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到了很多人的回复,怎么说呢,有人说不要用培训的理念来看余先生的课程,叫做演讲可能更贴切,我个人的意见更倾向于“讲座”这个词。 基本比较流行的余先生的讲座我都看过,但是映象最深刻的也是我最初接触的南京邮电《成功经理人》讲座。那个时候余先生年轻一些,讲课也更富有激情。 余先生今年五十八、九了,我想听过他讲座的人都应该知道,他在55岁之前是做企业的,不是专业的培训师出身,所以或许不可能象专业出身的培训师那样注意到方方面面。 他的讲座我觉得只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些观念,思考问题的方法,而具体的操作我想那是我们的事,因为余先生也讲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管理要因人而异。做事情我想大道理是相同的,操作起来也要视具体的情形而灵活处理,重要的是在做事的时候脑子里要有正确的观念。而且,一些理论上的知识,各种管理书籍上我想都可以找到,他大可不必象教授一般念书呗。 中国人对政治都很敏感,本来我也不想提这茬,在我前面那个贴子中我也没发表任何意见。但是我现在终于忍不住要说两句了。我想问问大家,是不是我们太敏感了一点了呢?余先生哪个地方又有过分的论调了吗?只是涉及了一点话题罢了,这也叫政治色彩么?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这些事里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把小事做好了才可以做大事罢了。余先生讲过管理家庭、管理公司,乃至管理国家道理都是一样的,难道不是么?而管理和教育这个话题可大可小,说到大处就不可以了吗? 而且,比如在公司文化的讲座中余先生讲到,一句话如果没有行为表现出来,那就叫口号,这当中他也举到了一些例子,难道他说的有任何不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