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编辑一 - 

[读书评论] [连载]栖息谷老家人蔡根原创培训书籍《攻略》

[复制链接] 91
回复
2169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发表于 2010-8-4 09:39:08 | 只看该作者
出版了没?我要收藏!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10:10:53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jhliu301在2010-8-4 9:39:08的发言:
出版了没?我要收藏!

刚刚出版,不知道书店里上架了没有。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10:19:30 | 只看该作者
 

3有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fficeffice" />

 

一点也不奇怪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提出问题的人自谦与自嘲道:这是因为我比较懒,比较笨,能不能不搞这么复杂?

想“偷懒”就对了!世界的发展还真是由“想偷懒的人”推进的。复杂的东西往往容易失效,简单的体系或许更容易实施,更快速产生效果。

可你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方法或模型可以(永久地)适合所有的企业吗?但愿它是存在的。我们总天真地渴求一种万能的灵药,吃了它就决定了成败,其实当然是想成不想败。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而在于“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在哪里,即我们在繁杂的工作中以什么为判断与选择的准则?

以下是一位小型公司的老板以及他公司的HR的感慨: 

“我们公司成立三年了,虽然有些员工觉得(公司)过了生存期,但我真的丝毫不敢懈怠,还觉得大家必须仍然时时刻刻为生存而奋斗,我们公司还小,收入并不稳定,管理基础也不完善,但我们梦想着做大做强,我是讲实际的人,如果培训能对我们更好的生存有帮助,我义无反顾,如果培训对我们的发展有帮助,我谢天谢地,但我没有觉得我们的培训工作对这两个我最关心的问题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我们老板总在变,不停地变,总是振振有词地说‘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常常搞得我们无所适从,心情烦躁,这大家都知道,都习惯了,也不是我们怪他太善变,他也有他的难处,但这么变下去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烦的时候想干脆不搞(培训)了,但老板又要求搞,怎么办?”

 

想“偷懒”就对了!

厚厚的培训体系建设书籍和砖头一样的培训原理与操作手册实在是太复杂了,太麻烦了,大多数中小企业怎么可能将其一一落实啊?

想“偷懒”?那就对了!

先说明一下,我们对一年一流行的管理新概念、新思想追求得真是执著啊,几十年追洋人终于追腻了,现在又开始挖起老祖宗了,现在让我们要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跳出来,回归商业的本质,话说从头。

1790年伟大的英国工程师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良,进而引发了以英国为首、席卷欧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直到今天,全世界商业组织经历了无数场腥风血雨的洗礼,沧海桑田中唯一不变的就是老板们总想着怎么稳稳当当地一直赚下去,而百年来始终妨碍这个梦想,没有改变过和彻底战胜过的矛盾,那就是:

矛盾的前提当然还是因为世界上的各种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所以企业之间(白热化)竞争就永远存在,如前所述,竞争中的企业必须透过人力资源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资金资源和时间资源参与和赢得竞争,和谐的前提始终离不开利益。

一方面,企业的任何行为,无论是制定战略还是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归根结底目的只有一个:价值最大化,其含义不仅仅包括短期内获得利润的最大化,更重要的是长期意义上获得利润能力的最大化。比较而言,短期内打几场胜仗或局部取得优势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持续地打胜仗,企业竞争亦是如此,短期内获得一定的利润并不是很困难的事,真正的挑战来自于如何拥有赢得长期获取利润的能力,能在不断扩大的同时掌控竞争的局面,兼顾 “做大”、“做强”和“做长”,这是一个艰难又有意思的挑战。

这当然是基于一个假设,即您所希望看到的,是像1909年成立的奔驰、1837年成立的宝洁、1669年成立的同仁堂、1668年成立的诺美德,或公元578 年成立的日本金刚组一样,在成百上千的历史中微笑看着昔日的对手一个个颓废、倒下和消失,而自己却可以将企业的历史融入人类的历史中去。

问题的另一方面,无论组织用何种方式赢得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实现这一切都必须依靠人。归根结底,所有竞争能力的获得都来源于组织的人力资源优势,虽然这种竞争优势是软优势,但它是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的优势,是使组织长久屹立于市场,能不断开拓前进、打败对手和黏住顾客,使组织成为利润追逐的对象而不是烦心费力追逐利润的真正的关键所在。

