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会飞的猫 - 

[讨论]请教各位高手——如何处理这样的合资问题?

[复制链接] 43
回复
525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6-12-21 12:04:58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阿懒在2006-12-21 11:07:57的发言:

单就案例来说,其实比较容易解决。

问题出现在哪里,双方都非常清楚,可以用如下类似方案:

出资还是一样,下面的具体比例双方可以谈判后做出调整。这里的问题在于无形资产的增值和有形资产的增值速度不同,用下面类似利润分成方法解决。

1.合作1年内,利润分成:我:国企=8:2;如果这时分家,土地资产增值部分分成:我:国企=2:8;

2.合作3年内,利润分成:我:国企=7:3;如果这时分家,土地资产增值部分分成:我:国企=3:7;

3.合作5年内,利润分成:我:国企=6:4;如果这时分家,土地资产增值部分分成:我:国企=4:6;

4.合作5年及以上,利润分成:我:国企=5:5;如果这时分家,土地资产增值部分分成:我:国企=5:5.

支持,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这样也比较公平!!!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2:10:29 | 只看该作者

依飞猫来看,并不公平。一方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内龙头老大,一方是弱者。应该是前期让弱者无风险无顾虑之心,后期则由龙头老大分享原资产之外增值部分的大股份,并由对方控股企业。

这才是两者的有效合作。否则,强者凭什么答应弱者合资创业,坐上强者的致富快车呢?

有所得,必有所失。

  认清自己,看清环境,看准盟友,站对队伍,选对时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成败在谋,安危在德。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立身不可不具道德诚信,应事不可不有智慧实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1 12:15:30编辑过]
13
发表于 2006-12-21 12:43:30 | 只看该作者

50对50的股权比例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方案,没有一个人可以说了算,所以在运作中就容易扯皮.不过这种股权比例在实践中也经常出现.

对方投入了土地那些资源,但是那些在未来增值的空间其实不是很大.楼主一方提供的是无形资产,但是很明确的,你提供的仅仅是无形资产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我觉得对于这种合资,如果楼主是本着为政府解决问题的,那就要在对方提供的资源上多下工夫.如果是本着自身的发展来考虑的话,50对50的比例没有问题.对方说不能分享土地增值那些也没问题.但是楼主要控制品牌的所有权,对合资公司的品牌使用要严格限制.要控制产品的销售网络.而且这些无形资产的使用要收费,在事先进行收益的转移.这样的话,通过50%的股权限制合资公司的发展,使其只能成为一个生产工厂,形成不了自有的品牌和自由的销售网络,这样合资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依附于楼主的企业.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2:48:26 | 只看该作者

占据绝对优势的龙头老大,肯定要占据企业主导地位。要知道,连日本企业都为其贴牌生产,国内的弱势企业凭什么开这么大的狮子口?

15
发表于 2006-12-21 12:50:4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阿懒在2006-12-21 11:07:57的发言:

单就案例来说,其实比较容易解决。

。。。

4.合作5年及以上,利润分成:我:国企=5:5;如果这时分家,土地资产增值部分分成:我:国企=5:5啊

阿懒兄的回答其实和我是一致的,首先需要明确案例的关键。

其实是两个利益的分割明确问题,就是分手前和分手时的利益问题

至于具体的比例,还需要双方进一步谈判。

16
发表于 2006-12-21 14:14:4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这样的事情我有点搞不懂,只是谈点自己的看法,对于此问题,就是风险预测和责任承担;可能有以下结果.

1\合资成功了,什么都好说,你好我好.

2\合资不成功,中间分三个情况,一是飞猫方(就简单称呼)赚够了钱,我下去的100万早就赚回来了,那本钱就无所谓,二是飞猫方亏本了,100万打水漂,飞猫心理不平衡,怎么办,利益共享,风险就共担,亏了100万我只认50万,三是飞猫方赚了点,但是不够本钱,设想赚了100万,结果亏了20万,平摊,一方10万.

