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邱庆剑 - 

33分钟,节税33亿元:一个财务总监的避税之路(连载)

  [复制链接] 111
回复
2463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1
发表于 2013-1-26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网购的朋友们,有好东西和大家分享下:我最近加入了一个购物群,都是群主义务从几大可信度极高的电商网站天猫,京东里找出来的(根本不可能骗人的),里面发的链接,商品价格都很低,很多只有1元,几元,都还包邮,连成本都不够,好奇买过几件,居然都有收到货,而且质量也不差。快来加入吧,扣扣(QQ)群号89116572,要输入验证信息“123”, 马上这个群又要满员了,可自由出入的,不好的话退出就是了,还可以看他们的官方网站:http://t.qq.com/linshuhuangogo  里面真的很超值。加入Q群还有更多惊喜。
42
发表于 2013-1-28 11:06:56 | 只看该作者
看了目录,思路大都如此,只看邱先生的具体做法了,另:小企业耐不住那么折腾的,更有兴趣关注先生针对小企业的方案。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2:57:31 | 只看该作者
第04章  “节税工程”的诞生

1.堵不住,导不了

公元前256年初春,寒意未退,李冰父子就到了四川。
春雪融化,眼看又一洪灾就要来临,李冰一刻也不敢耽搁,当天晚上,就召集当地有名望的人来商议治水策略。
“在山口修一道大堤,把岷江拦住,然后有计划地放水。”有一位长期参与治水的工程师说。
在场很多人附和他的观点。
他说的,是大禹之父鲧的策略:堵。
如果拦得住,高峡出平湖,不仅实用,而且壮美。但哪里拦得住呢?那时可还没有发明钢筋水泥啊。那时修堤坝,用的是石灰浆。
“我的观点是,”又一位长期参与治水的工程师站起来说,“在坝子上挖若干条河流,把水引出盆地。”
依然有很多人附和他的观点。
“依我之见,水为龙王所管辖,我们应该加倍向龙王敬献童男童女!”这时,站起来的一个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华阳侯的特别代表。华阳侯是谁?秦王的亲戚。华阳侯根本没把李冰放在眼里,李冰召集的会议,他不可能亲自来,但他的代表,也一言九鼎。
华阳侯代表话语一出,大家沉默了。年年水患,人口本来就少,加倍牺牲童男童女,不是雪上加霜吗?
事实上,李冰清楚,这三种观点都没有可行性。岷江发源于海拔数千的高山,倾泻于海拔700余米的平原,如此大的落差,怎么可能拦得住。疏导虽然是大禹的成功经验,但四川是一个盆地,凿再多的河道,最后还是得汇到一个出口出去,引导之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何况,开明王鳖灵开凿的引水渠已经够多了。至于孝敬龙王,那完全是无稽之谈。
但李冰没有当场否定三位的观点。初来乍到,应该低调。何况,在没有调查研究之前就否定别人,不是他一向的处事风格。
第二天,李冰父子带领众人,沿着江水而上,进行实地考察,现场论证堵与导的可行性。
2000多年后的郑仪,蹲在玉垒山上,仿佛看到了一支考察的队伍,穿着秦时的衣装,蹒跚在江边……
堵不住,导不了。
郑仪所在的企业呢?那么大的规模,生产基地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藏不住;多大的规模应该有多大的产值,也藏不住。藏不住,税就偷不了。
堵不住,导不了,藏不住,偷不了……郑仪不停地念叨着这句话。
44
发表于 2013-1-28 15:37:3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高人,先收藏了细看。
45
发表于 2013-1-28 23:48:50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好!
4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09:45:08 | 只看该作者
2.在最关键的地方下手
   