按德鲁克的观点,一个健康、稳定而有生命力的组织并不是将其命运托付给某一个天才的组织,天才在某个时段是可以改变历史的,但人类社会有太多的例子证明这最终将是一场灾难,也不是纠集了一群天才的组织,先不说天才毕竟是少数,美国服务管理专家阿尔布莱特博士有言在先:把一群聪明人收编进组织后,结果往往变成集体性愚蠢,如彼得·圣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吉">吉ersonName>教授曾提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疑问:一个组织中的每个个体智商都达到120以上,但为什么这个组织的整体智商却可能只有62

也就是说组织的健康、稳定和富有生命力是能凝聚和组织好一群普通人做出不普通的成果。可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组织内各个成员(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加入组织时至少在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这三个指标上差异是巨大的,而且这三个指标又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事情于是变得复杂而有趣。

比如,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在刚加入联想集团时的动机只是想在出国梦圆之前做暂时的过渡,其能力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但在加入组织后却决定留下来,并透过组织的帮助和自身的奋斗成为了顶梁柱和领头羊。又比如众所周知的打工皇帝唐骏,在赚取了第一桶金后在美国洛杉矶开了三家公司,最后却卖的卖,关的关,加入微软公司做一个小小的程序员,他加入微软的动机可能就和当时微软的绝大多数程序员都不一样。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Barnard)教导我们,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是因为“有节制的自由意志”才加入到组织中来,我们假设每个人本质上在可以不合作(不分利益)的情况下,都不愿意采取协同的行为,都是追求自由的,当我们意识到靠自己的个人能力不足以克服困难,不可能达成自己的意愿时,我们才会选择在(一段时间内)与他人合作,不过这也是不稳定的,人性心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求生欲和安全欲等)与社会属性(求同欲与求成欲等)在时时刻刻左右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

组织的目标是唯一的,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这一群人却是复杂的。这一群人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还是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本质上决定了组织能否战胜困难,赢得结果,所以组织必须具备一种调整能力。如果组织没有足够的力量按照彼此协同想达到的成果的要求来调整成员的动机、态度和能力,不能改变组织内个体的行为,以形成“协调的协同行为关系”,组织也就不能成为所谓的“正式的组织”,成为“正式组织”不一定表示组织能赢得竞争,但不能形成“正式组织”的组织即使拥有资本、技术、资源或其他方面的优势,长期来看也必定会遭遇失败,其逻辑就像有纪律的部队不一定打得赢战争,没纪律的部队一定会输掉一样,太多的战争实例和商场血泪史就是活生生的实证。

围绕如何解决这个基本矛盾的纠结,西方政府、研究学者和商业组织多年来一直紧密联手,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来研究、探索与实践。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乎所有的西方商业思想大师,包括科学管理之父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心理学之父威尔汉姆·冯特(Wilhelm Wundt)及其诸多弟子,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Barnard),以管理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和他的">和他的ersonName>老师詹姆斯·马奇(James March),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Peter Senge),直到2005年去世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均曾醉心于这个难题的解决。而这个挑战仿佛一个神秘的黑洞,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智者前赴后继,继往开来。

公司是铁打的营盘,员工是流水的兵。道理上营盘和兵之间需要相互适应,但主要还是兵来适应营盘,营盘通过一波又一波兵的努力来成就自己的壮大,问题是您拿什么来将这些努力集合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2003年经理世界年会上公布了两个数据:中国企业平均寿命约为8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而《科学投资》杂志对企业所做的采访调查表明,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大概在3~4年之间。2005年慧聪国际资讯小组对300多万家民营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经营10年以上的民营企业仅有10%,每年全国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在15万家左右,同时有10万多家企业死亡。2006年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指出,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3年,品牌的生命力平均不足2年。

