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灰灰 - 

揭开职场绰号的秘密

[复制链接] 72
回复
934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23:27:42 | 只看该作者
包小三看到贾小米,一阵激动。贾小米一看小包,真是人瘦的皮包骨,眼窝深陷,胡子拉碴,好像异常苍老。
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但是包小三却不似平常健谈,只会叹气,始终眉头紧缩,一副痛苦抑郁的样子,有时发呆、傻笑,好像脑子里在想什么别的事情。
贾小米呆了一会,嘱咐他好生休养,以后再来看他。
想想小包的病情不轻,但又不知其患的强迫症为何内容,于是去找他的主治医生询问。
这医生年过半百,慈眉善目,颇值得人信赖交心。
贾小米自我介绍,说明来意。
老医生沉默了一会,喝了口茶,就给贾小米讲了包小三的强迫症的情况: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7:41:47 | 只看该作者
步入HR的圈子

做HR时间长了,只要人缘还可以,一般都有个圈子。
这圈子呀,是个松散的联盟,比较自由,跟职场中的正式关系不同,大家不是上下级,也不是同事(可能是以前的同事,但基本肯定不是现在的),只是朋友。但是圈子讨论的话题呢,除了风花雪月,插科打诨,更多的还是关注职场发展与困惑,象平时单位里不能讲的困惑,经验都可以抛出来切磋。这种机会很难得。
贾小米就通过朋友的引荐,参加了一次圈子组织的小型沙龙,听到了不同职务层次的HR的心里话,自觉收获不小。
聚会约在青藤茶馆,就在西湖边。那天小雨,贾小米迟到了一会,进去的时候已经坐了7、8个人了。贾小米看到熟人打了个招呼,找了个空位坐下。服务员上来问要什么茶,贾小米看了看菜单,选了给安吉白茶(没喝过,尝尝看)。
主持人是位资深HR,已经做到了公司高管,看上去35岁左右,方脸,略显老成,跟扑克牌中的老K比较象,大家叫他老K。老K说话和气,但眼神有一种操之在我的淡定。老K看人都到齐了,先做了个开场白: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7:42:18 | 只看该作者
去过电影院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刚进去时,黑漆漆的,看不到东西,过个五分钟,慢慢就适应了。等出来的时候,外面很亮,眼睛又有点看不清楚,过个一两分钟就适应了。心理学叫明适应与暗适应。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职场的适应,这职场呀,跟进电影院有类似之处。
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一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惑,有很多磕磕绊绊。等好不容易适应了,可能面临离职,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又要适应;或者在同一家企业,但职务变化了,旧的困惑消失了,新的困惑又产生了。所以,职场一直会便随着困惑。
老K抿了口茶,黄山毛峰,又继续说:
因为有困惑,所以经常要有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有些人选择去听一些公开的培训,可是讲师一般都是说表面光鲜的东西,包装过的内容,很少会揭自己的短。有些人选择和同学朋友私下交流,可是往往不同行业,不同专业,感情是得到了宣泄和慰藉,但职业方面的困惑却无法得到切实的帮助。
这时候,初入职场的新人,往往会产生希望:要是能得到过来人的点拨,该有多好。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是要碰这样的高人指点,机会却不是人人都有。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职务在变化,有不同的问题产生。我们想探讨,从小兵到主管,到担当部门经理(包括副职),到进入高管,都会面临什么样阶段性的职业问题?有什么共性和特点? 我就抛砖引玉,请大家畅所欲言啊。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7:42:53 | 只看该作者
老K说完,大伙就边吃边聊,进入正题了。第一个说话的是小A,小A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毕业生,算是职场新人。他讲述了他碰到的职业困惑:
我毕业时到老家找了份工作,做了三个月。当时感觉老家的民营经济发达,但人力资源管理却相对落后。主要是做一些人事、行政、工会甚至团委的工作,感觉很杂,都是事务性的处理。工资非常低,只有1500元/月。我感觉,在这样的企业发展没有盼头,最终选择了离开。
小A可能还不习惯这类场合,有点紧张,赶紧喝了口茶,开化龙鼎,又继续说: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7:43:25 |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对工作主要考虑两点:一是工作中是否可以学到东西,二是考虑薪资收入。如果这两点都不怎样,呆在那个地方犹如耗费青春,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相比而言,杭州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水平较高,也有很多大公司,感觉机会也多,最终考虑到杭州发展。
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到现在的公司在招聘,薪资收入还可以,学习平台也不错,感觉有前途,能看到一丝光明,有了学习方向和盼头。虽然现在公司也有不足,比如工作氛围不是很好,不过这个阶段以学习为主,可以克服。
目前从事基础的工作,很繁琐。希望自己在一两年内把基础人事工作做熟,然后转到一些较专业的模块,做出点成绩。争取到三十几岁能做到一个人力资源经理。
小A一口气说完,然后傻呵呵的看着大伙。
老K总结说:看来,目前小A最关注的就是专业发展问题(学习平台)和薪酬福利待遇。下一个谁讲?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7:43:57 | 只看该作者
新劳动法前夕的搬厂风云