李冰父子,带领一群幕僚,溯流而上,一路察看着开明王时期的引水工程。
开明王时期的引水渠,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渠首都选在平原上,是哪里有水灾,就在哪里开渠引水。这种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而且时间一长,泥沙於积,水渠就得重新淘挖。
经过多日的步行考察,某一天,一行人来到了玉垒山(当时叫“湔山”,鱼凫王成仙处),那里已经是成都平原冲积扇的顶部。岷江泥沙冲积,造就了成都平原,同时,也给成都平原带来了无尽的水患。
望着从巍巍群山中奔腾而出的岷江水,众人又议论开了。
“这条巨龙,哪里拦得住?”有人说,开始否定“堵”的策略。
“拦得住一时,拦不了长久啊!”又有人说。因为水太多,拦不了多久,就注定决堤而下。
“倾全国财力,也修不了那么高那么结实的堤坝啊!”还有人在说。
“开若干条水渠,把水引到山外去。”有人说。
“这都是坚硬的石头山,凿不开啊!”有人叹息,“再说,引到何处是尽头呢?”
“看来,只有求助于龙王爷啦!”又有人叹息。
“龙王爷?你们谁真正见过龙王爷了?千百年来,我们烧的香进的贡还少吗?龙王爷要是有能耐,早帮我们解决问题了。”这个说话的人,显然是早期无神论者。
众人议论时,李冰一直沉默着,他抬起头,凝视着江水的上游。
这里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第一关,如果能够在这里将江水制服,岂不是一了百了了?就在这时,李冰心头一亮:天助我也!岷江在这里恰好有一个弯道,这个弯道大大减缓了水流的速度,正是制服它的着力点啊!
李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随行的人,大家讨论一番,都觉得这里是最佳的治水点。但是,怎么治,大家莫衷一是。
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李冰当时的选点是完全正确的。

……郑仪离开玉垒山,沿着水泥路,向怀古亭方向前进。一边走,一边思考着。
企业的经营流程,不也是一条河流吗?治水找最关键的地方,治税也要找最关键的地方啊。郑仪思考着何处是企业治税的关键,思来想去,应该是“税负高点”。
郑仪知道,企业的税收,不是财务人员算出来的,而是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税收不是在销售环节形成的,而是在多个环节形成的。在这些环节当中,有的地方形成得多,是“税负高点”,有的地方形成得少,是“税负低点”。
粗略地说,企业是“采购——生产——销售——再采购……”(如图4-1)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流程。很常见的税负高点常常出在采购环节,对一般纳税人企业来说,如果进项发票取得不足,采购就会成为税负高点。采购、生产、销售三大环节中,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环节,这些小环节的税务高低也不一样。





图4-1 制造企业经营总流程

在税负最高点下手!郑仪兴奋地对自己说。
关于寻找税负高点方法,在《避税:无限接近但不超越》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那就是节税责任分解,层层落实,比如某个月要节税100万元,把这100万元落实下去,节税潜力最大的地方,自然是税负高点。
4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9:02:23 | 只看该作者
图片要怎么才能发上去?
48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0:53:16 | 只看该作者
手绘到WORD里的图,复制到这里,怎么就显示不出来呢?
49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08:43:20 | 只看该作者
3.捕鱼的灵感:分水

李冰父子一行人在玉垒山附近住了下来,他发誓,不找到治水方法,绝不回府。
一连多日,李冰都闷闷不乐。
为了寻找治水灵感,他常常穿着便装,一个人漫步在岷江边上。他们驻扎的地方,离岷江有大约一公里路,要穿过一片庄稼地。因为年年水患,庄稼地里沟壑纵横,鱼虾成群。在小河沟里捕鱼,比在岷江捕鱼容易多了。虽然鱼小一些,但安全可靠。每天,李冰都能够看到捕鱼的人。
捕鱼的方法,一是用网捕,二是用一种叫“虾箕”(也称“鱼罩”)的竹笼捞,三是把小河上下游拦起来,然后把中间一段的水弄干。
这一天,李冰发现几个农民在小河里捕鱼的方式很特别。他们既不用网,不用虾箕,也不把河拦起来,而是在河心垒一段石块,让大部分水流走,让少部分水流进一个狭长的水道,在狭长水道的尽头,他们放一个竹笼,鱼儿顺流而去,乖乖地就进了笼子。图4-2就是李冰看到的捕鱼示意图。两条粗黑线表示河岸,河床中间不规则的多边形表示石块,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50
发表于 2013-1-31 10:23:2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啊,楼主请继续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