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书虫劳谦 - 

[管理综合] 一位CEO的忧虑

  [复制链接] 401
回复
8616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1
发表于 2012-11-2 19:55:57 | 只看该作者
很希望先生对这两个类型的典型特点做个描述,最好关键点上还有具体事例,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和系统性,所以有了具体的典型与事例会讨论会更加深入,我总结了一个成长三角,顶点是思考,其他两个点是学习和实践,学习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但最终只有思考才能让人成长。来自实践的思考更深刻直接,来自学习的思考系统性逻辑性强,但多数时候难免失之肤浅,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
172
发表于 2012-11-2 19:5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总体来说现在还是有点虚,尽管书虫和donghaixuri先生都很深刻
17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3:0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11-3 10:46 编辑

回复 YSQ2096 的帖子

       其实,这个帖子谈到的各类观点、案例,70%是来自目前正在上海某外资企业每天发生的真实管理案例,“书虫”在梳理这些案例时只是稍加改动与修饰,并隐去了一些不宜公开的信息,由于是每日学习思考与工作实践的流水记录,故有些自然主义倾向,较大伙喜欢的职场小说相去甚远,片言只语读起来很难连贯,系统框架也较虚弱。有些片段的体验陈述因过于真实而稍显笨拙与青涩(甚至有点清汤寡水),但本着简约不简单(less is more)的精神,“书虫”还是勇敢地一路将楼砌起来,期间各位家人给予了极大的勉励与帮助,尤其是许海东先生、s5slean.等多位良师益友的真知灼见。

       开本帖仅是“书虫”抛砖引玉的一次尝试,欢迎家人们点评,甚至拍砖。若能愈辩愈明,去伪存真,则善莫大焉!
      
      在外企为稻粱谋十余年的“书虫”,在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之余,仍然拥有着一颗活泼泼的心,虽与酒旗风暖无缘,但优游涵泳于书海,静坐观心之余,还能常来栖息谷做个深呼吸,在思考与垒帖之间,辛苦并快乐着。

       “书虫”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对浩如烟海的管理学经典文丛进行一番系统地学习与梳理,不敢谈如钱钟书先生那般地“致身于国、还政于民”,更不愿学“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因为“书虫”还不是功夫了得的魔术师,飞刀一旦出去,岂敢让它回来,只要不伤到别人就已心安。飞刀出去虽然了无痕迹,但毕竟在空中划过,甚至还发出过光亮。
17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3:1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11-4 20:19 编辑

回复 YSQ2096 的帖子

        好的,下周起“书虫”争取将手里毛巾的水分再挤挤干,做好理论对实践的减法。.
175
发表于 2012-11-4 10:58:3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写作中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其实最好的典范就是德鲁克,钱德勒完全的研究型学者的风范,法约尔稍微偏理论与思考了一点,德鲁克的像随笔,形式上比较散,但论述的每个点都实践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能让你领悟一些东西,又有很多的想想空间,像周易的篆词,质量管理领域中的戴明和大研前一也是不错的典范,今井明稍显粗线条一点,当然不能拿伟人的标准来衡量,尽量靠近吧,希望书虫先生能真正的立言
176
发表于 2012-11-4 11:09:57 | 只看该作者
几乎所有日本做质量管理的都排斥ISO,其实ISO有一个很好的框架,它也重视组织和团队,通用电气做的iso就很好的利用了ISO的组织原则,其组织设计与日本的质量圈有异曲同工之美,上层支持,提供资源,中间有负责协调和指导的顾问,具体负责人有实践者担任,实际的团队领导者在正式组织中的职务并不高,与操作者很近。就我目前的认识这是做持续小改善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1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8:3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YSQ2096 的帖子

       谢谢您的关注与勉励,“书虫”很受鼓舞,面对星光灿烂的大师墙,在潜心研读其理论之余,若能在实践中体验一二,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真不敢妄论“立言”,若通过实践与家人们分享一些个人成功的体验或感悟的知识,那就很满足了!
17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0:1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11-4 20:39 编辑

        完全赞同您关于现场改善模式落实有效管理的思路,与帖中B公司的现场CIP小组模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几天“书虫”正在延伸思考这个组织模式背后的问题(即管理上那些软软的东东),其中有几个问题点正好与家人们分享一下:

     1. 设立CIP小组必然有KPI目标,但目标管理由于过程信息的不确定性,往往会限制人们的视野,甚至破坏小组未来的创新。
     2.  对小组的活动,如何用信任来代替控制
     3.  针对团队精神这个关键变量,  管理者如何来引导整个体系的良性互动? 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4. 目前就“书虫”有限的几次列席CIP现场会议,B公司的CIP成员普遍存在焦虑感,手脚放不开?目前似乎并没有从不断改善的过程中分享到成就感,离享受工作的阶段还很遥远。
179
发表于 2012-11-4 23:16:26 | 只看该作者
初入社会,不甚了解。到时看到大家的交流让我拍手称绝,太精彩了。如果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能多尊重事件本身,而不是带着各自私欲完成小我,事情会不会更简单些呢!
18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4:49: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11-5 20:37 编辑

回复 魔法咪噜 的帖子

    谢谢魔法咪噜,确实在企业现场改善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个体利益与团队的冲突,人究其本质而言就是冲突与矛盾的综合体,人是环境的产物,对外在的奖惩总是那么敏感,同时受内在动机的影响也非常大,我们往往有一种误区,以为表达意见很重要,其实实际行动更重要。(We act as if express beliefs are important, yet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您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命题,记得那天在B公司与CEO先生沟通时,他还跟“书虫”讲起了发生在2年前的公司关于内部沟通的一个案例(聚焦部门壁垒+对事不对人),“书虫”听后觉得很典型,就请那位质量经理朋友做了原沟通邮件的备份,今特贴一下,请大家点评:


问题的起因来自一次顾客抱怨:

根据目前客户反馈的信息及内部的调查结果:确认是在一台P机器上发生了两侧装了不同的调节支座(订单号36xxxx),目前该机器中我们有两中不同的支座(长度确实差50)。零件号182386600——330mm
  -----   质量部请生产召开8D分析会彻查问题根本原因,并落实标准化预防措施。
质量经理针对生产经理MAIL的回复,显然不满意这样的回复,便大道理一通,并稍显火药味!
请大家见仁见智,可自由地展开交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