我们的成绩实在乏善可陈,也就不多说了。

任何企业都要有清晰的目的,因为开展培训可以帮助企业达成这个目的,所以企业才应该花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投资并获得回报,否则就是成本,就是浪费。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美国密歇根大学金·卡梅隆(Kim Cameron)教授的Critical Questions in Assess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书中精辟的论点,他认为除了大学这种特殊的组织外,所有的组织都应当从4个层面来理解组织目的。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梅隆">梅隆ersonName>教授认为,所有的组织即使有从属目标,都会被这些目标中的一个主要支配。卡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梅隆">梅隆ersonName>教授的归纳和洞察既对大企业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对资源相对有限的中小企业更具有切实的效果,因为在中小企业中最常见的现象是企业目标只是人们嘴上说说而已的东西,或者企业中等级不同的职员各自的目标与主要目标缺少(密切的)关系,或者企业领导人在纷繁复杂的战局中经常变得自己乱了分寸,导致企业最后成为“四不像”的组织。

沃尔玛超市开到哪里,“天天平价”的太阳伞就插在哪里,而当格兰仕把微波炉的价格降到200多元时,松下微波炉连生产线都撤掉了,这就是价格优势的杀伤力,而希尔顿酒店的甜美微笑和东方酒店的完美服务让顾客心甘情愿的直掏腰包,这就是服务带来的价值,不管蒙牛、伊利或三元怎样肉搏市场,都要买瑞士利乐的包装盒,而谷歌的搜索技术连微软和雅虎这样的航空母舰都必须联手,这就是技术领先的威力,至于资源垄断方式的例子,看看身边就有了。

我们不浪费篇幅把这些企业再做一一的剖析了,即使是世界级的大公司要持续成功也必须遵循这样的原理,即使是多元化的跨国集团在各战略单元也必须集中资源,更何况是中小企业。

所谓皈依,就是归一。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设定自己的竞争模式,而所有的培训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尤其是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资源集中投入以确保成效与回报才是正确的选择。

好就是多,多不一定是好。这个思想方法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认为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应该参照此方式来规划企业的未来,假如决策层对企业该如何做没有清晰的思路,或者过于复杂晦涩,以至于不能与成员简单有效的沟通,或三天一变两天一改,企业的培训工作将永远停留在低层次的单个课程执行上,在培训上的投入就不可能成为投资。

忘掉那些纷繁复杂的思想体系和操作系统吧,越复杂的东西越难以产生实际的效果,尤其是对尚有在生存问题、资源极度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往往不具有现实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我们只需要简单地思考以下的问题:

1)如果我们企业是以成本领先为核心竞争力,那么我们的培训工作在教育员工具有成本节约的观念和意识上做了什么?在帮助员工如何节省成本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上做了什么?

2)如果我们是以优质服务,口碑相传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我们的培训工作在提升员工服务意识和态度上做了什么?在帮助员工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上做了什么?

3)如果我们是以技术领先为核心竞争力的组织,我们提供的培训能否帮助我们的研发人员持续地维持我们的技术优势?

4)如果我们是垄断某个资源以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我们的培训能否帮助我们的员工始终将这个资源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中?

至于具体的课程模式,我认为是不需要在此浪费篇幅来举例说明了,虽然培训机构的课程很多,但核心的课程还是要企业自己努力或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发,打开思维您会想到比我聪明得多的好主意。我们也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某个课程的好坏,而只需要关注它的实效性,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帮助。如果“酒桌礼仪”对我们更好的保护一个资源是有用的,那就是一个好选择!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我们是技术领先型组织,那前台需不需要培训?客服人员需不需要培训?回答很简单,当然需要!但必须在资源先紧着核心员工用的前提下!

请允许我再啰嗦一次,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

 

 

简 要 回 顾

 

 

1企业的任何管理行为都必须考虑是否有利于不断解决这对永恒的矛盾。

2培训职能的工作,无论企业大小,生存的环境或其他差异,也必须以此为出发点。

3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中央党校及黄埔军校的发展历史。

24
发表于 2010-8-4 14:27:19 | 只看该作者
持续期待!
25
发表于 2010-8-4 19:04:34 | 只看该作者
每天看看!
26
发表于 2010-8-5 11:32:31 | 只看该作者
好书。要收藏。
27
发表于 2010-8-5 13:14: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15:01:0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jhliu301在2010-8-4 9:39:08的发言:
出版了没?我要收藏!

