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邱庆剑 - 

33分钟,节税33亿元:一个财务总监的避税之路(连载)

  [复制链接] 111
回复
2462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1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5:37:02 | 只看该作者
上班第一天,有点进入不了状态
72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6:01:32 | 只看该作者
看这个贴子的朋友,有多少人到过都江堰吧,交流一下
73
发表于 2013-2-17 22:16:50 | 只看该作者
坐等楼主更新
74
发表于 2013-2-18 10:17:45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过数一数二的好贴!!!!
75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08:57:47 | 只看该作者
4.一大一小两条江

李冰画好草图,召来幕僚商议。
看了草图,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他们看不出这个草图好在哪里,但又不想得罪新来的太守。
唯有华阳侯的代表,高声嘲笑:“仿效村野农夫,我看李大人真是笨到家了!”
有了一个人的声音,自然就会引出多个人的声音。
“劈开岷江,违背自然规律,怕要遭天遣吧?”有人说。
“这必然破坏风水,破坏龙脉!”还有人说。
李冰静静地等大家说完后,平静地说:“各位的意见都非常好,但我还是请各位回去思考一下我的建议。”
李冰不怨谁,人们之所以不理解,怪不得他们,只怪自己的方案太粗糙,不具备说服力。
众人离去,他再次陷入思考当中。他要完善他的方案。
农民劈开小河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把水引进鱼笼,进而把顺水而来的鱼抓住。他注意到,在农民们垒起石块后,河流并不是均匀地被分为两条,而是一大一小两条,小的那条,一直小到鱼笼的口子那么大。
我们治水的目的,不能把水堵死,或者全部赶跑,水是患,也是宝啊!李冰心里想着,我们应该把岷江分为一大一小两条江,不要的水从大江放走,需要的水从小江引过来。
如何让其中一条变小呢?
李冰凝视着自己画的农民捕鱼草图。
有了!那个竹编的鱼笼,不正像一只宝瓶吗?我们也安放一个宝瓶!
李冰立即铺开地形图,细细地观看着,看哪里可以安放宝瓶。岷江弯弯地过来,又弯弯地远去,哪里合适呢?当他的手指触到玉垒山突向江心的山头时,他想到了办法,并说出声来:“把湔山(注:现玉垒山)切开!江水一旦进了宝瓶口,就是我们可用利用的宝贵水源啦!”
此时,已经是深夜,儿子二郎已经入睡,但他还是忍不住把他叫醒,一起来商量安放宝瓶的事情。
“切开湔山,的确可以形成一个瓶口,但是,”二郎发表自己的看法,“江水如此湍急,天长日久,宝瓶难免被冲坏。”
李冰点点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76
发表于 2013-2-21 13:1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邱庆剑 的帖子


非常棒的思路,期待完整..........
77
发表于 2013-2-21 13:44:22 | 只看该作者
留个足迹,占个板凳等更新
78
发表于 2013-2-21 15:06:41 |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13-2-22 13:37:12 | 只看该作者
这明摆着是揭露地产黑幕啊!学习了。
8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09:50:51 | 只看该作者
父子俩对着地形图,继续仔细地研究起来。
“父亲,你看,我们把你规划的分水堤建在弯道处,江水本来已经变缓了,江水遇到分水堤,速度再放缓一点,到这里,你看,”二郎指着玉垒山前面不远处突出的像虎头的岩石,“这个岩石可以把水向相反的方向档一下,水流继续变缓,如此经过三道变缓后,水的野性就大大降低了!”
“不错不错!”李冰赞赏地看着儿子,“这虎头般的岩石,我们就称它为虎头岩吧!我们要保留它,还要加固它!”
“还有一个问题,”二郎又说,“在洪水季节,如果右边这条江里水量过多时,宝瓶口必然漫溢,形成水灾。”
“漫溢……漫溢……”李冰一边点头,一边重复着儿子的话,忽然,他想到了办法:“水满则溢,这是水的本性,治水须顺水性,我们就让它溢吧!但是,我们不能让它乱溢,得让它按我们的要求溢!”
李冰说着,铺开自己最初的草图,手指按在了“分水堤”的中后腰上说:“在这里,我们给它们准备一个不高不低的堤堰,右边江中水位高时,就从这里溢出,水位低时,就进入宝瓶口!这道堤堰可以起到三大作用: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我们给他一个名字吧!”
二郎听着父亲的话,脑中出现这么一副场景:金色的河沙,从父亲说的堤堰处飞扬出去,就是像农民扬场时,麦絮飞出去一样。
“叫它飞沙堰吧!”二郎说。
“好!很形象的名字!”李冰边画边说,“但我们还得有一个排沙的出口,当水位低时,飞沙堰起不到排沙的作用。”
“这不是现成的吗?”二郎指着分水堤的尾巴处,“你画的分水堤和江岸之间并没有合拢,还有一条小小的河道,你看,你画得像个‘人’字,我们叫它‘人字堤’。”
紧挨“人字堤”的“溢洪道”,就是当时二郎说的“小小的河道”。
“父亲,你的分水堤可否再往上游移一点?”二郎问。
“为什么?”李冰反问道。
“上游不远处江中,有三个天然的河滩,不正好利用吗?有了它们,可能减轻施工难度。”二郎说。
“我也曾经这么想,”李冰说,“但是,三个河滩排列不规则,不利于分水,要调整难度又大,千百年来它们都没被冲垮,我们又如何动得了它们?我们在下游建分水堤,正好利用它们作天然的屏障,挡一挡江水,让江水变缓,减轻对分水堤的冲击力度。”
(三个河滩现称“河心滩”,见图4-3实景图和图4-5示意图。)


图4-4 都江堰实景图



图4-5 都江堰示意图
二郎想了想,表示赞同。
李冰铺开宣纸,重新绘制他心中的水利工程。至此,都江堰工程总思路出来了。因为紧靠当时名为“湔山”的玉垒山,二郎建议把这项工程称为“湔堰”。
“这里的人们以氐羌人为主,他们称‘堰’为‘堋’,我们入乡随俗吧,称为‘湔堋’!”
父子俩高兴得手舞足蹈。

图4-6 李冰父子水利草图
两千多年后,也有一个人在这里手舞蹈,他就是郑仪。
分企治税,不是简单地把一个企业分为两个或多个企业,而是分为不同大小的企业。大小是什么意思呢?一是资产规模大小,二是不同的企业组形式,比如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有限责任公司和个体经营户。
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其税负是不一样的,彼此存在落差——称之为“税负落差”吧。想到这里,郑仪渐渐觉得找到一定的思路了。
他掏出笔记本,写下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形式多样,大小并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