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邱庆剑 - 

33分钟,节税33亿元:一个财务总监的避税之路(连载)

  [复制链接] 111
回复
2461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3.宝墩,奔走求生的先民

从山上下来的先民,拉开了被后人称为“宝墩文化”的序幕。这时,时间大约是4500年前。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气候温湿。按理说,应该很适合人类文明的发展。然而,宝墩文化800年,人们却始终扛着石锄、石奔、石铲劳动,没有明显的进步。而在同纬度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古埃及,国家和青铜已经出现,在我国中原地区代表着后人称为“龙山文化”的先民们,也用上了锋利的铜器。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水灾拖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后腿。年年泛滥若干次的水灾,每次都给人们带来灭顶之灾,文明被一次一次毁灭,幸存的人们不得不四处迁徒,寻找可以躲避水灾的地方,或者逃到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高山上去。
宝墩,奔走的文明。
宝墩,奔走求生的先民。
宝墩,一段无法传承的历史。
800年里,先民们在很多地方住过,考古学家们发现的较大的古城,就有6个:宝墩古城,城墙内60万平方米;鱼凫古城,城墙内40万平方米、郫县古城,城墙内31万平方米;紫竹古城,城墙内20万平方米;芒城和下芒城,城墙内各10万平方米。
鱼凫王国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深受水灾之害的先民们,渴望自己能够像鱼一样游泳,像鸟儿一样飞翔。成都平原先民的政治文化中心,由今天成都新津县的宝墩,转移到了今天成都温江区的万春镇鱼凫村。
好在成都平原够大,先民总有可以迁徒的地方。
12
发表于 2013-1-17 09:21:3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算都行的啊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01:02 | 只看该作者
4.杜鹃啼血

事实上,鱼凫王并不是最强大的,他有鱼凫之名,却并没有实现水里游天上飞的梦想。
此时,杜宇部落迅速崛起。
那时的四川,还不是天府之国,成都平原,也还称不上物产丰富。相反,一次次洪水的掠夺,反倒让这里生活资源极其缺乏。
人与自然存在矛盾,人与人之间因为生活资源问题也存在尖锐的矛盾。杜宇部落向鱼凫王部落发起了进攻,看起来强大的鱼凫王国土崩瓦解。那一场天昏地暗的战争持续了不到一个月时间,鱼凫王身边最后只剩下了极少一部分誓死保卫他的人。当他带领这些人来到一个叫“湔山”的地方(今都江堰玉垒山),他突然悟道成仙,驾彩云而去。后人因此有了“鱼凫化神”的传说。
杜宇的胜利,致使宝墩文化的政治文化中心又一次转移到了今天的成都西边郫县。杜宇被称为望帝,在郫县,如今还保留多着许多望帝的遗迹。
杜宇最大的功绩,是教育民众务农。在他统治期间,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情:一具尸体从长江下游逆流而上,到成都平原上复活,他就是鳖灵。因为他后来建立了开明的王朝,于是后人用“开明复活”来概括这段历史。当然,复活只是传说,事实上应该是这个人潜入成都平原,一直没被发现,人们知道他时,感觉很突然,于是认为他是复活来的。
鳖灵因为治水有功,被杜宇任命为高官,相当于宰相。
鳖灵的老婆很漂亮。鳖灵外出治水期间,杜宇把他的老婆给抢了。夺人之妻,这还了得?鳖灵因此发动了反杜宇的战争。杜宇被杀了,但他死后仍然记挂着农务,于是化作一只杜鹃,以啼叫来提醒人们耕种,因为天天不停地啼叫,嘴巴都出血了。
14
发表于 2013-1-18 13:04:57 | 只看该作者
如何避税的,还是没明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7:5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卓行天下 的帖子

故事还长啦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4:19:00 | 只看该作者
5.三星堆,安身立命的黄土堆

