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rick 发表于 2005-8-12 12:10:35

<P>fxzfxz9999的观点是一个新的出发点。我没有否认资本的差异化运作对于企业的作用。只是作为资本运作而言,差异化的作用不是第一位的,他和营销和品牌的确在差异化战略这个问题上存在区别、而且运作方式也不一样。</P><P>其次,你后面谈到的其实还是属于营销领域的问题,只是他是金融机构进行品牌构建或产品市场营销,虽然他们推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概念,但这种差异化本身并不是资本运作本身所要表达的真正用意。</P><P>金融是一个很广的概念,但归根到底金融的研究对象并不仅仅是市场,而更多的是投资、融资、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等几个大的方面。当然其中也必定会涉及金融市场,而作为金融产品或企业的他们,也离不开营销和品牌构建。但就运作方式和产生的作用而言,他们还是有区别的。将波特的差异化战略概念不加改变的放在资本战略性方面恐怕不够准确吧。你认为呢?   </P><P>我没有刻意将差异化和金融分开的用意,只是本人觉得差异化和资本运作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存在区别,不能简单的将差异化放在资本运作中。</P>

fxzfxz9999 发表于 2005-8-12 12:28:42

<P>差异化并不是战略专有!我们找工作的时候,自我包装,那也是在构建一种差异化!资本运作不去寻求差异化,干什么事一窝蜂而上,结果怎么样呢?依创业(风险)投资为例(cheng111兄对其运作的了解是专家嘛):20世纪末高科技泡沫便是一例。所谓的创业投资,在国内的运作方式同样也有差异!有人挂羊头卖狗肉,去打新股,有人拿钱去并购国企…………这就是资本运作的差异化。还有,波特先生除了研究战略外,对资本市场同样发表了不少看法,不妨有空去看看!!本人今天确实是吃饱了,所以发表了大量垃圾,还请斑竹见谅!!</P>

cairick 发表于 2005-8-12 12:33:41

<P>呵呵,这个问题就到此为止吧,我和你一样也是吃饱了吐垃圾拉。</P><P>而且差异化战略的确是我见过的最万能的一种分析工具,本人也很经常会去用它。你的观点对我而言挺新鲜的,我觉得还有不少可以再延伸的空间。谢谢拉^_^</P><P>继续期待更多的精彩!</P>

rgang 发表于 2005-8-12 12:40:36

<P>呵呵,“吃饱了吐垃圾”一说就不好听了吧?争论是好的,我喜欢争论,但是争论以局限在论题中为好,千万不要延伸到别的与论题无关地方就是了。</P><P>我想,有关的争论和反思,是不是对之前的一些观点都可以翻出来重新审视呢,没有争鸣当然就出不了新知啊。</P>

yanz 发表于 2005-8-12 12:55:57

<P>转贴一篇文章,也许会给各位好汉一点启发。</P>

<P><FONT face=黑体>德隆崩溃终结产业金融热</FONT></P>
<P>            <a href="http://finance.sina.com.cn" target="_blank" >http://finance.sina.com.cn</A> 2005年06月06日 14:33 《经济》杂志</P>
<P>              文/王宏淼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始,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产业金融热”,产业资本又一次大规模进军金融业。这股热潮,以2001年海尔集团大举控股金融公司为标志性的高潮事件,而2004年德隆系的崩溃,则表明这这一轮“金融热”已告一段落。
                         </P>


