偿就XX万美元!为什么呢?原材料成本太高啊!不良率太高!是啊,何止这些呢!---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减少!缺工,劳动力成本升高!新劳动法出台…这些07年的热点问题,困扰着中国制造业,使很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影响到生存问题。我和他们的一个分厂的员工聊天,他听课后感触颇深:反复跟我说:收获很大,改变人的思想,去改变行动!执行力强企业强!感觉意犹未尽,好像刚听完安利的课似的。可通过和他的进一步交流,居然发现,负责生产的他连5S都说不出!何谈QC、IE、JIT…?10多年前的工厂是找一大堆人生产、再找一大堆人挑出不良品、再找一大堆人去维修。求量不求质,把品管=质检,质检员回家生孩子几个月找不到替岗的索性没质检员了!何谈QCC、SPC? 这种家庭作坊式粗糙管理方式沿用至今,怎能不产生浪费、利润怎能不薄!何况现在劳动力成本升高、招不到工人,又怎么办?很多制造业的生产部长并不是生产组织协调的管理者,而成了车间的救火队员,忙于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纠纷。这些例子太多了,向我们诉苦的何止一家!

是该需要升级了!诚然,这是一个经济规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早期凭借着充沛的廉价劳动力,造就了铺天盖地的“中国制造”,可目前大陆制造业面临新的环境(如上所说),“企业转型、产品升级、改变体质”才能继续活得好。这是一个“工程”,员工培训是这“工程”的重要部分,很多企业已普遍了解了人才储备(培训)的重要性,但缺乏对培训需求的正确了解,对培训课题的安排与选择陷入了夸夸其谈的误区,对制造业起关键作用(创造价值、利润)的实务性课题,反而未获重视。

执行力与战略的课题不是不好,也很重要,尤其中高层需要接受这方面的知识。但我们该分清:制造业的培训体系到底应侧重于哪方面?培训对象是谁?他们水平如何?具体选择什么课题?实务的还是战略的?技术的还是管理的?讲师是教授派的还是实战派的?……当然实务性的课题也不是听完了回去就把厂子搞好了,很多企业抱怨“培训”变成了“赔训”,这可以理解。培训就这样,是个漫长积累的过程。我们去外资企业,尤其是日资企业,明显感觉他们员工的素养与能力比民营企业的要强。是的,日本的松下电器“生产人才”的企业文化扬名于世,也成为全世界众多优秀企业效仿的对象。很多在中国的日本企业的受训人员不也是中国员工么?他们的多年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是企业的造血机能,源源不断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这么说:优秀的企业肯定都重视培训,但重视培训的企业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企业,还需要企业整个人力资源体系、公司文化等各方面的关联!培训就像个爬山的过程,爬到啥高度你就会欣赏到啥高度的风景。

鉴于篇幅,先写这么多吧,请指正不妥之处。如有制造业的朋友,很乐意一起交流分享国内制造业发展方面的心得与经验。也许你会问我们是哪家顾问公司--福友企管。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读过我们公司书籍的人就晓得了,林荣瑞先生就是我们的老大, 成立于1994年,至今已走过14个春秋,应该有推荐的资历了吧?[em07] 

【附:林荣瑞 先生简介】

林荣瑞 先生(台湾)
现 任:福友企业管理顾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顾问师
荣 誉:
  ●国内制造业迈向管理规范化的领航人
  ●2004年中国十大咨询师
  ●融合日本、中国台湾、大陆制造业管理第一人
  ●专著《管理技术》、《品质管理》被奉为“中国制造业管理宝典”
资 历:
20余年日本、台湾、大陆制造业管理实务经验
15年中国大陆制造业管理顾问经验、深谙国内企业本土化管理之道
著 作:
《管理技术》、《品质管理》、《如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
《福友现代实用企管书系》总指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0 11:38:33编辑过]
29
发表于 2008-2-18 17:28:19 | 只看该作者

林荣瑞《致总经理一封信》

致 总经理的一封信:

   从没有想到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写这封信,对我来说,我把这件事情视为任务,因为它太重要了。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早期凭藉着充沛的劳动力及低成本的工资,造就了全世界铺天盖地的“中国制造”商品;到现在制造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面临一个新的环境。

环境是会变的。我在国内从事企业指导的工作十多年,目前的情况是大型企业市场发展良好,但是内部管理的不规范、不科学,已成为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另外很多中小型企业更是面临生存的威胁,原因也许很多,但是缺工的问题、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确是会对体质较弱的企业产生更大的冲击。

随着经济的发展,缺乏基层劳动力、币值攀升的问题,在全世界都一样,它几乎是一种经济规律。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台湾企业,都曾面临同样问题的考验。在台湾,这个问题80年代初期已初露征兆,当时台湾的产业学界已充分的意识到,很多人疾呼:“企业转型、产品升级”。到了80年代末期,改变步伐快速的企业还是继续活得好,改变步伐慢的甚或没有意识到的企业,只有两条路选择:有能力的远走他乡,再起炉灶,寻找第二春;没有能力的只好收摊做愚公。90年代,我曾经问过一家台资中小型企业的老板:“在台湾的厂为何关闭啊?”他回答的也很直率:“工资高啊!找不到工人啊!”。的确,在经济环境不断的改变中,他并未采取相应的“企业体质”改变措施,终于成为“落后的一群”。有一句话:“拒绝改变,就要接受淘汰”,这同样也是规律。