当成都平原进入青铜时代时,政治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现在的广汉南兴镇。那里有三座突兀而起的黄土堆,后人称之为三星堆。
从出土的文物看,三星堆有可能是鱼凫王国的诸多都城之一。先民们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都城?恐怕还是看中了那三个黄土堆。周边是肥沃的土地,可种粮食,可养鱼虾,洪水来时,黄土堆被淹的机率小。
靠三个黄土堆安身立命,足见当时强大的王国其实是多么脆弱。

6.金沙遗梦

斗转星移,时间很快到了3000多年前,三星堆文化接近尾声时,政治文化中心再一次发生转移,三星古城衰落,金沙古城兴起。金沙古城在今天成都的西边金沙村,离三星堆约50公里。
成都共有两个古遗址:金沙和十二桥,两地相距不过几公里。两地应该是差不多同时兴起的。
成都平原多水患,而平原周边多地震。相比之上,水比地震似乎要温柔些,洪水来了,水性好的还有求生的可能,而地震天崩地裂,再强大的人也无能为力。在两大灾面前,先民们选择了远离地震。
这一选择是对的,数千年来,成都平原周边一直处于震动状态,而平原上却安然无恙。美丽的成都平原,就像一个放在水中的盆子,只要不侧翻,摇摇没问题。
然而,水怎么办呢?
洪水汹涌而来,哪怕挟带而来的每一粒泥沙都是金子,又有什么意义呢?金沙古城,最终被金沙淹没。
17
发表于 2013-1-19 22:25:17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期待
18
发表于 2013-1-19 22:25:3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不错不错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09:04:31 | 只看该作者
7.巴人引火烧身

相比于蜀人的东奔西跑躲水患,文明一次又一次被淹没,巴人就要幸运得多。巴人住在川东和重庆一带,从商周时期一路走来,他们的历史是连续的,文明发展不曾被斩断。他们的历史,在大约4000年前至秦惠王时期的公元前316年,他们的都城在江州,是今天的重庆渝中区。
川东和重庆,以山为主,水淹不着,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巴文化辉煌灿烂。巴国的字面意思是“大蛇国”,这个“巴”字是象形字,形状就是一条大蛇。但巴国并不像蛇一样冷血和残酷,相反,这个民族充满着浪漫情调,“比翼齐飞”这个成语就来自这个民族,《韩诗外传》卷5载:“南方有鸟;名曰初,比翼而飞,不相得不能举。”
浪漫的基础来自安居乐业,当一个民族生存都成问题时,何来浪漫呢?成都平原在古蜀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可圈点的浪漫事件。
强大的民族,总充溢着扩张的欲望。巴国一直想占有蜀国的土地,但自己能力又有限。于是,他们请求秦惠王出兵攻打蜀国。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了蜀国。前311年,张仪建成都、郫城、临邛三城,成都作为一个城市的历史得以开启。
秦惠王可不是省油的灯,他凭什么听你巴国的。他不仅要灭蜀,还要灭巴。张仪大军灭了蜀国后,顺便就把巴国也消灭了。
巴人真是引火烧身啊!
然而,从历史进步来说,这却是一件大好事。无论是蜀和还是巴,这之前,都没有能够融入汉文化这一大文化圈中。秦惠王灭蜀国和巴国后,设巴、蜀、汉中三郡,统一管理,巴蜀文化得以融入到汉文化圈,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幸运的是,因为秦的统一,李冰才得以以太守身份,入主四川,修建都江堰。

当修建都江堰的盛大场面展现在郑仪脑海时,他激动得跳了起来:“改变历史!李冰就是改变四川历史的人啊!”
是的,李冰改变了四川的历史。都江堰的修建,治服了成都平原的水患,让成都平原有两千多年不间断的文明史,让成都平原上的人们不再东奔西走逃避水患,让四川成为了天府之国,成为了最浪漫的温柔乡,成为了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5:39:54 | 只看该作者
明天正式讲到都江堰,讲到节税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