3\生意场上,先小人后君子,该说一定要说,该做的一定要要做,钱是最重要的;

4\可以参考股票中发行的方式.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8:23:50 | 只看该作者

有网友发贴二个字:“放弃”。

大概是指弱势企业会放弃合资吧。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8:24:44 | 只看该作者

飞猫回复:

  放弃就是愚味了,就不是合格的商人了。

  作为弱势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三大经营成功的要素却比较缺乏,面对企业经营的重重困难,面对占据国内绝对优势地位的龙头老大,弱势企业的明天在哪里?在危险之地呼唤老天爷对自己法外施恩吗?
  与龙头老大合资创业,又什么不好?这可是超低的风险呀。超低的风险、肥水不外流的原有资产,加上以后每年30%的额外收益,何乐而不为呢?难道真如一句名言所说:“人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作为弱势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三大经营成功的要素却比较缺乏,面对企业经营的重重困难,面对占据国内绝对优势地位的龙头老大,弱势企业的明天在哪里?在危险之地呼唤老天爷对自己法外施恩吗?
  与龙头老大合资创业,又什么不好?这可是超低的风险呀。超低的风险、肥水不外流的原有资产,加上以后每年30%的额外收益,何乐而不为呢?难道真如一句名言所说:“人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与网友的探讨——企业要健康还是要发展?

               文/一只会飞的猫

  网友贴子中的一段话:“对于公司,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的步伐太慢,很容易被人吃掉。眼光是最重要的。”


  飞猫回复:

  稳住就是发展,稳住就是壮大。对于这个理念,飞猫与XX兄的看法却是异多同少。

  1、据调查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不知这个步伐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太快还是太慢呢?
  我们国家在90年代兴起来的民营企业,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我用修坝的例子,是撒一层土夯实一层,速度不是非常的快,但是房子打起来后就坚不可摧。另外一类企业,用推土机一个晚上就把坝填平了,但是下面的土是虚的,要从坝顶往下夯,但怎么也夯不实,所以来个小洪水,坝就给冲垮了。这是农民都懂的道理,但是我们的企业家,新兴的企业却忘了,所以在急剧的高速发展以后,很快就垮下来了。说白点,就是企业抗御各种风险能力的“承重结构”是否科学夯实,就像修房子一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呀,基础的牢固程度决定了上层建筑能修多高呀!房子是不能建立在沙滩的基础之上的!
  企业不断加强自身抗御各种风险能力的过程,是一个“行有不得,反求于下于己”的过程,是一种“稳住就是发展,稳住就是壮大”的科学理念;是一个立足于现有制度、立足于企业的历史文化,对大量“同类型事件”进行公开化、规范化的重复管理,在不断重复管理中寻求渐进式的突破和变革,变革后又及时地形成新的重复规范管理制度的过程……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不断发展。
  凡属经常出现的问题,人们应该从规律中、文化中寻找原因;凡属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应该从制度、历史中寻找原因。

  2、企业在稳健求发展,就算步伐比竞争对手慢几拍,但被人吃掉又谈何容易呀?又有几个企业能在“资金、技术、人才、政府关系、市场占有率”五个方面占据垄断优势地位呢?前几年,长虹集团不是想一口吞下全国的显像管生产量,欲图让竞争对手没有显像管而做不成生意,结果呢?还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这方面,格兰仕集团的微波炉微利战略和沃尔玛的天天低价战略,在市场上像一把屠夫般锋利的战刀,所向无不披靡。但他们的发展战略,又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呢?是“行有不得,反求于下于内”还是“行有不得,反求于上于外”呢?众多的竞争对手们,在竞争能力方面又有几个做得到与他们相等的程度呢?相比之下,更折射出他们的急功近利、拨苗助长的心态和作风了。
  当然,企业在发展前景看好的时候,也可以向银行等机构贷款、融资。借钱生钱,像沃尔玛公司那样依靠银行贷款、依靠企业长期积累的信用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加大企业商品销售利润的周转率和企业财富复式增长的基数(须预期偿还贷款),在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领袖地位的发展格局。可问题是:企业发展前景好的时期有多长?对于未来的各种风险准备了几套解决方案和相匹配的执行基础呢?