<P>      一、新特点
       谓其为“新一轮”,是与80年代中后期许多国有企业第一次亲密接触金融业的那次“产业金融热”风潮相比较,历史时期不同,且有着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参与这次产业金融热的投资主体非常广泛。传统的大型产业集团,例如宝钢、中粮、中海油、五矿、中远、华能、鲁能集团,及红塔集团、山东电力、云电控股等一大批国有大型企业;以海尔、联想、方正集团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团,深沪上市公司都在这次热潮中十分活跃。
       据不完全统计,有一百多家上市公司卷入了金融业,其卷入金融业主要是参股证券公司。卷入金融业的上市公司比重大约占深沪两市机构的10%左右。
       民营资本的身影也在其中随处看到。《新财富》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2002年中国的民营资本控制着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4.6%,占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不低于7.4%,对证券公司的控制程度远远超过13%,控制着中国一半的金融租赁公司。泛海系、爱建系、东方系、德隆系、希望系、金信系、万向系、农凯系“八大家族金融”在金融领域的投资额达到80亿元。它们往往通过家族直接控股的公司或者关联公司进行投资,对旗下金融机构有很强的控制力,金融机构基本处于家族最底层。这种模式与亚洲其他地区家族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有着极相似之处。
       其次,涉及金融机构的面很宽。几乎涉及国内所有的金融机构,甚至是外资的金融机构。如红塔集团持有华夏银行12%股份、持有交通银行3.5亿股,而在光大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红塔投入都已接近2亿元;通过全资子公司红塔兴业投资公司,红塔集团不仅是红塔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同时持有国信证券20%股份、持有云南红塔创新风险投资公司61%股份、持有深圳国信证券网络有限公司400万股;此外,红塔投资公司还分别在太平洋保险公司投入2亿元、持有华泰财产保险公司5000万股。
       这次产业金融热表现在投资额方面是力度大,以红塔集团为例,投入金融业近40个亿,海尔集团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投资近10个亿于金融业。另外,在战略意图方面,不少产业集团意在构建产业金融体系。如五矿、海尔、中远、华能等金融板块的构建已现端倪。
       这些企业介入金融业的方式比较多元。发起设立、投资控股、参股、并购及中外合资等等手段都有所运作。联想集团首先选择介入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而后成立自己的投资控股公司,再通过该公司参股海南证券。方正集团则是在对已经收购的券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进行整合后成立了自己的金融投资公司。
      与当前产业资本投资金融业相并行的,是不少产业集团对其已有下属金融产业的整合。历史上很多产业集团投资了不少金融机构,但或由于部分经营不善,或由于整体优势不显等原因,金融板块的重组、整合是这一轮金融热中的重要工作。如中信集团、五矿集团等都成立了控股公司,华能集团还成立了注册资本10亿元的“资本公司”,用以整合集团原先投资的金融资源。
      与不少企业加速进入金融业相对应的是,由于证券市场的低迷和风险等原因,不少产业集团、上市公司等已开始纷纷转让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的股权。上市公司通程控股曾发布公告称,其之所以转让恒信证券股权,是由于“近年来证券市场整体经营环境严峻,恒信证券近年持续亏损”。而首批成立的老10家基金管理公司已先后有华夏、南方、富国、嘉实、国泰等基金管理公司出现了股权变动。
     二、背景和动因
       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自由化和混业化的趋势,还有入世的机遇和压力,对金融业改革开放,对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对大型国企、民营企业都形成很大的冲击,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竞争和求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从改革开放20年来,金融只是一种垄断性的资源,稀缺性的资源。金融相对于产业来说,有比较高的位势。20年多年来,一直是产业追逐金融,这是新兴市场的特点决定的。
       国内金融改革和监管政策的调整、变化和引导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比如:允许银行上市;证券法的出台,证券公司综合、经纪业务的划分;信托业的整顿,信托业的重整;还有基金业的发展;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保险公司的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改革;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机构资本金标准的提高……这些都引起了金融机构新一轮的增资扩股。产业集团和金融机构为了自己生存和发展,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成为财团、金融控股公司或者是“金融托拉斯”,谋求战略联盟,互相实行“圈地运动”。
       从产业需求来看,面对跨国公司及其附属金融公司的进入,产业集团有赶超国外巨头,进军世界500大的目标;有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动机;有分羹金融业的企图;甚至还有装点门面,提高企业形象的需求。如中粮进入寿险市场,是认定该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海尔、中海油、万向及TCL集团历经数年,一直为成立财务公司而孜孜以求,是看中财务公司的产业特色、内部人搞金融、管理现金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成立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则主要是为汽车消费信贷服务提供支持……
      三、误区和问题
       从这股产业金融热潮看,在一些集团从金融战略、功能建设角度推进金融运作的同时,也有一些集团对金融运作出现赶时髦、盲目跟风的情况,有着不少的误区和问题。
       在战略方面,这一轮产业金融热体现出轻实业、重金融;重外部金融,轻内部金融;重金融机构投资,轻金融工具运作;重短期财务回报,轻提供长期金融服务的不良倾向。
      在操作层面,不少产业集团投资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来源并不符合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规定;不少产业集团股东和被投资的金融机构间存在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和黑箱操作的情况;一些产业集团很多个部门牵头多头出击金融,有财务部门牵头的,有下属投资管理公司牵头的,所以内部政策、利益怎么协调,治理结构如何完善,都是这些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风险控制方面,许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缺乏风险意识,以为投资金融业就能获得丰富利润。不曾想近两年资本市场低迷,证券业风险凸显,使得一些投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企业蒙受巨额损失。
      制度、配套的政策和监管等等方面存在问题。从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看,以巨型化、集团化产业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资本和以垄断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业资本相互依存性日益增强,从外在信贷联系转向内在资本结合,形成“金融资本”,并在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我国情况看,产融结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规律,金融混业经营也不可避免,加上国内金融垄断及金融服务提供不足原因,难免有不少企业“试水金融”。由于缺乏对所谓“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法规,在信息、监管协调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难点,实际监管中也存在执行不力等原因,造成了“产业金融热”中许多不规范、不透明的操作黑幕。
       四、产业集团运作金融的路径
       制度的缺失,金融服务不足,非一朝一夕就可修补。产业集团可以控制的,恐怕是自己的金融投资冲动。从我们对GE、爱立信、西门子等国际著名企业成功金融运作的研究结果看,跨国公司一般都是在产品经营到相当程度后,才介入金融业,它们遵循的是从财务管理到财务服务、先内部运作后外部运作,先金融工具运作后金融机构运作,从产融结合到提供外化金融服务,最后再达到金融产业化这样的金融运作路径,注重的是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做专业金融,实现产融一体化发展,追求的是长期收益。涉足的金融业务,也多是和产业实体交易密切相关的现金流管理、商业信用、消费金融、租赁、保险等。不按照这样的规律,试图短期内用金融杠杆获取超常规发展的企业,常常会吃大亏。极端的典型例子便是美国的安然、中国的德隆。
       在中国“产业金融热”现象背后,固然有制度、环境等多方面深层原因,但仅从企业自身角度看,产业集团的盲目冲动与追捧、暗箱操作等非理性行为恐怕也是重要因素。显然,我国企业在加深对金融战略的理解、把握金融运作规律、提高风险意识等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在言必称“韦尔奇管理”、言必称“GE金融神话”的同时,产业集团是不是也应该从安然、德隆们的崩溃中吸取些教训呢?
         </P>