当当上已经上架了。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15:03:02 | 只看该作者
 

万变不离其宗的“宗”

我很啰嗦地描述了企业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生存”和“发展”两个问题,如果需要再精炼一点,就是如何“赢”的问题,这或许也是杰克·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韦尔奇">韦尔奇ersonName>先生在总结自己多年商海搏杀之经验时,直接将其书名定为“赢”的原因。

“赢”的概念,不仅包括当下如何战胜竞争对手(生存),以及如何取得与保持竞争优势(发展)的问题,最高的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是市场化的竞争,换句话说,没有竞争也就不需要战略,也没有了商业组织各项职能存在的必要,包括培训。

那又是什么决定了成败?是“细节”还是“战略”还是“心态”?还是其他的某个因素?

如果决定成败只需要考虑单一的要素,那么管理学就会变得简单而没有意义,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如果某个企业仍在相信某个单一的要素就决定了成败,表明了它的管理水平还在工业时代的初期。

在研究成败的问题上,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十分注重提出假设然后用实验和数据来证明,所以西方的理论与模型更倾向于演绎,而东方文明的思维方式更偏重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丝剥茧,更擅长于归纳,无论是哪样的思维方式,在这个问题上答案都是殊途同归。

让我们再来看看东方的思维。

鉴于商业性组织的根本任务就是赢得竞争,而人类社会最残酷也是最高级的竞争方式是战争,我们用最广为人知的《孙子兵法》来探究问题的解决之道。

《孙子兵法》中论述“如何知胜负”的章节很多,如开篇的《始计》中,孙子说: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并在《谋攻》篇中说:“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能而">能而ersonName>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孙子兵法》广为熟知,我也就无须将这些文言文再做转换了,不难看出孙子无不在从竞争的角度讨论组织“如何才能赢”的问题,而企业所有的活动同样必须围绕这个核心的挑战来展开。

我们不在此长篇累牍的将东西方思想做比较性介绍,只是在此借用《孙子兵法》来说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对于任何参与竞争的组织来说,始终需要关注的最核心的问题都是3个,

只有平衡地处理好了这3个问题的企业,才能应对日益复杂且残酷的市场竞争,如果您对为什么是这3个问题有异议,请原谅我不在此展开了,毕竟我们的现在讨论的主题不是组织行为学。

显而易见,要完成这个大的目标,组织需要调动与平衡其各种职能,包括公司社会声誉、公司领导人的领导魅力和领导艺术,公司选择成员的标准及方法,公司的薪酬体制与绩效考评方式等,培训职能作为组织的各种职能之一,应该服从于这个大的目标,实际上在促使这个大目标达成的各项职能中,培训职能的作用非同小可。

由此,我们得到了比单一关注战略目标更完善的方法体系,我姑且将其命名为“DEMO法”。

fficeffice" /> 

 

课程类别说明

Ddirection)类协助决策层管理人员更好地透视宏观环境的变化与特征,明确组织发展的方向

Eefficiency)类保证与提升组织的运营安全与运营效率与效能

Mmotivation)类激励员工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

Oothers)类其他有必要开展的课程

 

您可别期待我列一个长长的表格,左边写上类别,右边列出课程名称,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相反,我相信您已经可以从中找到操作的方法,或明了某个课程是否应该开展的依据了,比如:

1)我们让高管人员参加《战略管理与企业运营》、《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战略性变革管理》、《战略性市场营销》或关于经营创新、技术趋势、法律法规这样的课程,都是为了他们能更好地将公司置于正确的方向和位置上;

2)我们在新员工入职时先进行岗前培训,或在公司开展《沟通与协调技巧》、《客户服务技巧》、《安全生产》、《5S管理实操》或者《消防管理》、《甲型H1N1流感预防及应对》的培训或讲座是为了让整个组织更安全和高效的运作;

3)我们对员工进行企业使命、愿景、历史、价值观等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部署的技能,或提供满足员工某种特殊需要的培训,是为了激励员工更好为组织的事业奋斗。

