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在最关键的地方下手
李冰父子,带领一群幕僚,溯流而上,一路察看着开明王时期的引水工程。
开明王时期的引水渠,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渠首都选在平原上,是哪里有水灾,就在哪里开渠引水。这种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而且时间一长,泥沙於积,水渠就得重新淘挖。
经过多日的步行考察,某一天,一行人来到了玉垒山(当时叫“湔山”,鱼凫王成仙处),那里已经是成都平原冲积扇的顶部。岷江泥沙冲积,造就了成都平原,同时,也给成都平原带来了无尽的水患。
望着从巍巍群山中奔腾而出的岷江水,众人又议论开了。
“这条巨龙,哪里拦得住?”有人说,开始否定“堵”的策略。
“拦得住一时,拦不了长久啊!”又有人说。因为水太多,拦不了多久,就注定决堤而下。
“倾全国财力,也修不了那么高那么结实的堤坝啊!”还有人在说。
“开若干条水渠,把水引到山外去。”有人说。
“这都是坚硬的石头山,凿不开啊!”有人叹息,“再说,引到何处是尽头呢?”
“看来,只有求助于龙王爷啦!”又有人叹息。
“龙王爷?你们谁真正见过龙王爷了?千百年来,我们烧的香进的贡还少吗?龙王爷要是有能耐,早帮我们解决问题了。”这个说话的人,显然是早期无神论者。
众人议论时,李冰一直沉默着,他抬起头,凝视着江水的上游。
这里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第一关,如果能够在这里将江水制服,岂不是一了百了了?就在这时,李冰心头一亮:天助我也!岷江在这里恰好有一个弯道,这个弯道大大减缓了水流的速度,正是制服它的着力点啊!
李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随行的人,大家讨论一番,都觉得这里是最佳的治水点。但是,怎么治,大家莫衷一是。
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李冰当时的选点是完全正确的。
……郑仪离开玉垒山,沿着水泥路,向怀古亭方向前进。一边走,一边思考着。
企业的经营流程,不也是一条河流吗?治水找最关键的地方,治税也要找最关键的地方啊。郑仪思考着何处是企业治税的关键,思来想去,应该是“税负高点”。
郑仪知道,企业的税收,不是财务人员算出来的,而是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税收不是在销售环节形成的,而是在多个环节形成的。在这些环节当中,有的地方形成得多,是“税负高点”,有的地方形成得少,是“税负低点”。
粗略地说,企业是“采购——生产——销售——再采购……”(如图4-1)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流程。很常见的税负高点常常出在采购环节,对一般纳税人企业来说,如果进项发票取得不足,采购就会成为税负高点。采购、生产、销售三大环节中,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环节,这些小环节的税务高低也不一样。
图4-1 制造企业经营总流程
在税负最高点下手!郑仪兴奋地对自己说。
关于寻找税负高点方法,在《避税:无限接近但不超越》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那就是节税责任分解,层层落实,比如某个月要节税100万元,把这100万元落实下去,节税潜力最大的地方,自然是税负高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