  3、古人说得好:“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于外,民盗于内,是谓必溃。”企业、国家,莫不如此。
  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国家管理,都是一样的。财务控制不科学、不合理,造成企业、国家崩溃的机率达60%以上。纵观中外历史,许多朝代的更替都源于财务上引发出来的各种问题。反之亦反。
  财务,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血液,如果血液不畅通,它就会休克乃至死亡;它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才是破产的真正标准;在发展速度与财务健康的选择上,宁要健康不要速度。宁要健康不要速度,才能产生像20万本金一样每月按2%的正向值复式增长,20年之后会变成2317.77万元的巨大财富。宁要速度不要健康,就会像20万一样负向值复式增长,多年以后会变成一笔坏帐呆帐,直至公司破产。
  对于大中型企业老板来说,其势力统辖下的各部门一把手必须懂财务,都应该将其列为任职的首要条件;二是把对财务的考核列为考核要素的第一位,占绩效考核的70%以上;三是牢牢地控制资产负债率,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

  有一些企业家担心:在追求健康而牺牲大量的时间里,市场空间很可能被对手抢占。其实,如果别人是健康的抢占,自己也是抢不回来的;但如果别人不是健康的抢占,自己照样能抢回来!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的牢固程度将决定上层建筑可以修多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1 18:47:08编辑过]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8:27:01 | 只看该作者
             小小金钱计算题所引发的大反思
  

  金钱计算题:20万元本金,每月2%的复式利息,四舍五入的方法计算,50年之后,会变成多少钱呢?哈哈,大家一定想不到。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你一跳!!!

  这个计算题,可以让我们了解一点银行业这个不从事商品生产、交换却能迅猛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到做企业一定要稳住,稳住就是大,稳住就是发展;了解到一国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性!

  …………

20万本金,50年之后,变为28915656224.1596元,即2891565.6224万元,即289亿元。

  …………

  1966年,斯兰黑不动产公司在美国田纳西镇的一个银行存入一笔6亿美元的存款,存款协议要求银行按每周1%的利率复利计息。1994年,纽约布鲁克林法院作出判决:从存款日到田纳西镇对该银行进行清算的7年中,这笔存款应按每周1%的利率复利计息,而在银行清算后的21年中,每年按8.54%的利率复利计息。

  在经过28年的时间后,田纳西镇的存款应支付额由28年前的6亿美元增加到了1260亿美元,增加幅度为210倍,增加速度之块,给所有投资者,管理者以及世人敲响了警钟!资金时间价值决不容忽视。


这个计算题,并非针对银行存款利率,仅仅只是一个比喻而矣。2%的利率,是中国90年代银行的贷款月利息。从这个计算题中,突出了一个讲究稳健中求发展、规避风险的思想策略。稳住,就是不断发展,就是将企业做大。
  可以让我们了解一点银行业这个不从事商品生产、交换却能迅猛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到做企业一定要稳住,稳住就是大,稳住就是发展;了解到一国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性!

  这也是美国的企业精神、资本主义的核心和渊源——清教徒精神“拼命的赚钱,拼命的省钱,拼命的捐钱”。拼命地挣钱,就是以赚取财富为天赋职责,这是创造财富、创建基业的根本动力,是创业精神的基石;拼命地省钱,是节制、禁欲的理性资本主义精神,这是财富扩张、不断扩大再生产的根本条件,是创业精神的保证。而拼命地捐钱,却是企业能持续发展、永续创业动力的终极的、最根本的缘由。

