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brainman - 

学习园地因何“臭气熏天”

[复制链接] 94
回复
1081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1
发表于 2007-1-24 22:38:1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7-1-24 22:29:44的发言:

这还不是德与才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的二级公司,搞得不错,得益于员工队伍长期稳定。民企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适当比例的末位淘汰制,还是需要的。不过,飞猫发现不少企业缺乏接班人制度。一正一反,相辅相成,有利于企业与员工的成长。

4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22:41:3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会飞的猫在2007-1-24 22:38:19的发言:

  适当比例的末位淘汰制,还是需要的。不过,飞猫发现不少企业缺乏接班人制度。一正一反,相辅相成,有利于企业与员工的成长。

国企是政治原因,不能内部自己搞接班人培养;民企情况就复杂一些,问题越来越突出。

4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22:45: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飞猫、磨剑两位仁兄,俺先下了,过几天再见!
44
发表于 2007-1-24 22:45:55 | 只看该作者

  公司领导要有意识地建立一支作风正派、纯朴实干的干部队伍,“纯朴”的人不懂“捣鬼”,“实干”的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捣鬼”,这样的干部自然也就作风正派了。

  在这方面,阿里巴巴公司就值得人们借鉴。阿里巴巴员工除要共同冲刺高标准的部门业务指标外(飞猫注:订立的业务指标应该不可接转、不可减少、逐步增加、责任唯一,这样可使员工不敢不实干),个人还要接受公司安排的各种培训,这些必须修满学分的科目包括“阿里课堂”、“阿里夜谈”、“阿里夜校”、“百年大计”、“百年诚信”和“百年阿里”等。“这已经是阿里巴巴团队的一个定式。”上述杭城老财经媒体人说,忙碌被认为是实现“精神控制”的必要条件——因为忙碌将导致员工们没有时间深入思考集团内部的事,不能分身接受更多信息,因此对身边一切习以为常。另外,还有每年10%的人员淘汰率,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考核制度——50%是业绩考核,另50%则以“六脉神剑”为参照的价值观打分;曾有一位销售冠军因对客户“过度承诺”伤害“诚信”一条,而被驱逐。

45
发表于 2007-1-25 09:13:37 | 只看该作者

敢问.....这里是。。。。。。。。。?

46
发表于 2007-1-25 09:32:45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学习东西,看事情的时候,总是避免那些丑陋的,另人不愉快的方面。因为这个世界的美好的面多些,很多的时候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最主要的还是责任!对公司整体和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潜规则的根本原因,我个人认为是把个人的利益看的过重了,缺乏高度的整体和全局观。在欧洲等一些国家,我们不否认他们有不好的地方,但是他们很多地方做的比我们好!尤其在社会的和谐度上面。每个人都尽量在获得自己利益的时候,不伤害到其他人,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让其他人也获得利益!那我们的社会,就不摆了(四川话)!
47
发表于 2007-1-25 10:33:1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QUOTE:
会飞的猫在2007-1-24 21:27:09的发言:

我的选择:

企业领导层的价值观和发展观(雄才大略、以身作则、赏罚分明、有人格魅力)>薪酬>个人发展>公司远景>公司生存环境。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7-1-24 21:37:26的发言:
这和多数企业骨干员工、基层干部的选择类似,符合中国人“良臣择主而侍”的传统观念,中层个人发展会高于薪酬,高层,企业薪酬会是最后。

  其实,每个人的心理需求犹如弹珠走盘中,活泼泼地,无一定之理之规。

  《黄石公三略》开篇语:“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

  南怀瑾老师注语:本文三卷,虽颜日《太公兵法》,实王者师之学,非泥于兵法一途也。上卷论政(治国之原则),论军(兵法,将才),皆统领之大要,权经之用变也。

  “为政在人”。故本文先标宗旨,得人之要,首在得其心;如何得其心?则因人而异也。刘备之得诸葛,动之以义也。曹操之得庞德,养之以恩也。齐桓得管仲,示之以礼也。魏文侯得吴起,利之以禄也。高祖之用韩信,饵之以爵也。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下续论取天下之机,牧民之理,领众之要。昔纣竭天下之财,武王散之。秦刑天下之民,高祖宽之。武王、高祖以此取天下,与民同好也。汉、隋之末,天饥民穷,复厚敛之。此与众同恶,所以倾覆也。古之明君名将,用此理国而国治,以此治军而军振。昔田穰苴、赵奢、起、牧、广、飞之将,靡不与士卒同甘苦,是以万众一心,战而不殆。故与众同好,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
 

