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周 优化招聘及面试
本帖最后由 heatcold 于 2012-5-22 18:50 编辑
之前的招聘信息发布、招聘渠道选择、初试等都是由办公室在做。
办公室陈某本身是财务出生,在人事方面很不专业。
一方面,招聘需求部门对办公室的招聘效率和质量不满,一般而言,提出招聘需求以后,就是在智联招聘、58同城、赶集网去发布信息,另一方面,办公室的工作负荷中,本身一个企业人事行政的配比最好是2%-3%之间,目前已经超负荷,事情太多太杂意味着什么事都办不好,办不牢。
要解决这个体制问题,要不然就新聘一个专业的人,但对我而言,在还未让老板多赚到钱的时候,先省钱再说吧。
关于招聘及面试做了以下几个优化:
一、根据不同岗位增加招聘渠道:
1、适合应届生的岗位与当地的旅游学校、大专院校相应的就业处对接,少量推荐就直接到公司,人多了就去开场推荐会;
2、增加微博等招聘渠道,微博、博客的传播很快;
3、增加实习生岗位,在大街网、人人网等学生群体较多的网站发布;
4、同业杂志招聘:部分需要经验的岗位在同业杂志上常年发布招聘广告。
二、类似智联招聘的优化:
1、更新公司简介:把流水帐的方式调整为更有吸引力的方式,包括公司获得的荣誉等增加品牌分的内容都放上去,对待应聘者要像对待客户一样,很多公司都把招聘作为很重要的一个品牌推广、广告渠道;
2、关闭委托投递:通常选择让招聘网站帮助自己投递简历的人,都是海投的,一定不会有什么效果,肯定会出现通知10个人结果1个都不来面试的情况,这样的人也不应该是被招聘的人;
3、写明薪资情况:之前的薪资都是面议,而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地区,一般薪资会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写明薪资范围和大致结构以后,能够把大部分对于薪资有异议的人排除出去,提高招聘效率,能接受范围再谈;
4、详细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对于工作经验、岗位需要做的内容等尽量明细下来,这样应聘者会感觉工作目标强,对于公司信任增加,同时会对比自己之前的工作与岗位是否吻合。以前的做法是明确了岗位名称以后,直接放一句话的要求,比如招聘网站推广人员,有经验者优先等,太过草率;
5、简历直接转发给办公室和招聘需求者:人事看简历与部门经理看简历,着重点不一样,就会导致需求得不到满足,每一个部门经理应该关注自己部门尤其是急需招聘的岗位,部门经理先筛选简历再让人事通知,这样需求会更匹配,改变之前一味等待被动的局面;
6、调整版面格式:一个正规的公司,一定会注意自己公司对外的任何形象,尤其是招聘,如果一段话本来可以分段的,却把很长一段话放在一起,标点有错误,甚至是有错别字,这是不可饶恕的,这样会对应聘者带去心理暗示:这家公司不专业,对自己的形象都不重视,那么对于应聘者也一定不重视;
三、关于面试的优化:
1、减少应聘者等待时间:
很多时候在同一时间通知了好几位面试者,一旦有其他工作打扰或者遇到一个人的面试时间延长,下面的应聘者会等待很长时间,而应聘中,预约的时间与等待的时间差几分钟,应聘者对于公司的信任和好感就会降低几分,所以在通知应聘者时,一定要给公司面试者留够足够的空间,当然群面一类除外;
2、优化应聘表格的内容:
很多公司把应聘表格搞得很复杂,比如保险公司通常会有很长的性格测试,甚至有的公司直接给应聘者出20多道简单题。
如果不是专业的技术岗位或者银行等校园招聘,大可不必如此麻烦,中小企业需要选择对的人,通常来说大部分岗位的专业成都不会很高,我们更应当从一些基本信息中去观察应聘者的一些特点,是否与企业吻合;
3、优化面试问题:
面试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通过应聘者的口头描述、书面履历,对人有一个基本的评定,面试的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面试官的准备工作,比如对于公司的介绍、部门、岗位的介绍。
对于应聘者,根据不同岗位,你需要了解一些什么知识?比如每个人的心态、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工作习惯是否与岗位、企业现阶段的需求吻合?企业处于创业期,应聘者对于短期内钱的急迫需求与企业的情况是违背的,薪资水平一般,而应聘者住的地方离办公室单程需要2小时,这些问题都需要结合实际岗位的情况,有一个提前准备,而不是仅凭拍脑袋的感觉,毕竟我们招聘的不是艺术人士。
经过两天的测试,目前的成果是:
1、增加了两名实习美工:解决了以前操作工作堆积了很多在美工身上,连基础的处理图片、文字的工作都放在原来美工身上,扼杀了创造力和做更重要的事情的空间;
2、增加了一名网站编辑:之前招聘了3、4名编辑都是应届生,总是有很多小问题存在,这次招来原先一个团购网站的编辑,大概有2年左右工作经验,工作中的沟通显然顺畅了很多;
3、增加了一名客服经理:原有客服部门都是旅游出身,没有呼叫中心的经验,在电话销售、客服这些专业问题上,处理起来显得吃力、不专业,需要一名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来自呼叫中心的基层管理人员,能够带来一些基础的培训、日常监督及流程化方面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