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solarxia - 

[转帖]康熙回忆录:一个CEO六十年的成长与历程(连载中)

[复制链接] 53
回复
743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1
 楼主| 发表于 2007-8-16 08:50: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长云在2007-8-15 10:32:55的发言:

康熙是CEO,谁是董事长???

  这个问题问得好。

 从实际来看,康熙既是董事长又是CEO。

 因本文的宗旨主要展现其作为CEO的所做所为,因此以CEO来写

52
 楼主| 发表于 2007-8-17 08:33:30 | 只看该作者
  乾纲独断:打通执行的玄关
  
   我出身一个严谨、崇尚集中制的大家族,进入70年代以来,我仍旧渴望探求一种更加高效的企业治理模式。做一个领导者,还是一个管理者?这一直是困扰企业家的大难题。
   在繁忙的间隙,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的集中和分权,更适合大清的发展?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家?”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的大清比以往更加需要决策力和执行力。
   分权并非为了专行
   一天,我看见朱元璋的画像后,与熊赐履闲聊。
   “据说刘伯温第一次见到朱元璋时,曾大吃一惊,深深为朱元璋那怪异的相貌所震撼。刘伯温据相术得出结论:此人兼具大贤之厚朴与大奸之残暴之相,定能举大事。是否真有此事?”我问道。
   “虽然此说未免玄虚,从事实来看,朱元璋的确是一个刚猛治企,铁腕制人的人。在这点上刘伯温所言之不虚。”
   “看来刘伯温是有先见之明的。朱元璋开创大明盛世后,对创业功臣降职的降职,开除的开除,唯独他功成身退,得以善终。”
   “刘伯温不愿享盛世之功,是有先见之明。悲哀的是朱元璋,大权独揽,事必躬亲,到最后无才可用。”
   “按先生说法,大权独揽并不可取?”
   “大权独揽非不可取,但无人辅佐却不行。朱元璋算是一个奇才,他精力充沛,富有经验,但他立志当独夫,所以他最终累死榻上。”
   “那朱元璋废黜那些创业功臣,又是为何?”
   “朱元璋为了的是保住他朱家的基业不落外人,其动机虽无可厚非,只是举措失当。痛失这许多精英,实在是朱元璋的一生最大的失误。如善用这些人才,大明将会是另一番局面。”
   “按先生意思,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呢?”
   “朱元璋在创业期,为笼络人才,动不动就送股份,送代理权。到最后,却又害怕他们串谋起来,脱离大明搞单干,于是不得已只好拿这些兄弟开刀。合理激励,是留住人才的关键,过度激励往往适得其反。”
   “用人要尽其才,而非废其才。徐达、常遇春擅长销售、性格耿直,便不可冒然提为副总。朱元璋把徐达放在副总的位置上,不是为他好,而是害了他。一个萝卜一个坑,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这样才能不会乱。”
   “最关键的是体系。并非所有的企业家都是三头六臂,精力过人。高明的企业家则专注于总揽全局,战术的事情全然交给执行层。在这点上,朱元璋的后代比他自己做得好。内阁制是一个很好的体系,内阁集副总经理、顾问、秘书为一体,有建议批示权,但无最终裁决权,更不能插手各部门具体事务。如此一来,既规避了大权旁落,又做到了人尽其才,两全其美。如果说儒家的‘君逸臣劳’要找一种理想企业管理模式的话,那么内阁制便是。”
   熊赐履的一席话,让我陷入了沉思。1670年8月,我全面启用“四人内阁制”,分设在中和、保和、文华三殿。其中图海、索额图、杜立德、对喀纳、魏裔介为第一批内阁,被称为“大学士”。
53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09:25:57 | 只看该作者
   乾纲独断就是核心领导
