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蔡根 - 

[注意]实战学习小组主题之二

[复制链接] 60
回复
850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7-4-27 10:33:35 | 只看该作者

声明一下,我在二楼举的一个事例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在讨论的第三天,我会再公布相关措施。及不能解决的难点。

希望大家进行实操性讨论。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3:24:33 | 只看该作者

看得我心里嗷嗷的。

13
发表于 2007-4-27 13:44:0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蔡根在2007-4-27 13:24:33的发言:

看得我心里嗷嗷的。

看什么看的嗷嗷的,为什么要嗷嗷的

是饿狼的嗷嗷还是什么嗷嗷?

昨晚(准确说是今天早上)就这个主题写了一点

今天再看发现没灵感了,没什么补充了

也罢,我来做看客咯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3:48:41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rockking在2007-4-27 13:44:09的发言:

看什么看的嗷嗷的,为什么要嗷嗷的

是饿狼的嗷嗷还是什么嗷嗷?

昨晚(准确说是今天早上)就这个主题写了一点

今天再看发现没灵感了,没什么补充了

也罢,我来做看客咯

     就是嗷嗷的,呵呵,你看到别人的好主意,还会激发出灵感的!

15
发表于 2007-4-27 14:05:01 | 只看该作者

简单一句话:让人才觉得你重视他,相信他,管理人性化!

其实主要的生活中多帮助,在工作中多鼓励,多信任,钱是第二位的,人在你的公司工作他高不高兴才是最重要的。

16
发表于 2007-4-27 14:41:52 | 只看该作者

在留人方面,现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但我认为这些是下策,理由如下:

    1、人们经常会用于感情留人的一个例子就是刘备三顾茅庐式的礼贤下士,并认为真情是可以打动那些杰出人才,使他们愿意与组织共同成长。理性分析感情的问题,我们会发现随着组织的增长,领导者精力有限,能分配给员工的感情是在减少的。道理很简单,不断增长的人和不断增加的事情都在分散和占据领导者的感情。这里先不去讨论领导者移情别恋的情形,像刘备这样专一的人是不多的。但人们对于感情的需要是要不断增加的,尤其是随着人员和事情的增加,人们渴望从领导者那里得到更多的感情。这中间出现的差距是“感情留人”策略的致命缺陷,越来越多的“忽略”会使曾经的感情化为乌有。

    2、“事业留人”的基本逻辑是:组织只要能够提供舞台,人们就愿意留下来表现自己。因为对于今天的人才来说,他们更加看重个人成长的空间,他们希望能够极大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如果是这样的逻辑,组织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才可能持续地用事业将人才留住:组织提供的事业的成长空间快于个人的成长速度。但大多数组织在经过飞速的增长后,正常情况下组织都会维持一个较低的增长速度,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职位的需求。而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所提供的越来越稀缺的职位只能增加中层领导者的不稳定性(我宁愿把这里的事业看成是职位,这好像更现实一些)。

    3、在今天这样一个商业化的社会里,组织更愿意使用“待遇留人”,似乎这是一种激励的万灵药。但事实上,真正留住人的不是“待遇”,而是“不断增长的待遇”或“不断增长的待遇的可能性”。不是“待遇”的绝对值,而是“待遇”的正向变化值使人们感到愉悦。如果这样的话,有哪个企业可以持续地做到这一点呢?

    一个简单的会计学题目是:组织能够为一个员工提供的收入最多是他能够为组织带来的收益,因此增长是有极限的。可惜的是,许多员工未必能像组织那样对这个极限有明确的了解;即使在去往这个极限的路上,组织又如何对待由不断增加某些人待遇而产生的组织其他员工对于待遇增加的渴望?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以后这些关键员工的工作势必会受到来自“不配合”的影响,一个射手如果没有人传球给他,他又怎能进球呢?

17
发表于 2007-4-27 14:55:20 | 只看该作者

那么,上策是什么呢?先来看看一个影响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一生的故事。19323月,松下幸之助先生参观了奈良的天理教本部,在归途的火车上,他在思考当天的盛况:信徒捐献的木材堆积如山;参加建设“教祖殿”的信徒充满喜悦地进行着义务劳动;“正殿”打扫得干干净净,所遇到的善男信女态度都是那么虔诚。沉思到深夜,松下幸之助得出一个结论:“原来宗教拯救烦恼的人,给他安心,是为人生带来幸福的神圣事业。难道经营实业就不是为人类生活生产必要的物质的神圣事业吗?”正是领悟到这样一个使命,松下幸之助先生把那一年称为“知命元年”。

这段经历使松下幸之助在经营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彻底认识到,真正激励人们百分百投入的动力不是金钱等组织提供的外部条件,而使人们忘记痛苦不断前行的正是人们内在的信仰。

那么信仰留人为什么被忽视了?一个惯常的解释是:生活在物质社会中的人们已经没有信仰,人们更加看重个人的利益,而不会重视社会价值;人们更加看重短期的利益,而不重视组织提供的远期利益;人们更加看重所谓实际的利益,而对那些曾经的说教有着习惯性的抵触。

