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3
<P>3、资产证券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手段之一。比如,在中国,房地产富商太多了。而在美国,由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金融模式非常成熟,专业化程度很高,大量的利益被行业细分给均分了。因此,行业结构非常良好,市场健全,风险小,良性发展。</P><P>4、资产证券化也是一种战略管理手段。行业结构优化了,在行业中的每个主体,更加专业化,更加有效率。同时,资本的配置效率更高。因此,用活资产证券化,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财务重组,更是一次战略决策。</P>
<P>5、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风险管理手段。当一家公司拥有大量的未来现金流定单时,利益很大,风险也集中。通过资产证券化,把这种风险转移给众多风险偏好可以承受的中小投资者,在继续保持大客户定单的同时,也降低了公司经营上的系统风险。</P> <P>我接一个:</P><P>6、资产证券化的法规体系:健全的投资人市场必须包括一些必备要素。首先是证券化产品要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流通;其次是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交易结算,目前有关方面已经在着手进行系统调整和升级,以应对不同结构设计的证券化交易,例如按月还本付息等的设计;再次是发行方法的确定,例如协议承销和招标承销等;最后是投资人资格的认定,目前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相关部委正在协商制订细则。这些都尚待完善中。
</P>
国内资产证券化典型案例
<P>国内经过证监会批准可以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单位有三家,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前两家已经报了多个方案,据悉方案已经非常成熟,SPV必须要单独成立,必须要真正实现风险隔离。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还没有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P><P>那么前不久,在不良资产领域吵的沸沸扬扬的资产证券化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需要对不良资产(NPL)所谓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做一个简要分析:</P>
<P>1、信达--德意志的离岸模式。2001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德意志银行合作,以信达公司的资产池现金流为支持,在海外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这是离岸模式。</P>
<P>2、华融--中信的信托模式。2002年,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中信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华融将其不良资产设立财产信托,中信公司签发信托受益权,并向投资者出售优先级受益权。这是信托SPV模式。</P>
<P>3、浦发--申银万国的集合理财模式。2004年,浦东发展银行与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合作。申银万国发行专项集合理财,将募集资金用于专项收购浦东发展银行设立的资产池的部分受益权。浦东发展银行提供超额资产做付息担保。</P>
<P>4、资产管理公司与外资投资银行的利润分成模式。广义上讲,国内资产管理公司与外资投资银行组建合作公司,对资产池进行利润分成也是一个资产证券化的变种。老外们已经很熟练地把这种交易的风险控制到最少,并标准化。还是老外厉害,产品化、标准化、规模效益都比较显著。</P> <P>略微补充一点:</P><P>资产证券化实质上就是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系列的合约安排和特殊的交易结构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转让和流通的证券,为发起人达到转移风险、创造信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对于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商业银行而言,对资产证券化涉及的基础资产是否终止确认,将直接影响到其是否可以达到降低资金成本、降低负债比率、改善资本充足率、扩大融资对象、延长融资期限以及增加服务收入等目的,因此会计确认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问题。
如果将证券化资产作为出售处理(表外处理),则该资产将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发起人可以根据收入和成本费用的配比原则确认处置资产的收益或损失,此时发起人的风险资产将减少,有可能改善资本充足率。如果资产证券化不是作为出售,而是作为担保融资处理(表内处理),那么基础资产仍将存在于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内,发起人不能确认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损益,对资本充足率没有影响。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说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只有在将基础资产终止确认后才有可能实现。
</P> <FONT color=#16a000><B>rgang先生和tsaosheng先生的分析都好有见地!</B></FONT> <P> 产业整合是在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要走的路。我国很多企业通过不断的发展壮大,有的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成功地蜕变为某一行业的龙头企业。随着全球经济浪潮的到来,跨国经营,国际化的产业整合也比比皆是。可是,如何将这一整合成功进行到底,如果结合各种金融工具,结合大的金融环境,为自身企业产业整合带来更大的推动,一句话,谁的资源利用的多,谁的金融工具运用得好,谁的内部整合完成得合理,谁就能够成功地进行产业整合。</P><P> 企业无论运用何种方式进行外部的扩张,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核心竞争力上,没有创新的理念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最终会中途夭折,这就是企业发展和具有持续竞争力的问题,为什么企业要制定短中长期的发展目标,这不都是要积极地占有自已的市场,并在具有相当市场份额后持续地保持住。科学地分析自已的优劣势,始终站在市场的最前端,将一切可能优秀的资源尽收眼底,再运用相对的金融工具,以此保证这些资源(产业)的整合。</P><P> 然而现实当中,很多企业在选择产业整合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规则中,往往超出了这一规则的要求:过度地包装最初较好地产业,换得资金支持后,却不能很好地经营这些产业,形成的呆坏帐就象滚雪球一样,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国家在实行紧缩的宏观政策后,很多类似的企业无法生存,以往看似漂亮的会计报表再也起不了作用。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项目,才会使自已生命长青。</P><P> </P> <P>资本的战略性本身命题就是错误的。资本是一个载体,不过体现背后的人的意志,如何自身有战略性?逻辑错误,关系错误。</P><P>所以也打不开思路。</P><P>可以谈“资本的意志”。</P><P>具有时代性,互动性。</P> <P>呵呵!楼上好见地啊!资本的战略性,就是说资本的意志,当然是通过其身后的控制人或者一致行动人来实现的,这是任何人也不否认的问题。通篇论述,我及cheng111、tsaosheng等人的辩论及增补,也没有否认这个问题。呵呵,但是我们认为这个和思路并无关系啊?</P><P>欢迎楼上发表见解!我等必当必恭必敬,洗耳恭听!</P> 说白了,资本的战略性就是从战略的角度理解、思考资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0 15:19:1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