这些课程之间有些并没有功效上的黑白界限,如《领导力与领导策略》既有助于决策层提升战略能力,也有助于组织效率的提升和员工的激励,《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或《绩效考核与及绩效面谈》这样的课程,既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也可以达成激励员工的效果。

企业为外部提供的培训,主要指为经销商/加盟商或者顾客提供的培训,也必须有着清晰地培训目标,如联想集团为经销商提供各类培训项目,其中既包括联想集团鲜有战败的辉煌历史、当下完美的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再描述必胜的美好未来,以激励经销商与联想品牌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也尽可能避免优质的经销商叛逃到竞争对手一方。除此之外,联想集团也为经销商/加盟商提供各种技能类的培训,包括如何做好店面销售与管理、客户服务工作,并在公司上了新的订货系统时及时为经销商提供如何使用的操作培训等,以保证运营系统的顺畅,总之一切都围绕着激励和稳定经销商队伍、帮助经销商提升业绩、轻松经营,看到远景又赚到银子的经销商也就自然会死心塌地和联想集团携手了。

联想集团是惠普公司的学生,如果你再探查惠普公司的渠道培训,就会发现其种种手段都指向明确,而且单个的手段又能集结成拳头,这才是高超的系统性管理。

还有一类课程是属于虽然不在这3个类别内,但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必须开展的课程,如《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工会工作者》、《党务工作的基础知识》、《如何根据青工特色做好团青工作》等,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列入保障组织运营安全和员工激励类,但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开展此类培训。

我又要啰嗦地再强调:一切都要基于企业的现实,都要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标,目的明确是最重要的,方法手段和工具是随需而取的。

曾经在某个培训中听到某著名培训师说如果英文不是公司的常用语言,那么英语培训就不属于企业应该考虑的培训项目,道理没有错但不能绝对化,这还要看组织的具体情况。比如2007年曾有人问我,某世界级IT企业在某分公司搞了个“照相技巧”的培训,这和战略达成又有什么关系?和组织绩效又有什么关系?答案很简单:一定是人力资源部发现公司有不少人喜欢照相,或者员工有这样的需求反馈,在资源可用的前提下,安排了这么一个培训项目以提升员工的满意度,进而可能降低了员工离职率,提升了员工归属感和满意度,最终体现在辅助组织绩效改善与目标达成上。

我再举一个或许有点极端的例子:

某民营企业的创始团队是几个忠厚老实、踏实肯干的农民,经过10多年的精诚团结和努力奋斗,公司已经牢牢地占据了半个中国市场,勤俭节约的创始人们自然也积累了这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现在都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高管,常常西装革履地出入五星级酒店,出席各种商务会议、谈判和宴请,这时候人力资源部门及时为各位老总的太太们准备了一系列关于职业着装、如何化妆、西餐礼仪的培训,看上去这些受训学员都不是企业的员工,和组织的目标达成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这样的培训项目有力消除了某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某种程度上保障了组织的安全,难道不是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有促进作用吗?

思维一旦打开,我们的操作模式就可以灵活多变起来,如我们与某位研发人员签订绩效合约,如果他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某个科研攻关项目,公司将送他去国外参加国际知名的技术峰会或送他到某个研究院深造3个月,而这正是他多年的渴望,这样的奖励或许比简单的发一笔奖金更能起到好的效果。

或许这样的解决思路不符合课本上动辄复杂的模型建立和几十页的表格,但我相信人力资源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把握了原则,抓住了核心,大可以见招拆招,发挥创意,大胆创新,也可以用这样的探究方式将知名企业一些方法背后的东西拆出来,以更好地为我所用,也更能实际的体现工作成绩,体现培训的重要性,从而获得各方面的认可与支持。

当然,这只是宏观上的思维模式,具体到课程体系的设置,某一个课程的开展,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注意,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将继续分享。

 

 

简 要 回 顾

 

 

1中小企业应该牢牢地抓住三个关键问题,指导与开展所有的培训工作。

2中小企业要把握原则与核心逻辑,创造性地建立企业自己的体系。

3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比照阅读《组织行为学》与《孙子兵法》。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0:17:31 | 只看该作者
 

