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引用古董在2004-2-25 20:45:00的发言:
loz721114 此文的语境,已经是进入管理大师的思考境界了,缺少的是个人独立原创管理思想以及包装。先说个偏激的观点: 大学里设立管理学硕士,简直就是愚蠢。前有经济学探讨企业问题,后有MBA的实践训练,夹在中间的管理学硕士,就成了不折不扣的书生学问。
管理学实在太特殊了,每一个新问题的发现、解决和创立学说,都是从企业现实的现象中发现并得出。扁平化、流程链、学习型组织等等,依靠研究式的逻辑推理,根本就无法发现这些问题。其实,管理本就是生活的智慧,事实上,离管理学最近的并不是经济学,而是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应该是一门培训的学科,而不应该成为研究的学科。
我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管理理论,其实并不是管理理论,而是经济学理论在解释企业现象。误会产生的原因,显然是管理学太年轻了,事实上,不但经济学和管理学混淆在一起,管理学和企业管理学都尚未分离出来。我相信,管理一个教堂,与管理一个企业,肯定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德鲁克认为各种组织管理的相同处是九,而差异是一,他的贡献是将管理由企业延伸到了其它组织,但现在需要反其道而行之。
现在很多人相信经济学家的话,我看是危险的事情。经济学解释关注的是“企业”现象,而不是关注“管理(人)”的现象,如果将企业问题等同于管理问题,就可能出现很多的问题。
譬如关于组织的规模问题,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会依据各自关注对象的不同,而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来-----经济学家会因为是效率的最大临界点,是企业规模的界限;但德鲁克却说:“不,是企业组织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组织的规模边界”。我在想,假如没有德鲁克作为管理学家的独立认识,不知有多少企业要深受经济学家的误导。
我觉得前辈讲的一点也不算偏激,因为它特别的容易误人子弟.因为真正进入管理工作的时候,我觉得还是一张白纸更好,因为一个人如果被格式化了,那么他的可塑性就被大大降低了.可塑性一旦降低,相对来说也就意味着这个人的未来发展潜力少了.当然不能够一概而论,但是这样的风险度的确是太高.
而且经济学在真正的应用中就是太容易设限.就像前辈所讲的,管理就是管人,无论是现代管理还是科学管理,不管是什么总之都是以人为中心,战略管理也好市场营销也好,不都是以人的各种因素作为基础然后来进行的吗?为什么要有各个层面来考虑呢?.战略管理的大多时候是粗线条的规划,这样运用的弹性限度更大,是为了给实际操作中留下可具实情的调整与改变.而经济学的细分就如同是设计师给一个人设计了一件非常华美的服装,尺寸是按照标准的统一尺码,但是却不是根据这个人的气质特征,身体条件而订做,那么如果那个人想要穿就必须为了这件衣服改变自己的身体尺寸以及形态气质特征.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经济学来做战略管理的考量就是做了一件看起来非常美丽,谁也无法穿的服装.
前辈:真是越来越敬佩您了!!!!因为像您这样肯把自己的失败跟现在的成功摆在一个平面上来给我们警示,实在是不多,至少我接触不到,我接触的很多管理专家都是只让你看到他的完美的一面,似乎他们从不出错,如同真神.而且他们通常总是用一些很费解的话来与人交谈,似乎这样更显示出他的水平.我不太喜欢这样的人,他们这样不会让我觉得他们有真才实学,反而给我一种半瓶子晃荡的挺响的感觉.空洞!当然也许是我接触的太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