    光阴似箭啊,转眼到了2007年,贾小米毕业已经5年多了。贾小米从少不更事的HR小兵,到独挡一面的HR主管,再当人力资源部经理,也有3年了。
    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就像长江之水,百折不饶,奔流向海。多少年来,人们都习惯了孔雀东南飞,来形容从各地南下或到东部沿海打工的特殊群体,民工兄弟。单位的概念已经消失很久了,人们在各种类型的公司中打工。
    有些正规军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一般都一年一签,有些游击队,则干脆不签合同。有5险1金的算正规军,有些只有5险没有公积金,有些只有3险,有些只给一部分人缴纳,基数,比例都水分很大。作为资方代表的HR,与劳方相比,处于强势。员工与公司之间以经济利益为主,倾向于短期交易,能不承担的社会责任尽量不承担。
    可是到了2007年,风向就发生变化了。媒体都在传递一个消息:2008年元旦开始要实施新劳动法了。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7:44:32 | 只看该作者
  春节过后,贾小米也听到了类似的新闻,但搞不清楚这个法对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工作会有多大影响。很快,他就体会到了这种影响,好像海啸的预兆,从远处看不见的地方出来压抑但恐怖的滚动声,缓慢但坚决的向前推进。
新年的总经理办公会议上,老总提出了A工厂要搬迁的议题,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
要说这个A工厂,那还是老掌柜时代,为了扩张,收购的,地处海岛,常年有台风,运货要装船,运输成本高,还经常延误交期。
早就好关掉了,当初干吗要在那里办厂。总经理助理老鹅马后炮了一句。
唉,当初主要是它有一条生产线,可以弥补我们没有2号产品的缺陷,进军国际市场。我们当时的主导产品是1号产品,只用于满足国内的客户,可是老外喜欢型号小一点的2号产品,我们的技工又不会做,正好A工厂是小型国企,经营不善,就盘给我们了。一旁的老耿(以前的生产副总,现在是个闲职)把历史回顾了下。
搬肯定要搬的,一是考虑运输成本高,二是交付延误不可控,三是异地管理增加管理成本。还是在B工厂增加生产线,加上外协OEM,扩大产能,这样运输成本、交付问题,管理成本都可以降下来。你们看看有什么问题?老总下了决心。
58
发表于 2012-5-19 16:13:45 | 只看该作者
期待,很受用啊
5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17:00 | 只看该作者
六、修订考核手册

贾小米的特点之一就是爱总结,就像蜘蛛织网,燕子啄泥巴筑巢,蚕吐丝结成蛹,乐此不疲。这些总结,以后成了他职业生涯的轨迹的记录,成了宝贵的职场经验的积累。离开老东家以后一年后,贾小米回忆起了在A公司做绩效考核的点点滴滴,写成了一篇绩效考核的长篇日记。
贾小米把自己幻想成已经小有名气的绩效专家,对面坐着一位财经杂志的记者或者是台下坐着一拨聆听他讲座的HR新人或大学生。贾小米想,应该这样从头讲起:
6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17: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灰灰 于 2012-5-21 11:08 编辑

大家好啊,今天我给大伙讲讲我初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绩效考核。
444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