众所周知,比商业竞争更残酷的是军事竞争

学术界的德鲁克大师曾指出,一百多年前当大型企业首次出现时,他们能够模仿的唯一组织结构就是军队,商业界的杰克·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韦尔奇">韦尔奇ersonName>先生也说过,军事化管理改变了商业思维。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商业组织的竞争,无论东方与西方,始终都模仿着更加残酷军队之间的竞争,商业组织为了“赢”而采取的各种手法,包括战略管理、组织架构、营销方式和员工训练等,无不或多或少留有军队的影子,这也就不奇怪近年来向军队学战略、学管理蔚然成风。

我窃以为,在解决组织成员学习问题上体系最完整,方法最有效和经验最丰富的组织是宗教组织,可惜这种组织形式和诸多方法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都只能是高山仰止,看来还是学军队比较实际。

以下是一位后悔没当过兵的湖南老板的酒后真言:fficeffice" /> 

“我不太相信这些所谓的管理学家提出的种种理论,我都读了两个商学院了,感觉对我的生意没什么切实的帮助,相反我更赞成网上的说法,柳传志、任正非、王石这些白手起家把生意做大了的都是军人出身,培养了最多董事长的学校不是哈佛(商学院)而是西点(军校),这总是事实!”

“我们公司即使不能做到完全像军队一样,也要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一切工作都要向军队打仗一样!”

WAYS TO WIN4如何像军队一样培训员工?

谁也干不过军队

生死之地,才有真理。

军队之间较量乃意志之决斗,生死之博弈,人类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杀戮史和战争史,一个民族的心灵史,战场是国民教育最好的课堂,敌人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老师。

如果有哪个专家或顾问对您的企业说培训工作要站在社会的角度,或者不要太计较短期的回报,或者要有思想认识的高境界等,那一定是因为这公司不是他开的,亏了还是垮了不关他的痛痒,明智的选择就是把他介绍给你的竞争对手。

虽然我们一贯缺乏对外的勃勃野心,但历史上的战争数量却名列世界前茅,这促使了我们谋略艺术的宝库异常丰富。谁都知道军事斗争史是个宝库,想在里面挖财宝的心情谁都可以理解,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让我们先简要地回顾军队训练的发展历史与思想。

军事训练从军队建立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即使人数再少,武器再简单,因为这性命攸关。从夏朝开始,已经有了“射”“御”“乐”“舞”等训练,之后便有了“射御足力,则贤”(《国语·晋语》)、“师出以律,失律凶也”(《易·师》)、“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尚书·甘誓》)等对作战纪律严肃、作战能力需求和军事训练重要性的描述。当时军事训练的对象主要是士兵,训练内容主要是如何对抗与排阵,训练方法主要是讲述、演练和对落后分子的惩罚,整体上比较简单而初级,在军队的训练历史上,这还只是一个开端,但这已经足够让一些管理随意、制度虚无、决策拍脑袋的企业反思了。

真正将军事训练体系化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武器设备的改进和战争的频繁加重了部队训练的分量,军事训练无论从正式地位、训练内容和方法以及对效率和成果的要求上,都达到了我们至今难以超越的整体高度。这期间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乎所有的璀璨明星,包括孙子、孔子、孟子、商鞅、韩非子等都关注过这个领域,涉及这个方面的著作更是汗牛充栋,包括《孙子》、《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管子》、《荀子》、《司马法》、《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等,对为什么要训练、训练什么、怎么训练都有精彩的论述和明确的回答,下一节中我们再做总结,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这阶段部队训练的重点已经从对士兵的训练转移到了对军官的训练上。

如唐诗,如宋词,如元曲,起点就是巅峰!