  南怀瑾老师注语:本节承结上文,言人才之于国也,得之则安,失之则倾。昔魏用吴起,秦不敢窥西河。赵用李牧,匈奴不敢犯边。吴斩子胥而国亡,越走范蠡而国弱。历史之径途,在乎二三之人才也。“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君子藉事以伸志,故孔子云:“我待沽者也”,是用之在人也,故昔之贤主,莫不以求才为尚。

  ……

  飞猫感悟:作为领导者,如果不知道下属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一般情绪是怎样的,特殊情况下有什么反应。这个领导就是不称职的!正如赖昌星常说的:“不怕你爱好什么,就怕你没有爱好。”

  如果企业领导者真有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观(这里包含领导识人用人的本领),飞猫的第二位需求,就不是薪酬了,风物长宜放量,随着集体利益与追求的情况而变化,与众同好,这是保护自己与大家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反之,如果自己不幸跟着不好的领导,就是个人利益排第一位。当然,最好还是见势头不对时,尽快离开,好合好散。(俺曾吃过不良老板的亏,不过他现在也后悔。正如张西振老师的一篇文章:“坏上司也是一所学校”)

  反面例子:前创维经理人陆华强与黄宏生、段永平与小霸王、李开复与微软………,正面例子:俞晓昌与格兰仕集团,李一男与任正非……每一个人与企业分裂的原因,每一个人与企业其趣融融的原因,都是不尽相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人才至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论调、共识今天已高唱入云,而知识在哪里呢?知识在人才的大脑里。这才是最根本的谁也拿不走、抢不去、复制不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人才无疑是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催化着经济的繁荣,主导着社会的进步。今天,国与国之间的发展竞争战略,已集中体现在“蓄才养士、任贤使能、礼赏不倦”的高度上。

  一名员工不称职,那只是一个人的问题;领导不称职,那就是所有人的问题。古人说得好:“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畏。”、“礼赏不倦,则士争先。”

  邓小平早在1985年3月就指出:“善于培育人才、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领导者对人才的选拔、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领导的效能,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国家的兴衰。“得才者昌,失才者亡”。因此,善于识才用人是领导者的第一职能,更是衡量其成熟还是不成熟的标志。领导事业成功的关键是发现和使用人才:最能说明领导能力和水平的,是他对人才识别和使用的本事;只有认真履行了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这个职能,才有资格担当领导者重任。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要发展,第一要有雄厚的资本;第二要有正确且远大的战略目标;第三要有科学的制度化管理和流程化作业;第四要有畅通发达的营销网络;第五要有创新的意识,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以迎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而这一切如果离开了“人”去执行,去操作,那无疑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能够使上述一切变为现实的就是“人才”,它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群体的概念。

  我们的毛主席说:“当党的政治路线、方针确定以后,领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选干部和出主意。”
  政治路线、方针,就是“在于能否领导一群原本并无联系的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挺进”。
  大家如果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挺进,你就不需要化更多的时间来宣传和鼓动他们,他们会自动和你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活力。遇到困难时,他们也将快速做出反应而不是选择退却和分心,以及出现不必要的政治矛盾。

  选干部,就是“请不相同的、优秀的合适人员上车,建立一支善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的优秀领导团队”。
  行驶中的一个客车里的人员,都需要各有工作的,他们需要什么呢,需要互相补充,才可以形成合力。即使在更困难的时刻,这些人可以想出更多的办法,相同的人的办法就显得单一,另外也可能出现竞争和对抗,形成公司政治斗争。
  我们在决定要做什么的时候,先要找到适合的人上车,请不适任的人下车,并且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子上——然后再把车子开往哪个方向。

  出主意,就是领导者能否把握好国家、企业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能否有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博采众长,兼听则明。

  由此可见建立一个高素质人才团队,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可以走多远。一小群狮子带领一大群绵羊,往往打败一小群绵羊带领的一大群狮子。平庸的人来实现宏伟的蓝图,只可以产生平庸的结果,即使你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也将不会取得卓越的成就。