fxzfxz9999 发表于 2005-8-12 13:20:27

[原创]我是这样成为顾问的(二)成功应聘准备五步法

<P>"显然,我国企业在加深对金融战略的理解、把握金融运作规律、提高风险意识等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P><P>非常正确啊!</P>

cairick 发表于 2005-8-12 14:25:49

<P>恩,我觉得这样讨论好像太零散了一些。</P><P>我也比较赞同斑竹之前提到的案例式讨论,可以更加具体、实务一些。</P><P>另外,针对资本其他方面的讨论我看是否可以另开帖子呢(斑竹可以和其他会员商量一下,找些共同话题出新贴)?因为好像目前来说,大家讨论的比较热烈,但都是点的讨论,而且就资本战略性的主题讨论而言我也觉得还不够深入。</P><P>另一方面,既然这里高朋满座,我看大家也可以就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开贴讨论。互相学习^_^</P>

rgang 发表于 2005-8-12 18:37:07

<P>yanz转来的文章不错,很有价值,对于我们清楚的认识产业资本的运行有很大帮助。现在,大家都以为目前的讨论零散了一些,我们不妨开始分类,对于产业资本在某些状态下的运作分开讨论,大家以为意下如何?至于以上这么多讨论(似乎没有彻底结束啊),不妨让它继续,如有人能补充则更好。</P><P>这样,我先甩出几个问题,哪位好汉愿意接球,我们不妨请这位好汉就这个话题开贴,我们回到版内继续争论,大家以为如何?</P><P>我的问题大概这样考虑:</P><P>1、有一些企业是这样发展的,它们坚持自己的老本行不放弃,比如“谭木匠”、“小李剪刀”等百年老店的发展。如何看待它们的发展?它们有产业资本的运作吗?他们应该如何实施产业资本的运营?</P><P>2、江浙一带的民营资本呈现过剩,应该如何正确引导这些资本的运行?</P><P>3、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在珠三角的民营企业,你认为它们有所谓产业资本运作概念吗?如果没有,应该如何实施?</P>

millet 发表于 2005-8-12 23:59:29

<P>打住</P><P>千万别谈资本的意志。千万别谈,因为自己意志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而资本&战略确有。我提这个概念,是希望有高人或者借大伙之力把它界定一下。</P><P>资本的意志是我们在操作中感觉冥冥中就是有这么一种力量在起作用,我们经常感觉到:美国的企业在投资上,战略上怎么那么有默契哪?他们从来不用开会,但是市场上确可以天衣无缝,这也许是几百年来的磨合吧!而我们协调各个机构以及机构&管理当局的时候,找不到一致的语言(姑且叫经济语),很着急也协调不好,往往失去力量。我们就想知道,是不是在政府调节&市场调节以为,存在一种第三种力量——资本意志。所以就在这里问问。</P><P>这个问题我和姥姥的问题一样,她老人家第一次坐电梯,就感觉糊涂了,怎么把我放到一个小房间里面,门一关,门一开,就在观光平台了?后来有人带她到观光电梯做了一回,她明白了。</P><P>我也想找个明白人带我做一次资本之观光。有吗?你们这里听说高人很多。</P><P>帖子的意义在于:</P><P>各舒己见</P><P>各取所需</P><P>各位继续吧</P><P>我很高兴来助兴。</P><P>前面如果有得罪的现在道歉。</P><P>顺便说一句:我做过广告策划”)</P>

millet 发表于 2005-8-13 00:10:03

<P>我是搞投资的,要投钱出去,我搞不清除哪里来的这种力量,我感觉很恐怖,我没有什么战略,我想我这是对股东不负责任,更对不起大家(没给各位争面子)。</P><P>有直接&国际资本对过过招真刀实枪的朋友,请交流情况,谈谈感受,互相帮助一下。</P><P>给我发信吧(我一定回)</P><P>一定好好学习</P><P>谢谢各位</P>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战略投资问题:资本的战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