巅峰之后,军事训练作为治军和强国的基本途径被确立下来,自秦朝开始的军事训练在具体实践上继续发扬光大,无论是三国的诸葛亮与曹操,还是唐太宗李世民,无不遵循着这些指导思想,身先士卒地花大力气开展军事训练活动,从现在的管理学角度来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

如隋文帝明令“军人每年孟秋阅戎具,仲冬教战法”(《隋书·礼仪志》),而且“口授兵书,手画行阵”(《隋书·高祖纪上》)亲自当老师。唐太宗也常常督军临试,亲自讲武,和平年代太久了,他甚至通过狩猎的模拟练习方式训练部队的作战能力与协同能力。武则天在位时郑重警告群臣,国家“承平已久”,“人皆废战”,必须“用整兵威”(《旧唐书·王方庆传》)。曹操则废儒家以礼治兵之思想,全方位实行制度与训练结合的体制。

这个阶段尤其发扬了对将帅的选拔和训练的重视,无论是三国、两晋还是南北朝,凡不努力读书者皆无缘担当将帅之职。如《太平御览》认为,“择将者,不务求其策,而先索其勇”,是“弃其本而要其末”,故为将者,必须不辞兵马之劳,手不释卷,终生学习,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按今天的说法,就是终生学习,快速学习。

明朝及之后,由于火器的出现和武器的多样化,军事训练体系更加复杂,但究其指导思想,并无大的突破。

国外军队如古希腊、古罗马等,对军事训练尤其是对军官训练的重视程度,包括其思想理念到策略方法,其本质和东方大同小异,故仅举两例说明国外军队对军事训练重要性的关注。

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先后出现了使用矛、斧、剑、弓箭和标枪等武器的陆军部队,其著名的将领亚历山大三世、凯撒大帝等,都将军事训练的重要性放在克敌制胜的战略高度,尤其强调军官的战斗意志、士兵对不同兵器的熟练使用和进攻战中的协同能力,而军事天才拿破仑在滑铁卢遭遇惨败后,击败他的威灵顿公爵曾说过:“滑铁卢之役的胜负是在伊顿中学操场上决定的”,足见国外军队对军事训练的重视程度。

现代部队的训练方式,在根源上都是基于这样的传统。因为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有些兵种(如骑兵)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更多兵种的产生(如公元17世纪,随着舰船业的发展,西方列强英、法、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建立了海军部队;20世纪初随着飞机应用于作战,又出现了空军部队。)和高科技的运用,更增加了军事训练的复杂,尤其是协同作战能力和精准打击能力的难度。

军队不仅仅训练个人作战能力、统御部队的能力和协调作战的能力,其训练体系更厉害的是能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熔化为一炉热钢,即使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进入过这个熔炉的人都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能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屹立不倒的商业企业也都具备这样的调控能力,一如IBM的系统能将员工的血换成了公司标志的蓝色,惠普的员工说看一个人走路就知道是否是HP的伙伴,宝洁的员工说聊上几句就能感觉对方是否是PG血统的人,这才是让竞争对手觉得恐怖的整体实力!

可以肯定地说,企业有很多可以向军队借鉴的地方,尤其在培训领域,古今中外的军队有着悠久的军事训练历史,完善的训练理念、体系设计和具体方法,同时,我们也要给各位老板们提个醒:

1)军队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国家利益,即“保家卫国”,这本身就是这种组织与生俱来的、无比强大的激励,而一般商业组织面对的,恰恰是组织成员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如何统一的难题。

2)军队为所有履行使命的成员提供终生的保障,假设某个成员在执行任务时不幸伤残甚至牺牲了,他和他的家人都将得到终生的照顾,而商业组织与成员之间最根本的关系是“契约关系”,即成员以自己的才华、时间和体力等的投入,用工作成果与组织做商议性公平的交换,脱离了这层本质关系,我们将陷入迷途。

军人出身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柳传志">柳传志ersonName>先生就犯过这样的错误。他在联想集团发展过程中曾经提出过“家”文化,当时联想集团的员工每人都有一本关于公司“家”文化的说明手册。柳总的方式和愿望无疑有着军队组织模式与文化的烙印和情节,但不久就发生了轰动一时的联想集团大规模裁员事件,离职员工关于“联想不是家”的热帖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虽然军队也有裁员的时刻,但我们不难看出商业组织和军事组织在这一点上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简 要 回 顾

 

 

1军队训练士兵的思想理念与具体方法是一座宝库,有待我们进一步深挖。

2我们同样要以RBV理论指导来借鉴军队的模式,而不是僵硬地照搬。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