所幸的是,以上的判断都属于假设,而这些假设显然不能全面地描述实际情况。在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也在日益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心,人们也谋求与组织的共同成长,人们有时也会表现出理想的一面。所以,越来越物质的社会中一定存在着越来越强烈的对于精神的渴望,尽管这些精神渴望经常会被物质干扰或淹没。现在的问题是,组织如何去引导人们表现出的这些渴望,并把它进行方向性强化,从而使人们在一个小范围里产生强烈的信仰。

组织是否有明确的文化系统?约翰·科特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说明,一个有了近十年历史的组织已经开始形成特有的文化,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问题是,这个已经存在的文化是否被描述出来,以及是否被准确地描述出来。

有些企业只是闷头发展,忽略了组织已经形成的文化,这实际上是在阻碍着组织对新员工的吸引以及对他们的激励,而新员工融入组织的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一种情况则更为严重,有些企业意识到文化的作用,开始准备整理组织的文化。由于自己不是非常了解文化的构成以及如何进行文化的梳理,于是就聘请外部的咨询公司进行文化的建设工作,但这是存在风险的。因为外部咨询公司对组织的不了解或是缺乏丰富的文化咨询经验,很可能形成不准确的文化描述,如果是这样的话,它的危害是很大的。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借助外部咨询公司提供的工具,自己来梳理散落在组织中的文化构件。

所以,建立组织成员信仰的第一步是明确组织中的文化,它是人们信仰形成的基础。如果文化还没有成为系统,例如对一个刚刚开始的组织来说,文化的局部也可以成为信仰的来源。而对于一个已经形成了默认的、模糊的文化的组织来讲,精确地梳理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组织是否大量地传播这个文化?有了清楚的文化描述,组织就需要不厌其烦地宣传它。事实上,影响组织成员信仰的关键就在这里。经常的做法是:组织形成了文化,但把它放在一边,很少进行宣讲。人们相信一件已经发生的并被检验的事情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让人们相信一件未来的事情,也可能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关键就是要不断地讲,反复地讲。人们虽然会感到厌烦,组织还是要通过各种场合、形式来不断强化人们对文化的认同。这种方法看上去很笨,但在信仰的建设方面是没有办法投机取巧的。科特也曾经把一个人每天听到的总字数和讨论愿景的字数做过比较,他发现那些讨论组织愿景的字数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于是,他建议为了使人们认同组织愿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反复沟通。

人们信仰的坚定与否与组织高层领导的信仰也是高度关联的。如果组织高层没有对组织未来的信仰,或者对组织未来的信仰不坚定,或者高层领导者信仰的不统一,都会极大地影响组织成员的信仰。

下属的信仰是比照其直接领导者而来的。进一步地,如果领导者影响下属的权力恰恰是基于他对信仰的坚定而产生的个人魅力影响权,那下属的信仰则一定是坚定的。

如果说曾经的“单位”为人们提供了归属感,那么,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市场经济中的商业组织依然主导着人们的归属感和角色。当这个组织有了明确的文化,整个组织就有了信仰的基础;这个组织必须要大量地传播文化,使得组织成员的思想统一而坚定;高层领导者的信仰是组织成员信仰的最直接来源。

信仰留人似乎是在探讨一种虚无缥缈的方法,但是能够把这种无形的力量转化为组织内员工切实的行为的企业,则一定能够成功地实现组织与员工积极的共同成长。而那些看上去很实在的方法,其实更容易引致人们内心的空虚。这样的辩证关系放在一个“长期”的背景下,答案似乎已经很明确了。

我认为,这里上策与下策的区别,是“道”与“术”的区别。术只能解一时之急,道才是根本。

18
发表于 2007-4-27 15:16:41 | 只看该作者

这里的讨论还是以战术为主吧,少点理论,多点实战技法

或者在说理论的时候,也提出执行手段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5:38:4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disint在2007-4-27 14:05:01的发言:

简单一句话:让人才觉得你重视他,相信他,管理人性化!

其实主要的生活中多帮助,在工作中多鼓励,多信任,钱是第二位的,人在你的公司工作他高不高兴才是最重要的。

     你怎么做才能让人才觉得你重视他相信他呢?

     挖他的公司一定表示出对他很重视很相信哦!

    再展开下?

20
发表于 2007-4-27 15:55:27 |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所有公司员工大量流失的原因,HR都应该很明白,员工更是明白,高官心里也是清楚的,关键是为什么还会继续大量流失?或者说这种情况没有得到好转?留人的道理和手段大家不是不知道,关键是在于:基于企业目前的状况,为留人所作的一些动作会打破企业目前的均衡状态,或者说,打破均衡之后的状态没有人能够预测,由此带来的风险没有人愿意承担。留人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些方法或手段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这个大家都应该很清楚。首先是高官的决心,以及他从董事会争取支持的力度。其次就是要有忍辱负重的HR部门,原谅我用这个词,因为推行改革是件非常烫手的事情,HR估计要受很大的委屈。一句话,人才流失是企业内部机制出了问题,流失只是一个表象。可能后面掩盖着各种各样的问题。HR一般都不愿意去引爆这个点,后面的问题远不是HR能解决的,高管也很明白,这个东西牵一发动全身。到哪一天不可调和了,就是大治的时候,而这之前是谁都不大愿意去碰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