  …………


  中国古代的真英雄曹操之所以能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所成就,关键也在于他身边聚集了一班文武贤才。在《短歌行》中他写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取意于《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他以此表示希望接纳尽可能多的贤才。后两句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姬旦说:“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曹操借此典故,表示要谦虚谨慎地对待有才识的人,使全国的人都真心归服。为了招募贤才,他连续颁布了《求贤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格令》。这三令对当时有才之士都是颇具吸引力的。
  总之,曹操的文治武功业绩,都溶汇了众多人才的智慧。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总是有限的,没有一班文武人才的辅佐,曹操虽有奇才,但其一人是成不了大事的。由此可见,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

  古人曾子有句话说得好:“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用师者王”就是领导者非常谦虚,尊奉真正贤能之人为老师,从而“王天下”成大功。例如周武王用姜太公尊之为国师,其后文王逝世,武王继位,又用姜太公并尊为尚父。汤用伊尹,齐桓公用管仲尊之为仲父,燕昭王用郭隗,都是用师。 

  “用友者霸”就是领导者对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例如刘邦用萧何、韩信、张良,苻坚用王猛,刘备用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则是指专用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顺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会失败的。 
  这是曾子体察历史经验而后据以说明历史兴衰成败的用人大原则,这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 

  “用徒”让自己感到快乐,“用友”让自己受到约束,“用师”却让自己受到压抑。所以,今天喜欢“用徒”的领导者远远多于“用师”者。 

  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言,最容易使人上当受骗的是言听计从、顺人喜好、唯唯诺诺的人,这样的人身边越多,其事业失败的机率也越大;而那种脾气不好、有真才实学的人,对于优秀领导者而言,你身边这样的人越多,事业成功的机率越大。 

  一个人若能虚心的不断学习,那就是这个人最大的优点,但许多人并不总是能够虚心学习的。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这种精神非常好,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懂得越来越多,学习的劲头却越来越小了,尤其是当一个人爬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就象爬山一样,他第一个爬到山顶了,看看上面没有更高的了,看看下面乌压压的都是人。他这时候就会有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感觉,觉得已经是“登泰山而小天下”了,不用再学了,相反,别人都要跟他学了。于是,他开始走下坡路了。俗话说得好:“人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领导者爬到顶峰之后还知道不断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灵魂深处有着一种渴望日日复新的强大力量,那才是“王”的境界。王看起来是至高无上的,但他上面还是有人,他上面有“老师”,有供他尊重和学习的人。一个领导者若是整天叫苦,说自己身边没有人才,最大的可能,就是他比较骄傲自大、刚愎用自,他的眼里没有人才,没有拿属下当老师的那种胸怀和气度,更没有“用师”的大智慧。所以真正的人才就不往他那儿跑了。 

  有句格言说得好:“博学多闻的智者,总是温良谦逊;硕果累累的树枝;永远俯首躬身。” 

  一般来说,领导者大权在握,在组织内处于比较显眼的位置。他受众人关注的就必然多,所要应付的事情也必然多。这样,就会使他把许多的时间精力分散在诸多人事的周旋、应付上。一个人如果没有安静思考的时间,长期处在显眼的位置上进行领导、管理、周旋、应付。久而久之,时间、精力、健康、知识、智慧、思考力……,都会受到亏损而缺乏增长!对此,这就要求处在领导位置的人,避开众人的焦点,避开不必要的繁杂事物,回到比较隐蔽的位置,将显眼的位置留给下属,将真正贤能之人的位置抬高到自己的上面。领导人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助于自身的修身养心、学习思索;有助于他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拓展自己心灵的空间,强大自己灵魂的力量;有利于加强下属对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向心力……。这样,当他再一次投入到工作时,就会获得足够的时间、智慧和精力去面对,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决胜千里。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我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洞察未来;我们只有拥抱智慧,才能见证“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之真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5 13:51:35编辑过]
48
发表于 2007-1-25 10:34:26 | 只看该作者

 将大多台资企业和惠普公司比一比,大概可以知道什么是凝聚力.

49
发表于 2007-1-25 10:37:51 | 只看该作者
有请菲歌兄发表您的高见。
50
发表于 2007-1-25 10:51:05 | 只看该作者
多次看到飞猫兄提及<黄石公三略>,在下从未拜读过,还特地去了几家书店也没买到.不过记得<孙子兵法>上有这么一句: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