 
  …………

                                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体收入都会同步增长。就像我们常看到富有的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高增长的行业前途越来越光明,夕阳的行业越来越惨淡一样。比如中国的电信、信息技术行业,甚至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还有国债投资的基建等重点领域。然而,那些失去竞争力的个人、企业、和行业却在每况愈下,并且这些弱势群体往往在数量上又占据多数,这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就是感觉不好的人越来越多了。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反映了国家正在进行大幅度的经济结构调整,优胜劣汰正越来越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另一方面,最重要的还在于,这给每个人提出了一个更紧迫的课题,就是如何加速给自己充电,如何加速提高个人的竞争实力,多了解这个国家的经济,了解自己所处行业的前景、所处企业的前景,尽可能使自己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现在有很多人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持怀疑乃至抱怨的态度,但是,如果对他们说:“你们感觉现在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有人愿意回到从前吗?回到改革开放初期吗?”飞猫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不愿意”。这就跟工资待遇一样同样也是刚性的需求,人们对它的普遍意见是——只能涨不可跌。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回到从前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折射出“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生活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人们确实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机会。 

  中国政府每年都强调经济增长,而且强调确保7%—8%的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政府就这么重视呢?因为8%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意味着1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这些可以解决大约几千万人口的就业问题(注: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左右;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约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据统计分析,在中国,大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投资22万元,中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投资12万元,小型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只需投资8万元。中小企业,是世界经济之魂)。 
  劳动力供给总量的过剩,大量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失业问题日益严峻,这个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都是直接危及社会安定的大事。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巨大人口的国家,而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在20世纪初,谁也想不到美国的人均消费水平比今天的墨西哥、菲律宾的人均消费水平高不了多少。美国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就已经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富裕国家,其原因在于它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使它的人均GDP已达4万美元之多。 

  美国只有3%的农业人口,这3%的人口生产的粮食除能满足本国需要,还有很多富余,还在向世界各国去卖。这样的劳动生产率,这样的农业竞争力,作为有9亿农业人口的中国来说,又怎样去跟他人家竞争呢?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一直不让美国的农产品大量进入日本,它要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它害怕,如果美国产品进了日本,那日本的农民会有生存的危机! 
  如果让一国农民生产的粮食卖不出去,让农民不能生存,让农民没有收入,他们哪里有钱买企业生产的工业品呢?他们又怎能买种子化肥来种地呢?如果农民不种地了,这些耕地都荒芜了的话,我们大家吃什么?也许有人说没关系,吃不到中国稻米,我们可以吃泰国香米;吃不到东北大豆,我们可以吃美国大豆。这样可以吗?绝对不可以!道理很简单,如果知道中国粮食歉收的话,国际市场的粮价就会立刻飙升,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必定去那里买粮食。我国的城市和农村人口吃饭就成了大问题。我们能这么多的外汇去换粮食吃吗? 

  ………… 

  为什么美国只有3%的农业人口就能养活全国而有余?是因为美国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农场主一个人种植几千公顷的土地,我国则是每人只有一亩三分地,这样的劳动生产率是没办法比的。由于美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不需要这么多的农业人口,富余出来的农业人口逐渐向工业转移,逐渐向服务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导致美国的农业人口越来越少,逐步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在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大量人口是农业人口,它的工业人口很少,服务业人口也不多。现在美国70%的人口从事服务业。富余的农业人口逐渐被工业、服务业吸收了。再看香港,它还有农业人口吗?基本没有了;还有工业人口吗?也很少了。香港大量人口都干什么呢?都在做服务业、银行、金融、保险等等。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不断增长和发展的结果。 
  我们大家知道,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制造业,第三产业才是服务业。简单理一下思路就会发现,发展的顺序变成了农民先是在农业,当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时候,需要增加投资,需要城镇有相应工作岗位吸纳他们,于是工业发展了;然后他们有了收入,有了消费,开始是生活必需品,慢慢需要有自己的房子;挣了钱,收入越来越高的时候,也开始有了娱乐生活、享受教育;先是给别人提供服务,慢慢自己也需要一些,于是服务业开始变得越来越发达。 
  如果你住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你会发现服务业相对发达。但如果你走到农村去,别说服务业,就连工业都不发达。所以,社会进步、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过程,一个有规律的慢慢演变的过程。从农业化走向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一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之路,每个国家都要完成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国经济一定是越来越增长,越来越发达。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8:51:11 | 只看该作者
再转飞猫以前与网友的讨论:

网友回复:

  对于上面的说法,我有一点个人看法:
  稳健未必能发展企业。
  创新才能发展企业。
  看看以前很多国有企业就知道了,他们应该很稳的,也很强大。最终被收购、兼并、破产...的原因就是“创新”不够。进入市场经济,他们还在按计划经济的模式进行思考,以为还可以“供不应求”。不少的国企到了后面就是“供不求”,你提供的产品别人都不要了,你还怎么发展?


飞猫回复:

  看来XXX兄将稳健二字的含义理解偏了。稳健,不一定代表不创新,而不创新则一定代表不稳健。

  万科的王石经常说一句话,他们公司年增长超过20%是警戒线,当然也有人告诉说他们公司增长都在30%。这里面有什么错误吗?

  飞猫认为这里没有错,但有一个问题,跟我们高速公路开车似的,限速110你可以开到120,为什么?那是你的车,你的路况,但是你要记住快到120,130已经是一个警戒线,是一个风险线,这就是一个经营理念,一个战略理念。大家可能都看过叫《基业常青》,写的非常好,搞财务的人以数据说话,还有就是稳健,什么是稳健?打个比方说非典期间有两类病人,一个是疑似病例,一个是确诊病例,按照财务观点都叫什么?通通是确诊病例,因为我们的财务是稳健的,这是一种财务的思维。我相信这能够渗透到企业家们的战略思维里边去的。
  ……

  新三思1996年进入试验机行业,从最初注册资金100万元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历经七年的发展,有员工290多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研发人员超过60多名。公司经济实力雄厚,总资产逾2500万元,2003年销售收入超过8000万元,综合实力在中国试验机行业名列前茅,市场占有率、人均生产产值与人均销售收入等三项指标在国内同行业连续四年遥遥领先。

  由上可知,三思老大的公司从1996年的100万元,在七年之内,每月平均以3.91%的速度复式增长,每天平均以千分之零点一二的速度复式增长,超过了2500万元。(注:在讲叙复数法则的时候,向弱势企业阐述新三思迅猛的增长过程,是打动弱势企业进行合资的条件之一)

  飞猫所说的每天进步一点点,其最后的发展结果是令人惊奇的,绝非人们所瞧不起的那么一点点。如果企业每月平均实现1~3%的速度复式增长,持续时间越长,其创造的财富也巨大。人们对于企业财富、员工财富的增长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化、数字化的概念。可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呀。这一点点,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呀。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管子·形势解》中说得好:“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如果我们大家的财富、智慧、品德每月都要求增长1%(给自己设立这样一个“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长期目标,既很现实又对人有强大的指导性、激励性。人比人,气死人。自己跟自己比,才是最明智、最合乎人性的最佳选择!),20万元的资本,50年之后,又会变成多少呢?7831.6679万元!如果是30年的话,则变成718.9928万元。这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数字目标呀。我们的财富、智慧、品德将可以变得越来越强大。

  如果我们朝着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目标而不断奋斗,朝着既定的目标不屈不挠的不断前进,能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进步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的,乃至产生自己感觉达到了不可思议的远景高地!

  美国的企业精神、资本主义的核心和渊源——清教徒精神“拼命的赚钱,拼命的省钱,拼命的捐钱”。拼命地挣钱,就是以赚取财富为天赋职责,这是创造财富、创建基业的根本动力,是创业精神的基石;拼命地省钱,是节制、禁欲的理性资本主义精神,这是财富扩张、不断扩大再生产的根本条件,是创业精神的保证。而拼命地捐钱,却是企业能持续发展、永续创业动力的终极的、最根本的缘由。

  为什么中国政府总是说要保持社会稳定、经济稳定呢?这就是最简单又最深动的阐述!

  一言之,我们宁要健康不要速度,不可陷入拨苗助长、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中。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