   “加强核心领导”,这是时隔一年后伍次友老师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四人辅政是大清最大的失误,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决定这项战略的人;当前只有解决高层领导的问题,才能扭转一切失误,否则一切变革都将无法继续。最后,他给我了一个忠告:要改革就必须拥有绝对领导力。绝对领导力?他的话如惊雷般惊醒了我。
   加强核心领导,这是我当前的第一要务。分析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改革,无不是力排众议、逆风而上的,无论是商鞅、刘彻,还是王安石。但任何一次改革,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绝对领导或获得绝对领导者支持。
   在我六十年的经历中,我始终相信“绝对领导力”对一个企业的巨大影响。无论是大秦、还是大唐、还是大明,它们都具有很深的改革者烙印,所经历过每一次重大的变革无不是在“绝对领导力”下作出的决定。唯有绝对领导,才能坚定改革者的信心,为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样,如果我不是大清集团的董事长与CEO,没有获得绝对领导力,我的改革不可能进行下去。
   我并非在宣扬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和专制的管理思想。相反,在我未来的几十年生涯中,我一直渴求一种开明而和谐的工作氛围,致力探求多种与员工沟通的渠道,力求听取多方的建议,并将之作为决策参考。每一个管理时期,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成功的领导者需审时度势,在不同阶段作出不同的调整。
   在大清面临危难之时,唯有实行独断而专制的绝对领导力,才能让大清的变革更加顺利,让员工走出悲观低迷的阴影。如果一味“民主”地倾听、协商、放权,就不仅会让那些野心家们得逞,更会使改革变得遥遥无期。
   废除八人议事和辅政制后,不少老员工嘀咕,说什么祖宗之制不能改;今后谁来处理繁务、为董事长分忧;董事长年纪轻轻就大权独揽,实在堪忧。在他们看来,乾纲独断与专制根本别无二致。他们认为,乾纲独断是企业家大权独揽的借口,是为了独裁之实而戴上的美丽花环。甚至有人悲叹:这是大清民主的倒退。为了以正视听,在一次“旗主”会议上,我言辞激烈:
   “两制刚废,就有人杞人忧天,说什么偌大的家业,数不清的繁务,这董事长又不是三头六臂,忙得过来么?更有人搬出朱元璋来危言耸听:说朱元璋大权独揽后,每天审批200多份文件,处理400多件事务,事事躬亲,辛苦异常,终被天下人所诟病。按照这番推论,大明亡了,大清也是不是要亡啊?”会议室异常安静,鸦雀无声。停了半晌,我继续说道:
   “先父在时就尝言,八人议事,弊端丛生,不变则会祸及大清根本。事实确实如此,哪一次八人议事不是因为各自利益的争吵不休、不欢而散?”
   “大清如今规模庞大,机构遍布全国,八旗公司,十八个省级分公司,河道、织造、漕运,平西、平南、靖南,如果再加上郑经的台岛,这一共是二十多个公司。大清不再是咱满人的家事了,整天绕着八旗这个小圈圈转,那怎么能行?咱们家族那一套老方法,也该改改了!尤其是三藩、台岛、准噶尔几大隐患如鲠在喉,形势迫人,不变怎能清除这心腹之患?!”
   “古往今来,哪一朝、哪一代的变革,不需要领导者乾纲独断?不乾纲独断,商鞅难施变法,秦皇难行大统;不乾纲独断,汉武帝难酬壮志,朱元璋难肃贪墨!不乾纲独断,大清难绝鳌拜之患!乾纲独断并不是独断专行!独断专行者往往弃别人意见而不顾,一意孤行;乾纲独断者则集人之智、尽人之才,方才决断。废两制是为了大清的决策更集中、更快、更有效率,而不是如朱元璋一般,大权独揽,独断专行,事必躬亲。”
   我看见旗主们一副副羞红、尴尬的表情,将语气缓了下来:“当然了,你们这些前辈也是一片苦衷,体恤玄烨。先父在时,无日不早朝,如今我正值年少,更不敢懈怠!唯有勤勉克己,才能不辜负先父的重托。我的这番心思,还忘大家理解!”
54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11:51:59 | 只看该作者

好贴需要大家的支持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