国内的总经理通常很忙很忙(福友企管将这种人描述为站着睡觉的人,我现在也是成为其中的一员)。这几年,我意识到经济环境的变化,我把国内的制造业环境作了分析,提供给睿智的您作参考:

1、中国制造业很发达,可是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优秀的中阶主管很缺乏,供不应求,奇货可居。

   原因:(供应源)

   a、大学相关科系少,师资制造业经验不足,培养的学生供应社会量少质差。

   b导入市场经济的时间短,靠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企业培养出来的优质人才不足。

2、中阶主管(厂长、经理、课长)是制造业管理的中坚力量,因为管理水平低,企业效益不理想,陷入价格竞争。

3、大型民营企业市场能力强,但普遍人才培养的机制不足,缺乏优秀的中阶(中坚)主管,形成企业发展的瓶颈

4、中国制造业现已面临日益严重的缺工,相当多的企业困境已现,优存劣汰势必加剧。企业要脱困、增加竞争力,势必要“下定决心”,进行管理变革。

5、制造型企业已普遍了解人才储备(培训)的重要性,但缺乏对培训需求的正确了解,对培训课题的安排/选择陷入夸夸其谈的误区。对制造业起关键作用(创造价值)的实务性课题,反而未获重视。

重视市场,淡于管理,这是国内企业普遍的现象,结果是形成低价位的同质化产品之泛滥。杀价竞争只会加剧,不会减缓,造成的是零和游戏,一片红海”。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呼吁总经理们,商机固然重要,管理更要走在同行的前面,藉“管理变革”来降低成本,提升品级,提高售价,如此才能脱离竞争激烈的“红海”,驶向“蓝海”。

经营智慧的体现之一在于借助“外力”。提升管理“知易行难”,很多企业主管对重金挖角的人才寄予厚望,但大部分的情况是以失望告终,究其原因,也许挖到的不是一颗大树。但根据我的了解,更多的是不能适应新的土壤(组织环境),究竟管理讲究的是团队运作,不像技术性的工作,有一个明星就有机会改变全局。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人才”才是企业的资产,“庸才”可能就是企业的负债。高智慧的经营者有天生的,但是优秀的管理人才,绝对要靠后天的打造;高智慧的经营者,懂得借用外力,把企业打造成“人才的生产基地”,企业造血机能源源不断,能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这是一般竞争者难以模仿的。

尊敬的总经理,是该“下定决心”的时候了。

我在国内创办福友企管已逾十多年,本意是藉着台湾、日本的制造业管理经验,为国内制造业做点事。也许您看过福友企管的书,它已成为全国制造业用书的典范,完全围绕着制造业各个领域,很精典、专业。我有个愿望:在退休之前,每年出版6本书,为国内制造业各领域的管理者提供成长的知识与技能。

除了出版制造业的经典用书之外,福友企管还有其他服务项目,诸如遍及全国的公开课、企业内训、辅导,均享誉国内制造业,尤其顾问老师经过十多年的优化过程,已大部分均是一流的专家。

为了帮助大型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帮助中小型企业早日脱离困境2005年,福友企管整合一批实务专家,成立了《中阶主管训练营》,师资绝大部分是台籍20年以上历经美、日、欧的实务专家,秉承的是福友企管一贯的风格:“直接、有效”

管理是一种累进的过程,要有优秀的中层主管,首先要有基层主管的养成机制,20076月福友企管继续开办了《基层主管训练营》(小虎营),从此,企业的管理核心中层、基层管理人员的养成,福友企管均有能力系统的帮您完成。

以前的劳动力充足造就了“赶量文化”的“中国制造”、不重视“效率”只重视“产量”,不重视“品质成本”只要的是把东西弄出来,随着劳动力的短缺,劳动成本的增加,以往靠“经验型”人海战术的管理势必成为落后的一群。

所谓的“管理转型”指的是“经验型管理”转型为“科学化管理”应用科学管理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缩短交期,乃是中国制造型企业最大的转机,谁走得快,谁就有机会脱颖而出。

为了解决国内企业上述科学管理人才养成的困难,在2008年前,福友企管将陆续开办IE专修班,SPC专修班。IE(工业工程)专门解决效率、成本问题,培养IE专业人员,SPC(统计制程品管)专门解决制程品质问题,培养QC专业人员。

福友,造福中国企业界的朋友,希望为国内的企业界做点事,当然更需要您的支持与关心。在结束这封信之前也给您建议,最好每年能找一家好的顾问公司,花点小钱,给企业做个体检,让更多、更好的观念、方法能够为企业充电,蓄积不断的创新与发展的能量。

也许跟您打扰了

成功!

                                           福友企管 总经理 林荣瑞

                                              2007年8月 于厦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9 11:39:29编辑过]
30
发表于 2008-2-20 15:52:17 | 只看该作者

何为“优秀”,我实在搞不懂.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