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了,杨子宣布结束了今天的课程,并对大家说道,“不要忘记我们晚上的沙龙,这次的主题是如何取精益六西格玛之精华,在华宇集团成功的实施质量绩效改进?”
第十一章 夜谈
快到约定的时间了,杨子穿过酒店的长廊。夜色朦胧的香山别有风情,山间松涛伴微风起伏摇曳,山脊处一盏灯火忽明忽灭,就像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垂着羞涩的眼帘,不时偷窥一下对面中意的英俊情郎。“香山之香在‘意’,香山之美在‘心’。”杨子驻足在长廊的尽头,一边欣赏一边沉浸在遐想中。钱方平急匆匆走过来,打个招呼说道,“杨老师,这么有雅致啊。”杨子笑了笑说道,“有时候,附庸风雅也是一种美德,怡情罢了。” 沙龙安排在2号多功能厅,杨子进来的时候发现大家已经到的差不多了,三五成群的围坐,前面有水果、饮料与小吃,看来大家的情绪都不错。“我们的沙龙马上就开始了,虽然不能让大家在如此宜人的香山夜色中尽情歌舞,但我们今晚也尽量让我们即将讨论的话题轻松些。我们用击鼓传花的方式,传到谁,谁就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别人来问你来答,答的大家一片掌声就继续传,否则就要罚酒一杯,并且答到满意为止,旁边小组的搭档可以帮忙出主意。” 杨子走到白板前,写了几个大字,“如何取精益六西格玛之精华,在华宇集团成功的实施质量绩效改进?”,然后说道,“我们所有的问题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偏题了一样要罚酒一杯。”游戏开始。 鼓声停,张鹏接到第一束花,站起来说道,“我今天是好彩头,大家来问吧。”赵跃还是很积极,大声的问道,“精益的本质是什么?”张鹏笑道,“这个问题我中午休息的时候思考过,说出来希望与大家讨论,我认为精益的本质就是消除一切浪费的艺术。这一段在做5S与TPM项目的时候我一直也在思考,当工厂变得井井有条的时候我没有看到精益;当质量水平逐步提升的时候我也没有看到精益。当员工捡起地上掉落的螺丝,并询问掉落的原因时,我看到了精益;当一起庆贺现场规范化项目阶段成果时,在员工脸上不由自主洋溢的笑容中,我看到了精益。精益就是改变每个人对待‘质量’的态度,并使每个人快乐的投身改善的艺术。” 大家的掌声响起来,杨子由衷的为这位好朋友高兴,在这几个月的实践中,他不但身体力行的参与,更为重要的是,他已经接近了那把打开未来变革之门的金钥匙。 “因为是我上午问了大家这个问题,所以我也补充几句。张总说的很好,我想这是咱们华宇团队对于质量绩效改进理解的一个飞跃。”杨子继续说道,“精益的本质不是生产,也不是那些有形的东西,有人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丰田生产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的。丰田的成功是思想变革的成功,大野耐一在《丰田生产方式》中言道:‘本来,我们企图找出一条适合于日本经济环境的独特的方法,但又不想让别家公司,特别是不想让先进国家轻易地理解它,甚至不让他们留下一个完整的概念,一直推行和强调‘传票卡方式’(后来译为看板方式)或‘包括人的因素的自动化’的说法,因此,人们难以理解它,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思想就是‘改善、改善、再改善’。” “丰田持续改善思想的本质来自于美国的工业工程,工业工程是‘对由人、设备材料和信息等要素组成的工作系统进行整合、设计和改进、优化的一门工程学’,有个著名的格言:‘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其鼻祖就是在西方骂声一片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日本广濑一夫在《现场的管理与改进》一书第二章的末尾写了这样一段话:“在纽约有幸会见朱兰博士,他是从事QC工作的权威人士,当时我想,他会对美国的QC工作予以强调,但没想到他却讲了以下的话:‘美国在世界上值得夸耀的东西就是IE(工业工程),美国之所以打胜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有打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力量,就是美国有IE。既然大家专程来美国,就请把美国各公司IE的实际情况扎实地学好带回去吧。’”因此,在不变的IE持续改善思想支撑下,围绕着不断优化质量与成本的主题,丰田似乎不择手段,摘花飞叶皆可为伤人之利器,结果乱拳打死了‘老师傅’美国汽车三大巨头。张总刚才总结的很好,好就好在理解了精益的本质,而不是表面的形式化的东西。” 鼓声继续的传递下去,第二个问题是有关于精益与六西格玛追求的目标的问题,“第一次做对是不可能的,零库存、零缺陷等只是一个不可及的奋斗目标,质量的改进要考虑经济性。”大家争论不休,接受提问的赵跃都喝了好几杯了,手里的花也传不下去。 杨子见状出来解围,“大家需要重新理解刚才所说的‘零’目标。所谓零缺陷,可以演绎成各种各样的‘零‘,零库存、零故障、零停滞.........,并不是字面意义的理解。” “这里的‘零’有几层内涵,第一是我们对待缺陷的态度,“消除一切浪费”,就是我们决不能在思维里接受缺陷。有个有趣的真实故事与大家分享,我以前有个同事90年代去德国一家容积泵生产企业审核,发现该企业没有检验员,自己做的自己检验,于是问,‘你怎么保证你不做有缺陷的产品呢?’这个员工诧异的目光看着他,不解(决不是装出来的)的问他,大意是‘我为什么要把自己做的产品做坏呢?’我这个同事哑然。质量是靠每个人去维护的,如果每个人头脑中都原谅缺陷,那么把这些缺陷率级乘起来就是天文数字的“黑洞”,你可以试试100个99%的级乘结果,此为意识层面。” “第二,当我们有了缺陷我们需要审视我们的标准,是否没有真正理解顾客的要求,此为标准层面的,比如在六西格玛里面我们强调的重新审视关键质量特性,日本人对顾客要求的理解已经登峰造极。再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我90年代在船级社工作,当时我们曾廉价购买了大量日本的简易船,18年船龄是个理想的年龄,我们的船主幻想着可以占个大便宜,买来后进行坞修发现大面积钢板腐蚀接近极限,需要换钢板,代价极大,但仔细一看说明书,他的船舶设计寿命就是18年;反过来,前西德和苏联的船舶到了28年拆船的年龄,一拆开钢板腐蚀还很有限;当然钢板的腐蚀原因有很多,比如阴极保护什么的,但不能不说,什么是真正有“质量”的产品:符合已承诺顾客要求的产品。” “第三,当缺陷产生,因为不能原谅缺陷,而设定的标准(对于顾客要求的理解)没有问题,我们就需要从根源上进行改进。如果大家根本没有零缺陷的意识,永远是救火大于预防,差不多就行。因此,只有大家接受了零缺陷,才会从根本上产生系统改进的动力,才会去从根源上进行预防性防错与优化。在这个层面上,六西格玛的3.4PPM、精益生产的消除一切浪费都是一个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