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危为安——用质量赚钱(长篇原创连载中....)
目前已经更新到最新章节
本文的版权为“非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杨子所有,转载于六西格玛论坛!
我会每天更新,希望与各位朋友们同步分享心路历程!
第一章 危机
“真TMD不想干了”,刚拿起话筒的杨子吓了一跳,心里琢磨着,“这位好友张大总监不是吃错药了吧,年纪轻轻就事业亨通成为了上市公司的质量总监,年产值也上百亿,还有什么不满意的”。电话那头接着说“晚上有空吗,一起吃饭聊聊?” “好吧,7点老地方见。”杨子也没有多问就应承下来。
杨子说的老地方是东直门内的“花家怡园”,菜式有点私房菜的意思,整个建筑的规模不大,隐约透着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仔细端详又有移步换景、一叠三深的江南婉约。杨子走进天井的时候,老远就看见张鹏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等他,“兄弟,碰见什么烦恼事了?”杨子边脱下外衣边问,“还不是今年的经济危机嘛”,张鹏话语里透着些许焦虑。“今年形式不妙啊,市场萎缩了30%;去年中高价吃进的原材料,今年整机价格又大幅跳水40%;原来笑脸相迎的客户,现在换成了一堆质量投诉;供应商更是落井下石,不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更是跟竞争对手眉来眼去的。” 张鹏喝了口玉米汁接着说,“这还是外面的危机,集团内更麻烦,马上要裁员了,又给质量部压了不少名额;今年质量管理方面的预算用各种名目头绪挤占了差不多一半;更过分的是销售、生产甚至研发都给质量施压,我都快成祥林嫂了。”
清华MBA一毕业,张鹏就到了华宇国际机械集团,原来在华东区做销售高级经理,3年前由于业绩出众被调到集团任职,原本计划是到战略发展部做部长,没想到集团李总裁亲自谈了一次话就接任了前集团于副总裁兼管的质量监管部。接手这几年,由于宏观环境好,产品一直供不应求,质量部也显得相对清闲,张鹏牵头修订了集团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原来ISO9001体系的基础上申请并通过了ISO/TS16949体系认证,同时完善了供应商管理制度,并且鼓励下属学习质量统计技术与产品专业技术,先后有30余名质量工程师通过了国家中级质量工程师(CQE)资格考试,2名质量经理通过了注册质量经理(CQM)考试。
“我不相信还有什么事能难倒你老兄的,没想想办法吗?”杨子笑着说。“怎么没想办法呀,大师培训听了不少了,也请了几家质量方面的咨询公司来公司号了号脉,说什么的都有,没有质量文化氛围、一把手不重视、缺少统计方法的应用等等,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了,所以向你这个专家求教。”“是真心求教,不是开玩笑。”张鹏又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杨子知道这家伙是真急了,不然不会这么前所未有的一本正经的,于是也收敛起玩笑,“你取的经都对,也都不对,是那种听着热血沸腾,而实际没法操作的理念。”“你知道你的病因是什么吗?是大家还没真正搞懂到底什么是质量?什么是质量管理?”张鹏没有反驳,“愿闻其详”。“你们公司的情况我大致了解,目前大家对质量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在李总眼里,质量就是产品要能被顾客接受,不要投诉;在你的同僚眼里,质量就是一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托词;在员工眼里,质量就是一个和其他指标没什么不同的考核指标;在供应商眼里,质量就是与利润对着干的敌人。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质量不是创造财富的阿拉伯神灯,只是找麻烦制造不和谐甚至降低公司利润的‘异族’。谁会真正重视质量?”杨子接着说,“市场好的时候,一切矛盾都被赚钱掩盖,谁会花时间和你较劲呢;市场一旦出问题,一切矛盾又因质量而突出,不和你较劲怎么释放这些矛盾呢?你原来做过销售,你应该明白其中的玄机。”张鹏点了点头,“是的,我原来还真没想太多其他人对于质量的理解。”“所以,要想改变现状的第一要务就是让所有人重新认识什么是质量!”说完杨子点起一支香烟,烟雾慢慢从指缝流出,盘旋着进入北京初春的夜空。
第二章 破冰
没想到张鹏动作这么快,第二天上午接到他的电话,“我已经向李老板请示了,想请你后天到公司讲一天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课,没问题吧,哥们。”“有生意当然好了,后天我直接去你们公司,是在集团办公楼吧?”杨子笑着说。“对,就在集团办公楼18层的多功能厅,上午9点正式开始,我后天在大门口等你,有事电话联络。”
杨子的车子刚到大门口,保安就跑过来问,“您是杨老师吧,张总在一楼贵宾接待室等您呢。”杨子走进贵宾接待室的时候,张鹏正在房间里踱步,“来了哥们,今天集团的中层以上管理者都差不多到齐了,要不是经济危机,他们还真很难聚得这么齐呢,我和你一起上去。”
进入18层的多功能厅,已经密密麻麻坐了10几排的人,前面一排还空着几个座位,想来是集团的几位老总还没有来,杨子刚把笔记本电脑接好,李总在几个人的簇拥下走了进来,“欢迎欢迎,杨老师,今天我们都是你的学生,希望不吝赐教。”杨子走过去寒暄了几句,开始了演讲。“目前企业的困境不是美国人造成的,如果没有这场大洋彼岸的金融风暴,我们迟早要面临同样的危机,而且如果我们再不变化,恐怕就不是危机而是危难了。”杨子的开场白似乎有些危言耸听。“我们原来产品供不应求的热销,是宏观政策调控带给我们的机会,市场需求一下暴涨了n倍,别说我们的产品本身就是老牌子,就是一些刚起步小公司的低质产品也是需要提前好几个月预订的,可以说我们之前的好日子是市场给的,不是我们去争来的,大家想想10几年前的机械行业是什么光景。”杨子继续说,“由于市场需求膨胀过快,企业往往想的是如何又快又好的生产产品,请注意‘好’是给‘快’服务的,因为这时候的顾客是不会挑剔的,唯恐买不到,我们叫做‘数量经济’;但市场需求终究会回归理性,前几年很多企业老板都感觉到钱越来越不好赚了,那是因为供给逐渐增大,供需逐渐平衡,顾客有了越来越多的挑选空间了,这时候企业想的是如何又好又快的生产产品了,‘好’成为‘快’的前提,我们称为‘质量经济’,大家看看国策是不是这样调整的?”讲台下面一阵的窃窃私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31 15:50:0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